2012年的另一场经济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7:41

2012年的另一场经济危机

2010年06月22日 21:22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其间,通胀压力将不断积聚,到2012年,这将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  【财新网】(专栏作家 谢国忠)全球经济正走向二次探底。触发事件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区对此的反应:通过更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希望能刺激出口来减轻债务负担。但欧元区以外的国家还在刺激经济,无力替欧洲分忧。因此,全球经济将会放缓。

 

  不过,二次探底会是渐进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欧洲政府不会再让银行破产,雷曼兄弟倒下时曾引发信用危机,他们不敢重蹈覆辙;其次,中国和美国很可能推迟从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不断积聚,到2012年,这将导致利率快速上升,从而引发另一场危机。

  全球股市近来一直在跌,这是很自然的。市场过去相信全球的复苏是可持续的,并把对未来几年的乐观情绪反映在价格中。但实际情况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补库存和刺激政策带起来的,并不是来自各个行业和各个国家的结构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经济真正需要的。认为光靠刺激计划本身就可以撬动经济恢复增长,并让它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这样的信条已经导致全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个错误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胀,为2012年的另一场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欧洲债务危机,下一场危机变的更有可能。欧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痴迷于经济增长,他们应对欧洲危机的策略可能是推迟退出刺激政策,并在退出时把节奏放的更缓。这个过程实际是为通胀加燃料,将放大政策错误:即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刺激政策来解决。

  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师相信,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将压低通胀,而当增长率上升时,刺激政策能及时退出,防止高通胀来临。但这种凯恩斯式的思维在当今世界并不适用,原因有三:

  首先,虽有刺激政策,结构性缺陷将使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泡沫产业,如金融、地产及它们的相关产业,规模将缩水,这些产业的员工需要时间被再雇佣。此外,西方靠借贷支持消费增长的日子已经终结,而发展中国家由出口转为内需尚需时间。在当前的环境下,凯恩斯式的思维导致长期的、过度的刺激,当通胀成为一个问题时,不太可能因此及时退出。

  其次,尽管经济增长缓慢,极低的利率正助长通胀预期。就像在上世纪70年代,单是预期本身便能将过度的货币供应引向通胀。应在能源和粮食价格上对这一现象保持警觉。

  最后,全球化带来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好处已经发生逆转。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对于通胀的意义,比美国苍白的就业数据要大的多。在过去十年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已经成长为价格制定者。它的过剩的劳动力降低了制造业产品价格,并在低息环境下抑制住了通胀。

  但中国的劳动力剩余时代已一去不返。五年内,甚至三年内,中国的制造业工资水平可能翻番。在可见的将来,别的低成本国家,如孟加拉和印尼,其基础设施还不足以让其来承接中国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出口价格可以会翻番。它的出口增长主要将源于价格增长,而非数量增长。制造业价格上升将助推通胀,使今天的低利率更具通胀性。

  十年前,我曾写道,中国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将上涨;中国卖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将下跌。将来,中国买的东西价格依旧要涨,但中国卖的东西价格也要涨了。中国的制造业主不敢向他们的大买家——如沃尔玛和苹果——要求提价,但他们将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们再也无法压住成本了。

  货币贬值是政策制定者们应对债务危机的又一个老把戏。亚洲国家十年前是这么做的,美国五年前也这么干,欧洲现在正在这么干。三年后,也许还有人这么干。这种螺旋式的贬值将导致货币普遍贬值。只要各国央行持这样一个态度,全球通胀将是不可避免的。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损害货币价值的基本力量,预期将会成为推高通胀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上世纪70年代,宽松货币政策和石油价格上升引发了通胀。未来十年,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工资上涨将推高通胀。发达国家将再一次经历滞胀。

  二次探底将是渐进的和持久的。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我们也许会看到中国和美国出台新一轮的刺激政策。但这并不会改变下滑趋势。在刺激经济的过程中,通胀压力将会不断集聚。当通胀演变成危机,也许是在2012年,现在这一代中央银行的管理者将信誉扫地。接踵而至的危机也许会使新一代的中央银行管理者们更注重稳定币值,而不是关注短期目标。■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本文英文版首先发表于《南华早报》,财新记者汪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