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黄在骨伤科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59:49

浅谈大黄在骨伤科的应用

   

作者:谭成钢

 

摘要:大黄性味苦寒,是泻下药,但它同时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是骨伤科常用药。在用于骨折的早期治疗中,它有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②,促进血肿吸引,以及镇痛消炎作用。大黄止血效果,不亚于三七,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并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大黄可单味内服、外敷、,但多与行气、理血药配伍。大黄药性峻猛,内服须按中医辨证原则使用。

关键词  大黄  骨折早期治疗  局部微循环  镇痛消炎  止血  

大黄功效

大黄为泻下药,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36492006)。 能泻下攻瘀,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神农本草经》载:“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因其悍利之性,李当之《药录》称为将军。临床常与其它药物组成泻下、解表攻里等方剂。用于治疗阳明腑实、少阳阳明合病等内科疾病。如:大、小、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等。《本草纲目》载:“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因此,大黄自来就是骨伤科要药。近年来的研究,使大黄的临床治疗作用得到肯定,国内外也多次有在骨科应用大黄的报道。

大黄在骨伤科的治疗作用

2 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不循经则为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大黄能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液的高粘度,并能改善血栓素与前列腺素的比值,达到扩容及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供应的作用。骨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骨膜、骨皮质损伤,以及邻近软组织损伤;创伤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断端骨皮质部分骨细胞缺血坏死,血肿于伤后45h开始凝结,而血肿的吸收代替需23wk或更长时间。而大黄上述作用可促进血肿的吸收,利于骨痂的形成。

2 行气止痛  《本草纲目》载大黄能治“杖疮肿痛,金疮烦痛。”据国外报道:在1983年从大黄中分离到镇痛、消炎的物质林德来素(lindeyin),因镇痛作用为末梢性的,效果可与阿斯匹林、保泰松相匹敌,抗关节炎作用与阿斯匹林几乎相同。

 2 止血  大黄止血,不亚于三七,凡各种血证均可运用,故有“血证要药”之称。清代唐容川云:“大黄一味,即是气药,又是血药,止血不留瘀,尤为妙药。今人不敢用,惜哉!惜哉!近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酚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而有止血作用;大黄中所含D-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耳收缩。临床中用大黄酚制剂创面止血;少量渗血的新鲜创面,2min内能止血;渗血较多创面,5-15min内止血,明显优于单用纱布压迫止血。有人报道用鲜大黄外敷创伤局部,同时用25%生大黄浸渍液灌肠,治疗脑外伤颅内出血10例,获效满意。

 3  大黄在骨伤科临床的使用 

大黄多用于骨折的早期治疗,也就是“正骨复位,消瘀退肿期。”用法分内服、外敷两个方面。

 3 大黄内服

须根据临床辨证是“伤气”还是“伤血”,适当配伍行气药和活血药,并依照“君、臣、佐、使”原则择重不同。大黄做君药的方剂,如:鸡鸣散。做为臣药、佐药的有:桃仁承气汤、复元活血汤等。常与三七、当归、生地、赤芍、丹参、桃仁、红花、苏木、穿山甲等理血药配伍,也常与木香、青皮、陈皮、厚朴、枳壳、香附等理气药配伍。为加强行气效果,常配以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芳香开窍药。还常配以儿茶、血竭、自然铜、乳香、没药等制成丸、散剂使用,如:黎洞丸、舒筋定痛散等。在内服时,还根据受伤部位适当加入引经药物,如:桂枝、柴胡、藁本、牛膝、羌活、独活等。大黄也可单用,在辨证准确时,用量可较大。如明代江灌著《名医类案》中,载有单用大黄四两(旧制),治疗用力挽弓而致内伤下血的病例。大黄生用取其行气作用强,而酒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大黄药性峻猛,临床用于内服,要严格按辨证施治原则使用。

 3. 大黄外用

多取其止血、止痛和消肿作用。除前述内服配伍外,还可配芳香走窜的阿魏,配镇痛效果较强的一枝藁、马钱子、川乌、草乌等,配黄芩、黄柏、栀子等消肿,配血余炭、地榆、茜草等止血。其用法是制成膏剂、散剂和酒剂使用。如:消瘀止痛膏、消肿散、舒筋活络药膏等。单味的使用比内服为多,常用鲜大黄或生大黄粉。近年也常将大黄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各种制剂使用。

 4  典型病例 

伍某,男,12岁,20041116日初诊。患者一日前从自行车上摔下,左手腕疼痛、肿胀。当天在某个体医生处治疗后疼痛、肿胀加重。来我院X光片后,诊断为左手挠骨下三分之一处骨折伴下挠、尺关节脱位。经用1%普鲁卡因40ml局部麻醉后,手法复位,小夹板加分骨垫外固定。外用舒活灵液浸润纱布包敷患处,内服中药加减正骨紫金丹。处方: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克、莲米15g、木香10g、酒军10g、丹皮10g、三七6g、红花6g、桂枝3g、甘草6g。酒军后下,三七生用,11剂,水煎服,连服3剂。

   20041120日二诊:骨折处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明显消退。复查X光,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外敷七厘散,继续小夹板外固定,内服药前方去莲米加续断10g,继服3剂。

   患者三诊后,肿胀明显消退,内服改为仙灵骨葆13次,一次4片,其余处理如前。一月后复查X光片,骨折处骨痂已完全形成,解除外固定,嘱其加强功能煅练。 

   综上所述,大黄因有其明显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止血作用,不失为骨伤科一良药。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这一良药,还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浅谈大黄在骨伤科的应用

   

作者:谭成钢

 

摘要:大黄性味苦寒,是泻下药,但它同时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是骨伤科常用药。在用于骨折的早期治疗中,它有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②,促进血肿吸引,以及镇痛消炎作用。大黄止血效果,不亚于三七,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并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大黄可单味内服、外敷、,但多与行气、理血药配伍。大黄药性峻猛,内服须按中医辨证原则使用。

关键词  大黄  骨折早期治疗  局部微循环  镇痛消炎  止血  

大黄功效

大黄为泻下药,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0-36492006)。 能泻下攻瘀,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神农本草经》载:“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因其悍利之性,李当之《药录》称为将军。临床常与其它药物组成泻下、解表攻里等方剂。用于治疗阳明腑实、少阳阳明合病等内科疾病。如:大、小、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等。《本草纲目》载:“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因此,大黄自来就是骨伤科要药。近年来的研究,使大黄的临床治疗作用得到肯定,国内外也多次有在骨科应用大黄的报道。

大黄在骨伤科的治疗作用

2 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不循经则为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大黄能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液的高粘度,并能改善血栓素与前列腺素的比值,达到扩容及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供应的作用。骨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骨膜、骨皮质损伤,以及邻近软组织损伤;创伤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断端骨皮质部分骨细胞缺血坏死,血肿于伤后45h开始凝结,而血肿的吸收代替需23wk或更长时间。而大黄上述作用可促进血肿的吸收,利于骨痂的形成。

2 行气止痛  《本草纲目》载大黄能治“杖疮肿痛,金疮烦痛。”据国外报道:在1983年从大黄中分离到镇痛、消炎的物质林德来素(lindeyin),因镇痛作用为末梢性的,效果可与阿斯匹林、保泰松相匹敌,抗关节炎作用与阿斯匹林几乎相同。

 2 止血  大黄止血,不亚于三七,凡各种血证均可运用,故有“血证要药”之称。清代唐容川云:“大黄一味,即是气药,又是血药,止血不留瘀,尤为妙药。今人不敢用,惜哉!惜哉!近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酚小鼠口服或皮下注射,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而有止血作用;大黄中所含D-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耳收缩。临床中用大黄酚制剂创面止血;少量渗血的新鲜创面,2min内能止血;渗血较多创面,5-15min内止血,明显优于单用纱布压迫止血。有人报道用鲜大黄外敷创伤局部,同时用25%生大黄浸渍液灌肠,治疗脑外伤颅内出血10例,获效满意。

 3  大黄在骨伤科临床的使用 

大黄多用于骨折的早期治疗,也就是“正骨复位,消瘀退肿期。”用法分内服、外敷两个方面。

 3 大黄内服

须根据临床辨证是“伤气”还是“伤血”,适当配伍行气药和活血药,并依照“君、臣、佐、使”原则择重不同。大黄做君药的方剂,如:鸡鸣散。做为臣药、佐药的有:桃仁承气汤、复元活血汤等。常与三七、当归、生地、赤芍、丹参、桃仁、红花、苏木、穿山甲等理血药配伍,也常与木香、青皮、陈皮、厚朴、枳壳、香附等理气药配伍。为加强行气效果,常配以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芳香开窍药。还常配以儿茶、血竭、自然铜、乳香、没药等制成丸、散剂使用,如:黎洞丸、舒筋定痛散等。在内服时,还根据受伤部位适当加入引经药物,如:桂枝、柴胡、藁本、牛膝、羌活、独活等。大黄也可单用,在辨证准确时,用量可较大。如明代江灌著《名医类案》中,载有单用大黄四两(旧制),治疗用力挽弓而致内伤下血的病例。大黄生用取其行气作用强,而酒制大黄活血作用较好。大黄药性峻猛,临床用于内服,要严格按辨证施治原则使用。

 3. 大黄外用

多取其止血、止痛和消肿作用。除前述内服配伍外,还可配芳香走窜的阿魏,配镇痛效果较强的一枝藁、马钱子、川乌、草乌等,配黄芩、黄柏、栀子等消肿,配血余炭、地榆、茜草等止血。其用法是制成膏剂、散剂和酒剂使用。如:消瘀止痛膏、消肿散、舒筋活络药膏等。单味的使用比内服为多,常用鲜大黄或生大黄粉。近年也常将大黄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各种制剂使用。

 4  典型病例 

伍某,男,12岁,20041116日初诊。患者一日前从自行车上摔下,左手腕疼痛、肿胀。当天在某个体医生处治疗后疼痛、肿胀加重。来我院X光片后,诊断为左手挠骨下三分之一处骨折伴下挠、尺关节脱位。经用1%普鲁卡因40ml局部麻醉后,手法复位,小夹板加分骨垫外固定。外用舒活灵液浸润纱布包敷患处,内服中药加减正骨紫金丹。处方: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克、莲米15g、木香10g、酒军10g、丹皮10g、三七6g、红花6g、桂枝3g、甘草6g。酒军后下,三七生用,11剂,水煎服,连服3剂。

   20041120日二诊:骨折处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明显消退。复查X光,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外敷七厘散,继续小夹板外固定,内服药前方去莲米加续断10g,继服3剂。

   患者三诊后,肿胀明显消退,内服改为仙灵骨葆13次,一次4片,其余处理如前。一月后复查X光片,骨折处骨痂已完全形成,解除外固定,嘱其加强功能煅练。 

   综上所述,大黄因有其明显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止血作用,不失为骨伤科一良药。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这一良药,还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