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万事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8:02:59
———喜看话剧《移民金大花》
林永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大政绩。话剧《移民金大花》,生动形象地用艺术的形式诠释了这一真理。
9月24日下午,万州剧团莅临鱼洞,在区府礼堂演出了《移民金大花》这出精彩的四幕话剧。演出结束,观看后的干部们纷纷表示,看了这场话剧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剧中的情节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风就是旗帜,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战斗力。执政为民万事兴,只要我们真心诚意,毫无私利,脚踏实的地为老百姓办事,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天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能跨越。过去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而今“干群相连一条心,管叫黄土变成金”,话剧《移民金大花》正是表现了这个严肃的主题。
“金大花”一剧不是教条的政治图解,而是溶思考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戏剧珍品。
《金大花》以三峡移民工作为背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这桩历史性事件的生活真实———
库区某地双河镇,面临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在即的关键 时刻,移民工作却仍然存在许多难点,分管镇长刘万民肩负上级下达的全镇移民工作任务,面对以他的亲哥刘万田和寡妇金大花为代表的移民钉子户,工作难以推进,戏剧矛盾由此展开。
金大花,早年丧夫,开了一家小店,含辛茹苦拉扯大了儿子,对家乡有着深厚难解的故土情结,面临“大移民”她忧心种种,犹豫不决。酒楼老板刘万田,改革开放后兴家置业,新修了豪华酒楼,生意正红火,也对移民不甚理解,刘万田经济富俗,又有当副镇长的弟弟刘万民,由于这些原因,刘万田与对邻的金大花和以二狗为典型的基层群众拉开了距离,矛盾日见加深。
政府三峡办叶主任思想僵化,作风不正,不仅身上官气十足,甚至还占群众便宜。他对上阿谀奉承,不讲原则,刘万田房屋赔偿超期,他怂恿刘万民作弊营私,而金大花房产手续被洪水冲失,他又故意刁难。唯上、唯利,自然办事不公,他主持移民会议,讲排场、棚架子、颐指气使,一副老爷样子,唱高调,做过场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结果会议不欢而散,反而增加了移民思想动员工作的难度。
分管移民工作的副镇长刘万民与叶主任形成了思想品质和作风上的鲜明对比。刘万民从小父母双亡,由哥哥刘万田拉扯长大,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正可谓是长哥当父般的手足之情,然而,面临移民赔偿,刘万民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公私分明,毫不徇情。“兄弟饮酒”一场戏中,刘万民面对哥嫂的责难,接触兄弟的恩情,却仍然以党纪国法为重,掏心掏肠地向哥嫂陈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明确的立场。刘万民以党的事业为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不仅打动了兄嫂的心,也使旁观的群众深受感动,羊儿跟着领头羊,人民群众看干部,刘万民执行政策的严肃态度,使人们心中的疑虑豁然冰消,移民思想动员工作终于打开了局面。
刘万民关心群众困难,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千方百计为金大花找到了房屋材料依据,使金大花得到了合理补偿。党和政府对移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温暖了万民心,人们提高了觉悟,对移民的重大意义有了崭新的认识,拆迁移民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各项工作顺利地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剧作者,在剧中穿插了刘万田的女儿和金大花的儿子的恋爱关系,这一情节不是哗众取庞的插科打浑,而是作者的匠心独具,这对青年和能说会唱的二狗,增添了舞台上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真实,加强了观赏效果,同时,这为剧终刘、金二家的和解,戏剧矛盾的统一埋下伏笔,也表现了移民新一代必将携手团结,走向新世界,走向新生活,走向幸福的明天这一美好的愿望。
《移民金大花》不愧为新时代戏剧作品的成功之作。她艺术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峡移民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深刻揭示了我们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真理。
我区委宣传部部长岑万忠观看演出后说:“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应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中体现,“金”剧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优秀的文艺作品有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她能让人们在艺术的享受中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时代需要“金大花”这样的艺术珍品,人民群众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这样催人上进的精神食粮。我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配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象“移民金大花”这样的优秀作品。”
根系巴南的艺术奇葩
———略谈沈福存、沈铁梅父女的艺术人生
林永蔚
去年,我国选出了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作品,作为传世之作。重庆川剧院创作的现代川戏《金子》荣登金榜,列为十大精品之一,消息传来,市川剧院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大家无比激动,奔走相告。市委、市府通令嘉奖,从此,《金子》女主角、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女士成了重庆、乃至全国文化艺术界光芒四射的火崔灿红星。
要谈沈铁梅的艺术人生,必然得先从她的父亲,重庆市京剧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先生说起———
在原巴县木洞镇的栋青乡(现巴南区境内),只见层峦叠翠的明月山脉被长江拦腰截断后,反到使尖山子峰显得更加秀美,登上峰顶,近景郁郁葱葱,远观莽莽苍苍,遥望江巴二县的广袤丘陵,使人油然生出了一览群山小的豪迈之感。在这巍峨的山峰之下,栋青庙古刹幽然,青年湖水平如镜,五布河水静谧地悄悄从村庄旁边流过,滋润着两岸栉次鳞比的肥沃梯田,身临其境,莫不使人感到清心悦目,确实是一派灵秀所钟的田园风光。
1935年,在这里一个叫黄泥沟的山旮旯,贫苦农民老沈家里又添了一个男丁,多子多福虽说是旧时人们的冀求,然而一贫如洗的沈家对这个孩子的降生也没有多大的喜悦。勤劳的贫苦农民世世代代在山沟沟里繁衍生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春耕夏耘的原始劳作,忠厚的老沈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儿子将来会改变列祖列宗千百年来的生活轨迹,开创蜚声世界的梨园世家。
为了养活妻小,老沈万般无奈,只好离乡背井到重庆市区谋生,挑煤炭、当小贩、艰难地在城市贫民的最低生存线上挣扎,小小的沈福存也不得不“提篮小卖拾煤渣”,把他那童稚的略带哀伤而又充满活力的清脆叫卖声,洒播在山城重庆的大街小巷。
1948年旧历5月,老沈疾劳成疾,丢下妻儿撒手西去、沈福存一家生活更加艰难,好心的邻人见他聪慧俊巧,嗓音甜美,将十三岁的沈福存介绍给“厉家班”学京戏、科班老师到也慧眼识珠,这时,他才改名沈福存、于是在厉家班的福字辈中,产生了一位全国有名的优秀演员。
沈福存先生天赋极好,学艺又十分努力,“生旦净末丑”无论哪个行当他都一学便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次为西南军区首长演出“宝莲灯”,沈饰“三聖母”,一场下来,邓小平、贺龙等军区首长赞不绝口,从此,沈专习青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沈福存先生戏艺可真算“文武昆乱不挡”,扮相俊美、嗓音甜润、音带极宽、悟戏很快,他除青衣之外,对罗成、吕布、周瑜等小生戏也有其独到之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沈福存的演艺轰动了西南、他成了厉家班当之无愧的台柱(后改为重庆市京剧团),一曲《凤还巢》,使他在广大戏迷朋友中获得了“重庆梅兰芳”的美称。
沈福存戏路宽,演艺精,他不间断地孜孜以求,艺术生命力极强。“文革”中,他为了艺术生命的延续,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艺术形象。他饰演的李玉和、少剑波、阿坚伯等角色一出台后的每一个亮相,每一段唱腔也同样赢得了满堂喝彩,戏路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展现了沈福存无与伦比的非凡天赋条件和对戏曲艺术的精深造诣,许多戏曲界的大牌前辈,专家学者都说,能象沈福存这样彻彻底底的大反串,戏曲史上是少见的,这也是他创下的一大奇迹。
沈福存的妻子是知名川剧演员,他俩的结合,奠定了梨园世家的根基,沈铁梅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自幼就获得了良好的艺术禀赋。
在红海洋的欢呼声中来到世间的沈铁梅,才二、三岁就可行腔落板地唱《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腔了。沈福存想让自己的女儿继承自己的艺术流派,可是,天下事就那么凑巧,铁梅小学毕业时,艺校不招京剧学员,当时的市文化局领导黄启璪同志对此十分关心(黄也是巴南木洞籍人),她力主铁梅学习川剧,真是天作之合,这样一来,应运而生出了个振兴川剧事业的“掌门人”。
在川剧艺术殿堂里,通过刻苦的学习,反复的观摩,细心的品味,不断的实践,沈铁梅一天天展示出了自己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
《乔子口》、《凤仪亭》、《三祭江》、《打雁》、《三巧挂画》等川戏折子都是重在声腔艺术的高难度剧目,《打雁》除唱功外,还有许多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行话叫“做功”),可这些戏一旦到了铁梅手上,那紧贴剧情的入丝入扣的表演,就真能达到剧目翻新,舞台增色的境界。特别是铁梅的那副嗓子,用亮、甜、润、脆、宽、醇、磁、嗲这些词,怎么形容也不为过。笔者往年多次聆听铁梅演唱,岂止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是十余年后的今天,她许多动人唱腔的弦律,依然随时在我的耳际萦绕。
1986年,川剧“大家”竟华正式收铁梅为徒,名师指点,恰如画龙点睛,铁梅开始了她艺术生涯的飞跃,1988年,国家第六届戏剧梅花大奖,当然地落到了她的手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铁梅的艺术发展之路也是不平坦的,种种原因使她一度告别川剧舞台,但是,为了中华戏曲的发展,她毅然拒绝了商品大潮的诱惑,遵从父亲和朋友们的愿望,回归到了戏曲舞台。几年坎坷使铁梅在人生和艺术上都逐渐成熟了,1994年,她在成都成功举办了”蜀调梅音沈铁梅个人演唱会“,铁梅把创新后的川剧艺术,奉献给了四川的父老乡亲。
沈铁梅不仅才华横溢,演艺精湛,而且是歌坛、菊坛(京剧)、戏坛(川戏)三棲演员。她在京剧《神马赋》和《契丹英后》中的表演令亿万观众拍案叫绝,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土生土长的川妹子,京腔京韵这么地道。运腔吐字,合辙归韵是许多京剧专业演员都难以达到的高水平啊!
1998年,重庆市川剧院开始排练根据曹禹剧本《原野》改编的现代川戏《金子》,沈铁梅饰演剧中一号女主角,该剧1999年8月进京展演后,一炮打响,2000年沈铁梅以“金子”的表演,再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年青的沈铁梅的戏曲表演与声腔艺术,迅速地达到了一个难以攀比的相当高度,在她荣任了市川剧院的院长后,她带领全院演员夜以继日地打磨出了《金子》这台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精品剧目。
《金子》一剧不仅蜚声国内,近年,沈铁梅还带着剧组远赴西欧演出。许多外国朋友欣赏了铁梅在剧中的精彩表演后,无不对东方的艺术之美所折服,权威人士认为该剧可和莎翁甚至古希腊的名剧媲美,一时该剧的录相光碟成为了巴黎市场上的抢手之货。
沈氏父女这两位艺术大家,根系巴南,巴渝范围的田野阡陌,为他俩提供了根深叶茂的肥沃土壤,沈福存先生和铁梅女士没有忘记家乡的人民,每年无论怎么忙,沈先生总要抽出时间带着铁梅三姐妹和一家老小,回到家乡栋青去寻根祭祖,去体验生活的原汁原味,在人民群众中去吸取艺术的丰富营养。
沈氏父女给巴南带来了荣耀,但沈福存老先生却谦逊地说:“我老啦,没什么艺术成就。只希望铁梅今后能给老家的人民一个更好的回答……”
冉冉日出,原野泛光,我们看见年青的铁梅还在艺术的阶梯上奋力攀登———
铁梅啊,您是根系巴南的艺术奇葩。巴南人民盼望您多出好戏,再创精品,让川剧艺术的七彩光环来点缀新时代的巴南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