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南遗老集 家乡版.元集》读后心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6:07

《滹南遗老集 家乡版.元集》读后心得

我从《滹南遗老集.元集》里,看见王鹗读书时的辩证法则,王鹗自有一套分析古代解经著作的逻辑,例如:太过、其说甚佳,或是直接批评为“曲说”、“好异”。读王鹗的《滹南遗老集》,至少可以学到三项王鹗的优点:

一、辩证:要理解古代的经典著作,如果只读一说,常常会失于偏颇。例如《伦语辩惑》,孔子说的一段话,王鹗会举苏轼、朱熹、程颢…等前人的解释,加以比较,解得好,就评“其说甚佳”;解得不好,就不客气给他一个不好的评语;若是原典著作文句过于精简,文意不清,甚至建议“当删”。现代人作研究,一开始便要“比较文献”或“文献探讨”,不得尽信一说,七百多年前的王鹗完全做得到这一点。

二、逻辑:读书时,中心思想最重要,中心思想得靠好的逻辑。王鹗读书就像老师评作文,心中早有一把尺:优、佳、劣。评大师的解经著作,等于是在优秀的作品中,再加以分等级,是“优+”、“优”、“优-”,没有异常好的逻辑,要如何将这些著作加以分等。中文字词甚多,要如何择一妥适的评语,且看国学大师如何下笔。

三、批判:王鹗从自己建立的逻辑思考,经过大量阅读比较辩证,最后写成的读书笔记充满了批判思考的精神。例如:某人解某经的某学说可能会导致“废学”的结果,王鹗一定会毫不客气的加以批判。


《顾炎武.日知录.陨石于宋五》:“公谷二传相传受之子夏,其宏纲大指得圣人之深意者凡数十条。然而齐鲁之间人自为师,穷乡多异,曲学多辨,其穿凿以误后人者亦不少矣。…”所谓文以载道,自古皆然,十六世纪的顾炎武此文可体现他对於单一思想必经过博览群书、比较其好坏的学习态度,与王鹗的思想相去不远。至于西方,我看得要到十九世纪的黑格尔才有此番成就。

王鹗的思想在十三世纪,西方尚未开启文艺复兴以前,能够有这么高的水平,让我不得不更崇尚中国古典文史哲学。


《滹南遗老集作者、编者关系》
作者:王鹗
编者:董文炳
成书时间:1232~董文炳任藁城县令期间
王鹗孙女王臣嫁给董文炳八弟董文忠之嫡孙董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