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于祖国何去何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09:57
[原创]拍卖了谁的兽首
文章提交者:d3773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圆明园兽首,确实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去,但是谁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就是中国人,而且是龚自珍的儿子龚橙(龚半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的主体建筑基本还在,又是谁让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就是中国人。圆明园的守卫或逃或杀后,周围的老百姓纷纷进来抢东西,把建筑拆毁拉回家做建筑材料,把石头敲碎成小石子,混在大米里卖钱。这些都是有确凿史料为证的。

说白了,圆明园和那个大清国一样,是少数统治者的私产,是人家的禁脔。中国人是什么?是老百姓!老百姓是什么?是奴隶、奴才,是和牛马一样的人畜。
伟大领袖慈禧曾经说过一句话很有名的话:“宁与洋人,不与家奴”。所以圆明园与中国人没关系,烧的是皇帝家的,抢的是皇帝家的。这样看来,我们为圆明园被烧心痛屈辱就有点莫名其妙。
那两个兽首拍不拍算个屁,关中国人鸟事。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你的,是当年我们祖先的主子的。如果那个贪官或者官商钱来得容易,钱多得发烧,大可以去洋人那里买,买回来体会下当年做主子的荣耀。
再说了,每年外逃官员带走那么多民脂民膏都不要,要那俩做水龙头用的“狗头”有屁用。这狗头算什么鸟国宝,孩子才是我们的国宝,可地震中死的最多的却是他们……

这是其一,其二呢,文物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不应是谁家的私产。同样的文物,比如敦煌文书,在国内保存的非常差,很多因为没有保存条件而被彻底毁坏,而大英博物馆就保存得非常好。这样的文物在国内被毁坏严重,在国外保存完好的情况非常多。
其实很多文物就是中国盗挖了以后卖给老外的,当年美国、日本收集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大多是花大钱从中国人手中购买的。著名的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刻在昭陵的庑廊。其中两块浮雕飒露紫和拳毛騧就被中国人卖给了美国人,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非常完好,剩下的四块浮雕,中国文物商人为了方便盗卖,竟然打碎成石块偷运。

毛万岁还活的时期,中国人以毁坏文物为荣,以爱护文物为耻,是为“破四旧”也。即使当下,唯利是图硬道理的政府拆迁运动又使多少文物被毁,常常听说有外国人不惜重金将中国旧居一砖一瓦的买了运到国外保护。
从一片群情激愤看来,我们的教科书灌输的“火烧圆明园”情结确是收到了令一些家伙窃喜的结果,其实那座皇家园林是我们自己的百姓首先放火烧的,只不过烧得没那么旺盛而已。
1860年9月12日,咸丰皇帝向英法宣战,18日清廷违背诺言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抓捕了巴夏礼为首的英法谈判使团共39人,并对其滥施刑罚甚至杀害了其中21人。若不是恒祺闻知咸丰已降旨处决所有使节便赶紧劝说恭亲王释放尚未被害的巴夏礼等人,事态将更没法收拾。10月6日英法联军获悉被俘者关押在圆明园,绕过北京直接攻占了圆明园,却扑了空。在发现被俘者遗物便大肆劫掠,附近的百姓也“捡洋落”跟着英法军队打劫了此处,据说这个说法便来自圆明园。是否可以这样说,是中国受苦受难的百姓跟着外国侵略军剥夺了反动统治者剥削人民的血汗,随即,英法联军移师并于13日进占北京城。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当不足万人的英法联军孤军深入中国腹地时,无数中国人为他们带路、为联军提供给养,因为鬼佬给银子。这说明,面对流氓邪恶的专制统治政府,被奴役的中国人是很智慧勇敢的……

据当时负责监察“战利品”分配的副军需官吴士礼上校《一个战士生活的故事》记述:住在附近的中国人“从宫殿中抢到比两国军队更多的掠夺品”。火烧圆明园是这些“附近的居民”开始的,英法经历一番是否破坏皇宫之争论,最终否定了摧毁皇宫的意见,决定破坏圆明园之宫殿建筑,以作为对清廷杀害使团人员之报复。
荒唐的是,此举乃建筑一座纪念碑以纪念被清政府杀害的21名英法使节团成员的意见被否决之后的替代行动。法军拒绝执行这项任务,其司令孟德邦将军称其为“破坏文化的暴行”。英军则单独前往,在中国百姓放火烧过的圆明园再放了一把火,烧掉了尚未焚毁的更多建筑。

决策此事的额尔金勋爵宣称:“圆明园是皇帝偏爱的居住之地,摧毁它就等于打掉皇帝的威严,也刺痛他的个人情感。正是在这个地方,他把我们那些可怜的同胞弄来,对他们施行了最残酷的折磨;正是在他自己宫殿的围墙内,找到了我们被俘骑兵的马匹和用具,还有从一位勇敢的法国军官胸前扯下的徽章,以及属于俘虏的其他个人物品……军队到那里绝不是为了抢劫,而是通过一个庄严的补偿行动,来表明它被可恶的罪行所激起的憎恶和愤慨之情。这一惩罚并不针对人民,相对而言,人民是无罪的。这一惩罚只针对皇帝,他个人在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负有直接责任;这不只因为俘虏在圆明园受到虐待,还因为他最近颁发诏书,说什么取一个外国人头可获一笔赏金,还宣布他决定把他最后的银两拿来充作此种凶杀的赏钱。”
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

由此可见,圆明园事件是一种报复行为,野蛮对野蛮的报复。

马克思评价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卖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圆明园事件恰是马克思描述的对象之一,他没有涉及侵略还是反侵略,正义或非正义,更没有丝毫同情“落后挨打”。反而不无讽刺地讥讽说:“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我们半个多世纪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不过延续了这些道义与悲情而已,毫无历史感。对大清国的谴责亦局限在“打不赢”之怨恨之上,接受了此种教育的中国人普遍地继续“激于道义”,安守奴才禀性,拥戴明主而拒绝文明进步。至今仍喋喋不休地否定普世价值,振振有词地谴责宪政民主,宁可丧尽自我权利也得抵御“西方文明”。

其实,1840年至1900年的几次局部性对外战争,说到底是抗拒改革开放、抵制融入世界潮流的挣扎。莫名其妙的是那些自称马克思信徒的人们,却彻底背弃了马克思先生当年那段精辟的总结:“所有这些同时影响着中国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的破坏性因素,到1840年在英国的大炮轰击之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封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一个很玄妙的现象就是,俄国乃至苏俄对华伤害远比火烧圆明园更严重却不会引起中国激愤之士哪怕半点不满。就在1860年3月,俄国使节伊格那替叶福将军在北京,一方面愿意出售武器给清廷用以抗击英法军队,另一方面调遣舰队开赴天津沿海以恫吓清国。两者合成目标为要求清国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大片中国领土。在清廷绑架英法使团之同时,这位俄国使节正受到清廷礼遇,频繁地给恭亲王出谋划策。作为对他自称说服英法不灭掉清廷的奖赏,清廷于1860年11月14日签署中俄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另“共管”44万平方公里。若连同此前1858年《瑷珲条约》割让的60万平方公里、此后1864年勘界条约割去44万平方公里,俄国不声不响割去144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但这些领土看来还不如圆明园值钱,甚至不如几只铜兽首更值得炒作。更有甚者,当年苏联解体,中国那些激愤的“爱国志士”兔死狐悲如丧考妣,哀哭声不绝于耳,滑稽透顶。

其实,圆明园即便被劫掠焚烧,骨架子还是存在的,同治皇帝登基后尚以太后安享为由重修圆明园的。直至清廷被革命推翻,圆明园这才万劫不复,几乎每一位执掌中国大权的首领都跑到圆明园拆卸搬运物件。例如,“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便曾大批拆卸圆明园文物运去东北建其父陵园,而那座陵园大半却又被毛时代修的水库淹成“龙宫”了。圆明园石雕如今散落在北京许多地方,不乏如垃圾般堆在不同的院落里。
说实话,流失海外未必都是坏事,例如吐鲁番千佛洞那些壁画,流失出去的那些至今好端端地展示于各博物馆,留下的全被“破四旧”捣毁了。毛万岁摧毁中国古代文物绝对是世界冠军,所有“盗窃”、“抢劫”出去的文物只是毛万岁破四旧伟大成果的九牛一毛,而且,那些文物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展出,无疑每时每刻都在宣讲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而被摧毁者则永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