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2:52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全球瞩目下,经过八年的精心筹备,已于5月1日盛大开幕。世博会是荟萃人类文明进步的展示,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欢乐和友谊的盛会。历经159年的风雨历程的世博会,记载了人类逐步走向繁荣和文明的轨迹,引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

本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的首次,彰显了当今城市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今天,我们齐聚美丽的太湖之滨城市无锡,共同研讨“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首先,我代表本次论坛主办单位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要素的主要集聚地,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将引领城市未来的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做一简要阐述。

一、上海世博的理念与实践,展现了城市未来的方向

本次上海世博会,世界各国齐聚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内,主办方与所有的参与方一起,用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探索与技术的实践,演绎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畅想城市的发展和体验美好的生活。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观察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

近两百年来,城市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快速扩张,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熊熊燃烧中得以实现。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在上海世博会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水源/地源热泵等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利用,向人们展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展现了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未来城市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时代,也就是城市能源逐步实现多元化,将由单纯的依靠化石能源向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各种节能新技术的转变。

第二,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模式。

城市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带来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人们生活的环境面临恶化的趋势。目前中国城市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90%的城镇水域和65%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上海世博会筹建和运行过程中,从雨水的收集利用到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水安全的保障到空气污染的控制、环境生态的绿化等,无不体现了绿色世博的理念,创造和谐美好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

各国的展馆,同样展现了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将成为“资源—产品—回收—再利用”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居民的废弃物将高效回收,循环利用。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也将转化为生物燃气和有机肥料,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循环经济中,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高度循环,形成了经济系统的主流。

第三,城市的运行将具备感知和自适应能力。

上海世博会上,射频识别RFID、下一代无线通信网TD-LTE、智能交通及智能安全监控等系统的集成应用,一方面使庞大的世博会的运行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使广大参观者体验到信息社会带来的迅捷和便利,另一方面也实践着未来可感知的城市理念。依靠传感、信息、智能等技术,构建以物联网、互联网和通讯网为基础的城市神经网络,将实现对城市交通、环境质量及公共安全的感知,将各种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对城市的运行进行自我完善和调整。使未来的城市成为充满活力、可“感知”和“自适应”的“生命体”。

第四,知识型服务业将成为城市未来产业的主要形态。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65%,发达国家已越过70%。在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等,服务业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机会。而大部分的创新活动和创新人才聚集在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城市未来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将不断增强,成为国家和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

借助于筹办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上海市各城区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始各具特色的产业转型,着力于发展知识型、生产型和现代服务业,已经形成了知识杨浦、数字长宁、物流普陀、航天闵行、汽车嘉定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未来的城市将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教育与研发服务、创意以及产品设计等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形态。我们所在的无锡市将以未来的物联网、传感网为自己发展的重点,成为感知中国的中心。

第五,城市带、城市群(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快捷便利的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城市与城市有机地联接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带、城市群(圈),如日本东京城市圈,英国伦敦城市圈,德国鲁尔城市带和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市圈等。

本次上海世博会的六个主题论坛,就分别在上海周边的有关城市举办。城市带、城市群、城市圈的发展,既缓解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受有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又促进了城市之间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等要素的流动和扩散,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心。

总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象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城市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等的转变,将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和更繁荣的经济。

二、上海市博会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启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严峻。上海世博会用大量最新技术的应用实例,向人们展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科学理念和美好蓝图,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已逐渐成为推动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首先,科学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百多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基础研究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世博会多个展馆分别以种子、生命、能源和资源再利用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于后工业经济时代的憧憬和渴求,也正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方向:

分子育种学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IPS干细胞、合成生物学正在揭示生命的奥秘;纳米科学意味着对物质结构的观察、解释正在步入“调控时代”;燃料电池的发明和应用开拓了不同于切割磁力线的发电原理和方式;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的进展预示着清洁核能源时代的前景;对暗物质的探索将揭示宇宙的起源。当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和生态文明的明天,科学的探索依然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其次,科技创新加速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1800年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3%,绝大多数民众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以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三次技术革命,催生了现代工业,促进了城市发展,创造了知识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急剧膨胀,目前全世界50%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70%的GDP和85%以上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都来自城市,90%以上的高等学校和科研力量也集中在城市。科学发现、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带来现代化城市生活。

城市的发展既是工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要当前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深层次问题,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宜居、幸福的城市生活,引领城市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第三,创新的理念在大胆的实践中成为现实。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对未来城市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影响。然而,任何新鲜事物都必然要带着它新生的幼稚去经历现实的考验,能否率先采用新兴技术和产品去应对未知的挑战,需要决策者和创新者共同的胆识和勇气。

在本次世博会园区中采用的新兴技术和产品堪称世界之最:分布在各展馆屋顶上总量4.6兆瓦的太阳能电站,东海大桥边100兆瓦的风力电场,所发出的电能和利用情况实时展示在世博园的能源馆中,接受观众的考证;500辆刚刚研制成功的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各类电动汽车承担了零徘放公共交通, 50天以来,他们承载了近十倍于普通公交的负荷。另外500多辆混合动力汽车加强了世博周边的低排放交通;20多万盏LED灯具每天晚上都要照亮幻影般的灿烂夜景;雨水和固体垃圾回收再利用系统超负荷运转;每天有50万持RFID芯片门票的观众无故障通过门检系统; TD-LTE无线通讯和感知网构筑了电子围栏;新一代智能交通网络调控世博交通的同时,并做出实时建议最佳路线。女士们、先生们,长达半年的高强度应用需要科技人员的精心维护,但也为这些新产品的规模商业化提供了有理的依据。我为上海世博主办者的魄力和远见感到自豪,也为近八年来默默无闻、创新创造、精心维护、日夜辛劳的劳动者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第四,世博促进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实践交流融合。

本次世博会是历史上参展者最多,展示内容最广。各国的国家馆都拿出他们最好的技术和产品来展示他们的创新的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各机构和企业也都展示了他们最新的产品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最佳城市实践区,几十个演绎了最新理念并获得最佳效果的实践聚集一堂,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不懈的努力。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访问了所有的192个展馆,并且把各个展馆的科技亮点汇编成册,以供所有的参观者相互借鉴,交流沟通。

能源紧缺、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和公众健康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巨大挑战,任何国家不可能置身度外、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当然,国际合作决不意味等待别人的创新成果,各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各异,我们要针对自己面对的挑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践科学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全世界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解决方案。

总之,我们要把握机遇,科学谋划,锐意进取,敢于作为。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三、中国城市未来发展展望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化率保持着年均1%的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48%;

二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各区域内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明显增加;

三是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建设、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水平普遍提高;

四是城市生活不断改善,居民收入提高,教育、科技、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五是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和乡村梯度发展,实现城市居民的充分就业,以及农民的进城务工就业和返乡创业的良好的双向互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依靠科学技术推进城市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科技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加快城市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科技部把“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列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对城市发展的科技工作统筹布局。针对城镇化过程中的科技需求,围绕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绿色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等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在试点城市启动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太阳能光伏发电(金太阳)、半导体照明(十城万盏)、下一代信息网络(3TNet)等一批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工程,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重点放在两头,一手抓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一手在应用推广和开拓市场,使科技的成果转化为实在的生产力。

面向未来,中国政府将着眼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科学技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宜居城市。加强能源高效转化、建筑节能与节能新材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宜居生活。

二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的投入力度的前提下,把握发展方向和趋势,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产出效益好的产业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重点推进电动汽车、清洁可再生能源、三网融合、物联网、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生物医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知识、智力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大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及文化创意等技术支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城市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市场引导,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创新的目的是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先进产品惠及于千家万户。然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市场引导、商业模式和支持政策的创新,先导性示范应用是开拓市场,考验产品和验证政策效益的重要手段。最近国务院决定把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的城市扩大到20个,并确定在5个城市内试点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补助。科技部在三网融合、高效照明、太阳能利用、和生物质燃气等方面进行商业化示范应用。希望上海世博所应用的众多科技成果能够在更大的规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使创新的产品在应用中更加成熟,使创新的商业模式更加高效,使创新的成果惠及于千家万户。

四是加强信息、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加速建设和谐都市。加强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动态监测,加快城市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基于感知网、智能化技术的网络体系,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等技术,实施食品安全科技工程、国民健康科技工程等,让广大居民吃的更放心、住的更舒适、出行更便捷、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都市。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城市的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借助上海世博会这个平台,广泛研讨、交流各国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的超前理念和发展等方向的超前理念和发展方向,加强各方对城市发展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的交流和合作,让科学与技术推动城市未来快速发展,让科学与技术支撑城市未来和谐发展,让科学与技术引领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