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四代”,天生不政治 - 许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04:46

“官四代”,天生不政治

2010年06月19日 01:13:08分类:未分类

  
 
   在由香港作家李纯恩小说《黑社会爸爸》改编而成的电影《一个好爸爸》结尾,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画面——黑道大佬李天恩中了警察的子弹,这时,旁白徐徐地说:“李天恩当初花了一分钟踏入江湖,却用了大半生想尽办法离开,这一刻,他终于宣布正式退出。”大抵一个人想要进入一个圈子是容易的,但想要摆脱它则是不容易的。
   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柏,正在逐渐摆脱“蒋家王朝”带给他的政治烙印。
   他在台湾拥有一家数一数二的设计公司:橙果,并把分公司开到了上海。人们熟悉的蒋友柏,商业色彩浓于政治色彩。他说:“我没法选择我的身世背景,但我可以先断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蒋友柏强调自己无党无派,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许多年前,台湾“绿营”想请他帮忙设计竞选宣传品,他欣然接受,并声称:谁给的价钱高他就为谁宣传,完全不考虑党派问题。前不久,“绿营”又请他帮忙设计宣传“五都”大选。
   蒋友柏并不排斥提及“两蒋”。实际上,这办不到也没必要。不过当他搬出“两蒋”这张王牌时,只是把他们作为商业宣传罢了,绝对与政治无关。比如他设计和贩售Q版蒋介石和蒋经国公仔,以此作为噱头。他说:“我生下来就是一个品牌,这个品牌从最好到最坏,我都看过,现在它正在慢慢变好。”从纯粹的商业立场考虑,他会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蒋友柏已经是“官四代”。他的父亲蒋孝勇还没有办法真正摆脱政治的阴影,但是他可以。
   早在“官三代”蒋孝勇步入社会之时,就已经有了远离政治的想法。
   蒋孝勇大学毕业后,曾向蒋经国提出要到民间去工作,做一个“布衣”。可是蒋经国不同意。理由很简单,蒋经国深知无论蒋孝勇有多么强烈的脱离政治的欲望,身为在任“总统”之子的他,是绝对不可能甩掉“太子党”标签的。结果蒋孝勇走了一条折中的路,去了国民党的“国企”工作,既非绝对政治也非绝对商业。后来蒋孝勇在“国企”成绩不俗,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有意尝试涉足政坛。蒋经国闻知,跟蒋孝勇语重心长地说:“孝勇啊,你已经成熟了,你以后要做什么,我随便你;但我又劝你一件事情,政治是一条很辛苦的路。”蒋孝勇回答说:“报告父亲,我这辈子啊,你放心好了。别的事情我都会做,就是两件事情我不做——第一个不干公务员;第二个不做党工。”结果蒋孝勇的努力没有成功,他仍旧被无情地卷进了政治的漩涡,最终在台湾政坛“变天”之际,黯然携着全家奔赴加拿大,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些事,在蒋友柏心里都留下了痕迹。他在加拿大和美国念书期间,环绕他的尽是“政治”二字。上到曾祖母宋美龄,下到身边的同龄玩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是“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后人。宋美龄有一次意味深长地对蒋友柏和弟弟说:“要记住两件事——第一,不要忘记你们姓蒋;第二,不要忘记你们是中国人!”蒋友柏当时虽然年幼,却深深感受到“蒋”这个姓沉甸甸的分量。——做人难,做蒋家人更难!
   然而,蒋友柏距离蒋介石毕竟已经“四代”之遥,他有天时地利人和去闯出一条新路。天时,是“变色”的台湾政坛与缓和的两岸关系;地利,是身在北美“逍遥法外”;人和,是他的男性父辈(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竟然全部离世。加上母亲方智怡的开放式教育,没有人可以“锁”住他,只要他大胆地跨出一步,即是一片新天地。
   所以,当陈水扁政府在台湾兴起“去蒋化”运动时,蒋友柏一开始难免有些心酸,但很快便理性而淡定地面对一切。甚至于,他还积极投身到“去蒋化”运动当中去——“他承认‘蒋家曾迫害台湾人民’;他认为给两蒋竖立铜像是错的;他赞成把‘大中至正’牌匾换成‘自由广场’;他甚至表示理解,并在某种程度上赞成‘去蒋’行动。但他也不忘强调,‘去蒋’已经为‘台湾民主’做了很大努力,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台湾应该从‘反蒋’进入到‘后蒋’时代,不要再把‘两蒋’当做图腾。”(《悬崖边的贵族·序言》)
   中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实际上,“官”也不会过三代。如今,当有人炮轰蒋友柏有“以政养商”嫌疑时,他可以颇为“放肆”地说:“政治,关我屁事!”蒋友柏只把“两蒋”当成“时尚”,要让所有人把他们印在T恤上。——就像古巴的切·格瓦拉一样。(曾有一句名言:我不知道切是谁,但我把他穿在身上。)
   蒋友柏无疑是“悬崖边的贵族”。但悬崖的另一边是什么?不见得非得是万丈深渊,也可能是碧海蓝天。

“官四代”,天生不政治 - 许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不得不说的常识:一个不成立的判决前提 - 鄢烈山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严重失衡在明年 - 伍石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绿坝”和“红线” - 陶景洲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我们能看什么 - 胡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生命的愉悦 - 李银河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国进民退”是个伪问题 - 段永朝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古典音乐入门30首 - 王正绪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血统论”阴魂未散 - 傅国涌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中国式的通胀调控 - 刘煜辉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中国模式已经终结 - 秋风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一张照片是否客观 - 许锡良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为何真相总是迟到?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听赵作海说刑讯逼供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不可强词夺“法”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辩冤白谤的机制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好老师坏老师 - 陈青蓝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领导的互联网意志 - 康国平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常识? - 孙骁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私募这碗饭也不好吃 - 方泉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小说里的大师,小说外的李敖 - 许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采访手记 永州枪案的舆论出口 - 《财经》调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罗昌平:为何三问央视大火 - 《财经》调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降低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最为重要 - 黄金老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