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作海说刑讯逼供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02:19

听赵作海说刑讯逼供

2010年05月12日 14:52:26分类:本阁社论赵作海

  
   蒙冤坐牢十一年的赵作海总算“幸运”,当年被杀的“死者”重返人世,河南省司法机关宣布此案为错案,马上释放了赵作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赵作海在村子里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昨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他的讲话剪辑。

   记者问他,为什么会供述自己没有做过的杀人行为。他描述了被公安部门刑讯的经历。说从抓到派出所起,就受到拳打脚踢。他指示记者看他的头顶上的伤疤,说那是用枪筒狠击留下的。还不断地用棍棒打。口渴了,给他喝了些什么东西(好像是含有安眠药的水),一会儿他就睡了过去。刚睡着,警察就在他的头上放鞭炮,把他炸醒,接着打……捶楚之下,何求不获?可怜的赵作海就这样屈打成招了。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口号的声响渐高,刑讯逼供看来是愈演愈烈了,而且有从公安部门向检察院以及纪检部门蔓延的明显趋势。这些年来,一些被揭露的冤案,例如杜培武、佘祥林、聂树斌、呼格吉勒图等人的案件,毫无例外,警察审讯中都使用了残忍的刑求手段。如此普遍的刑讯之下,茫茫铁牢之中,多少无辜者遭受无妄之灾,真是难以想象。
   报载,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要求,省法院要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案情;省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对不负责任的审判人员追究责任;全省法院和广大法官要认真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要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人民的生命负责。”说法虽然动听,但是,严重的刑讯逼供不能遏制,公安部门在整个政法系统中的强势地位不予改变,政法委对司法的控制愈发严厉,检察院和法院完全无从拒绝警察刑讯等非法手段所获证据,所谓“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对人民负责”云云,不过是空话而已。
   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啊……
   附:十二年前的一篇旧作
   刑讯逼供为哪般
   贺卫方
   刑讯逼供素为我国法律所禁止,刑法规定了专门的罪名,刑事诉讼法也列有专条。然而,法律条文不等于法律生活的事实;从传媒的报道中,我们还是可以知道,刑讯逼供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传媒所揭露出来的事件大多是闹到死人程度(例如4月24日本版刊登的题为“一桩出自公安局的命案”的报道所披露的事件),有关部门难以收场者。其他一般刑求行为恐怕要算是冰山水面下的部分了。
   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症结究竟在哪里。证据法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比较容易发现的。嫌疑人抓获后,如果缺少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人证物证,那么,嫌疑人自己的口供就成为唯一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了(尽管我国法律规定不能仅仅靠口供定罪,但口供仍然是重要证据,而且通过口供往往还可以获取其他证据)。我们知道,任何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过去时态,许多犯罪者又十分周密地对真相加以掩盖,杀人者毁尸灭迹,越货者移赃无痕,更有一些作案者制造假象,移花接木地把侦查人员的视线引向无辜者,使得侦查成为极其艰难的任务。还有的犯罪人,只要不是犯罪时被当场抓获,便抱着侥幸心理,能不招则不招,令侦查人员无计可施。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嫌疑人乖乖地招出犯罪事实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利用人性中趋利避害的特点,让他在抗拒不招与为此而付出更惨重代价之间作出选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刑之下,要啥有啥。当一个人被折磨到了“生不如死”的境地时,侦查者所希望的口供便容易得到了。于是,案件告破,办案人员为之欣庆不已。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过分重视口供的证据法可能会起到鼓励和怂恿刑讯逼供的效果。
   钱锺书先生在谴责刑讯逼供时曾引用古罗马人巧妙的说法:“严刑之下,能忍痛者不吐实,不能忍痛者吐不实。”其实,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很多情况下,通过刑讯,的确可以使某些真正的犯罪人由于不能忍痛而吐实。因此,刑讯逼供之所以必须加以摈弃的合理依据,并不在于它对案件的调查不能提供帮助,而在于它破坏了民主制度下政府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基础,即政府不仅应当追诉和惩罚犯罪,以保障和平的社会秩序,而且追诉和惩罚犯罪的过程也必须合乎法律。如果以违法的方式行使权力,那么便是在既有的罪恶之上增添了新的罪恶,并且,与任何个人的犯罪相比,行使政府权力者的犯罪都是一种更加严重的犯罪。用刑讯逼供的手段追诉犯罪,即使在某些案件的侦破方面卓有成效,然而与政府人员犯罪所带来的负效应比起来,恐怕只能算是“赢了猫儿赔了牛”。
   不仅如此,法律明文规定的禁令不能得到有效的遵循,“不打如何肯招”式的审讯哲学的流行,更表明我们这个社会中人的尊严经常受到侵犯的可怕事实,表明人道主义精神在我们这里的匮乏。一个人,即使是触犯了刑律的人,他的人格和尊严是应当受到保护的。如果一个被带到“局子”里的人,总是难免劈头盖脸的“一百杀威棒”,接着便是如湖北郧县公安局的警察们所做的那样,让嫌疑人戴“大背铐”,“用木棒打,用脚踢”,“拽头发、打耳光、敲鼻梁”,“长达60小时不让吃饭、不让睡觉、不让喝水”,如此对自己的同类肆虐,刑讯者的心灵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按照孟子的说法,没有恻隐之心者便与禽兽不远了,可是你几时见过虎豹豺狼对待它们的同类像郧县的警察们对待张明波这般凶残?
   《老照片》第二辑里收入刘德增先生题为“关于凌迟”的文章,附有一张令人不忍卒读但却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个人正在被凌迟处死,许多人在围观。这种把人用三千馀刀割死的刑罚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里实行了千年以上,而它的废除至今尚不到百年。我们不免要对中国的人道主义者们说一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原载《南方周末》1998年5月15日

听赵作海说刑讯逼供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为何真相总是迟到?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不可强词夺“法”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辩冤白谤的机制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严重失衡在明年 - 伍石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绿坝”和“红线” - 陶景洲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我们能看什么 - 胡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生命的愉悦 - 李银河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国进民退”是个伪问题 - 段永朝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古典音乐入门30首 - 王正绪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血统论”阴魂未散 - 傅国涌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中国式的通胀调控 - 刘煜辉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中国模式已经终结 - 秋风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一张照片是否客观 - 许锡良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好老师坏老师 - 陈青蓝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官四代”,天生不政治 - 许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领导的互联网意志 - 康国平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常识? - 孙骁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私募这碗饭也不好吃 - 方泉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学生不是用来教化的 - 贺卫方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采访手记 永州枪案的舆论出口 - 《财经》调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罗昌平:为何三问央视大火 - 《财经》调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降低中国经济运行的成本最为重要 - 黄金老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 房地产价格还可能大涨 - 张化桥 - 名家博客 - 博客 - 《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