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才辈出的三段史话及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46:19

有关人才辈出的三段史话及启示

□梁煜璋

 

近期,由于全国人才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人才的话题又成为舆论关注和网友热议的焦点。这让笔者联想其有关人才辈出的三段史话。

在我国的历史上,可以称之为人才辈出的时代,主要有这样三个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既有春秋五霸,也有战国七雄,更有诸子百家,这个时期的人才多为思想家、政治家。一个是三国时期,人才遍布魏、蜀、吴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和其他各路诸侯,这个时期的人才多为谋略家、军事家。一个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都市成为各种人才的集散地,这个时期的人才多为文学家、艺术家。

上述三个时期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是与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密不可分的。概括起来有这样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都处于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是相对的,是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的过渡,这样的时期,人才的需求是真实的、旺盛的、迫切的,因而人才的价值是最高的,这是一个根本动力。二是教育的差别化,或叫非趋同化。那些个时期,教育不是一个模式,也不止一个门派,因而竞争就很激烈,而且是“国际化”的趋势,人才的水准必须要高,必须是术业有专攻,否则就难免“浪花淘尽英雄”的厄运。三是都以中原文化为中心。这就是说,未必乱世都是人才辈出,比如五代十国等特殊时期,很大程度上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文化的纽带也就是聚合人才的链条被割裂,人才之魂破碎了,人才辈出的群体和聚合效应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文化基础。而那三个时期,尽管政治军事上是分裂和割据之势,但文化上都是归于中原的,是大一统的思想主流和振兴中华的主导方向。这样,各种人才的归宿感、使命感、责任感才更强烈,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条件。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人才需求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成就了诸子百家。我们现在看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很多文字都是记录当时的各君主求教于贤、问计于才的,比如孟子与梁惠王、与滕文公的谈话。三国时期,更是成就很多开君主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唯才是举的传世美谈。比如曹操“倒履相迎”许攸,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等等。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正好相反,当时军阀割据,由于已经到了近代,可以投靠帝国主义,因而对于人才是高度打压之势,结果却逼出了一大批人才,自然是用笔杆子对抗枪杆子以唤醒沉睡的国人之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局面。

我们现在天下大治,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却出不了比肩世界的创新人才。首当其冲的是教育上的问题。而教育上的最大问题,就是趋同化,一个模式,各个大学除了牌子不一样,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有些教材都是一个版本。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人才需求不足,尤其是各级领导对人才的重视不够。不是没有人才就没法活的状况,而是靠卖地卖楼也能大赚一把的时尚。从这个意义上,现在国家控地控楼实则就是逼着他们拉动人才内需,为人才价值实现拓展空间。

 

  阅读全文(19) | 回复(0)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上一篇:“学习”与“学习型”的内涵及区别
  • 下一篇:干事创业 导向为先——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