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的别样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47:50
金正日的别样人生作者:周之然,刘雅婷来源:环球人物

  5月上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对我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并在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参观考察。

  与此同时,朝鲜血海歌剧团创作的大型音乐歌舞剧《红楼梦》也在北京上演。这被国际社会看作是金正日带给中国人民的一份厚礼。这部堪称当前朝鲜最高艺术水准的歌剧,不仅凝聚了朝鲜两代领导人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50多年对中国名著的情缘,而且是由金正日亲自指导完成的。

  其实,金正日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朝鲜人民眼中的伟大艺术家。他编写剧本、执导电影、创作歌曲,还撰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他的艺术造诣,“不在任何一位朝鲜电影导演和剧本作者之下”。

  革命家庭的艺术天才

  艺术天分令人惊讶

  金正日是金日成的长子。1942年2月16日,他出生于白头山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宿营地,母亲金正淑是一位抗日英雄。金正日的名字,来源于父母名字的中间字,是父母琴瑟相谐、志同道合的最好体现。他出身于革命世家,祖父金亨稷是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祖母康盘石、叔祖金亨权、叔父金哲柱和舅父金基俊、金基松,也都是为光复祖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战士。

  据朝鲜平壤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书记》等书记载,金正日自小读书识字,聪明伶俐,有时甚至“过目不忘”。一年春天,还在上幼儿园的金正日,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他们看到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在讲女英雄桂月香的故事——1592年,日本人占领了平壤城。歌妓桂月香杀死一名日本副将后被俘。由于垂涎她的美貌,敌军将领将其留在身边。桂月香假意侍候他。在一次宴席上,她设法将该将领灌醉,然后派人同平壤城防御使金应瑞将军取得了联系。金应瑞率军赶来,将日军将领杀死……老人讲完故事后,有人问那个中计丧命的日军将领叫什么。老人想了一会儿,没想起来,有些难为情。金正日看着老人着急的样子,就凑到他身边小声说:“小西飞,小西飞。”老人顿时眉飞色舞:“可不是!那个敌将名叫小西飞。”随后,老人想对提醒他的人表示感谢,却找不到了。有人指着已经走远的金正日说:“就是他。”老人有点不相信:“什么?你说是那个孩子吗?不可能……”

  小小年纪的金正日,在艺术方面也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天分。他非常喜欢音乐。5岁时,他就已学会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革命歌曲”,而且能用手风琴自由地演奏。有一次,他听到收音机里木琴演奏的乐曲很动听,就让母亲教他制作木琴的方法。很快,他就用凑来的一些材料,做成了一个类似木琴的“乐器”,常常用它开心地演奏歌曲。那时,在他的眼里,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和音乐有关。他会用手中的乐器来模仿小鸟的叫声;当警笛、汽笛响起时,他听着也都像是歌曲的旋律……对于金正日的音乐天分,曾有媒体这样评价:“抛却金正日的绝对乐感和音乐热情,是无法谈论他的音乐天分的。”

  烽火中创作爱国歌曲

  1949年9月,金正日7岁时,母亲突然病逝。母亲的去世,对金正日打击很大。但他也从这场灾难中学会了坚强。他擦干眼泪,抓着哭个不停的妹妹的手说:“不要再叫妈妈了。你一叫妈妈,爸爸就会伤心,也不能工作。从现在起,你想妈妈时,就来找我,咱们一块看妈妈的相片,千万不要让爸爸再伤心了……”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金正日只能离开父亲,独自带着妹妹艰难地生活。直到1952年,他才和父亲团聚。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金正日经常同父亲一起在作战指挥台前熬夜,一起去察看前线阵地和坑道工事,一起走进在敌机狂轰滥炸后燃烧的街道和村庄……这些切身感受,也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动力。他把对祖国、对父母的真挚情感写成爱国歌曲——《祖国的怀抱》、《我的母亲》等。

  后来,金正日回到了学校。但他还是非常担心父亲的安危。为了听到有关战事的最新报道,他常常昼夜守在收音机旁。因为不能忍受对父亲的思念,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日夜想念的父亲,您好!在激烈的祖国解放战争中,为了取得胜利,您多么受苦啊……我有一个最重要的嘱托:请不要忘记您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全体朝鲜人民的领袖……”收到信后,金日成非常高兴,也很感动,便把它珍藏在贴身的衣兜里。后来,金正日把这封信改写成了一首歌——《祝福之歌》。歌中这样唱道:“给这黑暗的江山带来春光,慈父将军为朝鲜增添了光彩;在那遥远的天际硝烟弥漫,人民衷心敬祝您平安健康;慈父将军是人民的领袖,一身肩负着祖国的命运……”

  很多年后,金正日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感慨地说:“祖国的解放战争,是我生活中难忘的历史时期,从我那时的歌曲中能感受到这一切。”

  在劳动中感受艺术魅力

  金正日学习知识一直非常用功。他说:“只有懂得多,才能做好一切事情,才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

  停战后的朝鲜,城市和农村都在进行重建。年轻的金正日在父亲的影响下,也积极参加城市建设和其他社会劳动。在劳动中,他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快乐。他曾在日记中写道:

  “午夜早过了。该是万籁俱寂的深夜。”

  “然而,周围并没有静下来,传来了沸腾的现实生活发出的庄严的歌声……汽车的喇叭声就像男高音的歌声;搅拌机声却像大提琴声一般柔和悦耳。不时,从远处传来低音号一样雄浑的汽笛声……现在这个时刻,我就像这个大交响乐团的指挥。”

  “这正是伟大的朝鲜,伟大的夜……”

  正是对艺术的热爱,使金正日的艺术造诣得到不断提高,涉猎面也越来越广泛。他开始写诗,还学习绘画,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40年歌剧情缘

  今年5月上旬,金正日访华,并带来了朝鲜版大型歌舞剧《红楼梦》。该剧让中国人民近距离领略到朝鲜现代歌剧艺术的魅力。

  日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平壤街头采访时,问当地民众是否知道血海歌剧团到中国演出的情况,大多数人都表示知道,并对《红楼梦》剧组能到中国巡演感到非常高兴。

  带给中国观众惊喜

  5月6日晚,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拉开帷幕,开始在我国为期一个月的演出。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位老师观赏了当晚的演出,他向记者详细描述了该剧的全貌。

  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一共为6场10景,分为上下半场演出,历时3个多小时。全剧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为主线,但删去了原著中纷繁的枝节,集中笔墨描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从在大观园初见开始,呈现了月下定情、共读西厢、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和骗婚等情节。在“林黛玉香销玉殒、贾宝玉离家出走”部分,全剧达到高潮。“从剧中对情节的处理、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把握,都可以看出朝鲜给了这部古典名著足够的尊重”。

  剧中歌曲大多采用朝鲜民谣唱法,演员唱腔圆润,词句朗朗上口。虽然演员们是用朝鲜语演唱,但中文字幕基本上直接引用了原著对白。剧中的人物不仅衣饰华美,还颇具神韵。林黛玉的娇怯、王熙凤的泼辣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得出,演员们的举止深受我国越剧表演的影响,黛玉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以及宝玉哭灵那场戏中的3次跪拜、低声悲泣长歌等,都有对中国越剧表演的借鉴之处。”

  这些浓浓的中国味道,给了观众不少惊喜。“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在歌舞场面上也有创新。”第二场中增加了原著中没有的宝玉和黛玉月下定情的情节,并采用了大场面的荷花群舞来呈现爱情的美好。群舞演员们手托荷花,步伐轻移,像溪水一样流畅。宝玉和黛玉在花间穿梭,配合着布景上的湖光月影,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博得了中国观众的一片掌声。一位网友在博客中写道:“我感觉非常震撼,实在没有想到朝鲜的表演艺术家能够把中国古典艺术作品演绎得如此完美;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都把握得十分到位;演员们不仅歌唱得好,舞跳得也棒,群舞场面整齐干净。”另一位网友留言说:“真的很好看,非常感人,我看完后哭了,和我一起去看的几个女同事也哭了,真希望我们今后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好歌剧。”

  两代人的《红楼梦》

  歌舞剧《红楼梦》在朝鲜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的诞生还要从金日成、金正日父子深厚的“红楼梦情结”说起。早在1961年,金日成访问中国时,观看了上海越剧团表演的《红楼梦》。当年秋天,上海越剧团受邀访朝,为朝鲜人民上演了这部经典剧目。

  为了让更多的人观赏到《红楼梦》,在金日成的倡议和指导下,朝鲜以民俗戏剧的形式改编了《红楼梦》。1962年,朝鲜版《红楼梦》问世,受到朝鲜观众的广泛好评。此后,中国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在朝鲜电视台播出,再次引发了朝鲜人民的“红楼热潮”。

  金正日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红楼梦》也有着深厚的感情。2008年4月,为了迎接朝中建交60周年,纪念两国人民的友谊,金正日提出对《红楼梦》进行复排,并指定由朝鲜著名的血海歌剧团承担这一任务。金正日说,“要将《红楼梦》剧作为献给中国人民的礼物,在‘朝中友好年’之际演出”。

  出于对《红楼梦》的喜爱,在复排过程中,金正日曾多次在现场指导排练工作。他说,这部《红楼梦》既要反映原著的风貌,还要在上世纪60年代演出的基础上,按照新世纪的美感进行重排。他对歌剧的各个方面,包括歌曲、演员、唱腔、乐器、舞蹈等,都逐一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血海歌剧团在朝鲜全国范围内举办文艺竞赛会,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由全国观众投票选出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金陵十二钗”等主要演员的人选。这些演员中,扮演薛宝钗的崔锦珠,是平壤金元均音乐大学四年级学生;扮演林黛玉的血海歌剧团演员李正兰,则是一位在朝鲜非常受欢迎的女演员。值得一提的是,贾宝玉的扮演者金日皇,获得过朝鲜最权威的民歌比赛金奖。更传奇的是,他的爷爷金正华正是40多年前第一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们祖孙二人结下的“宝玉缘”,在朝鲜国内被传为佳话。

  为了使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更加“原汁原味”,此前,朝鲜方面邀请中国的专家小组,从服装、音乐、舞蹈等方面对剧组进行了现场指导。中方还向朝方赠送了《红楼梦》剧中主要人物的演出服和演出道具。可以说,朝鲜版歌舞剧《红楼梦》被重新搬上舞台,也是中朝两国合作的结晶。温家宝总理在去年10月访问朝鲜时,就特地观看了《红楼梦》。

  首创“旁唱”艺术

  金正日对朝鲜歌剧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只限于《红楼梦》这一部歌剧。早在1969年,他就提出要进行歌剧革命。他要求编剧一定要写出好的歌剧脚本,这样才能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此,他常常和剧作家们一起工作。

  一次,剧作家们结束工作正要休息,金正日来了。他是来归还白天修改的剧本草稿的。“这个我已经看过了,把你们新写出来的草稿拿给我吧。”作家们面面相觑,犹豫地说:“您该休息了,很晚了,已经深夜两点多。”金正日笑着说:“没关系。不要为我操心,只管把写好的稿子拿给我吧……我们领袖(指金日成)在浴血奋战的时候,曾多么艰苦,如今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我们怎能该休息就休息……我觉得这样静谧的凌晨正适合工作。快把写好的部分给我吧。”

  1971年3月,金正日决定将电影版的《血海》改编为歌剧。在这部歌剧中,他首创了在歌剧中采用旁唱来加强艺术效果的形式。该剧第二场是一位农村妇女识字的场面。创作者原来的安排是,让这位农妇和儿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唱。金正日说:“这样的场面该配上旁唱,用深沉而抒情的旁唱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主人公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其内心世界却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通常,一出歌剧需花四五年才能创作出来,但这次仅花了4个月,歌剧《血海》就在金正日的领导下完成了创作。此后,他又指导和创作了《党的好女儿》、《密林啊,说吧》、《金刚山之歌》等歌剧。这些剧作被朝鲜人统称为“《血海》式的歌剧”。

  超级电影“导演”

  “如果我没有成为一名政治家,我肯定是个出色的电影导演,或者至少是个电影评论家。”

  ——金正日

  在朝鲜,电影是最主要的大众娱乐活动之一,也是团结民众、巩固政权的重要思想宣传手段。所以,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2年的历程中,一直没有放松对电影的发展。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不仅热爱电影,更是亲自参与和指导了电影创作。

  亲自创作四部“大片”

  上世纪60年代初,金正日在金日成综合大学学习,就读的是政治经济学。但他喜欢电影,常常抽空跑到平壤话剧电影大学去“交流学习心得”。

  1964年9月,金正日大学毕业。不久,他进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12月8日,伟大领袖金日成到朝鲜电影制片厂进行指导。他在现场召开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扩大)会议,要求电影艺术部门大量摄制有助于革命教育、阶级教育的革命影片。为了使革命电影创作打开新的局面,政治委员会把领导电影艺术部门的任务交给了金正日。很快,金正日的艺术天资得到了充分展现。

  金正日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志向的朝鲜式新文学艺术、真正的主体文学艺术。他决定首先从电影部门打开突破口。

  1968年,金正日26岁。他以自己的出生地“白头山”为名,组建了白头山创作团,他成了创作团的一名成员,同时着手将父亲金日成在抗日期间创作的名著《血海》搬上银幕。

  据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传略》记载,金正日在这部片子拍摄期间,经常到片场“视察指导”,有时跟电影导演几天几夜地坐在一起,帮导演制定脚本,并与演员交流表演技巧、谈论形象设计和摄影,有时甚至到剪辑室,亲自剪片。“在拍摄一幕日本兵的施虐场面时,他甚至冒着木头房子着火的滚滚浓烟协助拍戏”。

  当年10月,电影创作团为了拍摄平壤市全景,正要攀登电视塔瞭望台。这时,金正日突然来到现场,同摄影师一起登上瞭望台。他还在瞭望台上帮助摄影师工作。拍摄完毕,他又提起一件很重的机件往下走。摄影师觉得很惶恐,赶忙劝阻他。他说:“没关系,我也是创作团的一个成员,提一个机件,又有什么关系。这个我提着,快下去吧。”

  除了《血海》,朝鲜人熟知的金正日亲自参与创作的电影至少还有3部:《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和《女学生日记》。

  中国人最熟悉的当数《卖花姑娘》,“金正日对它的指导多达150余次”。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规模引进的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朝鲜和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电影中,《卖花姑娘》堪称“大片”。虽然那时不提“票房”的概念,但这部电影在中国的观众至少要以亿来计算。《鲜花盛开的村庄》也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其中长长的歌词就是出自金正日之手。《女学生日记》(2006年出品)是金正日近几年参与创作的一部力作,也是朝鲜首部国际发行的电影。它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一露面,就引起了西方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评论,认为“金正日的电影道路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优待韩国著名导演

  金正日不仅亲自参与电影创作,还对朝鲜的电影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心。

  为了能够提升本国电影的水准,朝鲜曾专门从韩国挖来著名电影导演申相玉和演员崔银姬夫妇。

  申相玉本是韩国当红导演,但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的事业遇到了困难。当时的韩国政府又关闭了他的工作室。他和妻子崔银姬一筹莫展。此时,金正日正为如何提高“白头山创作团”的水平发愁。朝鲜方面认为,这是吸收人才提高电影水平的大好机会。于是,1978年,朝鲜方面将申相玉夫妇接到平壤,为朝鲜拍片。

  此后数年,申相玉为朝鲜拍摄了7部电影。他们夫妇在物质和创作上享受到金正日给予的丰厚优待。申相玉每年可以得到300万美元自由支配的资金,而且拍片时的限制很少。他后来回忆说:“我从来不用担心钱的问题。金正日也不像好莱坞的那些制片人,喜欢指手画脚。他很支持我……”朝鲜第一个银幕上的“吻”,就来自申相玉的作品。申相玉自认为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一部影片《逃亡者》,就是在这期间拍摄的。他甚至为朝鲜拍了一部阵容浩大的“社会主义怪兽电影”《食铁怪兽》,并从日本请来不少怪兽电影的演职人员。

  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申相玉夫妇多次表示“和这位朝鲜的最高当权者在电影上十分聊得来,金正日无疑是一个具备极高文化素养的人,并且十分热爱文化”。

  有一个金正日关心演员的故事,在朝鲜广为传颂。上世纪70年代初,朝鲜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们正在两江道一带野外拍摄故事片《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一天,导演叫一位女演员马上返回平壤。等她乘火车回到平壤,才知道原来是女儿生病了,是金正日亲自决定让她回来看女儿的。托儿所的干部告诉她:“昨天,金正日同志去过你们的制片厂……”

  原来,金正日一直牵挂着在外拍摄的剧组成员们的生活,到制片厂后便拿着名单挨个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当知道有一个女演员的女儿正在生病时,他非常着急,详细了解孩子闹什么病、是怎么治疗的,然后当场发话:“立刻给外景地挂加急电话,调回孩子的妈妈。” 干部们没有马上答应,怕拍摄工作会受影响。金正日看出他们的心思,就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太不了解母亲的心情啦。家庭里有牵挂,怎么能创作出好电影?”

  专业理论让人折服

  在指导电影创作和拍摄过程中,金正日也从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总结归纳电影创作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他于1973年4月发表了《电影艺术论》的专著。在厚达330页的《电影艺术论》里,金正日谈及了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并对电影和文学、政治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金正日在书中还提出了“入学理论”和“种子理论”的概念。简言之,“入学理论”要求文学作品在任何时候都应提出有关人的政治生命问题并加以解决,塑造出来自人民群众中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种子”则是作品的核心,是生活的思想之核,其中有作者所要表明的基本问题,有形象因素得以植根的土壤;是把素材、主题和思想联系起来,统一成为一个整体作品的基础和核心。电影界普遍认为,金正日这本理论研究专著,其实就是朝鲜所有电影导演的指导手册。

  更值得一提的是,金正日这本书还对电影和音乐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为电影界所折服。金正日认为:“没有音乐和歌曲的电影,就不是电影。电影要成为扣人心弦的影片,就一定要有好的歌曲。”

  收藏1.5万个拷贝

  金正日不仅是一位超级“导演”,更是一位超级影迷。

  长期以来,为了研究电影和及时了解电影发展的新动向,金正日养成了收集和收藏电影拷贝或碟片的习惯。如今,他已拥有一个庞大的“电影资料库”。据韩国媒体透露,这个电影资料库的配音、翻译、字幕师、录音师等加在一起有250人之多,其规模远超过很多国家的电影资料馆。

  关于金正日收藏的拷贝(或碟片)数量,保守估计也有1.5万个左右。而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拷贝数量,目前也仅仅在3万个左右。

  这么多电影,金正日本人是否全部都看过,不得而知。但很多人都知道他最喜欢看香港动作片、风靡欧美的007系列和《13号星期五》等影片。此外,他还特别喜欢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电影和唐老鸭系列动画片。

  2007年10月,时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跨过“三八线”,走进朝鲜,与金正日实现了历史性会晤。之后,卢武铉还投金正日所好,专门向他赠送了韩国著名电视剧《大长今》等影视作品的DVD光盘。

  鲜为人知的是,朝鲜还是一个动漫(动画片)强国。其后盾就是金正日。在他的支持下,平壤的动画制作力量不断加强。目前,朝鲜一年可制作7000分钟的动画片,相当于每周150分钟。相比之下,德国一周只能制作20分钟的动画片。

  领袖诗人的情怀

  除了歌剧和电影,金正日的艺术才能还扩展到音乐、诗歌、建筑、舞蹈等领域。

  音乐家

  据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传略》等书记载,金正日音乐造诣精深。他会拉手风琴,还曾在大学的新年晚会上展示他亲手设计和制造的朝鲜民族乐器——御恩琴。

  金正日精通乐理,对音准具有非凡的识别力。据朝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伟人金正日》一书记载,有一次,他去欣赏某艺术团的管弦乐演奏。当艺术家们演奏到某一节时,他突然叫停,并问指挥有没有奏错了的音。指挥愣住了,表情中带着几分疑虑。他好像也听到了音乐声中有一个细微的瑕疵,但不敢肯定。而在场的演奏者根本没有发觉有问题。金正日微笑着让大家把那一节再演奏一遍。于是,艺术家们重新演奏。这回大家发现了问题:分明是某个乐器的音准有问题!金正日仍然面带微笑,让其中一人把刚才的那一节单独演奏一遍。结果证明,正是此人手中的乐器出了问题。“啊,错了半音!”演奏者们发出惊叹。

  日理万机的金正日,经常抽时间指导音乐工作。一位朝鲜干部曾回忆说,有一次,他到金正日的办公室汇报工作,走进去后听到录音机正在播放由某艺术团演唱的歌曲。待音乐播完后,金正日关掉录音机,叫来有关人员,简洁扼要地指出歌曲的优缺点。

  在创作歌剧《血海》时,金正日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有时,为了选定一支曲子,他会通宵达旦地听几十、几百支曲子。

  诗人

  金正日自幼善于从艺术角度感受周围的事物与现象。他在学生时代写的不少诗,就令读者佩服不已。1960年9月1日,他进入金日成综合大学就读。上大学的第一天,他登上校区内的龙南山岗,朗诵了自己写的诗歌《朝鲜哟,我要为你争光》:

  登上旭日升起的龙南山岗,

  三千里江山投入我的怀抱。

  在这里学好领袖的崇高思想,

  誓做肩负朝鲜革命的主人。

  啊,朝鲜哟,我要为你争光!

  坚定不移地拥戴伟大的领袖,

  沿着主体道路奋勇前进。

  冲破激浪,战胜暴风,

  引导朝鲜走向美好的未来。

  啊,朝鲜哟,让你放光辉!

  ……

  写这首诗时,金正日还不到20岁,但已经在诗歌里表达了雄心壮志。

  金正日还写过不少歌词,其中包括在朝鲜广为传唱的《祖国的怀抱》。歌词写道:“疑是染红牡丹峰的霞光,疑是高挂大同江上的彩虹,如同霞光般美丽的祖国怀抱,是我成长的美好家乡。疑是金达莱花开的新春,疑是云雀飞翔歌唱的蓝天,如同春天般温暖的祖国怀抱……”

  建筑师

  上世纪70年代末,平壤修建苍光大街时,金正日的创造才能再次得到了发挥。在这项工程中,他彻底打破既成观点和旧框框,为朝鲜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根本性的革新。

  过去,平壤建筑物的布局方式有一种“公式”:庞大的建筑物沿街密密地排成一行;矮房子在高楼之间,作为各种服务设施或商店。但金正日认为,这种旧的布局方式,是导致街道外观单调、不好看的基本原因。他提出了新的布局方法,即有间隔地建造占地面积小的高楼;把楼房安排得前后错开,有的地方则特意把几座楼安排得紧凑一些,显得富有立体感。他还指示,建筑物外墙上不要贴瓷砖,而要涂上米色、粉色、浅绿色等色调明快的优质涂料,把大街点缀得明亮华丽;合理安排楼房的坐向与间距,使空间显得宽敞。

  很快,人们就发现,金正日就像站在画布前面的画家,把苍光大街精心设计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法国的一位大学教授在参观这条街后说:“从建筑美学观点来看,苍光大街非常出色——住宅形式新颖多样,互为衬托,而且和谐得体。这种出色的大街布局,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庆典“导演”

  1980年10月,为了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35周年,金正日亲自设计、组织和领导了数项庆祝活动。为了使庆祝活动显得雄伟壮丽,金正日决定举行有100万群众参加的游行、5万名学生参加的团体操、1.5万人参加的晚会、50分钟放1万发焰火等一系列活动。

  同时搞这么多大型庆祝活动,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为此常常忘记休息。在金正日的辛勤指导下,1980年10月10日的庆典活动举办得很顺利,盛况空前。

  应邀出席庆典活动的瑞士代表团团长惊叹道:“这是紧密团结在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和亲爱的金正日书记周围的人民,战无不胜的统一团结的示威,是引导劳动群众奔向同一志向的示威。这样的统一团结,具有无比强大的威力,胜过原子弹几万倍。”

  繁荣了朝鲜文化艺术

  自古以来,朝鲜民族就以能歌善舞闻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朝鲜文艺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朝鲜的文艺作品也以其深刻的思想性、生动的艺术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在世界舞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从开始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时起,就非常重视和关心文艺部门的工作。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朝鲜电影工作者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打开了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血海》、《卖花姑娘》、《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等作品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卖花姑娘》在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八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和金质奖章。

  1970年,金正日在和文艺工作者进行的《大量创作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的革命影片》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要有更多社会主义现实题材的电影。仅在当年,朝鲜就创作出了获得人民奖桂冠的《鲜花盛开的村庄》等数十部优秀电影。1971年,他又提出了把《血海》改编为同名歌剧的任务。朝鲜歌剧创作队伍本着以革命的内容和民族形式为基础,实现歌剧艺术现代化与通俗化的精神,创造性地把歌剧的基本表现手段——歌曲加以分节歌化,广泛采用旁唱和伴唱,同时把舞蹈和歌剧有机结合,营造出一个伴随剧情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流水式立体舞台。歌剧《血海》的成功上演是开辟朝鲜歌剧艺术新时代的里程碑,它和此后创作的《卖花姑娘》、《党的好女儿》、《密林啊,说吧》、《金刚山之歌》被赞誉为朝鲜的五大革命歌剧。

  在电影歌剧艺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上世纪70年代作为文艺创作的全盛期为朝鲜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在布景、美术和配乐方面都强调要符合时代美感的全新话剧《城隍庙》的上演,又推动了话剧艺术的革新,它和《血喷万国会》、《女儿的来信》、《三人一党》、《庆祝大会》被称为朝鲜的五大革命话剧。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朝鲜文艺工作者连续编排了创作形式新颖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光荣之歌》、《幸福之歌》、《乐园颂》、《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之歌》,这些表现了朝鲜音乐舞蹈最高水平的作品被赞誉为“纪念碑式的杰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据新时期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艺的要求,创作出了大型系列故事片《民族与命运》。同时,杂技《空中飞人》以高超的技艺在1997年和1999年连续获得摩纳哥国际杂技艺术节和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金奖。在2002年纪念金日成主席诞辰90周年之际推出的大型团体操和艺术表演《阿里郎》,以恢弘的气势、独具匠心的构思将团体操、杂技、音乐、舞蹈和巨型人工背景台、电影画面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使得这部有15万人参与表演的巨著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朝鲜民族文艺的优秀表现力和无穷魅力。

  集中了大批创作家、歌唱家和演奏家的朝鲜人民军功勋国家合唱团是以大型管弦乐团和数百人的合唱团为主组成的,该团表演的《金正日将军之歌》、《先军革命千万里》、《胜利之路》、《高举红旗》、《永远走一条路》等歌曲成为今天朝鲜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朝鲜人民军功勋国家合唱团也成为新时期朝鲜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朝鲜文艺事业几十年来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金正日的直接领导下取得的,而每一部重大作品的创作也都得到了他的指导。为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金正日先后发表了《电影艺术论》、《论歌剧艺术》、《论话剧艺术》、《论舞蹈艺术》、《论音乐艺术》、《论美术》等文艺理论著作。今天,朝鲜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金正日总书记周围,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文化艺术的多种形式和独特作用,更好地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