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地出现小麦抢购风 收购价创历史新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54:26

6月13日,在河南省淮阳县白楼镇曹庄村,农民经纪人到农民家门口收购夏粮。新华社发(杨正华摄)

收购价创历史新高安徽多地出现小麦“抢购风”

非粮资金的进入值得警惕

正值小麦收获时节,《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安徽部分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到,受今年以来多种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部分地区灾情影响,今年夏粮收购面临多重复杂局面,小麦市场价明显高于托市收购价。记者最新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在安徽全椒、来安、天长等多地已出现新麦“抢购风”,新麦(红麦)市场收购价超过托市收购最低价约四五分钱,达到0.92元,创安徽新麦收购价历史同期之最。

业内人士普遍担心,目前皖北小麦主产区集中收购在即,全椒等地出现的“抢购风”一旦传导到其他主产区,可能会引发市场非理性收购,隐患将非常大。

新粮遭“抢购”上市价达历史高点

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市场收购主体非常多,而且“你慌我忙”,出价一路走高。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全椒,在临近的天长、来安、凤阳、肥东等地,都出现类似市场主体“抢购”的现象。

全椒是安徽传统粮食大县,由于地处安徽中东部,小麦开镰较其他地区要早,从6月10日起,该县就陆续进入新麦集中上市期。与往年托市收购正常启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唱主角”不同,今年该县的市场化收购异常活跃,抢购新粮成风。

全椒县石沛镇石沛粮站负责人张应平告诉记者,今年新麦登场后,市场化收购主体纷纷入市抢粮,许多农民收上来的粮食都由粮贩子上门收购拉走。在该县的襄河码头,一些外地前来收粮的主体挂出高价收购新麦。每天都有粮食贩子源源不断用车将收来的新麦送来装船外运。

全椒县粮食局副局长鲁兵介绍,由于全椒临近江苏,又是安徽新麦较早登场的地区,因此,每年在新粮上市时,都会有一些销区加工企业前来收粮。但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市场收购主体非常多,而且“你慌我忙”,出价一路走高。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全椒,在临近的天长、来安、凤阳、肥东等地,都出现类似市场主体“抢购”的现象。

据了解,上述地区入市“抢购”的主体多元,其中有来自江苏等地的储备库和加工企业,也有大量有证或无证经营的粮食购销经纪人。其中,来自销区的储备和加工企业的收购量较大,他们往往委托本地的粮食经纪人,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替其收粮。

为了抢得更多粮源,这些市场化收购主体的挂牌收购价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执行的托市收购价高很多,而且对于新粮的水分、杂质要求也比较低。鲁兵说,目前全椒新粮市场收购价已经达到0.92元,创新麦上市价的历史之最。

价高质宽使得上市的新粮大量流向市场化收购主体。来自安徽省农发行的数据显示,目前包括全椒、来安、天长等在内的整个滁州市共托市收购小麦8000万斤,较往年收购量大为减少。截至6月6日,全市收购量达到666吨,而去年同期收购量为44999吨。

多重原因导致市场“抢粮”农民并未真正获益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尽管市场收购价已经达到0.92元/斤的历史新高,但在实际收购中,粮食贩子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际收的价格只有0.84元/斤,这一价格还达不到最低收购价的水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全椒、天长、来安等地由于地处苏皖交界地区,每年新粮上市时,都会有销区企业前来收粮,但今年出现的新粮“抢购风”较往年有所不同,一是价格抬的高,二是市场收购主体“争先恐后”,抢的量比较大。

刚刚对上述地区的“抢购”现象进行专门调查的安徽农发行客户一处处长杨江认为,造成今年部分地区新粮抢购的原因有多种:

一是粮食涨价预期强烈。特别是今年全国多地发生自然灾害,加之多种农产品价格次第上涨,都使人们看涨后市粮价,一些收购主体包括一些原本不从事粮食加工的企业也参与进来,这种赌涨价的心态加剧了抢购。

二是新麦上市推迟。受今年初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今年安徽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新麦上市较往年迟半个月左右。加之后期小麦拍卖停止,因此,不少加工企业和储备库都等着新粮上市补充原料和仓容。据介绍,在全椒,目前主要来收的就是江苏一些地方的储备库,由于所需量大,加之出价高,无疑加剧了“抢购”。

此外,一些农民的惜售心理也是出现市场抢购的原因之一。

警惕“抢购”传导扩散引发多重隐患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良伟认为,目前安徽部分地区出现的新粮“抢购风”和非粮资金的进入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亟待有关方面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采访中,对于目前出现的“抢购”基层看法不一。鲁兵认为,这是目前粮食市场出现的短暂现象,由于小麦粮食产量非常大,而市场主体迫于资金、仓容等多方面制约,很难掀起“大风浪”。随着市场主体收购量达到饱和,最后还得依靠国家托市收购。

对此,也有人表示担忧,目前的抢购风一旦出现传导将会引发多重隐患。据了解,针对今年小麦市场价持续走高,最低收购价可能无法启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抢粮源”的现象,作为收购资金供应源头的安徽省农发行早在收购之前,就备足资金,做好支持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的“两手准备”。然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市场抢购和粮价创历史之最,让农发行在资金支持上陷入尴尬境地。

“抢购导致新粮价格不断攀升,如果信贷资金支持市场化收购,无疑将对市场价格和抢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如果不支持,在现有粮价高企,托市收购启动不了的情况下,农民遭遇卖粮难又怎么办?”杨江说。

杨江等人还担心,目前皖北小麦主产区集中收购在即,全椒等地出现的“抢购风”一旦传导到其他主产区,可能会引发市场非理性收购,隐患将非常大。

一是打乱市场正常收购秩序。张应平说,目前市场上收购主体多而乱,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他们的抢购不仅抬高了新粮价格,而且由于在水分、杂质等方面的要求过于宽松,也扰乱了整个收购秩序。特别是其中不少收购主体属于无证收购,使目前的收购市场更加混乱。据悉,来安县曾针对市场的抢购风专门进行过打击,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抢购者都是无证经营。

二是推高粮价和通胀预期。杨江说,目前0.92元/斤的收购价创历史新高,这一价格再加上运费、三个月后熟期的损耗及利息等,加工企业拿到新粮的成本价就将达到一元以上,而往年加工企业批发到手也就0.9元/斤左右,因此,这一高成本价格必然会推高下游相关产品的价格。“粮食是百价之基,这样的价格对稳定整个农产品价格和经济都是不利的。”杨江说。

三是引发粮食的跟风炒作,造成市场损失。据介绍,目前在全椒、来安等地的新粮抢购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并非从事粮食购销的公司和个人介入收购,出现了社会闲散资金进入粮食收购,跟风炒作赌后期涨价的苗头。杨江说,2004年,安徽就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抢粮现象,结果造成全省粮食购销企业10个亿的亏损,至今未还清。因此,如果任由这种抢购蔓延扩散,那么最后一旦价格下跌,损失也将相当大。

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良伟认为,粮食市场逐步放开,市场化收购主体多元的粮食购销改革方向是对的,但如何加强相关的调控值得思索。目前安徽部分地区出现的新粮“抢购风”和非粮资金的进入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亟待有关方面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周良伟认为,这种抢购风显在风险是抬高粮价,扰乱市场收购秩序,但潜在的后果可能会影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托市收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影响国家粮源的掌握,威胁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如何在维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流通、有利国家调控等三方面找到平衡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涨价预期强烈农民“惜售”企业“争粮”

□记者 汪延 杨玉华 合肥报道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售粮农民和加工企业纷纷看好后市,“惜售”与“争粮源”的现象将不同程度存在。

麦价高开高走 托市收购能否启动存变数

鲁王公司负责人樊纯东表示,由于大部分农民有“存粮看涨”的意愿,加之目前市场粮价已经大大高于托市价,今年托市收购恐怕难以启动。而且,当10%的农民卖完粮食后,粮价在农民惜售下将进一步被推高,突破一块钱的可能性非常大。

受前期低温阴雨和近期大面积降雨影响,今年安徽小麦收获期普遍较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从6月初起,安徽小麦主产区陆续开镰收割,11日起进入集中抢收阶段,小麦收购也随之启动。记者日前在安徽阜阳、亳州、淮北等多个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到,与往年粮食收获前夕,价格一路走低不同,今年小麦价格持续坚挺,目前市场价仍高于托市价3-4分钱,托市收购能否启动还是“未知数”。

阜阳市颍州粮食储备库是今年参与小麦收储的购销企业之一。该库负责人许良贤分析,今年小麦托市收购将在新麦登场时短暂启动,随后市场价将会很快超越托市价。据他介绍,以往新麦登场前,小麦市场价往往会快速回落,但今年却表现坚挺。目前市场上的小麦价格(二等白麦)为0 .95元/斤左右,高于托市收购0 .92元/斤的价格。预计在新麦登场后,小麦价格会短暂回落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将很快上扬走高,后期可能接近一块。

这一观点也得其他一些加工企业的认同。位于产粮大县涡阳的安徽正宇面粉公司是一家年加工量达30万吨的龙头企业。公司负责人曹云宇认为,今年托市收购前期能启动,但后期就很难讲。以目前的一等白麦为例,国家托市价为0.94元/斤,但目前市场价已达0 .97元/斤,市场价远高托市价。按照惯例,随着新麦登场,一些农民急于卖粮,而不少加工企业因新麦水分大和三个月后熟期的限制,收购意愿降低,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达到托市收购启动的标准。但后期粮价仍将持续高走。

还有一些购销加工企业则认为,今年托市很难启动。位于濉溪县的鲁王制粉公司是当地一家大型的面粉加工龙头企业,日前公司专门对当地农户做了一项卖粮意向调查,结果发现,10%的农户因为长年在外打工,希望粮食收上来就立刻卖掉。还有大部分农户,在国家连续上调托市收购价和近期农产品涨价的影响下,对粮价上涨预期强烈,有存粮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