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三本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2:01
独立报 关于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三本书
来源:英国《独立报》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目前许多关于中国的书激荡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七十和八十年代,西方不得不适应日本在世界市场的爆发,那时不乏反驳者和杞人忧天者,皆因日本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精良而又可以负担得起得高科技产品。一种说法是日本是一个“自行车经济”:如果已经过度操劳的日本人不更疯狂地踩自行车,国家将破灭。
果然,当1997年亚洲衰退到来,日本吃了苦头,但没有到达某些人所预言的程度。部分由于大规模海外投资的保护,日本已经度过难关。日本人已经吸取教训,回到到驾驶座,适应当今多中心的全球市场。中国也如此。如同从1945年灾难性战败中起飞的日本“奇迹”,中国的活力之前是毛泽东残酷古怪的共产主义实验。逆境铸就成功。
在日中两个例子里,美国在东亚“合作伙伴”的复活中都起到主导作用。美国帮助日本以遏制共产主义,帮助后毛泽东时期的中国以扩大自身的商业利益。充斥欧美的中国出口品中有很大的“转出口”份额,产品由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外资或合资公司所组装。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自1980年以来就以每年9%以上增长,只是本土品牌尚未在国际上列名。
这样的增长可否持续?在《凶兆(The Writing on the Wall)》中,赫顿(Will Hutton)扮演了反驳者和杞人忧天者。只因为那些可能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已经这么做,他告诫说,增长必然会慢下来,而且届时会出现可怕的裂缝。
被赫顿列在黑名单顶部的是中国陈旧的国有银行体系,这个系统由党控制,保障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可以获得巨额贷款。司法部门和政府不分家或者政党不分家,因此司法看不到公正。高级经理要么是政治干部或在国外学成的海归。会计做法可笑而腐败。财产权还没有充分规管,卫生和教育依然落后。
赫顿还感到贫富差距加大助长了政治不稳定。如果发生政治垮台,我们都会感到一股冷风。赫顿认为低利率、低通胀和房价上涨跟中国制造很多廉价出口品有关。
这样的预兆之前就有人说过,尤其是2005年周博(Joe Studwell)的《中国梦(The China Dream)》。但赫顿擅长数据和报告,推进了他的分析。他坚称,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接受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民主价值。
在《中国现代化(China Modernizes)》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牛津法律教授裴文睿(Randall Peerenboom)也发现许多不那么值得赞赏的地方。然而他的书没有那么多缠绕不休的人类、社会和政治问题调查。他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即将匹敌美欧的超级经济体,更谈不上是对我们存在的威胁,他认为更明智的办法是把它看作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范例”,特别是东亚中收入国家的。改革可能是逐步的,但不大可能产生像“休克疗法”带来的那种混乱。
裴文睿不反对给中国事务灌输民主多元化,但他对独断的处方保持戒心。他有一种有根据的感觉,关于这个国家通常如何混日子的。政治学家盖尔博(Harry G Gelber)也表达同样观点。《龙与外国鬼子(The Dragon and the Foreign Devils)》是一部博学而很有可读性的中国三千年历史的介绍,强调中国与外界的缓慢演变的关系。
山脉让中国与印度和中东分隔。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帝国,它有时无法抵抗北部游牧部落的掠夺,它经营一个精心策划的进贡体系,让更多人纳入它的文化圈。
直到17世纪强大的俄罗斯扩张,中国人才被迫承认另一个国家的平等地位。然而尽管19世纪西方列强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旨没有改变:对付“蛮夷”的首选是外交,而不是战争。
盖尔博表示,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更可能争取和谐,而不是侵略性主导。他本来还可以补充说,一千年前宋朝达到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而且没有损害环境。
把这三个作者的书一起读会有所裨益。盖尔博对中国过去的认识老到,裴文睿对中国当下动态的回应告诫我们不要太惊惶失措。如果赫顿是对的,中国注定民主化,那我们也不应该低估它本能的灵活性。可能中国的民主将采纳儒家学说而不是个人主义、西方特征。每个人都该有一张投票,但资深公民、教师、公务员和其他曾为人民服务的人可能分得不止一张的投票。而且这可能只会产生一个英明得足以权衡贪婪的消费主义与大多数人的好处的选举。(作者 Justin Wintle)
www.singtao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