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49:24
臧景范新官上任 银监会盘点农信社棋局



 
  转入合规监管
  “我们明年的工作就是要从合规监管入手,强调风险监管。”即将上任的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说,银监会对农信社的监管重点应从对改革进展的监督逐渐转移到风险监管、合规监管上,这一转变意义深远。
  对此,合作部副主任李均锋也表示:“针对农信社管理现状,当前必须把合规性监管放在农村信用社风险监管的重要位置,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重点。”他认为,合规性监管应突出三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合规建设,农信社省级联社的合规管理,以及监管机构的合规监管。
  与此同时,根据分类监管的原则,银监会正在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省级联社、县统一法人社和两级法人社分别制定监管标准和管理办法,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李均锋还表示,风险监管要求银监会对农信社实施审慎、持续监管。农信社要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在准确分类的基础上逐步提足风险专项拨备,同时做实利润;最后资本充足率达标。“当然,对农信社的监管标准不会等同于商业银行。”李说。
  2005年10月末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信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546亿元,比改革前的2002年底减少1601亿元,扣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减少517亿元;不良贷款占比15.85%,扣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下降16.24个百分点;全国农信社资本净额1510亿元;资产充足率由负转正,达8.4%。
  尽管数据上的变化令人惊喜,但银监会内部有意见认为,一方面,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仍高达15%,仍有1177亿元的历年挂亏,历史包袱没有全部消化是农信社健康发展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农信社在改革政策到位后仍然可能面临生存问题。例如四川、贵州等地区的部分老少边穷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农信社,因受所在地区经济环境制约,业务量不足以维持自身生存;又如少数城市郊区的农信社,在过去的经营中造成严重资不抵债,风险隐患很大,今后的生存也存在问题。这类农信社约占法人社总量的20%。
  “督促农信社转变经营机制,真正达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这是银监会工作的主要出发点。”李均锋说。
  
  “8+21+1”改革格局
  据李均锋透露,国务院已于11月份批准了海南省政府上报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参加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请示》。目前,海南省政府正在根据本省农信社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实施方案。
  此前,由于海南省经济的部分历史遗留问题,该省没有参与全国农信社第一批8省市试点,以及第二批21省市的改革试点。“这意味着,除西藏没有农信社外,全国30个省市均开展了农信社改革试点,形成了‘8+21+1’的先后改革格局。”李均锋说。
  李同时表示:“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全国农信社形成了‘25+2+1’的格局。”也就是说,目前除新疆和海南外,全国28个省市对农信社的省级管理机构均已成立。其中:25个省市选择组建省级联社;北京、上海选择在原市联社的基础上,改制为全市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市选择了市、区(县)两级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也有银监会人士透露,新疆区有望在年底成立农信社省级联社。
  “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上,必须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省政府与省级联社的关系,省级联社与基层信用社的关系。省级政府和省级联社如何承担起管理责任,又不干预下级单位的业务经营,这需要探索。”李均锋说。
  在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国务院2003年8月印发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合作制3种制度模式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以及县乡两级法人等4种组织形式供各地选择。
  据银监会目前的最新统计,全国共组建了银行类机构55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1家、农村合作银行44家,另有11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建;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325家,另有200家已批准筹建。
  按照银监会的目标,“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农村银行类机构将达到150家左右;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社将达到1700家左右;两级法人社将达到500多家。
  
  支农贷款占比达90%
  记者11月初在云南看到,工、中、建行的分支机构已撤离了多个县乡。在这些地区,只剩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如不计农发行的粮棉油政策性贷款,一些基层农信社的支农贷款占比甚至高达90%。
  从银监会统计数据来看,上述现象在全国并不少见。截至2005年9月末,全国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10511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88.4%,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长28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7%,比2002年末提高7个百分点。如不计农发行政策性贷款,全国农信社对农贷款占比已高达88%。
  在农信社提供的农业贷款中,农户贷款占比达80%;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140%和294%。据银监会初步统计,全国24000万农户中,7000万农户已得到农信社的小额信贷及联保贷款;50%的农民在农信社得到了贷款支持。
  加强支农服务,农信社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银监会有人士认为,目前农信社支农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尽管农信社投放了大量的农业贷款,但与“三农”需要相比仍存在差距,自身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二是对金融支农问题,国家在制度安排上,没有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正向引导不足;三是解决“三农”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农信社单兵突进,需要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需加快进行;四是为增加农信社的支农服务能力,中央的资金扶持政策要到位,地方政府承诺的扶持政策也要及时落实。
  “银监会近期的目标是致力于改进农信社对县域内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我们正在制订相关指引和指导意见。”李均锋强调说,“‘三农’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农信社就应该及时开办什么样的业务。这才是农信社支农力量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