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裁是伊朗胜利 证明其在国际上不孤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25:44

新制裁是伊朗胜利 证明其在国际上不孤立

发布时间:2010-05-21 来源:军事论坛_新浪网 类型:军事动态-

伊朗和美国,在两天内各出了一招。5月16日,伊朗、巴西、土耳其三方刚刚签订关于核燃料交换的协议,18日,联合国新一轮制裁伊朗决议草案开始在安理会内散发,这份草案得到了包括中俄在内的伊核问题六方的支持。


    从去年10月日内瓦谈判失败以来,伊朗德黑兰核反应堆核燃料的交换问题,就成了伊核问题的焦点。在核燃料交换问题上,伊朗方面坚持,交换应该在伊朗国内进行,交换数量不应是西方国家单方面决定的1200公斤低浓缩铀,伊朗不应该在交出低浓缩铀一年之后才能获得所需的核燃料。伊朗的主张不为美欧所接受。在本月16日的交换协议上,伊朗方面做出了让步,交换地点可以是土耳其,数量是1200公斤。所有这些,似乎都符合美国的要求,但美国还是在交换协议签订两天后开始散发新的制裁决议草案。原因何在?


    正如一位西方外交官所说,伊核问题的核心不是德黑兰核反应堆,而是伊朗的铀浓缩计划。德黑兰的核反应堆是上世纪50年代伊美核合作的产物。1959年,当时的伊朗巴列维国王决定设立“德黑兰核研究中心”。1967年,在美国的帮助下德黑兰核反应堆建成,并由美国提供高浓缩铀作为燃料。从那时起,这个反应堆一直在运转。由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美关系恶化,美国拒绝再为伊朗提供核燃料。1988年,伊朗从阿根廷获得23公斤浓缩铀,使反应堆可以顺利运转到2010年。可以说,德黑兰核反应堆的核燃料问题,与2002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伊核问题原本无关,是美国想抓住德黑兰核反应燃料问题做文章。


    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3个制裁伊朗的决议,但是并没有实现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目的。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转而实行对伊朗的“接触”战略,但伊朗的铀浓缩活动仍然在继续。奥巴马政府试图从比较容易的德黑兰核反应堆燃料交换开始,推动美伊双方逐渐建立互信,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到铀浓缩问题上。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在伊核问题上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有助于奥巴马政府为自己的中东新战略进行辩护;通过交换,伊朗须交出绝大部分的低浓缩铀,从而使得铀浓缩计划至少可以延迟一年;成功的核燃料交换可以安抚以色列。


    从这样的考虑出发,5月16日的核燃料交换协议当然无法让美国满意。1200公斤低浓缩铀,在去年10月相当于伊朗国内总量的80%,而经过半年的拖延,随着伊朗铀浓缩计划的推进,现在只相当于总量的大约一半。而且伊土双方约定,一旦交换协议无法执行,土耳其将把浓缩铀如数归还伊朗。这样,美国方面的如意算盘已经完全落空。按照去年10月美方条件进行核燃料交换,对于美国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更何况,伊朗方面已经进行了浓度20%的浓缩铀的生产,而且宣布不因为核燃料交换协议而停止高浓缩铀的生产。对于一个无法限制伊朗浓缩铀计划的协议,美国已经没有了兴趣。进而言之,巴西和土耳其在此次协议签订中的作用,也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这种“南南合作外交”的模式,排除了西方大国的参与,使人联想起上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在两天之后的18日开始散发第四次制裁决议的草案,实属情理之中,美国把矛头重新对准了伊朗核计划本身。


    伊朗虽然对制裁决议草案提出了指责,但是总体上态度却很从容。伊朗国内早就有声音说,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伊朗人看来,伊核问题完全是美国遏制伊朗的借口。在中东地区,以色列早已是人所共知的核国家,而至今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伊朗在开发核武器;伊朗核计划会引发中东地区核军备竞赛的说法,只能被视为美国方面扶持以色列、打压伊朗的明证。在国际上,印度作为有核国家,并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是美国仍然与其展开核合作,伊朗认为这也是美国双重标准的表现。如果把伊核问题视为美伊敌对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那么即便伊朗在核计划上让步,美国还会以人权、支持恐怖主义等等借口向伊朗施压。这种见解反映了伊朗国内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从这种观点出发,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全面让步的空间很小。


    如果伊朗坚持不放弃核计划,那么美国推动的各种制裁出台就成了必然。在伊朗方面看来,联合国的制裁未必能够起到作用。如果说制裁有效,那么已经通过的三个制裁决议就应该已经产生了效果,何必还要更多的决议?即便是通过了非常严厉的制裁,比如针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和汽油进口,那么形势并不会比1980-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更糟,当时外有强敌入侵、大国制裁,内有敌对力量搞爆炸、暗杀,伊朗都能顶过去,现在的伊朗比那时强大得多,伊朗怎么会惧怕制裁呢?进一步讲,这次的制裁决议草案本身就可以说是伊朗在某种程度上的胜利,非常严厉的制裁条款并没有出现,相反却包含了不赞成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条款,而且要求制裁不会使伊朗出现经济崩溃的局面。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伊朗在国际上并不孤立,美欧国家不得不听一听其他国家的声音。


    对中国而言,坚持“双轨制”的原则是现实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合理选择。不放弃争取和平解决问题的机会,成为中国不懈努力的方向,这也是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重要体现。新的制裁决议草案体现了中国的主张,散发草案并不意味着外交努力的大门已经关闭。值得注意的是,在冷战时期,美国曾经通过使埃及、叙利亚遭受军事失败的方式,来毁坏苏联作为这些国家盟国的声誉。中国和伊朗不是结盟关系,但是应该警惕美国采取同样的战略,来破坏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朋友的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