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渚上:随便往私车上贴宣传语是漠视公民物权(中国青年报 2007-4-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4:47
随便往私车上贴宣传语是漠视公民物权
2007-04-26
江渚上
4月22日是“汽车排队日”,北京呼家楼地区的上百名居民意外发现:自己的私车被贴上了“迎奥运、守秩序、我排队、不加塞”的不干胶宣传语,有的甚至贴在车窗挡风玻璃的正中间,粘性太强很难清除。据悉,这是当地交通安全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为了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组织策划的一项“公益活动”,而车主们事先对此毫不知情。(《北京青年报》4月23日)
装扮私车、宣传公益,固然出于改进公共生活秩序的善良意愿,其做法也看似无伤大体,但管理者“不打招呼”,便随意把手伸向公民私有财产,这种对于财产权界线及其内容的“无意识”态度,透射公共管理在物权理念方面的淡漠。
现代生活中,物权乃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依托。物权之巩固与坚挺程度,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生存实力、创造张力和幸福感。物权的重要性在于:它在“你的”和“我的”之间,划出了一道区分的红线,并确认了“只有我才能处分我的财产,他人非经许可不得染指”的财富铁律。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在对公民物权虎视眈眈的所有潜在敌人中,政府才是最大的威胁:与其他侵权者比较起来,政府行为具有天生的合法性,它有权制定规则、决定征收征用,且拥有施予或阻断法律救济的权力。
因此,公共管理者关于物权的理念特别是对于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意识,就变得异常重要,由此,保护公民物权,也就成为公共管理者应当自觉遵循的重要考量。从某种意义上,物权观可谓公共管理理念的重要“开关”:它紧一紧,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自省就会多一些,公民的权利空间就要大一些。
法治政府必须首先是一个尊重公民物权的政府。因此,物权意识的增强过程,不单单是市民社会的发育,更意味着法治国家的成长。如果说以前,公私财物的界线是模糊的,偶然或者习惯性的两相侵入,只要程度不深,往往并不会引起对方的警觉或者抗争,那么,在物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私有财产受到保护之时,公共管理部门要明确界定自己的权力边界。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已是跨越了权力的边界,侵害了私权。
事实上,从强制拆迁、城管执法到“私车贴标”,这一系列“权力与权利互相角力”的深处,都闪烁着管理方忽视物权、相对方强调物权的意识分歧。
江渚上:随便往私车上贴宣传语是漠视公民物权(中国青年报 2007-4-26) 过度劝酒是漠视生命权 叶祝颐:公民物权该被“少数服从多数”屏蔽吗(中国青年报 2009-5-26) 张雪梅:一个公民的打官司日记(中国青年报 2007-12-4) 张雪梅:一个公民的打官司日记(中国青年报 2007-12-4) 李斌:公民参与是抽动“民主陀螺”转起来的鞭子(中国青年报 2009-4-14) 李忠卿:受害人死亡就能随便摘取器官吗(中国青年报 2007-7-26) 李忠卿:受害人死亡就能随便摘取器官吗(中国青年报 2007-7-26) 薛涌: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中国青年报 2007-4-5) 薛涌: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 (中国青年报 2007-4-5) “私车公用”是“公车私用”变种 党报:“围堵”无助化解矛盾 官员漠视公民人权 云南宣传副部长回应扔钱事件:尊重公民表达权 不是“职务之便” 应是公民之便(中国青年报 2001-1-17) 生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育部:舆论呼吁援助贫困生是漠视国家政策(南方都市报 2006-9-26) 如果是私车还会“哪里贵嘛” 陈方:当自戕沦为自保,公民如何表达不服从(中国青年报 2010-4-27) 一张图片上贴多个flash代码 - 沉默是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李庄门”是戕害公民司法救济权的恶例 关闭博客是对公民表达权的侵犯 柴静:你是公民,也是记者(2007-6-22) 柴静:你是公民,也是记者(2007-6-22) 公开的撒谎是公开的对公众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