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由心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23:48:30

美由心生

(2010-05-05 18:54:33) 标签:

摄影

心灵

文化

我始终认为,所谓摄影,就是以个体主观的视界去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观点和行为,客观世界虽然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客观存在”被理解和认知的角度、深度与广度,其结果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理解相同的事物和产生的感受与印象会不一样,因此,美,不仅仅是审美学层面的事情,也是人文学和社会学甚至哲学等涉及意识形态范畴的问题,可谓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 。

大千世界,丰富而缤纷,最不缺少的就是美。自然风光,绮丽秀美;文化传承,悠远浑厚;人间情爱,真情淳朴; 世间万物,和谐共生。

美,或在山水之间,一山一川、一湖一海,一草一木,富藏视觉之美;或在诗词歌赋之中,一平一仄,一字一句、一章一阙,古韵情浓,浸染翰墨文香;或是清音雅韵, 一腔一调,一招一式,一管一弦,千古绝唱,和天籁之音;亦或社稷民风,纯朴善良 ,一人一户、一村一市、一代一国,社会和谐、国道昌盛,此为德风、人性之美。如此种种,难以并举。

但美之形态幻化万千,犹若华夏文明图腾---龙,有大有小、有形有隐;有实有虚,大则飞腾天宇之间吞云吐雾,小则潜伏波涛之内隐介藏形,非心有此美之人类所能感见,所谓心善则行善,心美则世美,可得悟稼轩之语“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天人合一的美境。

《祈祷》中的老人,手捧“莲花”,祈求上苍的何止是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在老人的神情中我看到母亲的坚强、温柔、无私和伟大,是大美也。



  如同世界是客观存在一样,世界上也客观存在太多的真美,但客观的存在是原始的,需要发现、 浓缩和提炼,造物主恩赐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碧海森林如同珍珠镶嵌于寰宇,发现的力量就凝结在我们的眼眸,“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就是发现的境界使然,固此,善于发现就是一种境界。

 摄影让我认识到这一人生的道理。

 刚学摄影之时,总发现别人拍摄的作品十分的“好看”,自己却不知方向,细想来,无非是取舍、构图、曝光等技术问题难以把握罢了。再过些年,解决了这些技术的问题,新的问题却又摆在面前:摄影是不是单纯的视觉美学?摄影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的作品才能沁润心灵?这大约就是摄影本身是一种怎样的行为的问题了?

在背上相机出门之前,摄影者应该想到这些问题,通过摄影的过程探索、求证这些问题的答案。

许多摄影人都想发现大场景,追求“震撼”的摄影作品,此无可厚非,但其实许多景象、许多小事件也能够展现震撼的意境和视觉效果,《浮华》是我在路途中一个路边荷池的偶遇,满池的荷花,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我选择了这样的拍摄方法,走近荷花,虚化荷花,聚焦于莲蓬之上,突显主题含义,将荷花的纯洁、缥缈和虚幻以及果实的丰厚置于同一景象中,在虚实中演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魂,带给人思考,澡雪浮华涤荡魂魄,此美或超越视觉。



一次拍摄中,一位摄影人在看到我对一个场景取景时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好拍的吗?我没有回答,只是觉得他看不懂我在拍什么?不禁叹然知我者何忧不知我者何求,也许是取景构图和意境他没看懂,也许是对于黑白视界所表达效果的预想看不到,因此,可以说黑白摄影的创作成分要多很多。

 同样的物境,他看不出美的景象,其实是他心里就缺少发现美的深度和基础,这幅作品就是《炼情》。



有一件事也有同样的感想,我最喜欢一首二胡曲,叫“阿美舞曲”,此曲我百听不厌,演奏者将情感融入其中,曼妙之音穿透我的灵魂,深深感染着我,随着弦音在演奏者指间飞出,我仿佛感受到他内心的陶醉和弥美,眼幕中闪现他演奏时的神韵,我感受到他的飘洒、气质以及他的心境,以至常常随着音符的飘出,我的手指、手臂、身姿也模仿演奏者的指法、弓发和神韵舞动起来,有人嬉笑和不解,我告诉他们:此公内心之美,已达致上佳境,我能够看的到、体会得到,在演奏乐曲时,他是这个世界最美的人,也是最幸福之人。

《阿美舞曲》http://vod.szzwch.com/erhuqu/96%D3%DA%BA%EC%C3%B7%B6%FE%BA%FA%D1%DD%D7%E0-%B0%A2%C3%C0%D7%E5%CE%E8%C7%FA.mp3

当然,我也是幸福之人,因为,我能感受到他透过乐曲传达的音乐之美和艺术境界。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体会得到这种美感,原因是内心没有种下美的、音乐的种子。

如果内心不了解、不懂得,再美的乐曲也无法让人陶醉,才会有“对牛弹琴”之说。

我练过二十年书法,总觉得自己的字没有灵气,但这不重要,我压根儿就没想成为书法家。当我心情好的时候、闲暇之时,我就会拿起笔,主动帮别人题个字,写个横幅、条幅什么的,此时,每一次笔锋疾走、停顿和飞墨,以及每一个对笔画间构的酝酿都是在陶醉中度过的,美的心情通过手臂、手腕和手指在纸上飞舞,满足感无以言表,此时,感觉到书法作品的过程就是一种由心至身的舞蹈。

电影《英雄》导演的高妙之处是深悉书法与剑道的相通,还有一部反映唐代狂草书法家张旭从公孙大娘“剑器混脱舞”---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舞蹈、剑道中领悟书法神韵的故事,现在,我才算明白和有所体会,所以,看书法大家现场写字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所以,要感受世间之美,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技艺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可是,尽管技艺、才识很重要,毕竟,技艺和才识只是手段,也只是表现美的工具、手段而已。

还有比技艺和才识更重要的是心灵和品德,我以为,摄影人的动机、行为、过程暴露的是一个摄影者内心的世界和境界。

 常常看到,一群影者,走下车,散开队形,举起“长枪大炮”,面对惊恐的老人、儿童和拍摄对象一通“扫射”,不尽意时,还要“冲锋”、追赶,不在乎他们的感受、心情、态度,镜头指向之处,人群纷散,大有鬼子进村之势。

看到这种景象,我内心如同在广众之下裸奔一般煎熬,这样拍出来的东西总感觉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

对于被摄对象的尊重、沟通、了解,才会有真实的感受,《羞涩》就是在和藏族姑娘沟通时,抓拍的瞬间,我常常看着这幅照片,回想曾经少年时那纯真的年代,对于这样一个追求物欲和刺激的时代,恰如一碗心灵的鸡汤。 

          


常常在一些摄影人中,为了实现画面“真实感”和作品“美”感的要求,人物模特非脸部巨脏者不拍,许多藏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反映在摄影作品上的形象都是如此,而这种动机难说不是为观众寻找猎奇的元素,其“创作”时瞬间的感受绝对不是“发现了美”,在行为上,摄影者此时内心不仅不存在美的动机,更是一种“偷窥”和侵害他人尊严的行为,这些,会被更多的摄影人认识到。

由此看来,只有技艺和才识不一定能表现美的东西。

摄影,既然是个体主观视界观察客观世界的行为,就应该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由此,许多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行为、观念等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去寻找世界上和社会制度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根源。这种作品和行为带有批判性和先锋性,人类就是在检讨、批判中进步的,这种情况正是艺术家内心深藏大美,也许,他们可能在技艺以及表现方式上不是很“唯美”,可是,这种行为不正是闪耀在我们内心深处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如果,艺术家内心没有一腔热血和忧国忧民、赤胆忠心的灵魂,怎么有站在当代艺术这种风口浪尖的艺术种类之上的勇气?

相反,也有些摄影作品的意境传达一种灰暗、消极的思想,包括一些所谓的当代影像作品,一些当代装置和记实性、试验性、观念性的“当代艺术”作品也有这样的情况,容易变成丑陋心灵的遮羞布。

其实,摄影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作品气质有形、有神,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神韵。每个作品也都洋溢着一种内在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作品主题和语言的穿透性以及感染力。

因此,在摄影之前对于个人的行为和品德的修炼其实重要过对于摄影技术的索求,许多摄影人认识到,一些没有主题的作品只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墙纸。通过作品传递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对于美的探索,是摄影这种艺术形态赋予摄影者的职责。

  当然,内心的美还是一种生活态度,阳光照耀的内心才能看到阳光普照的世界。商业社会,人容易有多面性并容易变得迷失,一面是尔虞我诈、争名逐利、沽名钓誉,一方面又追求“艺术的完美”,这当然是一种矛盾的事情,对摄影艺术境界的追求是考验摄影者承受寂寞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品德和情性修为的过程,所谓作品如其人。

  我一直认同这一点。

  那么,有人会说,摄个影哪来那么多框框?!

  是的,如果你认为摄影只是打麻将以外多的一个业余爱好就没有问题!否则,是要好好地认真对待。

  摄影和音乐都是另一种“文字”,是超越记录感动生命的力量,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天宇间徉倘,但唯有大爱之心才能与之握手演绎天籁之音,拥有相机就像拥有一部字典般简单,但笔下写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文却寥若星辰,又有谁不能哼唱几句流行歌曲,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潺潺古意又能几多入耳呢?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846980100ij6u.html) - 美由心生_心生羽翼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