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趣谈统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2:46
“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写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此为经典表述,但并不是第一次提出。
这年7月7日,纪念抗战两周年时,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给师生们作报告。当时,党中央决定,华北联大即将迁到抗日根据地去办校。出发在即,毛泽东讲话时就号召大家“深入敌后,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讲演中,他饶有趣味地引用了《封神演义》里的一段故事,勉励同学们上前线,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会场上顿时热闹起来,笑声一片。
从《封神演义》中的法宝“一物降一物”,毛泽东还引申出只要依靠人民,没有攻不破的“法宝”。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它。看《封神榜》就知道,哪有一个‘法宝’是不能破的呀?那样多的‘法宝’都破了。我们相信,只要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没有攻不破的‘法宝’。”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1937年9月,根据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北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首府在延安,党中央机关也设在延安。而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却故意让国民党延安县党部赖在延安城内,充当特务机关。有一天晚上,毛泽东与西北青年救国会主任冯文斌商谈工作,负责给他们送茶倒水的警卫员翟作军不知不觉睡着了。等到醒来时,翟作军却发现毛泽东不见了。他十分着急,一口气在延安城跑了一大圈,最后在国民党县党部看到毛泽东正在和罗县长谈话,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毛泽东临走时,引用《诗经·小雅·常棣》中的话对罗县长说:“有句话说得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嘛,务请三思。”罗县长连连点头说:“诚然,诚然。”稍停,毛泽东又笑着说:“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嘛!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至于变成仇人嘛!”这位罗县长双手扪胸躬着身子说:“主席之言极是,兄弟我高攀了,敝人一定言必信,行必果。”他一直送毛泽东到门口。
回来后,翟作军与其他几个警卫员议论纷纷,并对毛泽东说:“主席,像罗县长这种人,本性难改,干脆把他抓起来。”毛泽东笑了笑,对大家说:“有兄弟俩在吵嘴,恰好一个小偷来抢他们的东西,你们说,这兄弟俩是继续吵下去呢,还是去抓小偷?”翟作军说:“当然去抓小偷。”毛泽东说:“这就对了。这兄弟俩一道去对付小偷,保卫全家的财产,目标是一致的,维护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和国民党讲团结,讲统一战线,也是这个道理。”毛泽东走了几步,又对大家说:“实行国共合作,不容易呀!要有诚心诚意,还要有耐心。我们要用一切办法去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和揭露亲日的投降派。一只公鸡四两力嘛,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胜利。”
打那以后,这个国民党县党部显然老实多了。后来,他们的上司发了火,把县党部撤走了。
“今天统统吃素”
著名学者、民主党派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庚,他为探索救国之路,提出过“乡村建设理论”。毛泽东评价说:“您的著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从延安窑洞到北京中南海,梁漱溟作为座上宾,与毛泽东过从甚密。
1950年1月,梁漱溟应毛泽东、周恩来之邀,从重庆来到北京。其时毛泽东、周恩来皆在莫斯科。3月10日,毛、周由莫斯科返抵北京,许多人到火车站迎接。中央统战部把梁漱溟排在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队伍中的头一个。毛泽东下火车后,立刻发现了他,并大声说:“梁先生,您也到了北京,我们又见面了!您身体可好?家眷都来了吗?改日来我家作客,长谈,再来一个通宵也成!”面对毛泽东这种老朋友般的和蔼可亲的态度,梁漱溟只是紧紧握手,激动得答不上话来。11日晚公宴,梁漱溟应邀出席。席间,毛泽东走到梁漱溟的席前,见他吃素,又不饮酒,便笑着说:“梁先生坚持素食,清心寡欲,定长寿也!”约他于次日晚去中南海颐年堂作客。12日下午5点钟左右,毛泽东派汽车到西城辟才胡同将梁漱溟接到中南海。交谈中毛泽东问梁漱溟对国事有何意见,梁漱溟随口说:“如今中共得了天下,上下一片欢腾。但得天下易而治天下难,这也可算是中国的古训吧。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中国,要长治久安,不容易呵。”毛主席摆摆手,笑着说:“治天下固然难,得天下也不容易呵!”毛泽东抽了一口烟,又接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共产党靠大家,大家为国家齐心协力,治天下也就不难了……”说话间已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毛泽东传话开饭,梁漱溟忙说:“我是食素的,有一两样菜就成,但你们吃什么自便,不碍我的事。”毛泽东接过话头,笑着大声说:“我们也统统吃素食,因为今天是统一战线嘛!”
作者:李光荣 点击次数:1527
出处:《情系中华》 上传日期: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