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别无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06:57
2010年06月10日 06:22 AM
后危机时代中国别无选择 作者: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 史蒂芬•罗奇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亚洲成功度过了2008-09年的全球危机。作为过去3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业务的主席,我有幸亲自见证了亚洲这种非凡的适应能力。在如今即将返回美国之际,我感到有三个经验教训非常引人注目。
    首先,亚洲很好地汲取了1997-98年地区危机的沉痛教训。那场危机主要源于亚洲易于遭受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冲击。亚洲各国外汇储备匮乏,短期外债过多,实施刚性的汇率盯住制度,因此在热钱开始逃离之际,几乎没有幸免于难的机会。当泰国倒下的时候,印度尼西亚、韩国、台湾以及发展中亚洲的其它大部分地区也很快陷入了危机。    相比之下,对亚洲而言,最近这场危机主要是一场外部需求冲击。2009年全球商品贸前所未有地下滑了11.8%,严重打击了这个出口主导型地区。亚洲各地无一幸免,要么陷入严重衰退,例如日本、台湾、马来西亚和泰国,要么经济大幅滑坡,例如中国、印度和韩国。但亚洲在两次危机期间的外汇储备积累——从1998年的不到1万亿美元至2009年的近5万亿美元——使其免于遭受了雷曼兄弟(Lehman)破产后的金融动荡。    其次,这里有中国因素。我的足迹遍及亚洲,决不会弄错亚洲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特征。我记得,在亚洲危机之后,我在英国《金融时报》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中国一定会取代日本,成为地区增长的龙头。大多数人对此表示怀疑,就连我自己也承认,转换的速度比我预期的还要快。    但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主导经济力量。过去10年,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全都调整了自己的对外出口方向:它们最大的出口市场曾经是美国;现在则是中国大陆。结果,“亚洲梦”现在更像是“中国梦”。这一点无疑在回归中国近13年的香港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我也在整个亚洲地区的业务交易中再三看到这一点。    这让亚洲陷入了险境——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增长和繁荣。但中国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视——最近的房地产和信贷泡沫,以及富士康(Foxconn)深圳工厂问题所体现的劳资压力,都突显了这一点。但就像行政手术措施看起来有可能抑制泡沫的危害一样,生产力迅速增长应该会抵消最低薪资延期上涨的影响,将单位劳动力成本保持在掌控之中。这并不是降低中国最艰巨的结构性要求——刺激私人消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我希望,在中国的“十二五”(2011-16年)规划中,中国能够实现有利于消费的转变,从而满足这一结构性要求。这转而将为韩国、日本和台湾等东亚供应商提供支持。然而,如果不能推动这种转型,从西方吹来的盘旋不去的后危机逆风,就会削弱中国的增长动力。届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其它地区就可能陷入困境。    第三,亚洲不能只是因为安然度过了全球危机,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发现了经济繁荣的不二法门。在一个日益复杂和一体化的世界里,困境的演变方式是无法预测的。2008-09年危机跨产品的蔓延方式与1997-98年的跨境蔓延截然不同。亚洲必须为不可避免的下次危机做准备,而不是陶醉于新发现的适应力的光环之中。    在这一点上,亚洲要做的还有很多。上世纪90年代末,出口约占发展中亚洲GDP的35%。10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45%。就在2008-09年危机的余震可能对美国和欧洲的需求产生长远影响之际,亚洲地区却已变得更加依赖外部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关键是亚洲要再次适应——转向更加依赖于自己的内部市场。如今亚洲在危机后必须要做到的是刺激私人消费——与上世纪90年代末危机后修复金融脆弱性的要求截然不同。    我看好亚洲——未来3年甚至会比我最近在该地区任职期间更好。我认为中国肯定已经明白——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别无选择,只能把本国13亿消费者转变为内部增长的主要来源。    但在离开亚洲之际,我非常担忧世界其它地区并不明白这点。我尤其担心美国打击中国的持续论调——特别是美国今年即将进行中期选举。我害怕,前所未有的国内储蓄不足导致的巨额多边贸易赤字,会促使美国犯下大错——通过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寻求以双边“疗法”来促进就业。    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必要停止将自己的挫折归咎于他人。它应该自我反省,深刻明白自己是自酿苦果。这是美国的再教育要求,是我去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执教的主要原因。    本文作者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董事长,著有《未来的亚洲》(The Next Asia)一书。他将于7月1日到耶鲁大学任教。
2010年06月10日 06:22 AM
热钱流出中国趋势何时逆转? 中国安邦咨询公司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供稿      今年年初的时候,考虑中国国内严厉的信贷额度紧缩调控,安邦当时就推测会造成中国国内民间利率飙升,一旦中国国内流动性紧张,国外资金将会涌入中国国内套利,最后对冲中国国内紧缩的努力。事实上,今年一季度确实看到热钱流入的迹象。但近期情况出现了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近日调查发现,市场对美元的看法近日发生了180度大转弯,2009年大部分时间一度被看空的货币,已经演变为市场上的紧俏币种,大量资金纷纷涌入外汇黑市买入美元。在昆明,一位大黄牛的业务量都是以10万美元为单位,但最近需求量很大,平均每天业务量从10万美元飚涨到100万美元,而且超过20万美元就要预约,上周末两天已经换出去200多万美元。有市场人士称,圈内另一位老板最近已经抛掉了手中投资的房产,全部换成美元,“他认为3年内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会达到10以上”。    地下外汇市场近期为何异常追捧美元?导致供不应求、汇价上涨超过银行的地步,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出逃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按照中国现行的国家政策,中国国家外管局对个人购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一年内购汇和结汇的额度为5万美元,且个人凭身份证即可在银行网点办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界人士表示,“5万美元的额度不能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这给外汇黄牛创造了市场空间。”上述人士表示,美元近期受市场追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近期涌现的投资移民的小高潮;二是在投资渠道有限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有海外购买资产的需求;三是美元走强、欧元走软,使得国内投资者认为持有美元更加保险。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近期欧元大幅贬值不仅将削弱中国的出口,还将延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和房地产紧缩政策的出台,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预计通胀将超过3%的政府目标,实际存款利率为负也使得储蓄失去吸引力。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一项为-435亿美元,2008年为-260.94亿美元,相比之下,2007年为164.02亿美元,2006年为-128.77亿美元,2005年为-167.66亿美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张陶伟认为,从近几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不难看出,2008、2009两年的“误差和遗漏”负值较大,说明有不明不白的资金流出,未能显现在银行和海关的表中,尤其2009年达到435亿美元外流,虽然这一指标不能完全说明是资本外逃,但数量的异常变化已经说明了问题。    这些迹象的出现,可能预示着市场对未来形势已感到恐慌,这中间,移民潮引发的资金外流,那是美国长期享有的制度红利,对于中国,短期内这是无法可想的事情。从趋势看,未来因为移民而外流的资金是长期现象,不会短期内受汇率或者利率因素的影响。但下半年因为紧缩政策而导致经济探底的忧虑,则完全是短期因素。因为中国两位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已经表态了:退出政策的步伐将会放慢。至于他们的表态最后如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这还需要在下半年再观察。    在国际市场上,引发资金追逐美元的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由于市场对欧洲的问题到底有多大并不摸底,造成国际市场的恐慌情绪。不过,从趋势上说,欧洲的问题迟早是要过去的,因为欧洲央行和欧盟主要国家,已经步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后尘,不惜未来高通胀的代价,而以欧元有序贬值的手段给市场强行注入资金解决,这种货币量化宽松的猛药开出来,最终有什么搞不定的呢?    市场有时宛若幼儿园的娃娃,神经非常不稳定,一个小孩的嚎啕大哭,往往引来整个市场的泪雨滂沱!2008年9月份,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的倒台,让全球市场乱成一片,大家都紧张兮兮,攥着大把现金盯着周围的人,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明天还在市场上混,所以都是现金为王拒绝放贷,整个市场流动性完全枯竭。其实那个时候,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已经大幅减息,事态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但信用对于市场,就如同氧气之于人,一旦消失,市场就会抓狂。现在,我们还无从判定欧洲金融市场是否恢复已有的信用,从高企不下的资金短期拆借利率上,目前看到的还是信用紧缩态势。    安邦认为,货币如水,在市场间总是窜来窜去。现在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市场实际利率飙升,已经传导到中国国内,并引发了资金外流的迹象。目前我们无法断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何时结束,因而目前难以断言这种资金外流的趋势何时结束。如果观察伦敦和欧洲金融市场资金隔夜拆借利率大幅下跌,那时才可以判断资金流出的趋势即将逆转。(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
2010年06月10日 06:22 AM 罢*工给北京带来政治两难 英国《金融时报》 杰夫•代尔 北京报道      近期中国出现的一波劳资纠纷,正在给热衷于提高工人收入、但对有组织骚乱“过敏”的中国政府带来政治两难。
    在这些纠纷——包括本田(Honda)附属的两家汽车部件厂发生的罢*工——成为头条新闻之际,北京方面迄今却一直避免坚定公开地表明立场,也许是希望这些不安定将逐渐平息。    然而,如果罢工事件继续发生,中国政府将面临压力,不得不表明立场。这些压力将来自多个方面:一是经济改革者和普通中国人,他们把争取更高薪资的努力,视为缩小不平等差距道路上的可喜一步;二是企业,它们担心成本上升;三是党的官员,他们对有组织的抗议行为感到担忧。    “这对政府打算如何处理劳动法规将是一大考验,”咨询机构——化险咨询公司(Control Risks)上海办事处政治风险分析师安德鲁•吉洛姆(Andrew Gilholm)表示。    “如果发生一系列效仿本田(部件厂)的罢工,企业将感到非常头痛。”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中国曾发生相当多的劳工骚乱,其中很多是局部事件,未曾吸引公众关注。事件的起因往往是拖欠工资或堪比狄更斯时代的劳动条件。尽管这些罢工的组织者经常陷入麻烦,但在许多情况下,当局采取了相对放松的态度,视其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是纠纷保持小规模和非暴力性。    但吉洛姆和其他分析人士表示,本田发生的罢工是一个新动态,因为这些罢工专注于薪资,而非工人感受到的虐待,这意味着即便是运营良好的工厂也有可能发生劳资纠纷。    “这是一种新形式的罢工,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事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诚表示,他曾在2008年《劳动法》起草过程中担任外部顾问。刘诚说,由于薪资被长期压低,“最后终于发生了这次爆炸。这是因为工人们越来越了解劳工权利,(社会)对这个主题也有更多的探讨和辩论。”    对于这类想法,执政的共产党内部的某些人会将其解读为一种重大威胁,原因是一波相互效仿的罢工热潮,可能推动独立可信的有组织劳工团体在共产党及其官方机构——中华全国总工会(ACFTU)——的控制范围之外形成。    上周,宣传部门的官员向中国媒体发出指令,勒令媒体不得报道本田罢工或大型制造集团富士康(Foxconn)一个工业园发生的连环自杀事件。    不过,鉴于中国政府对提高消费的重视,当局内部也有一些人会欢迎一些自下而上的争取更高薪资的压力。中国媒体广泛报道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薪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大幅下降。    提高人民收入,很可能是将于2012-13年上任的中国下一代领导人的工作重点之一。普遍认为会出任总理的李克强在近期一次讲话中,强调了调整经济平衡、更注重家庭消费的重要性。“调整经济结构,不仅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而且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他表示。 2010年06月09日 17:27 PM 江苏昆山工人与警方发生冲突 英国《金融时报》 汤姆•米切尔 香港, 邝彦晖 台北报道     迫使数家外国在华工厂停工的劳工抗议活动,已经蔓延至中国南方工业中心以外地区,为中国政府带来了一项危险的新挑战。
    上海附近一家台资机械厂的工人周二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约50名抗议者受伤。此次冲突表明中国工人近期的罢*工行为正在升级——在本周之前,罢*工多半都是和平的,且集中在南方的广东省。    此次暴力事件发生在江苏省南部的工业城市昆山,一家名为书元机械(KOK International)的台资工厂。仅一天之前,本田(Honda)还在努力控制两周内其在华工厂发生的第二次罢*工的影响。这次罢*工发生于本田旗下一家公司在华合资企业——佛山丰富汽配公司(Fengfu Autoparts),导致本田在广州附近的整车装配车间停产。    佛山丰富汽配公司拥有492名雇员。工人们似乎受到了上周发生在另一家本田配件工厂的罢*工的鼓舞。那一起罢工是在工厂同意加薪24%至26%之后才结束的。    本田表示,丰富汽配的罢工周三早晨还在继续,这与一则中国官方新华社发布的报道不符。新华社称,在这家为本田生产排气部件的工厂同意10天后出台工资调整方案后,工人们已全数散去。    佛山罢工表明,此类事件蔓延的速度,超过了地方政府及官方的中华全国总工会(All China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能够处理的速度。工人们最近的抗议活动大都绕过中华全国总工会进行。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不同工厂的工人正在协同他们的罢工行为,但是第一次本田工人罢工证明集体行动能够奏效,从而鼓舞了其他的工人。    在6月6日发生的一起典型事件中,位于深圳的台资音响配件工厂美律实业(Merry Electronics)约300名工人封锁了道路,以示对值班安排的不满。深圳是毗邻香港的经济特区。该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事态已迅速平息。    “我们年初就决定,在7月1日之前加薪10%,只是从未对员工公布过。”他说,“我们利用周日的事件,告知了员工加薪计划。”    美律实业此前支付给工人的月薪是950元人民币(合140美元),与当地最低工资相符,现在已增加至1050元人民币。  2010年 6月 10日 07:38
美参议院出新政,担心中国最大债权国地位     美国参议院(U.S. Senate)周三通过一份政策文件,将迫使奥巴马政府向国会(Congress)提供有关外国持有美国国债比例不断上升相关风险的季度报告。
    此文件包括的措辞有:美国联邦债务日益扩大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
    该文件的矛头重点是中国,并包含煽动性措辞,暗示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可能会试图操纵美国国内及外交政策的制定,其中包括美国与台湾的关系。
    文件还称,中国可能会寻求通过快速抛售所持有的大量美国债券来破坏美国经济的稳定。
    该文件要求美国财政部(Treasury)向国会提交季度报告,说明外国所持美国国债对美国经济构成的风险。
    季度报告将列出所有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名单,并包括美国政府对相关风险的分析。 2010年 6月 10日 10:47中国5月份贸易顺差大幅扩大至195.3亿美元    中国5月份连续第二个月实现贸易顺差,强于预期的出口增长令贸易顺差较前一个月大幅扩大,这表明欧洲问题尚未抑制中国商品需求。
    中国贸易顺差扩大以及出口强劲增长或使中国政府重新面临贸易伙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将降低中国出口竞争力。
    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经济学家Brian Jackson表示,欧洲债务问题也许依然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影响,但尚未显现出来。与此同时,出口强劲增长以及中国贸易顺差大幅扩大也将会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
    中国上个月贸易顺差达到195.3亿美元,远高于接受调查的12位经济学家88亿美元的预期中值,也较4月份贸易顺差16.8亿美元大幅上升。
    中国海关总署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8.5%,至1,317.6亿美元,增速高于4月份的30.5%。这是出口连续第6个月增长,增速也高于预期的30.2%。
    反映中国国内需求及大宗商品需求的进口增长48.3%,至1,122.3亿美元,增速略微慢于4月份的49.7%,但连续第7个月实现增长。经济学家此前预计进口增速放慢至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