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火葬、丧礼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6:16
      QQ410055205愿意与您一起分享人生所悟。  人说入乡随俗,我却所见有异。难道说晏子到了楚国就非得变成贼不可?难道说今天楚国大地的子民都是贼不成?答案一目了然,显而易见好的风俗、习惯我们当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反过来,不良的陋习、恶俗、当改得改,当去得去,犹豫不得!        农村的土葬首当其冲是需要改的对象。中国领土九千六百万平方千米。一个人死去得占去2平方米面积的土地。中国现有人口13亿,一年就算只死一千万也得占去2千万平方米面积的土地。十年,百年得占去多少耕地面积。百年以后我们是还有生存之地的,那么二百年、三百年乃至上千年之后怎么办?那不得吃在、住在、睡在坟堆上。这一点周恩来是有先见之明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了不侵占土地,留给后人更广阔的天地,希望大家能高瞻远瞩,提倡火葬。这样不仅保护了固有的土地,还可以避免死后受掘坟“分尸”“鞭骨”之耻。       火葬是势在所趋,丧事也面临改革。        无论是小说里还是自传里,我们都可以发现,声势浩大的丧礼有着太多荒谬绝伦的地方。那种人鬼交夹的场面弥漫着太多的恐怖气息。大人们或许见怪不怪了,但无形中对小孩子的伤害是最深的。        《陆根记》中李敖二姊的亲身经历、体会的那种心惊肉跳、毛骨悚然的日子便是最好的佐例,这并不是只是个个例。虽然时过境迁,但这样的事在现在的中国随处可见。老人们说:人死了,亲人要日夜不停地轮流守候在尸体旁边,以妨止老鼠或别的小动物从死者身边经过。如果惊了尸,死尸就会站起来走动,手会乱抓乱抱,不抓到或抱到东西是不会罢手的,抓着抱着了就不会再松开。种种不可思异,荒唐的怪谈都有,并且都是与死人分不开的,有的小孩子听了晚上睡觉不能关灯,到哪里都要人陪。这样的妖言蛊惑着幼小的心灵,对于童真无邪的小孩是多么的不应该!        办丧事兴师动众,劳命伤财。不该的地方太多太多。        我们这地方大都是信道教的。人一死,就得敲锣打鼓闹上个几天才行。帮忙的人可真不少:厨房一伙,八大班一伙[就是管挖坑抬棺材埋死人的]打纸、织笼、织摇钱树一伙;还得请上道士一伙,风水先生一位,纸马一伙。加起来共需要动员几十号人物。下雨天还好,大家都有事不能干;可一到了晴天,遇上这种事,不管有多忙大家都得搁下手中的活儿去帮忙。帮忙的孝家管饭就行,请来的可得开工钱。一件丧办下来,看办的大小而论,大的搞上个三天四天的,需要耗上一二万;小的嘛最少也不得少于两天,几千块一晃就不见。这种陪了亲人又赔钱的丧礼,有钱的倒好办,搞得风风光光的,既体面又孝顺;没钱的,东挪西借,拖着一庇股债也得勉强着办,要不死人的儿女就有可能沦为不孝子,亲人到了阴间也是穷光蛋无钱花。丧事其间孝家是没有时间休息的,得形影不离的跟着那么鬼道士瞎胡闹。什么时候去哭丧,什么时候去跪拜,什么时候该出钱都是有规矩的,乱来不得,否则丧事就等于白办。在如此喧闹中别说在孝家没法入睡,就是别处也是噪声扰民,难以忍耐。这种由死人带来的“把活人弄死,把死人变鬼”式的折腾已经失去了追悼缅怀的意义了。不但死的不得安宁,就是活着的也不好受。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活着的好好的活着,不瞎折腾,开一个追悼会,总结一下死者的生前,让这种总结影响着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便是最好的最有意义的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