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的大字报和菅直人的红卫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2:53

马丁·路德的大字报和菅直人的红卫兵

文/安庆仁

原载:博客中国

说到文艺复兴,必定要说一说马丁·路德,因为他不但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重量级人物,从某种角度上讲,影响深远以至彻底改变了现代人思维模式并因之树立了崭新精神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的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法国大革命,都要归功于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

如果说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破土动工的奠基人物,文艺复兴运动的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则为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浩大的工程制造了用以革命的工具,而马丁·路德就是那个带领老百姓拿着这些工具,从但丁奠基的地方开始,以是不可挡之势,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人。

有必要在这里稍作介绍的是,拉斐尔制造的工具是“勇敢”,在《基督变容图》一画中,拉斐尔借着耶稣的口,对那些匍匐在地颤抖不止的教徒们说:“起来,不要害怕。”看到这句话,就让人想到了欧仁·鲍狄埃创造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拉斐尔的所有作品,大都不忘贯彻蔑视神权的精神,所以他笔下的圣母,没有丝毫“神”韵,而是一个极具性魅力的妙龄女子,公然挑战禁欲主义。

米开朗基罗制造的工具是“造反”说“斗争”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他雕塑出来的人物,眼睛要么怒视前方,要么充满了自信,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大卫》,肌肉健硕、气势逼人,左手拿着石头,右手半握拳,随时保持着进攻的态势,整幅作品充满了激情饱满的革命和战斗精神,那气势泰山压顶,足以消灭一切敌人。

达芬奇制造的工具是“科学”,从而揭开了宗教愚昧、无知的面具。达芬奇知识渊博、兴趣广泛,他涉猎和研究的范围几乎包罗万象,——哲学、音乐、医学、生物学、地理学、建筑工程学、军事工程学、雕塑、绘画、文学、数学、光学、机械原理、地质学等等,可谓古今鲜见的集大成者,面对达芬奇的成果,教皇的歪理邪说不攻自破,那种填鸭式的灌输,再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然而,尽管有了工具,放在那里没人用也等于没有,而这个伟大光荣的历史性重任,就落在了马丁·路德的肩上。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赴德意志各地强行兜售赎罪券,赎罪券在性质上讲就相当于华尔街的次级债券,仅仅是一种概念,马丁·路德义愤填膺,一气呵成写出了《九十五条论纲》,贴在了唯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

《九十五条论纲》其实就是一张大字报,在大字报的地下,马丁·路德特意标注:“欢迎辩论。马丁·路德炮打教皇的大字报已经贴出,旋即拉开了欧洲“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同时马丁·路德也成了焦点人物,教皇势力的代表们疯狂反击,说马丁·路德是酒鬼、疯子,而德国资产阶级以及中下层群众则毫不犹豫的站在了马丁·路德一边。

两个阵线水火不容,从最初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开始,最后演变成了绵延不断的内战,为了打败教皇的武力绞杀,以马丁·路德为首的新教迅速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从这里分析,文艺复兴不仅仅是文化大革命,同时还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军事斗争,远不像中国学者解读的那样温文尔雅、一幅浪漫景象。史料上介绍,在其后的25年里,德国境内战火纷飞,双方你来我往。

1555年,精疲力竭的战争双方在奥格斯堡签订了和约,和约内容有三点,一、马丁·路德教派在日耳曼境内拥有与天主教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二、德国境内各地区的宗教信仰因该有诸侯领主来决定,而不是有一般百姓来决定(这其实等与否决了罗马教皇的权力),假如有人不愿意接受该地区诸侯领主所选定的教派,那么他们必须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去;三、神职人员可以一个人身份改信路德教派,同时自动失去原教派及其封地。

今天的中国青年不爱学习,对文艺复兴的了解极其肤浅,所以他们大多来跟主流派学者保持相同的立场和观点,一方面高度赞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又认为文革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文艺复兴能够成功,不是靠几幅画、几件雕塑、几本书,而是血与火拼杀出来的。文艺复兴运动说到底,就是弱势阶层和强势阶层的利益之争,重新确立利益分配模式,想不死人,岂不等于天上掉馅饼。

最后说一下日本刚刚当选的首相菅直人,毕业于日本著名大学东京工大,但是菅直人更喜欢政治,所以大学里他选择了社会工学系,该校主要以培养工程师为主,菅直人是这个学校中唯一一个选择从政的学生。他所以选择从政,跟中国的文革有关,当时日本也出现了很多红卫兵组织,而菅直人就是东京工大造反派的总头,据说他的妻子,就是当年这个红卫兵组织中的成员,同时还是菅直人粉丝。

菅直人一直以这段经历而自豪,也非常喜欢唱文革时期的革命歌曲,一般是歌伴酒,就像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中秦奋和他的同学那样,边唱歌边喝酒,不过意境大为不同,秦奋和他的同学比较伤感,所以越唱越伤心,最后哭的一塌糊涂,而菅直人和当年的红卫兵战友们则属于开怀畅饮,开怀歌唱。这说明,日本社会日本人对文革的理解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把文革当成灾难,而日本的“三种人”菅直人却当选首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