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蜗居”者质疑《蜗居》:心态何不阳光?-搜狐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8:53

真实“蜗居”者质疑《蜗居》:心态何不阳光?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03日12:53我来说两句(14)复制链接  高企的房价,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剧《蜗居》拨动了人们最敏感的那根弦。

  但是,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蜗居”的人们。难道他们的生活,也真的弥漫着《蜗居》中的那种无房就是社会失败者的悲伤吗?

  近日,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记者在古荡、三墩、半山等地采访了部分“蜗居”者,他们都符合“蜗居”的标准,住房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而且都是所谓的白领——

  超越能力买大房,是自己给自己加套

  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剧中郭海萍对妹妹海藻感叹

  “房是死的,人是活的。除了悲叹,自己也可换个活法。”

  ——采访对象 邵枫住房面积 60平方米

  邵枫看过《蜗居》,对里面的生活感叹万千。因为他也经历过这样的生活。

  三年前,邵枫要结婚,为了一步到位,从首付出发满打满算,在城西古荡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首付是30万,两家父母各给了10万,加上他们自己工作五年积下的10万。但是,新房的钥匙刚拿到,烦恼就摆在眼前了,每个月交完6800多元的按揭,只剩下1000元。没想到接下来的日子会过得这么苦。

  因为装修的钱还没有着落,想攒点钱简单装修一下,只是想把沙胚墙刷刷白,地做一下,卫生间、厨房简单装一下,在装潢材料疯长的情况下,最少要14万,设计费还没收。就为这钱,他们东借西借,好不容易装修好了,还钱却是个痛苦的漫长过程。真的和电视里一样,平时一分钱都不敢多花,当然不至于天天吃方便面,但总吃单位食堂。

  “如果去年,我不和未婚妻商量,把房子换成60平方米的小二居,恐怕到现在也没钱结婚,更别说生小孩了。”邵枫说,后来他们实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了,再下去,不仅是崩溃,婚也结不成。于是,说服未婚妻一家,把房子换了。正好把这几年升值的钱,加上面积的差价,一次性付清大部分,按揭很少了,手头还有六七万的剩余。不就少了个书房么?

  不过,邵枫告诉记者,有多少能力买多大的房子,买房本来是为了改善生活,过好日子。虽说眼下房价涨得不正常,但人总是能变通的,无非是梦想分步实施或是迟一点么。光报怨不顶用。“郭海萍丈夫苏淳的话,最能表达我的观点了: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降低房价,也许只能寄望于政府和市场自身的调节,但自己为自己减负,也不是不可做到的。说穿了,人怎么可以被自己给自己造起的心理重负压垮呢?

  我是没房,但我们两口子也很开心啊

  “男人若真爱一个女人,别净玩儿虚的,一是拍上一摞票子,让女人不必担心未来,二是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拥有不了男人的时候,心失落了,身体还有着落。这才叫男人,这才是男人办的事。要不然你结婚干嘛?受苦受累就叫爱情了?那这种爱情我宁愿不要。可惜,等我明白的时候,都太迟了。”

  ——郭海萍

  “那是剧中人的想法,或者说是编剧和导演的想法。他们凭什么推断房子小的家庭一定离心离德,生活在吵架中?”

  ——采访对象 林晓军 住房 合租

  在林晓军的心目里,《蜗居》里讲的那些事,也对也不对,他都遇到过。但是,每个幸福的婚姻的先决条件,肯定不是因为有了大的房子。

  2003年从杭州电子科技学院毕业后,林晓军来到处于城乡接合部的三墩租了间房子。从大学里开始谈了五年的女友尾随他,一起过着蜗居生活。

  去年年初,他想结婚,女友却表示:“如果今天买了房,今天就嫁给你。”林晓军心里很不舒服,不久因为女友不肯去登记,开始吵架。刚开始,他不相信,这么长久的感情,总不会因为房子而破灭,但是,他就是想不通,为什么结婚一定要新房子,这么多年租房住,不也过得挺好的吗?

  但是,女朋友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她反问林晓军,这样的蜗居生活好在哪里了,每天晚上下班从武林门坐公交车,转车往家里赶的时候,她多么想拥有一套房子。原来以为总会在结婚的时候,有所改变,结果呢,不是贪图享受,实在是没有什么希望,难道真的要这样过一辈子吗?结婚了,可以熬,等有小孩了,怎么办,还和大家一起合租吗?

  最后,女朋友的母亲找到林晓军,告诉他如果真的爱,就应该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就放手。他们平静地分手了,女朋友回到了温州老家,去年十一就结婚了。

  去年8月,林晓军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台州姑娘,一年后,两人今年结婚了,还是住在三墩那间和三个陌生人一起合租的房间里,过着公用厨房和客厅的多人蜗居生活。

  同是蜗居生活,为什么有的人愿嫁,有的人不愿意。林晓军说,房子确实很重要,也可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和爱情、婚姻比起来,能算什么?社会上有房子的人太多了,要多不少,但是能找到自己相爱的人,全世界会有几个?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难道还要错过吗?只有傻子才那样呢!其实,有了爱情,拥有幸福的婚姻,和睦恩爱的家庭,就会拥有一切。房子,过几年总会有的。我们不急。

  “因为房子,不结婚,离开心爱的人,甚至把生活搞得一团糟,那太不划算了。” 30岁的林晓军评价过去那段感情。

  谁说没有大房子就是失败者啦

  “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积房子,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你就会觉得被边缘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种恐惧感。”

  ——郭海萍

  我们买不起房子,那是经济实力还不够,也是房价高得不正常,但我们并不觉得自己就被打上失败者的烙印。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我们觉得我们明天不比别人差。

  ——采访对象 金梁贵 租房

  “因为买不起房子而心生恐惧,并把自己归类到生活的失败者中,有没有房子变成人生价值的标尺,这种攀比肯定是畸形的。”金梁贵和妻子,现在租住在半山的农民房里,一个12平米小间,窗外就是新开发的小区都市枫林。

  金梁贵也是和剧中的郭海萍一样,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也属白领,在日资企业上班,他干技术设计的活,收入也不算低。妻子在杭州汽车城里上班,两个人的收入一个月有六七千。

  因为双方家在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和小舅子要上大学,一个月没能攒下多少钱,也因为这个,结婚两年了,还没要孩子。但是,夫妻俩成为了两家人的顶梁柱,在老家口碑很好。

  金梁贵说,我们现在没有房子,但是我们两个外地人,一个月有这么多的收入,已经很满足了。我们买不起房子,那是我们经济实力还不够,但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是社会上的失败者。尽管日子过得苦一点,但是至少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如果像郭海萍一样的想法,那我们就不要活了。

  金梁贵的妻子林菲说,郭海萍不停地跟别人比,同时贬低了自己,她把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看得比房子低。房子有大小,有套间和排屋别墅之分,攀比永远没有尽头。

  林菲大学毕业后,找过很多工作,她觉得现在自己能自食其力就是一种生存能力,就是一种成功。再过两年,家里的弟妹和弟弟都大学毕业了,有工作了,他们负担就轻了,自然就会在杭州买房子。成不成功,路还长呢。

  不要站在眼前推演将来

  “你以为我买房子,为了自己啊。我们自己苦了也就罢了,总不能再让女儿这代再受没有房子的苦吧。”

  ——郭海萍面对丈夫不理解自己买房的行为说

  “家长为子女的出发点总是让人感动,但是孩子的将来,与家长的将来,不能捆在一起。”

  ——采访对象 陈潇潇 单身公寓 30平方米

  80后的陈潇潇“蜗居”在紫金港的剑桥公社。是三年前父母为她买的一个单身公寓,一个通间,说是30平方米,实用面积其实很小,一张床一个电脑桌,就没空间了。但房子虽小,按理她是个人人羡慕的幸福人,因为这房子是家长给她买的。

  她说在网上看完了《蜗居》后,理解了自己家长的良苦用心,但内心里,还是有点委屈。

  她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到大,她都是父母一手安排的,本来大学毕业她想趁年轻出去走走,因为学的是工艺美术设计,她想上海、深圳应该有更大的机会,在杭州这个行业的工作也不好找。

  结果父母以到外面租房不安全,在杭州已经给她买了房子为由,不让她出去。在他们眼里,一个女孩子住有定所,只要在杭州随便找个工作,用不了几年就嫁人了,没有必要再到外面闯,家人放心不下。

  就因为这件事,过着小贵族“蜗居”生活的陈潇潇说,自己到现在,都26岁了,也没在第二个城市生活过,“难道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吗?”

  也许有时的表露,让家长怪她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为什么在他们眼里,房子比什么都重要,比我的梦想,比我的心愿,比我的生活都重要。有房子好像就有了一切。我可不是为了房子而生活,随便到哪里,租房子,不也是很好的。给我买一套房子,就想拴住我,门都没有。”她越说越气。

  陈潇潇她说,她迟早要走的,不能因为房子,把生活和工作的热情都绑架了。

  她的观点是,房市将来怎么样,是将来的事。房子不要在成为大人的纠结后,又成了孩子的纠结。因为一套房子,很多人透支了几十年的消费能力,甚至有的家庭一下子透支了下一代人的生活品质。这哪里是馈赠的礼物,简直是一代代人背在心头的亲情债。

  房子是重要,但别给自己“上纲上线”

  “我在这个城市,算是扎根下来了。我相信,凭我的坚持,凭我的努力,最终我一定会过上我想要的日子。相信自己,明天一定会好的,会好的。”

  ——电视剧最后,郭海萍对妹妹海藻说的话

  这个话,我们都认同。

  ——所有受采访者

  杨奔今年28岁,2003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杭州工作、生活。2006年11月,从事货代行业的他和女朋友一起凑了18万元的首付款,在古翠路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两房。买完房子不久,杨奔就跳槽了,月薪从4000多元成功翻番,加上一些额外收入,到了2008年底,借来的12万元基本还清。此时,他们还办理了住房公积金逐月自动还贷业务,每个月1400元左右的房贷,两个人的公积金正好可以支付。

  房贷压力小了,两个年轻人的心却又“不安分”了。2009年初,两人开始筹划换套条件好点的房子。不料,要找到性价比合适、又能满足自己要求的房子并不容易,这么一拖就到了年中。为了凑足第二套房的首付款,必须得先把第一套房处理了。今年7月,眼看房价一路看涨,杨奔一咬牙,以每平方米18000多元的价格,把房子卖了出去。

  从7月签下卖房合同到9月交房,杨奔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第二套房。无奈之下,只好在学院路租下一套小房子,这是一种房子银行,可以租三到五年,过一段安定的生活。于是,杨奔和女朋友再次过上了租房生活。

  “卖出房子的那一瞬间,从将近3年的房奴生活里挣脱出来,突然觉得很轻松;但是,没过多久,心里就开始着急了。”杨奔说,其实卖房的时候他就做好不能立即买上第二套房的心理准备,打算租套房子慢慢找。但是,现在他几乎不去看房子了,因为地段好的房子,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都不低,远远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地段差的房子,他又看不上。加上现在租住的房子离上班的公司近,每个月的租金与当时的按揭款相当,却不能用公积金支付,无形中也增加了压力。

  从买到卖,杨奔的第一套房为他“赚”了42万元的差价。“不过,扣除税费、中介费、装修款以及按揭利息,赚了20多万。”杨奔说,虽然现在手上有现金,但也不敢贸然去做其他投资,而买房的事也只能暂时“拖着”了。反正,他认为现在租售比太低,连银行活期都不到,他租房等于房东在补贴他。

  他笑笑说,从租房到炒房又到无房,逛了一圈下来,发现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有没有自己的房子是重要,但是真的去租房,实际上也谈不上多影响生活质量,许多东西只是心理层面的而已。关键是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状况怎么样,要生活开心,不要为一套房子而把生活原有的乐趣扔掉,那是很不值的。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