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顶级谜团——汉代黄金消失之谜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1:00





秦汉时,黄金为当时流通的主要货币,官方赏赐、馈赠动辄就是以千万计,当时中国的黄金之多,令后世惊奇。但在东汉年间,这么多的黄金突然不见了,真令人百思而难解。

 

秦汉时的黄金之多,常令后世惊奇不已。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廿二史劄记》对此均有专门论述。下面是赵翼的归纳:

 

古时不以白金为币,专用黄金,而黄金甚多。尉缭说秦王,赂诸侯豪臣,不过三十万金,而诸侯可尽。汉高祖以四万斤与陈平,使为楚反间,不问其出入。娄敬说帝都关中,田肯说帝当以亲子弟封齐,即各赐五百斤。叔孙通定朝仪,亦赐五百斤。吕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斤。陈平交欢周勃,用五百斤。文帝即位,以大臣诛诸吕功,赐周勃五千斤,陈平、灌婴各二千斤,刘章、刘揭各千斤。吴王濞反,募能斩汉大将者赐五千斤,列将三千斤,禆将二千斤,二千石一千斤。梁孝王薨,有四十万斤。武帝赐平阳公主千斤,赐卜式四百斤。卫青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军受赐二十余万斤。昌邑王赐故臣君卿千斤。宣帝既立,赐霍光七千斤,广陵王五千斤,诸王十五人各百斤,赐孔霸二百斤,赐黄霸百斤。元帝赐段会宗、甘延寿、陈汤各百斤。成帝赐王根五百斤。王莽聘史氏女为后,用三万斤,赐孝单于千斤,顺单于五百斤。莽末年,省中黄金,万金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尚方,处处各有数匮。可见古时黄金之多也。

 

赵翼所列举的这些黄金数量,虽然据《廿二史劄记校证》的校证者王树民先生说,有一些小的笔误,但基本上都可以在《史记》、《汉书》的“本纪”和“列传”中找到出处,足证当时中国的黄金数量之大。

 

但是,到了东汉年间,巨量黄金突然消失,不仅退出流通领域,使商品交换倒退为以物易物,而且以黄金作为赏赐也相当少见。据学者考证,终东汉一代,仅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就一次赐朱■黄金五十斤。那么,西汉时的巨量黄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

 

对此,学者们进行了种种猜测和考证,有数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认为黄金已用于佛事。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一《黄金》载:“宋太宗问学士杜镐曰:‘两汉赐予多用黄金,而后代遂为难得之货,何也?’对曰:‘当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

 

赵翼在《廿二史劄记》卷三《汉多黄金》载:“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而自佛教入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即无不用金涂。以天下之计,无虑几千万万,此最为耗金之蠹。加以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故老言,黄金作器,虽变坏而金自在,一至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今人陈直先生也在《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中提出了与顾炎武、赵翼相类似的说法。即是说,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后,用以涂金佛、写金经,消耗了大量黄金,而这样的消耗与造器物不同,是不可以回收的,因此使黄金日少一日。

 

其二,认为是东汉对外贸易入超所致。

 

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上册《黄金》一节中认为,东汉黄金数量减少,“是由于黄金的外流(赏赐外人)”、“贸易的入超(向大宛买马、明珠玻璃)”。傅筑夫先生在《中国经济史论丛》中也认为,东汉黄金“最大的泄漏,乃是通过对外贸易、大量输出国外”。

 

其三,认为大量黄金被埋于地下。

 

唐任伍先生在《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指出: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态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

 

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占有并窖藏。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藏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高厚七尺,号曰‘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中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物之量大确实惊人。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考察。

 

其四,认为当时所说的黄金其实是黄铜。

 

有学者认为,史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开采量和对外贸易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的黄金来。人们惯以“金”来称呼钱财,这就很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而后人不察,竟以为是真正的“黄金”。

 

上述四说,各有道理和根据,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来理解这个问题呢?

 

说是东汉黄金用于佛寺塑像涂金,当然有道理。佛事用金的确惊人,到西藏布达拉宫和青海塔尔寺看看便可知道。但问题是,佛事勃兴不是在东汉而是在南北朝,东汉时佛教刚传入不久,还不存在大兴寺庙、塑像涂金问题,即使有一些寺庙使用黄金,用量也微乎其微,它不能成为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的主要原因。

 

说是对外贸易入超导致黄金流失,事实上也缺乏根据。因为当时中国是商品输出国,大量丝绸输向西方,应该换回大量黄金才是。封建统治者虽然为满足自己的奢侈需要,有时也用黄金向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这并不常见,黄金用量不会很大,而且常常是使用军事胁迫,逼使外国称臣纳贡而得。

 

至于说西汉黄金是黄铜,也缺乏有力的根据。因为汉代时,金、铜的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金称为铜的例子,也从无“黄铜”之称。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秦汉时代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称为“铢”或直接称“钱”,西汉时金与铜的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管理铜矿的称“铜官”。

 

还有说西汉黄金被深埋或遗忘于地下。的确,中国人有窖藏金银珍宝的习惯,但说一部分黄金因此消失于地下还可以理解,而把绝大多数黄金都说成是随葬和遗忘于地下则难以说得通。因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黄金贮藏,少量除外,贮存巨量黄金的金库总是应该留有线索的,绝不会在一场战争过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富所在。至于说因厚葬而随葬了大量黄金也说不通。因为事实上,许多厚葬的墓自埋葬之日起就成了盗墓专业户的目标,总会被掘墓贼发掘出来又流通于世的。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埋葬于地下的并不限于黄金,还有银、铜等种种珍宝,为何单单是黄金奇迹般地没有了呢?而黄金本身是不会风化或氧化的。

 

如此说来,西汉时的巨量黄金为什么突然消失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开,仍需史学研究者去辛勤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