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必将二次探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9:29
世界经济必将二次探底

作者:海啸后的希望 提交日期:2010-6-6 22:09:00 访问:1794 回复:19

 

     我以前的帖子分析了,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根源。 这次我将分析 ,2008年10月以后世界经济发生后,各国采取的政策,及其积极的作用和相应产生的副作用,和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仅仅是一个导火线,因为世界经济已经有很多严重的失衡和矛盾。
  真正世界经济出问题的根源是:
  1,贫富悬殊导致的国家内部的债务加大。
  2,国家之间债务过大 ,
  3,世界各国的政府债务越来越严重。
  4,需求长期依赖债务支持,债务在不断的扩大的过程中,产能却因为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在投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投资过程是增加社会需求,投资以后生产产品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供应能力)需求勉强维持暂时的平衡。现在债务问题爆发,需求下降,利润下滑,投资大幅减少,造成供过于求,各种产能严重过剩。(中国公布了10大行业产能过剩)
  5,经济过热时候上涨预期下,累计了巨量的库存,累积库存的时候,增加了市场交易的需求。在经济下滑的时候,会开始去库存化,却是对市场增加实际交易供应。在经济危机中会加大供应,造成严重的供过于求。
  所以要根治经济危机的病根,就必须调节以上的经济矛盾。让债务达到合理的范围。让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并可持续发展
  (我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怎么去调节供求关系和怎么样解决劳动者在效率提高以后的就业,以下是我文章的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433448.shtml 世界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
  这次经济危机以后,全世界同时推行凯恩斯主义,(而不是按我以前分析的方法去调节供求关系)他们的方法是 :
  1,通过政府加大投入,目的是:用政府的投资替代快速下滑的老百姓的需求。
  2,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目的是:刺激本来就缺乏消费能力的人消费,实际等于降价促销。最后是让贫困的人困扰支配收入减少,但是这些政策对富人的消费影响很小,而且在这轮消费增加中,经济循环的结果必定按照以前的分配原则进行,穷人的消费结果是,让富人得益更多。所以这样的结果是加大贫富悬殊。
  3,全球降低利率,本意是为了刺激投资,促进消费,减轻债务人的债务。
  但是这些措施能达到了上诉目的吗?????
  这些政策的好的一面是
  1,短期增加了全世界的总需求。
  2,暂时缓解了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利率下降,造成还款利息下降。
  3,刺激了社会的短期需求。
  上面这些作用 ,因为政府的投入不可无限持续,所以这些因数都是暂时的----我称为经济的止痛药和兴奋剂
  但是上面这些政策的副作用却很大
  1,政府不断的加大投入,必定大幅增加政府的赤字,最后引起主权债务危机,最后政府被迫超额缩减财政支出,最后的现象是,政府将会迎来更严厉的财政紧缩,政府投资需求突然大跌,引起更大的需求下降。---------现在欧洲,英国的财政大幅缩减 就是最好的证明
  2,政府财政补贴刺激消费,实际是全行业所有产品同时降价促销,这实际是透支未来消费,让很多人提前更换产品和提前消费,但是这种消费的结果必定是,随后迎来更低的消费。
  3,全世界的低利率,增加流动性的结果是:通胀和投机泛滥,最后,资源严重错配,资源效率低下,让消费者消费成本增加,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最后不得不提高利率应对,通胀和投机。债务人的债务负担重新增加,而通胀让债务人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下降
  4,全世界因为上面的政策,需求下滑速度被抑制,企业优胜劣汰一直没有有效的进行,所以社会资源配置没有调整,社会效率没有提高。
  5,很多资源和产品的价格在大幅下跌,库存减少以后。由于政府的经济刺激,资源和产品价格重新进入上升轨道,库存在上涨预期下,重新大幅增加。重新增加了将来需求突然下跌的隐患。
  (而且中国的刺激更夸张,比如,最汽车行业的刺激结果是:在2009年初的时候,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开始竞争加剧的时候。中国政府马上对购买汽车实行优惠政策,减税和补贴,结果造成中国的企业销售突飞猛进,居然严重供不应求,于是大量的汽车厂家开始不断过大规模。在全世界汽车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中国却在大规模的扩产。这样会出现,汽车消费透支和产能加大同时进行。)
  为什么全世界那么信奉,凯恩斯主义呢??
  1,他们认为这是最快,最能见效的方法
  2,他们高估了人们对政府的债务信心,认为可以大幅增加政府债务,不会出现太大的债务问题。
  3,因为取消金本位以后的法币,已经失去了约束。而政府却象吸毒一样的对收铸币税上瘾。实际是偷窃别人的财富。政府有加大经济刺激的能力。
  4,政府对货币造成的通胀意识淡薄,以为可以控制通胀。低估了老百姓对货币贬值的反应。
  5,政府高估了,政府投资和短暂消费对经济循环的带动作用。这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认为 消费---生产---分配----再消费 的经济循环可以在政府投入和刺激下重新回来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是严重错误的,因为
  (1)现在政府投入和刺激的消费增加,只是弥补社会需求突然的下降,所以最多是维持以前的经济循环
  (2)在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这种循环最后是加大贫富悬殊。因为这种循环本来就是以前贫富悬殊的原因。
  (3)资本全球流动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吸引资金,不断减少对资本增税,(甚至出现很多避税天堂)实际是减少了富人的税收,加大了富人在分配中的财富占有比例,而劳动力的全球过剩和资本的全球整合减弱了劳动者在分配中的议价权,这些加速贫富悬殊的累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经济循环会不断加大贫富悬殊,让消费相对生产下滑,最后引起供过于求。----实际是政府的投资最后会加大贫富悬殊。
  (3) 虽然债务人被迫节约开支,偿还部分债务,但是这是杯水车薪。而同时政府的债务却在不断快速增加,而且速度远远超过债务人债务下降的速度。
  (4)长期的高失业率,让债务人的债务可能更大。贫富悬殊相对更严重。在经济刺激的过程中,美国长期失业率在9%--10%的高位,欧洲的失业率最近也超过10%。而长期的失业,对消费者的信心打击会继续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
  (5)经济危机以后,顺差国的顺差继续扩大。而逆差国的逆差也继续扩大,最多是在贸易保护和消费下降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和逆差增加速度稍微有些下降而已
  (6)凯恩斯主义实行的前提是,需求下降是暂时和短暂的,政府的投入和刺激可以带动经济很快恢复良性循环。 就像你借钱给一个出口生产企业,他缺钱是短暂的,你借钱给他只是为了让他进行生产循环。而不是借钱给一个长期透支消费,已经没有偿还能力的人一样的道理。因为世界经济的失衡是严重的,必须要调节。凯恩斯主义根本不适合这种情况。
  (7)凯恩斯主义实质是 继续维持和刺激债务人消费,而没有办法解决债务人的债务,同时加大了政府的债务,但最后这些债务需要全体纳税人去承担。(除非实行对富人收高额的税收 去补贴穷人,同时提高劳动者的分配比例,这样长期持续,才能化解债务。美国在1929年后的几十年,曾经这样做过,也有效的减小了贫富悬殊,促进了美国二战后20多年持续的发展,而没有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
  综合以上分析,这次经济危机以后,各国政府实行的经济刺激政策。和经济危机以前对比的结果是:
  1,国家内部的债务基本没有缓解
  2,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加大,主权危机频繁爆发
  3,国家之间的债务更加严重
  4,贫富悬殊相对更大
  5,消费增加缓慢
  6,世界产能基本没有下降
  7,减少的库存在政府经济刺激以后,经济的暂时反转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下 ,库存反而更高,这些超高的库存增加了将来社会需求的动荡因数。
  8,经济刺激的透支消费,加大波幅,将迎来消费的更大低谷。需求将进一步大幅下滑,如果促销以后必然出现的产品滞销是一个道理
  9。市场投资因为,供过于求的大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和投资者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市场投资继续下降,政府成了新增投资的主力。
  现在世界经济的处境是 ,在凯恩斯主义下,各国的债务迅速增加,人们对政府过高的债务已经开始警觉,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开始蔓延,各国政府已经非常警觉。所以现在世界面临的形势是 :经济危机的病根基本没有医治,而且还在加深,但政府的刺激能力却越来越弱,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政府现在已经是自身难保,所以经济的二次探底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将证明凯恩斯主义是不能真正化解经济危机的,最多是延缓和加深。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危机的作用是 : 带有很大副作用的镇痛剂和兴奋剂
  而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表现,是最糟糕的。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畸形,经济矛盾累积速度,前所未有。
  下一篇我将专门论述 中国经济在经济危机中的糟糕表现。
作者:海啸后的希望 回复日期:2010-06-06 22:10:36 
    中国的经济在这次危机中,是加深了经济的失衡和矛盾    二次探底中 中国的经济畸形问题最严重 而且难以调解 所以二次探底 中国的日子是最难过的  经济危机以后 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实际是政府不断的烧钱。但是欧洲债权债务危机,却给疯狂刺激的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主权债务的灾难性后果。所以世界经济刺激实际已经 接近尾声了 作者:海啸后的希望 回复日期:2010-06-08 10:46:35      作者:九绳 回复日期:2010-06-08 01:44:51 
    相对中国,我倒是很希望看看楼主对欧洲和美国经济的分析。欧洲经济现在看上去好像很糟了,但只是一个福利体系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经济单位和市场结构真的有问题吗?美元走强了,但美国高昂的成本真的能容许他们重新拿起中低端制造吗?
  ------------------
  欧美经济仅仅是 消费过度 他们只要减少消费 增加生产即可,手段可以 1,阻止过度全球化 贸易报复 比如贸易壁垒 2,适当降低汇率 但是中国问题却复杂的多 作者:潘兴华 回复日期:2010-06-08 10:32:06      刚刚看了一条消息说欧洲某些企业出现异常的订单增加,提振了欧洲股市的信心!
  这种现象是一种世界经济恶化的表现,而不是好消息,原因很简单!欧元汇率暴跌对欧洲出口有利,对非欧采购商到欧洲采购有利,所以出现欧洲订单剧增就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欧元贬势不止,会出现欧洲商贸的有出无进,对中美日等国家的出口是巨大的冲击,评价世界经济健康与否的标志是一个字“稳”!无论是异常的发展还是衰落都直接评价为危机.
国际经济趋势恶化初显
  有太多的人认为A股不会大规模下滑,有太多的人认为A股市盈率在14倍可以抄底,去年当A股一路高歌的时候,我就喊A股会魂断十月前,但有人老是打电话骂我神经病,说金融危机不过就是一场戏,A股会到5200点,我回答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等你哭的那一天再来找我!
  随着欧洲和世界性的减赤施政,意味着国际性的经济刺激施政已经名存实亡!不管加不加息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低利率成本无法抵消减赤产生的现金流枯竭对企业产品价格的冲击,(举例说明;即便是把目前的利率从0-0.25%提高到1%,产生的利率成本不会大于1%,主要影响中长期债务负担,对市场而言只要美元对非美货币走弱按贸易额比重与1%持平,对美国本土出口企业的货币成本因汇率成本的降低与1%的利率就相互抵消了,相反只要美元对非美货币每走强1%就会让美国本土企业产生利率和汇率的双重负担,加息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这都还不是最大的威胁,企业最大的威胁是产品价格的下滑乘库存总量的实际损失,目前全球非欧的所有出口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承受对欧元汇率的成本负担,唯一的出路就是等死!),目前美国政府因减赤仅削减教育经费就可能出现10-30万人的教职员工失业,全球减赤会出现天量失业,全球性新一轮的失业已经开演了!大失业会拖累消费,消费又拖累市场,市场与库存相互拖累资产价格,价格下滑拖累企业倒闭,企业倒闭再拖累大失业!一切都会回到恶性循环的体系之中重复并无法自拔!
  A股在1800点等我们过年已成定局!
  当然大危机必然孕育打的发展机遇!
  关键是一个时机问题! 作者:liaotao96 回复日期:2010-06-08 10:38:40    人民日报连发四文探讨社会财富分配
  http://www.sina.com.cn ; 2010年06月07日 07: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与“哑铃型”、“金字塔型”结构相比,“橄榄型”社会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
  本报记者 许志峰
  负担沉重的“中间阶层”
  很多中等收入者并不认为他们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陈先生,前几天刚收到税务部门寄来的2009年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虽然平时对每月缴多少税都有数,但一看到去年近2万元的纳税额,他的心里还是感觉有些异样。
  他告诉记者,在北京打拼已经10多年了,目前月收入超过1万元,加上妻子一年五六万的收入,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听起来这个数字相当不错,但他却觉得每天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月五六千的房贷月供,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手头很少宽松。自己和妻子每年缴的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在2.5万元左右,对全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是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社会学观点,中间阶层的壮大,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排列,这就让每一名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通常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结构,其稳定性要远高于“哑铃型”或“金字塔型”结构。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如同陈先生一样,很多中等收入者并不认为他们属于“中等收入群体”。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就存着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个税起征点一再提高,但很多人仍然觉得税负太重,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呼声不绝于耳;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并不用缴纳个税,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个税缴纳群体所占比例要小很多。
  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在收入调节方向和力度上的问题有关。比如对于生计费用的扣除,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家庭人口、赡养系数、家庭总收入、物价上升等因素对个人开支的影响。在计征办法上,实行分项课征,造成所得来源渠道多和隐蔽性强、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纳税或少纳税,而所得来源渠道少、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多纳税。正是由于这样的税负不公平,才导致很多中等收入者觉得个税负担沉重。
  税收是否存在“逆调节”
  过重的负担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员工的收入增长
  在长期从事收入分配研究的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看来,不仅是个人所得税,税收杠杆在很多时候对收入分配都是“逆向”调节的作用。  “这首先表现在中小企业的税负过重。”周天勇分析,企业需要承担的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但据他了解,在很多地方,对于小企业都采取按营业收入的13%“包税”,过重的负担挤占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企业员工的收入增长、福利增长。
  由于小企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居多,其发展对于改善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具有很大意义。周天勇说,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小企业数量多少,与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成反比,数量越多,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越小,中等收入的人口也就较多。反之,数量越少,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越大。
  相比较而言,由于财产税的空缺,富人承担的税负与其纳税能力相比,就显得很轻。“目前,房产税、遗产税都还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方面,高收入者也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达到逃税、避税的目的。因此,越富的人积累得越多,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资源税的调节作用也没有得到体现。周天勇说,在国外,对于电信企业使用的空间频道资源都会征税,我们在这方面是空白,本该属于国家的税收变成了相关电信企业的利润,也成了这些行业畸高收入的一个来源。煤炭等矿产资源近些年来已经成为暴富的源头,税收在这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橄榄型”社会怎么建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
  我们离“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还有多远?
  有测算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存在着较高的收入分配不均等,以及比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低收入人群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因此,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还有不小的距离。
  针对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我国前几年提出了“提低、扩中、调高”的思路。周天勇认为,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关键。而中低收入者绝大多数是主要依靠劳动获得收入,因此“提低”最重要就是扩大就业。与直接“给钱”、让利相比,让低收入者安居乐业,收入快速增长,才是更加可持续的方式。  周天勇说,“扩中”则需要大力鼓励创业,发展能增加中等收入人口和能增加就业的小企业,以改善创造和分配财富的结构,让更多“小老板”成为中等收入者的有生力量。
  专家认为,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发挥财税政策的收入转移作用,确保财政的公共性和满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有关方面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大二次分配领域的调控力度,将公共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更好地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求。
  就“限高”而言,要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例如,加强针对高收入者的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适时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主要由高收入者承担的新税种,鼓励高收入者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等。同时,要调整不合理的高收入、规范灰色收入、打击非法收入。
  在税收杠杆中,消费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也应当得到重视。2006年,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进行了调整,新增了实木地板、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税目,但对一些新出现的高档消费项目如高档娱乐设施,健身类、保健类设施,高档住宅仍未列入征税范围。有专家建议,应当对消费税税目和征收范围进行适时适当调整,增强其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
  人民日报此前报道:
  社会财富怎么分 工资共决工企双赢才是真
  收入差距为何不断扩大 市场价格扭曲带来行业暴利
  劳动收入占比为何持续下降 中国财富集中度超美 1%家庭掌41%财富
  2010-06-08 09:07:30 来源: 新华网(广州) 
  核心提示: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新华网6月8日报道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的不平均。在这一区间,数值越小,社会的收入分配就越趋于平均;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收入的差距越大。
  根据经验数据,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国民财富已高度集中于少数群体。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在美国,最高收入的两大群体的收入,超过中下层60%人口的收入总和。然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并不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明显,因为美国劳动收入的大部分落入中产阶级的口袋中。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09年的0.47,目前仍在继续上升,这是社会利益共享机制发生严重断裂的显著信号。近10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加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尤其是向官僚利益集团和垄断利益集团集中,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行业之间工资差距日益明显,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根据他的研究数据,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截至2008年底,机关公务员退休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的1.8倍。
  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的2倍到3倍,如果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差距可能更大。此外,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收入估计高达4.8万亿元,遗漏主要发生在占城镇居民家庭1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遗漏收入的3/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争抢“吃皇粮”,甚至出现数千人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垄断行业的畸高工资也频遭质疑。这种依赖于政府政策倾斜保护和资源垄断的“权力配置”模式,有悖于机会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化原则,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
  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而中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高达0.47,在所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国民财富分布的严重失衡、收入分配的扭曲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关键在于“计划思维”的回归与资源的逆市场化权力配置。国民财富向少数利益集团严重倾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严重的制度性腐败和资源垄断剥夺了绝大多数国民的发展和竞争机会。惟有继续推进市场化,把一切权力限定在特定边界之内,让普通国民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拥有更大的选择与发展空间,才是解决收入分配严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的根本性出路。(《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夏业良为北京大学教授)
  (本文来源:新华网 )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0-06-08 12:28:58    高盛2010年5月份报告的中国部分
  如果提供利率,房地产价格要崩盘,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垮掉。这样会造成坏账和银行危机。达到均衡利率在中国几乎是一种“恶魔”,或者说中国不得不扭曲利率。
  An argument: if the government raises interest rate, house and land price will collapse, and so will the local government’s budget. This will lead to a hike in bad loans an bank crisis.
  Sounds that an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is an evil or China has to distort the rate.
  长期存款利率比应该的均衡利率压低2%。1997到1999年利率连续3年比均衡利率高了4.5%(存款人得了便宜,这也是错的,没有人再会给存款人这么大便宜了)
  Long-term real interest on deposit is below the equilibrium rate by about 2%, not too big a gap. In 1997-99, real interest rate was higher than equilibrium rate by 4.5% for a consecutive 3 years and lead to bad loans and deflation. No one wants to do this again.
  利率提高2%,国民收入GDP的3%会从企业转移到居民手中。这个远低于居民早已遭受的损失。
  A 2% increase in real interest rate will cause about 3% of the national income to move from enterprise profit to household income. That’s a small number compared with changes in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already happened.
  zf无意提高真实利率到平衡利率水平(即加息2%)。相反,zf为了外汇储备还要降息。
  And the government has no intention to raise real interest to equilibrium in the near future. Rather, the govhas intention to do the opposite for the sake of foreign reserves.
  http://bg.panlv.net/file2/2010/05/14/82d22263d304abf8.pdf  过去10年,居民在国民收入的蛋糕里的份额减少了10%。(100%里的10%),这些钱的大部分去了zf和国企。作为结果,zf和国企储蓄存款超过了居民存款。
  zf和国企累积的存款的数量巨大。  
  In the past dacade, the share of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n national income decreased by 10%, most part of this went to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Es. As a result, government savings and enterprise savings has exceeded personal saving.
  The accumulated government and SOE savings is enormous.  1990年居民分到的蛋糕份额是51%左右。2000年大概是45%。
  2009年居民大概分到了35%。
  当然,蛋糕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