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乐观中金悲观 太阳能上市公司光伏泡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40:04
里昂乐观中金悲观 太阳能上市公司光伏泡沫?
www.hexun.com 【2006.02.17 16:49】 证券市场周刊/李明瑜 谢姝 汪涵

【《证券市场周刊》特别声明:《证券市场周刊》网络版版权已授予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拥有最终解释权。各报刊、网站凡转载《证券市场周刊》网络版文章,均需事先获得和讯网许可。和讯网保留法律追索之权利。和讯网联系电话: 85650826 电子信箱:news2@hexun.com】
 
  1月20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的太阳能研究报告将一盆冷水猛泼在咝咝发烫的中国光伏产业上。针对A股太阳能相关上市公司,中金报告毫不客气地指其概念大于实质。

  这份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2004年至2010年全球光伏系统的需求增长率将低于25%。

  就在同一时刻,中国现货市场上,生产太阳能电池最核心的原料--多晶硅价格已摸高至200美元/公斤,比国际市场主流厂商的合同价高出了1.5倍。

  用咝咝发热来形容2005年的中国太阳能股并不夸张。自2005年1月4日至2006年1月20日中金报告出笼日,在沪深两市涨幅排行榜前10名中,有5名是太阳能股。其中G天威名列涨幅第1名,上涨209.14%;力诺太阳,涨幅第2名,上涨70.75%;航天机电,涨幅第3名,上涨67.72%;风帆股份,涨幅第5名,上涨62.45%;交大南洋,涨幅第8名,上涨38.50%。

  不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太阳能股票也在令人咂舌地上涨。

  但中金报告影响力显然不容小觑。根据《证券市场周刊》统计,中金报告公布后,自1月23日至2月10日,沪深两地市场跌幅榜前20名中,太阳能概念股占了9名,最大跌幅是航天机电,下跌9.49%,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2.1%。

  太阳能红旗还能扛多久?《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旋即针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了独立的全面调查,分赴河北保定和四川乐山,走访中国最大的硅锭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独家专访中国太阳能界两位资深专家。里昂证券分析师Michael Rogol--曾经连续两年发布全球太阳能行业展望--也在休假期间接受了《证券市场周刊》的书面采访。

  欧美市场火热不减,而中国本土市场依然沉寂。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实业投资者而言,生产硅片、电池片的技术都可以通过购买国外设备获得,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成功因素不仅要看原料获取能力,更要拷问生产管理能力。

  无锡尚德与天威英利正是抓住了欧洲市场需求爆发的机遇,并具备了时间以及生产管理优势。对于跃跃欲试的后来者们而言,这究竟是喜是悲? 原料篇

  硅瓶颈

  光伏产业(PV),是指把太阳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转化成电能的产业。2000年至2004年间,全球光伏市场的年增长率为38%,而此前10年的增长率仅为18%。2004年7月,当里昂证券首次提出全球太阳能行业展望报告时,其标题就是火热的太阳能。

  中金公司提出全球光伏产业市场增长率低于25%,有三个根据:首先,硅原料供给不足,不支持光伏系统出现持续爆发性增长;其次,2004年全球市场的大幅度增长是因来自德国的强大需求,不具备持续性;第三,成本过高是制约光伏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同样的全球光伏市场,里昂证券分析师Michael Rogol显然要比中金分析师乐观得多。在2005年7月的报告中,Michael Rogol预测到2010年全球PV产能将增长4倍,销售收入增长3倍,利润增长4倍。

  2月13日,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Michael Rogol又更新了他的预测:至2010年,PV产能将增长5倍;2010年,全球的PV销售额很有可能超过400亿美元,甚至超过500亿美元。

  密切跟踪光伏行业的联合证券分析师杨军也认为,至2010年全球PV市场需求增长率不会低于30%。

  当然,这三位分析师都承认,多晶硅的供应量无疑是PV行业发展的头号风险。当太阳能级多晶硅国际市场主流价格从2003年的23美元/公斤暴涨至2005年年底的80美元/公斤时,拥硅者为王是业内共识。

  原料短缺

  沪市上市公司G天威(600550),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股。这家并不打眼的公司因为火热的太阳能而成为2005年的中国第一牛股,尽管同期沪市股指下跌6.57%,但G天威却实现了178.5%的年度涨幅。

  2月7日,G天威董事长丁强接受《证券市场周刊》独家采访。丁强告诉记者,电池组件订单的单位售价已经上涨至3.8-4.0美元/W,因此他愁的不是订单,而是多晶硅原料。

  2005年9月参股新光硅业后,G天威成为全球第四家PV全产业通吃的企业。此前,G天威已持有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天威英利)51%的股权。

  当《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在河北保定、四川乐山两地分头采访时,天威英利的总经理苗连生仍在国外为落实今年的多晶硅原料而奔波。他的目标是保证在今年购进800吨多晶硅。

  天威英利副总经理赵志恒告诉记者,即使春节期间,多晶硅的中国市场现货价格就已达到200美元/公斤,但如果有货他仍敢吃进。

  依照天威英利去年公布的计划,在2006年将实现100兆瓦组件的产能,以此计算可实现产值30亿元。但是,这个口径正在发生变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丁强称天威英利将在2006年实现10亿元的产值。

  因此,影响天威英利实现原有计划的因素只能有一个,缺少硅料。

  多晶硅快变成金子了,我们应该找到了中金报告中部分观点的事实依据。

  价格飞涨

  多晶硅由二氧化硅提纯而来,而后者是地球含量第二大丰富的物质,约占整个地球总物质的25.8%。中国显然不缺硅,每年对国外出口冶金级硅(含硅98、99%)100万吨以上。

  太阳能级多晶硅来自于对冶金级硅的提纯,而纯度最高的,是电子级硅。前者要达到6个9(99.9999%),后者要达到11个9或13个9。从2003年初23美元/公斤至2005年年末80美元/公斤,多晶硅价格的涨幅已经超过Michael Rogol在2005年7月做出的预测。

  但是全球硅料的产能增长却难以超过Michael Rogol的预测,因为硅料厂需要有18-24个月的建设期。

  与Michael Rogol的预测不同,中金分析师认为2004年至2010年多晶硅全球产能分别为26700吨、28100吨、31500吨、36250吨、40100吨、44700吨、50150吨。中金的预测数据来自PV行业权威研究公司SolarBuzz Inc, Michael Rogol的数据则来自调研与公开数据相结合的重新估计。

  2月13日,Michael Rogol又修正了自己9个月前对多晶硅产量的预测。他说,新的硅产量将很可观,估计未来4年总产量将有2-3倍的增长;4个主要的硅生产商(Hemlock、Wacker、德山、REC)到2010年将总共达到100000吨的产量。 中金的数据相对保守,并据此推导出光伏产业市场增长率不高于25%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受制于原料供应。

  而Michael Rogol却依据其所估计的数据认为,有足够的原料供应保证太阳能行业在2005年实现30%以上、2006年实现35%的增长率。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球多晶硅产量30000吨,各家企业已提出扩产8500吨的计划。此外,全球还有2万吨的库存,2004年消耗掉1万吨,另外1万吨可供2005年、2006年PV业继续消耗。

  与赵玉文的看法不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同意中金分析师关于全球PV市场增长率的预测,并认为原料供应紧张在未来2-3年内不会缓解。

  中国瓶颈

  生产1兆瓦太阳能电池片需要13吨多晶硅,天威英利今年计划生产100兆瓦电池片,就需要1300吨多晶硅。

  丁强告诉记者,尽管已经通过与美国多晶硅厂商签订长期购买合同、与德国企业签订 以货易货合同两种方式锁定了部分原料供应,但天威英利今年的原料缺口仍有1/3。

  尚未投产的新光硅业是目前中国设计产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赵玉文介绍,在其达产前,中国仅峨嵋半导体厂(年产100吨)、洛阳中硅(年产300吨)能生产多晶硅。但截至2005年12月18日洛阳中硅达产前,国内只有峨嵋半导体厂能为市场提供100吨多晶硅。

  赵玉文研究光伏发电超过30年,是200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执笔人之一。赵玉文说,在很长一个阶段里,太阳能级硅都来自电子级硅各个生产环节的废次副产品,现在,所有的废次品都不够用,因此太阳能业就跑到最前端拿原料,造成了市场供应紧缺。2005年,中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为1500吨,基本上通过进口。

  赵玉文表示,目前的市场紧缺反映了市场需求与供应的脱节,但依据现在全球各大硅料厂的扩产计划看,只要挺到2007年下半年,原料供应情况就会发生逆转。而且,新的原料价格必然低于前次的低谷。这是由超纯硅价格的历史曲线总结得来。

  赵玉文说,中国缺少的是硅提炼技术,但是这个问题有望在5年内得到突破性解决。

  针对多晶硅的中国产量,孟宪淦态度谨慎。孟宪淦认为,由于技术落后,中国自身的多晶硅原料生产能力难以在短期内提高。

  拥硅为王

  国际上,类似尚德、英利这样的太阳能电池供应商不愁拿不到订单。由此,拥硅为王的说法在2005年不胫而走。

  2006年1月23日,瑞信一波研究员就无锡尚德(纳斯达克代码:STP)发布其最新研究报告,称无锡尚德是快速发展的全球PV市场中的成本领先企业。

  无锡尚德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锁定了今年的硅料供应,其宣称投入1亿美元用于原料采购。无锡尚德在国内分别预付1000万、500万美元原料款给洛阳中硅和峨嵋半导体厂。据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介绍,洛阳中硅除了给洛硅集团提供原料,剩余部分全部给予无锡尚德的分公司洛阳尚德。

  此外,无锡尚德还在去年12月上市前夕,公开宣布从天威英利购买20兆瓦的硅片。无锡尚德并不参与硅片生产,由此,在这个环节上与天威英利是合作关系。不过,据《证券市场周刊》了解,尚德能否真的从天威英利手中拿到20兆瓦的硅片,仍有悬念,因为天威英利也缺硅。

  常州天合也是在2005年达产的硅片生产商,据业内人士称,这家公司去年销售额3.5亿元,利润3000万元。

  常州天合的技术路线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PV行业内,单晶电池占太阳能电池的35%产能,多晶电池占65%。据业内人士介绍,单晶硅的硅锭50公斤,在单晶生长炉内生长30多个小时,产业化能量转换率是16%,多晶硅在生长炉内生长40多个小时,产业转化率是15%。多晶电池对原料的材质不那么挑剔,好坏料都能使。

  不过在硅原料环节,多晶、单晶电池都使用同样的多晶料。年底采购原料时,常州天合的硅料采购价格已至80美元-100美元/公斤。

  赵玉文认为,那种200美元/公斤的原料价格不具备参考意义,主流价格依然在80美元-100美元间。赵玉文评价说,老板们不怕原料贵,而怕没订单。国外市场篇

  欧美政策力挺PV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日、德、美是光伏电池的最大市场。至2004年年底,这三个国家的总装机容量约占全球总容量的81%。

  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在具体措施上要求银行给予居民贷款来安装光伏系统,要求德国电力公司以高出成本0.2欧元/度的价格收购这些来自家庭的发电。尽管太阳能发电成本高于煤电10倍,但由于政策扶持,德国光伏市场需求瞬间膨胀,并推动2004年全球光伏市场同比增长61%。

  2005年5月23日,德国总理大臣施罗德宣布提前举行全国大选。当天,全球太阳能股票整体下跌,理由是政府的更迭将导致德国对太阳能强大支持政策的改变。

  中金报告认为,由于德国市场的增长率不可持续,全球PV市场增长率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但是,里昂证券的Michael Rogol不这么看。理由有三:在德国,政府的补贴计划一旦实施,要对它做出改变在政治上是困难的;在德国,太阳能行业已经创造了25000-65000个工作机会,这个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选举力量;如果其他政治选民成功地减少对太阳能的扶持政策,也仅是部分改变。

  针对PV业的发展前景,赵玉文则从能源产业的特殊性角度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视角。

  赵玉文表示,常规能源约在本世纪前半叶(约2030年)到达顶点,而人类的需求仍不断增长,两者间缺口越来越大,就需要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

  赵玉文认为,能源行业不同于服装、机械等普通产业,因此,需要从整个能源的格局看待可再生能源业的发展。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光伏发电不是5年的发展光景,而是十几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空间。赵玉文说。

  事实上,中金的报告确实没有对欧美市场的需求做出充分的估计。至少其中没有提及美国市场的需求增长。

  今年1月1日,美国加州太阳能计划开始实施,这项计划历时11年,总投资32亿美元、目标发电量3000MW。

  与此同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市场需求也不容忽视。

  在瑞信一波1月23日公布的无锡尚德研究报告中指出,在除了德国的欧洲国家中,西班牙2004年以13MW的新装机容量成为最大的PV市场,而截至2003年年底,这个国家的总装机容量不过27MW。西班牙政府确立了2010年达到150MW装机总量的目标,这意味着2003年-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7.8%。西班牙被认为正在经历类似于德国在2004年经历的PV热潮。

  尽管西班牙的税收返还(相当于每千瓦时0.39欧元)比德国低,但是基于以下原因,西班牙的条件相对更具吸引力:其一,该税收政策保证实施25年,然后按80%标准执行,而德国税收优惠政策限期20年,之后没有具体规定;其二,西班牙是个比德国更阳光灿烂的国家,平均每年1500日照小时,而德国南部地区是1000小时。这意味着西班牙的税收实际上相当于德国的每千瓦时0.59欧元。

  Michael Rogol的最新研究表明,将会出现的PV需求新兴市场有美国(加州,新泽西等地)、日本(表现为大规模的PV设备)、中国(新的能源政策)、韩国(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意大利(强有力的激励政策)、西班牙(强有力的激励政策)等。

  从G天威董事长丁强口中,我们获悉其2006年明显的增量订单来自奥地利。丁强说,德国已经为邻国做出了榜样,天威英利今年收到来自奥地利、西班牙的订单非常多,德国的订单变化不大。中国市场篇

  客观因素:发电成本高,原料供应紧 ,两头在外凸现加工厂窘境

  主观因素:太阳能在能源规划中所占份额极少,中外PV产业政策冷热两重天
  你们股市没什么可炒的吧?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宪淦反问记者。在他看来,中国光伏产业是个两头在外(原料和市场)的行业,而中国自己的光伏市场需求没有任何亮点。

  没有亮点的客观原因,是光伏发电的成本是煤电的10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介绍,眼下光伏发电的成本约2.6、2.7元左右,真要并入电网还要包含企业利润、电力公司的利益、税收等因素,这样电价已经达到4元/度。而根据统计数据,光伏产业在2、3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个学习曲线,即规模每翻一番,成本降低20%。由此,2020年左右,光伏发电基本上已与煤电具备了可竞争成本价格。

  正是这样的高发电成本,导致光伏发电在国家能源远期规划中占据极少的份额。

  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达到2000万千瓦,风电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200万千瓦。2005年无锡尚德一家的电池组件销售量就已达100兆瓦。

  如果在国家能源规划中不占据主要位置,何谈获得政策支持?孟宪淦说,这样的规划意味着光伏发电在中国不可能火爆起来。据孟宪淦了解,国内光伏公司基本都把宝压到国际市场的大发展上。

  赵玉文认为,只有通过法规的保证,才能让可再生能源这样一个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快速发展。

  在赵玉文、孟宪淦看来,由于缺乏配套的实施措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不能为光伏发电带来迅速的市场需求。如果也跟德国一样实行上网电价,中国市场就打开了。在政策的驱动下将是一个良性循环,市场一发展,就能拉动产业,产业一扩大,成本就会降低,而后又推动市场发展。赵玉文说,这就是各国施行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发点。事实证明这个办法非常好,以至于整个欧洲都准备推广。

  看来,国外分析师过高地看待了中国的市场需求。或者,他们只看到中国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但对具体的落实政策没有深刻的认识。技术篇

  工艺进步与替代技术

  里昂证券:新技术对现有多晶硅技术在2010年之前不可能产生多大影响

  中金公司:薄膜技术的挑战就在多晶硅眼前,因为前者的好处显而易见
  面对狂涨的多晶硅价格,其实有两条出路,一个是切薄硅片,另一个是采用替代技术。

  截至目前,天威英利以23台多晶硅生长炉成为中国最大的硅锭、硅片制造商。天威英利一直谋求切薄硅片节省硅的用量。事实上,随着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都有非常大的动力来提高硅料的使用效率,在整个生产供应链的各个步骤都取得了一定进步。

  天威英利副总经理赵志恒告诉记者,他们的硅片原来切到320微米,去年下半年切到280微米,现在全部是220微米,今年下半年要切到200微米。尽管硅片薄了,但并不影响能量转换效率。不过,这对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控制不好碎片率,反而不划算。以现在220微米的厚度计算,碎片率为8%,通过摸索达到5%不是问题。

  据里昂证券的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夏普部分电池的厚度已经低于200微米。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介绍,世界上先进的硅锭、切片技术已固化在设备里。比如天威英利拥有的多晶硅生长炉、碎锭机、切片机,都含有世界级先进技术。而电池片的生产,国际上的技术路线倾向也是固化在设备里。

  赵玉文介绍说,江苏林洋电子公司的电池片生产线,与无锡尚德生产的电池片没有质量上的差异,因为他们购买了同一家供应商的制造设备。

  天威英利即将上马三期工厂,据赵志恒介绍,届时生产的电池片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6%完全没有问题。

  那么,是否有其他太阳能电池技术呢?当然有,主要是来自薄膜电池(CIS,CdTe和其他非硅技术)的挑战。

  里昂证券分析师Michael Rogol认为,新技术对现有多晶硅技术当然是种挑战,但在2010年之前不可能产生影响。因为与非晶硅生产商相比,晶硅生产商继续享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同时成本每年还在以7%-10%的比例下降。预计到2010年,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制造者可以削减30%-40%的成本。这就预示着,多晶硅技术很可能继续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针对技术进步的方向,里昂证券与中金公司的观点再次发生冲突。

  里昂证券分析,2006年以后,随着多晶硅产能投产,非晶硅技术的市场份额会下降。2010年时下降到8%的市场份额。尽管历史上非晶硅技术受到媒体和投资者的很大关注,但事实证明成本很高,或难以大规模生产。

  中金公司则认为,薄膜技术的挑战就在多晶硅的眼前,因为前者的好处是对原料要求低,而且生产工艺要求相对简单。如果能够解决目前转换效率(9%-13%)偏低的问题,晶体硅(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为进一步提高硅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已经非常困难,因此电池薄膜技术已成为21世纪行业研究的主要方向。中国硅基地调查

  并摄早春料峭,四川乐山大佛脚下雾气缭绕,这里藏着一座尚未爆发产能的休眠火山--目前国内惟一国家立项的多晶硅生产基地,一期年产1260吨的新光硅业。

  嗅觉敏锐的资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好项目。2006年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的总部便应接不暇。

  陈总,S市副市长来电,说要带专家来厂里考察,我们接不接待?秘书问新光硅业总经理陈绍章。回答是:副市长来Yes,专家来No。S市拥有纯度极高的硅矿石,但尚未解决提炼多晶硅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显然,陈绍章不欢迎专家们参观自家的技术。

  很正常,四川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邹广严5年前去德国瓦克(Wacker)技术取经,就直接吃了‘闭门羹‘。业内人士说,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拥硅为王‘,而多晶硅的提炼又是‘技术为王‘。 多晶体硅的提纯和精炼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八大厂商手中,称为改良西门子法。八大厂商为了垄断市场,技术秘不外泄。

  从冶金级硅到多晶硅的提纯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相当于10亿人中只允许有一个坏人,其余的你都得挑出来。陈绍章说。

  新光硅业前生

  据日本《稀有金属新闻》统计,按2004年立项项目,八大厂商占据全球多晶硅和太阳能级多晶硅市场份额约94%,剩下的6%是留给新光硅业的。他们认为新光硅业投产后会全部生产多晶硅。

  改良西门子法不是由八大厂商独享吗?这里面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对于改良西门子法,数十年来中国欲购无门。前苏联解体后,2000年左右中国政府终于寻到机会,从俄罗斯购入改良西门子法,放到新光硅业的前身峨嵋半导体厂。

  2001年,在四川省政府大力推动下,由国家计委立项(技高技[2001]522号),在四川乐山成立新光硅业,专门运作多晶硅项目,峨嵋半导体厂的技术及设备划拨到新光硅业。

  新光硅业当时的大股东是四川电力公司,电网改革后,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下称川投集团)受让成为大股东。4年间新光硅业缺乏运作资金,项目进展缓慢,直至2005年引入新股东。

  无锡尚德、航天机电、深南玻等下游厂商都曾闻香而至,但四川省最后选择了兼有国企和上市公司身份的G天威(600550)。股权调整后,川投集团仍为大股东,占38.9%;二股东天威保变占35.7%;省电力公司控股的四川启明星控股公司占23.34%;乐山嘉能电力公司占1.3%;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占0.8%。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金3.085亿元。

  股东们都是现金入股,现在我们的账上趴着12.9亿项目资金,陈绍章说,到2008年后,新光还要再扩建3000吨,到时候我们就是全世界老四。2003年经四川省计委批复,同意工程总概算调整为12.9亿元,资金来源除资本金外,9.6亿由银行贷款解决。其中2936万美元用于直接向国外购买设备。

  多晶硅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8-24个月,每吨产量需建设投资5-10万美元。照此计算,目前12.9亿元人民币应付1260吨产量绰绰有余。

  涌上门的订单

  2006年2月7日,《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在新光硅业施工现场看到,厂房尚未建好, 部分设备也存放在库房里未安装,确保1260t/a多晶硅工程2007年2月底投料标志牌醒目地插在工地上。

  尽管如此,已有很多下游厂家向新光硅业订货,但陈绍章不敢答应任何一方。一则公司产出时间尚难准确预料,二则国际期货价格变幻,届时,多晶硅的价格还不知红火到什么程度。

  对二股东天威保变,新光硅业亦不承诺供应。尽管天威保变去年的参股合同中包括这一点:新光硅业生产的多晶硅优先供应天威保变旗下的天威英利。

  我们的理解是,按照市场同等价格,新光应该优先供应英利。天威保变副总经理、新光硅业副总经理李忠说。

  新光硅业9个董事中,3个来自川投,3个来自G天威,其中包括G天威董事长丁强、天威英利总经理苗连生。

  新光硅业2007年预计产量1260吨,而天威英利2006年预计装机容量100兆瓦,就需多晶硅1300吨。

  宣传中的多晶硅项目花开遍地:洛阳中硅300吨(二期3000吨)、宁夏石嘴山1000吨、重庆云阳1000吨、辽宁凌海金华1000吨……据《证券市场周刊》调查,只有洛阳中硅拥有达到国家标准的多晶硅技术。

  新光硅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专家认为,除了洛阳中硅拥有改良西门子法技术外,其他项目都不太可能产出几百吨或一千吨的多晶硅。

  竞争者

  洛阳中硅是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派生的一个支脉。改良西门子法在国内调试时,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下称有研总院)承担总设计,峨嵋厂的建立也是由有研总院设计的。有研总院在新光成立之后把技术放到了洛阳中硅,因此在核心技术上可以说是两家花开并蒂。

  新光硅业技术专家认为,新光在峨嵋厂改良西门子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将导油冷却改成了水冷,水源取自厂房附近的不花钱的大渡河,但其他厂家用导油就贵很多;改良了大还原炉的节能和密封性能;提高了氢化技术;改良了尾气的回收和分离。这四个环节是新光的技术优势,能直接降低成本和提高纯度。

  洛阳中硅不是加压合成,是常压合成。我认为,加硅粉的连续性问题是洛阳中硅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位专家说,新光的产品质量是达到ASTM、SEMI国际标准的,国内仅此一家。

  陈绍章认为,我国多晶硅在工业生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艺、设备落后,导致物料与电力消耗过大;二是生产规模小,现在公认最小经济规模为1000吨/年;三是超高纯产品(B<0.03ppb)难以获得;四是成本没有竞争力。

  上海一个已经停产好多年的硅料厂也想上马多晶硅,我首先就问他:上海有没有3毛钱一度的电?新光硅业购电价只有0.20元/KWH,即使这样,电费也占到成本的30%。

  多晶硅行业专家认为,从技术上讲,洛阳中硅能否从300吨放大到1000吨,尚是一个未知数,3000吨就更未知。而在投行评估者眼中,新光硅业能否在2007年2月顺利达产,也有待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