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尚德暴富神话刺激太阳能光伏产业泡沫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37:05

2005年,无锡尚德成功在海外上市,成就了施正荣“中国首富”的梦想。可能是出于施的“领头羊”效应,国内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眼光甚至海外资金投向了这个领域,并且纷纷号称将做成中国未来的“最大规模”。然而,由于光伏发电成本很高,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并且由于我国并没有掌握提炼多晶硅的核心技术,光伏发电的鏖战,究竟鹿死谁手,恐怕很快就会有结果……『详细』


国内太阳能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最新公布了业绩飙升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为8990万美元,净利润1930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1000万美元的净利润,涨幅达到93%。另外,每股12美分的收益也超过了国际众多分析师9美分的预期。『详细』
在最近的三个月里,G航天(600151.SH)的股价从最低时的5.68元,迅速蹿升到最高时的22元,涨幅达287.32%。国内唯一具有完整产业链的G天威(600550.SH)近三个月的涨幅达到了155.39%,最高达29.6元。
目前,人们对该行业已经达成一致的看法:谁占有了紧缺原料晶体硅,谁就将成为这个行业的王者。然而,要想突破现有的格局,其争夺的激烈程度将无异于虎口夺食!
事实上,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最稀缺的并非硅资源,乃是提炼多晶硅的技术。目前国内掌握硅料生产技术——“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的只有四川新光硅业和洛阳中硅,谁掌控了这两家企业,谁就拥有光伏发电产业的绝对话语权。
无锡尚德挺进中原 建立洛阳尚德太阳能生产基地
国内头号太阳能电池厂商无锡尚德把重宝压在了洛阳。去年底,洛阳尚德太阳能生产基地在洛阳高新区正式奠基。目前洛阳尚德正着手建设一条30兆瓦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和一条3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计划于2006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
此外,施正荣还迅速瞄准了峨嵋半导体材料厂(以下简称峨半导)。目前,无锡尚德已投资近3000万元,参与峨半导100吨到200吨多晶硅技改扩产项目。『详细』
G天威进军西南 成为四川乐山新光硅业股东
天威于5月9日发布2005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称,公司出资1.1亿元对新光硅业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5.66%。公司增资资金用于新光硅业年产1000吨多晶硅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详细』
G航天:四亿元打造产业链
一直处于传闻包围中的G航天也开始有所动作。
 
5月17日,G航天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公司已设立上海航天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拟用自筹资金向航能发展首次增资4亿元,主要用于航能发展对新能源方面的投资、经营及产业链布局等重任。
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诞生之后,“羊群效应”迅速显现。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迎来了一波汹涌的资本热潮。华平、JP摩根、高盛等大佬纷纷带着大把现金欲挤入其中。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太阳能光伏企业无不正在筹划着规模宏大的扩产计划,几乎每一家公司的目标都直指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基地”。
投行大佬纷纷涌入
争夺保定天威英利
作为中国太阳能行业排名第二的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天威英利”)已经成为众多资本追逐的目标。 目前,围绕天威英利公司用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25%股权,国内外投资者已经展开激烈争夺。在天威英利股权的竞购者中,包括了华平、JP摩根以及高盛等知名投行。『详细』
追逐南京中电电气
3月20日,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的南京中电电气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京中电”)一片忙碌,公司三条生产线已经基本安装完毕,预计生产能力将达到100兆瓦。南京中电成立一年多来,银行、风险投资、行业资本蜂拥而来,几乎将南京中电的门槛踏平。而在其中,不仅有高盛、华平等海外知名投行,更有通用技术集团等大型央企。
业外资本蜂拥太阳能
除了天威英利、南京中电、航天机电等有产业背景的企业,甚至杉杉、春兰等业外资本也开始对太阳能产业进行疯狂的“押注”。
 
3月15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参股16.112%的杉杉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15MW太阳能生产线竣工投产。公告表示,公司已经储备了5MW的硅片,2006年预计产量为8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2.5亿元。
南玻股份也决定全面进军太阳能光伏产业,并表示将使该产业发展为公司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尚德神话的刺激下,在资本的推动下,新兴的太阳能产业也有可能形成高科技“泡沫”。
盲目做大
虽然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巨大,但目前这一产业的技术和市场均未发育成熟, 从南京中电到天威英利,都不约而同的宣称要在2008年前后成为全国或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详细』
 
天威英利2008年成为国内“老大”
据悉,天威英利已经在保定市高新区征地500亩,着手准备建设第三期扩产计划。该公司计划,到2008年将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建成具备年产500兆瓦的能力,进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详细』
南京中电2006年海外IPO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最为集中的江苏地区,南京中电正雄心勃勃地要成为无锡尚德的挑战者。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到2008年,设计总生产能力将达到600兆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南京中电将效法无锡尚德走海外上市之路,2006年其IPO将有明确的进展。
核心技术缺失成为头号风险
事实上,在2002到2005年的四年间,除了资金和股权变动,技术研发滞后是导致新光硅业项目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目前多晶体硅的提纯和精炼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八大厂商手中,称为“改良西门子法”。八大厂商为了垄断市场,技术秘不外泄。2000年左右,中国政府终于寻到机会,从俄罗斯购入“改良西门子法”,放到新峨嵋半导体厂。
然而新光硅业的一位人士透露:“俄罗斯的技术本来就与美、德、日等国的技术有所差距,转让给我们时还可能有所保留。如果不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这样一个过程,是无法真正掌握这一技术和工艺的,也就更谈不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洛阳中硅生产部门一位负责人透露,已投产的300吨项目目前并未形成有效产能,月产量不过四五吨。他说:“目前洛阳中硅的产品在质量上还不过硬,不要说半导体级,就连达到太阳能级的标准也很勉强。洛阳单晶硅并不采用中硅的产品,它们的原材料主要是向国外厂商采购。”
原料、市场两头在外
原材料“无米为炊”
据中国工程院的专家调查,2005年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3800吨,其中光伏产业需求2691吨,而2004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60吨,即使全部供应光伏产业,也仅占市场需求的2.6%,大量的缺口只能依赖进口。然而,出口太阳能电池板所需核心原材料的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家却纷纷削减了对中国的供应量,我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面临“无米为炊”的窘迫局面。
 
市场挤占之忧
如无锡尚德等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德国“十万屋顶”工程,正是那里对太阳能器材组件的大量需求,而使我们的企业迅速成长。但德国目前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预计在2007年,德国将实现太阳能器材组件的自给自足。这对于主要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发电行业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中国工业报》曾报道“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2007年要有麻烦”。文章说,目前中国光伏并网市场还没有形成,仅有的几个光伏发电项目只是示范用的,根本不存在商业化运作。然而,由于新“首富”施正荣的示范作用,目前中国内地厂商已经开始较大规模,甚至盲目进入这个产业上演群雄逐鹿的大戏。由于技术的落后导致原材料“无米为炊”,加上市场需求基本都在国外,2007年之后,我国光伏产业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策划:和讯网新闻部   制作:艾简  2006年5月23日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