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再见新材料作文 延续理性风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1:11:28
福建高考再见新材料作文 延续理性风格

     东南快报讯(记者 齐榕 实习生 刘云鹏 李倩)昨天我省的高考作文题一公布,不少读者感慨,这题目看蒙了,初看还真不知道怎么写。要是农村的孩子没有看过《格林童话》怎么办?
  不过,在采访中,一些高中语文老师表示,这道作文题有新意,粗看确实不容易明白,但仔细琢磨一下,也不会没有东西可写。平时作文训练时学生都接触过。
  考试结束后,记者也随机采访了部分考生,发现不少考生的写作以议论文为主。比如,失败和成功是在一念之间、是金子总会发光、当局者迷、无心插柳柳成荫等等。
  据悉,今年是福建省新课改后的第二次高考。作为高考语文的亮点——高考作文今年改用新材料作文,未延续去年半命题形式。这是我省时隔一年之后再次使用新材料作文。不过,在命题思路上,今年的高考作文延续了理性的风格。
  昨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我省的两位名师,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点评。
  名师点评>>
  提倡创新思维,延续理性风格
  点评老师: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 特级教师 王立根
  总的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提倡的是创新思维,延续了这几年作文命题的理性风格。作文题要求考生理性地去思考,而不是感性地去体验。因此,这样的题目写成议论文是比较合适的,写成记叙文则有较大的难度。但如果考生有足够的把握能力,反而更能在众多的议论文中显出它的独特来。譬如考生讲述一个故事,这其中又涉及了“无心插柳柳成荫”之类的意思,也是非常好的。
  从审题上来说,学生首先要看懂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悟出一个观点。考生如果能明白材料的引申义,作文就很好写。这样的作文先要好好审题不要随便动笔,要是你写了格林童话那就离题了,材料背后说的是成功的奥秘。
  在命题上,这个材料作文提倡考生创新思维,从方方面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你只是去赞美格林童话故事怎么优美生动就没意义了。我们必须换位思考,A也是B,B也可能是A,这个就是创新,其实这是去年作文题的延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考生可以写格林兄弟为什么不成功,因为他们没有坚持到最后,事情只做了一半,另外一半没做,所有的事情就功亏一篑;考生可以写这样的事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失败与成功是一念之间;考生可以写后人是站在前人的臂膀上面,没有前人的努力他就不能成功;考生还可以从朋友的角度来写,延伸到走自己的路,不要沉浸在别人的言语中。
  有一定审题阅读难度,发挥余地大
  点评老师:福建师大附中 高级教师 薛章辉
  总的来说,今年的作文题出得不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相较外省的作文题,我省的题目显得比较含蓄,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今年的题目在阅读和理解上对考生设置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小窍门,仔细审题。如果直接去写格林为什么被冷落,为什么没能洞察民间文化和历史的关系,就偏题了。这段材料的重点应该是在后半部:格林兄弟把《童话》束之高阁,他们的朋友偶然间发现并印刷出来成为《格林童话》。这应该作为重点,它体现了材料的内涵。考生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就可能产生偏差。应该说,这道题突破了往年写比喻义和象征义的题目套路,考验学生挖掘材料内涵的能力。
  这样的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切入点还是比较多的,譬如从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方面入手,可以得出偶然间存在必然的论点。从材料可以看出,没有格林兄弟多年的努力以及他们朋友偶然的举动,都不可能有这部童话的诞生;再如可以从朋友的角度切入,他能放大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他发现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考生要意识到那个朋友的作用;又或者可以从格林兄弟的角度来说,写“当局者迷”。格林兄弟作为“当局者”,没能意识到《童话》的价值,而只把着眼点放在民间童话和历史文化之间的研究上;还有一个可以写“金子总是会发光”。这个立意虽比较平,但可以进一步引申到“时间可以检验一切”上。
  从文体上来看,考生选择议论文的形式是比较合适的。但议论文必须有辩证思维,就如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或者有用与无用的关系的论述,必须是一分为二的,体现思辨色彩。这就需要有明确的论点、典型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所以,考生必须充分了解和挖掘材料的内涵,再以其他材料辅佐论证,而不是一开始就另设角度,另立论据。
  另外,如果考生把作文写成小说或记叙文的形式,可能比较吃力。譬如写偶然与必然的关系,想要在小说中体现难度相对较大。但如果考生写作水平够高,有能力把握好的话,很有可能拿高分。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格林童话》的诞生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