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一位农妇信贷员的奋斗--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50:11

  一个周末,王智华带女儿走访客户

  在地震之前,王智华一直为“做一个农村有钱人”的目标奋斗,但大地震让她的食用菌基地变成废墟,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今年3月,王智华有了一份新工作。她被中国扶贫基金会专门在绵竹试点的“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聘请为信贷员,专门为急需用钱盖房、恢复生产的灾区群众服务。

  王智华说,对于灾区群众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份工作。

  看着长满荒草的食用菌基地,王智华还是忍不住想想,假如没有地震,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不地震,她和丈夫现在一定开着三轮车,忙着在附近的县域内收稻草。如果不地震,她家一定有了一辆货车。那是她去年的计划,还清所有贷款后,再买一辆车。

  但这一切都停止在去年5月份。地震让王智华的食用菌基地变成废墟。

  汉旺镇11个村庄的大多数房子,顷刻间轰然倒塌。王智华所在的绵竹市汉旺镇新开村,全村820多户房子,倒得没剩下几户。

  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又在原地盖起了一座座新房。

  今年3月,王智华也有了一份新工作。地震以后,如新(中国)公司捐资400万元,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一起成立了“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为灾区人民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帮助灾区群众生产恢复。项目首先在绵竹试点。

  王智华是基金会在绵竹市当地聘用的7个信贷员之一,负责汉旺镇的小额信贷推广工作。

  被地震摧毁的村庄

  王智华的18个客户中,有12户是新开村的。

  这个村子曾是全国文明村,村里有一个图书室,还有20多台电脑可以上网。年轻人大多在汉旺镇上的东方汽轮机厂打工,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还有13户村民办了食用菌培植厂,产品远销海外。到了食用菌培育的季节,不外出打工的村民就在厂里做工,一个人一个月也能收入七八百元。

  但地震改变了这一切。

  村上的重建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当地,盖一栋像样的二层小楼至少需要十五六万,最基本的三间瓦房也得五六万。政府给每户补贴1.6万,不够可以向信用社申请最多两万元的贷款。

  但在信用社申请贷款是有条件的:必须年龄在55岁以下,有结婚证。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需要钱重建的灾区群众贷不到款。“我的客户基本都是这些人。”王智华说。

  5月9日早上8点,吃过早饭,王智华提着一个黑色的电脑包出发了。包里装着宣传材料和各种票据。她和新开村5组的吴英洪约好8点半见面。

  和其他银行的信贷员不同,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绵竹当地聘用的7个信贷员没有办公室,不用坐班。他们和单位的联系全靠电话和电子邮件。

  像其他上班族一样,王智华每天早上8点出门,到各个村子和客户见面。

  起初,她靠步行,为了每天多访几家农户,她借了50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

  从王智华家走到吴英洪家,步行不过10分钟。一路上,所能看到的房子全是新的。“如果不是地震,哪儿能这么快住上新房啊!”王智华开了个玩笑。

  来之前,王智华一直不相信吴英洪会缺钱,她以为吴英洪是在开玩笑。因为地震前,吴英洪在山上开矿,儿子又是法官,他们家是村里的富裕户。直到吴英洪亲自找上门来,她才相信。

  大老远看见王智华来了,吴英洪出来迎接。院子左侧的3间瓦房主体已经修好,一个工人正在安装铝合金窗户。

  吴英洪说,红白镇的磷矿在地震中倒塌了,他的采矿队也因此停工,还把20多万元押在了矿石上。 盖这3间房子花了6万元,还欠着1万元的工钱。

  按照程序,王智华必须调查贷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信誉度。吴英洪的还款能力和信誉度是村里人尽皆知的。王智华决定将这1万元贷给他。

  “没事儿,青山还在!”

  就在记者赶到新开村采访的那天,王智华正好搬往新家。

  3间瓦房还建在原来的地方。

  从远处看,这栋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白墙青瓦的房子很漂亮,但一进到里面,却是另外一番光景:墙还没有刷,室内门没有装完,地砖是刚铺的。

  这种情况在新开村很普遍。4月份开始,四川就进入了雨季,有的棚子开始漏雨。所以,村民们只要房子主体一完工就赶紧搬进去。

  搬家前,王智华的丈夫杨正勇只给家里添置了一台电视机、两张床、一个茶几。电视柜、饭桌,都是地震后从废墟里挖出来的。王智华和丈夫原本不打算盖3间瓦房。这个32岁的湖南妹子一直有个梦想,将来挣到钱盖上两层小洋楼,就像城里有钱人住的别墅一样。

  他俩是在广州打工时认识的,都在一家电子厂上班。结婚后,回了四川老家。他们不喜欢城市里喧闹的环境和污浊的空气,立志“做一个有钱的农村人,也不做一个没钱的城里人”。

  2002年,他们贷了6万元,又借了4万,开了一家食用菌培植基地。

  在外打过工,又懂电脑的杨正勇学会了利用网络营销,他将销售信息发布在网络上,立马引来了客商。

  那几年,食用菌市场不稳定,赔赔赚赚,但总体情况还是好的。到了2008年,他们还有两万元贷款就要还清了。

  那年5月,又要开始收稻草了。王智华盘算着,如果市场行情好的话,年底还清两万元贷款、落下十几万的设备,还能赚三四万。

  他们决定到时候买辆货车。

  眼看着苦日子终于要熬出头了,可谁知遭遇了地震。房子塌了,食用菌基地一二十万元的家当全被压在废墟里。

  缓过神来后,夫妻俩赶紧往武都幼儿园赶,6岁的小女儿童童在那里。

  赶到幼儿园时,看到女儿站在操场上,王智华紧绷的神经立马松懈下来。当时,童童只穿了一条内裤。

  她问女儿:“衣服呢?”

  可不管怎么问,童童就是不说话。她以为孩子吓着了。

  等到家后,童童才说:“我怕我说了,你就进去拿衣服,楼房倒了的话,我就没有妈妈了。”

  虽然财产损失惨重,但一家人都没有受伤,王智华觉得很庆幸。安定之后,她给湖南的亲戚打电话,开口就说:“没事儿!青山还在!”

  “我懂得灾区群众的感受”

  对帮助过他们的人,村里人心存感恩。王智华本身也做过志愿者。“不知道算不算,反正我们帮助别人,但从不要钱。”王智华对志愿者的理解是提供免费的服务。

  地震后,她和丈夫把从倒塌的食用菌棚里抢出的黑胶布和100多个食用菌桶,全部分给村民了。

  当时,也有人趁机发“地震财”,一辆机动三轮车一天都能赚好几百元。王家也有辆机动三轮车,却不是去挣钱。

  每天早上,杨正勇开着三轮车,装上8个桶去拉水,回来再分给村民们。油费有的是志愿者给的,有的是亲戚给的生活费。

  后来,正好村委会缺人手,王智华因为“文化程度比较可以”,被村支书叫去帮忙。这一干就干到了年底。

  那段时间,王智华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知道了重建缺钱时的感受。

  去年9月,听到可以到农行贷款盖房的风声后,有些人就提前开始建房了。村委会也给需要贷款的灾区群众办齐了手续。可眼看着房子都要盖好了,贷款还下不来。

  终于有一天,他们等到了市农行的电话。“贷款下来”的消息一下子在新开村传开了。那天晚上,村委会联系了一辆面包车,准备第二天去市里接银行的工作人员。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们早早来到村委会等着。可谁知,8点钟上班时,村委会又接到一个电话,农行放贷款的人不来了,原因是“这个片区分给信用社了,只能到信用社贷款”。   有的村民当场就哭了。“那个失望的程度,不亚于地震的时候。”王智华说。

  去年9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如新5·12小额信贷基金”的工作人员到村里调查时,干练利落的王智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月,基金会招聘信贷员时,他们就给王智华打电话:“你也来报名嘛!”

  报名时,看着别人都拿着大学文凭,最差也是中专文凭时,王智华吓得差点退回去。不过,她还是硬着头皮参加考试。考试,分笔试、互动、面试三个环节。不出所料,她被淘汰了。

  可谁知到了今年3月,她突然接到基金会的电话,问她愿不愿当信贷员。

  她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王智华成了7个信贷员中唯一一个初中毕业生。

  看见大伙儿那么着急,就想帮帮他们

  王智华当了信贷员的消息一下子在村子里传开了。村民们听说还配了电脑,很是羡慕;但更多的人喜欢问她:“你干这个是不是有提成呢?”

  “哪儿有啊!”她每次这样回答时,问的人会半信半疑。

  因为熟悉的缘故,王智华先在本村开展工作。她先是到村委会宣传,再由村委会给村民宣传。

  王智华心里明白,选择贷款客户一定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看贷款人有没有还款能力;二是看他的信誉度如何。

  王智华认为,只要一个人有劳动能力,有活儿干,一个月还五六百元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看需要贷款的人有没有信誉。

  可她的第一个客户,偏偏是在村里信誉度极差的张明冲。

  年近六旬的张明冲是远近闻名的困难户,快40岁时才娶了一个智障的老婆。儿子生下后,老婆就跑了。如今,19岁的儿子在外打工,一家人日子刚刚好过点,就地震了。

  家里的房子塌了,张明冲一家勉强在遮雨棚里过了个冬天。开春,眼看着别人家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张明冲有些着急。可家里只有1万元积蓄,加上政府给的建房补贴1.6万元,算来算去还差1万多元。可是他的年龄超过了55岁,又没有稳定的收入,19岁的儿子还没有结婚,一家人没有一个符合贷款条件的。

  一天晚上,他们一家人来到王智华家,说要借1万元。

  王智华很了解张家的情况。不过,按照程序,她必须对张明冲做信誉度调查。可问了七八家,所有的人都认为不能贷给他。“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原来,张明冲好喝酒,爱赊账,村里的商店他几乎赊遍了。

  王智华有些犹豫。

  过了两天,张明冲又找来了,这次他说借6000元。“你要相信我,我儿子打工一个月挣1500元,省点花一定能还上,就差几千了。”张明冲苦苦哀求。

  王智华心软了。

  “如果他想赖账,可以贷两万、三万,为啥要贷1万,又改成6000元呢?说明他真的需要这笔钱。”她决定签下这个客户,领导同意了她的看法。“我们的贷款就是要给真正需要的人。”

  3月24日,王智华将6000元贷款送到了张明冲手中。以后,张明冲每月需要还540元,一年还清。果不其然,他成了还款最积极的一个。“我就要争这口气,别人说我还不了,我就要还给他们看!”5月8日,张明冲站在已经修好的三间瓦房里说。

  跑了两个多月下来,王智华已经有了18个客户,在7名信贷员中排第二。

  不过,王智华和另外一名从农村聘请来的信贷员经常犯同样一个错误。只要灾区群众一催着要贷款,他们就忘了自己信贷员的身份,一起跟着着急。

  每次,上面的领导都要提醒她:“王智华,你不能感情用事!”

  “可能因为我们都是灾区群众吧,能够体会到灾区群众的心情。”她说。
灾区群众更需要工作

  5月10日晚上,王智华一家人第一次围坐在新房的客厅里看电视。电视没有闭路线,也没有卫星接收器,只能收到少数几个台。

  地震一周年了,媒体上又出现了很多去年救灾时的镜头,当看到一个消防战士在废墟上救人的画面时,王智华说:“这样的场面,我们看到的太多了。”

  那天晚上,王智华夫妇俩没有在新房住。看了一会儿电视,他们就回食用菌基地了。那里将近3万元钱的废品还要有人看着。

  夫妻俩没有因为地震就放弃“做有钱的农村人”的梦想。

  杨正勇脑子转得快,看着到处都是的废墟,他立刻萌生了收废品的想法。于是,变卖了几台机器,攒了3万多元钱收废品。可不巧的是,遇上了金融危机,整个废品收购业都瘫痪了,他的钱都押在了一堆废品上。

  灾区重建开始时,杨正勇又瞅准了铝合金门窗生意。于是,他借钱开了一家专门加工铝合金门窗的门店。如今,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杨正勇非常支持妻子做信贷员的工作,他认为“那是一件帮助人的善事”。妻子每个月做信贷员的工资是1100元,但他的门市请了3个人,光给别人开工钱都要5000多元。

  不过,王智华一直没有放弃恢复食用菌基地的梦想。她还试验了盆栽食用菌,这个想法源自盆栽花儿,“买回去,可以当花儿养着,养大了还能吃!”

  做信贷员期间,王智华学会了很多东西。她知道,灾区群众需要帮助,但不能养成他们“等靠要”的思想。“帮他,为什么不直接给他钱让他盖房子,而是贷款给他呢?”王智华说,这就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帮助人的一个理念,让被帮助的人因为有贷款压力而去工作,去劳动。

  如今,新开村的房子一栋一栋地建起来了。但几乎所有盖房的人家,都因此背负上了少则几千、多则两三万的贷款。

  住在王智华家斜对面的万金全盖了全村最漂亮的二层“小别墅”。

  地震前,万金全夫妇俩一直在浙江的绣花厂打工,所以攒下了12万元盖房子的积蓄。可房子是盖好了,以后的生活咋办呢?

  春节后,万金全去绵竹、德阳找过工作,但都没有合适的。等房子盖好后,他打算带着妻子去成都找找。

  和万金全一样,灾区群众需要的是一份能让他们生活下去的工作。本报记者刘海宏文/图

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一位农妇信贷员的奋斗--新闻 五月的记忆----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图片]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 画家和他的模特——纪念5.12汶川地震2周年 汶川大地震罕见的震撼照片 一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举行?胡锦涛发表讲话 影院《汶川大地震—惊天动地》 纪念海城大地震35周年 纪念汶川地震1周年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回顾展 纪念汶川地震2周年,汶川两年后的新面貌(图) 贾老身边的一些事——纪念贾题韬老师诞辰100周年(一 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映秀举行[组图] 胡锦涛出席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讲话 胡锦涛出席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讲话--时政--人民网 “上海,美丽的土地,我们的!”——纪念上海解放六十周年-军事频道-东方新闻-东方网 今日的北川 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图)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引用 汶川大地震珍贵图片——2008年,多事之秋! 引用 小毛 的 汶川大地震珍贵图片——2008年,多事之秋! 汶川大地震珍贵图片——2008年 汶川大地震 地下的奥秘 邓聿文:从改革危机看纪念汶川大地震 纪录片:《震撼?汶川大地震纪实》(一) 汶川地震一周年:那些不屈的力量让我们前行 央视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晚会感觉有些别扭 【逼近震中】长时间“强震缺失”的后果?——地震专家眼中的汶川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