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师桥 - shensi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2:39

沈师桥

2010/05/15 10:45   [未分类 ]

“积雨黄昏水满汀,顺流卌里快扬舲。云沈月黑烟村暗,一路桥头照蟹灯。”这是清人郑兆龙雨后至沈师桥时发出的感慨。
    沈师桥坐落在慈溪市观海卫镇沈师桥村大塘头快船江上。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沈师桥,宋隆兴时建,旧在唐家兜西,朱家河隘东,以南北为岸。明洪武汤和移建今处,同治十三年里人重建。”该桥全长7.6米,宽4.2米,南北走向。桥两栏板正中刻楷书桥名“沈师桥”,旁刻“同治十三年重建,钱塘吴淦书”字样,桥墩两侧面置两对石雕昂首龙头。桥立面朴素典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五板五台阶单孔平板石桥。
    关于沈师桥的来历,还有一段慈籍沈氏始祖沈恒行善建桥的轶事。沈恒(1110-1199),字维时,北宋大观四年生于永嘉贴水桥。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沈恒进士及第,授太常寺博士。金人入侵,沈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后,旋任太府卿。乾道初,任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司管内劝农使,钦赐金鱼袋。在巡视慈北时,见鸣鹤乡地处海滨,土宇宽厚,便动隐居之念。乾道六年致仕,至海滨整地,筑室定居。
    沈恒为人乐善好施,且对理学颇有研究,见鹤皋之地,穷乡僻壤,无人振学,便在其私宅“海隅书屋”兴办义学,谈道不辍,引学者纷至沓来。因村前无桥,行人与求学者往来不便,淳熙十五年(1188年),沈捐资建桥。门人万琦将此桥命为“师桥”。庆元五年(1199年),沈恒病故,终年90岁,里人感念沈的功德,就以桥名为地名。
    沈恒的德行成为激励沈氏后裔的精神动力,沈师桥亦成了海滨之地的一方热土。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十二日,倭寇侵犯沈师桥,沈氏合族殊死抗击,战死者达数百人,有六名妇女夺刀自刎,拒辱明志。清时以沈师桥为中心的快船江南北两岸,人口密度增加,经济日趋繁荣,手工业逐渐发达,集镇初显规模。雍正年间,“沈永丰老店”(沈永丰南货店)的“三北藕丝糖”曾作为贡品御前供用。民国期间,沈师桥继续前代的发展势头,商贾云集,为三北一带小有名气的商贸集散地,“十里行人问沈师,万家烟火路交通”是对沈师桥的真实写照。 
----------------------------------------------------------------------------------------------------

地址:慈溪观海卫镇师桥。 
    简介: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为单孔石梁桥,全长8.5米,桥面宽4米,桥孔跨水3.3米。
    浙东慈溪平原,旧称“三北”,即姚北、慈北和镇北,是原余姚、慈溪和镇海三县的北域,在千年之前,这里多是一片海涂。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县令谢景初发起修筑海塘,此后300年终于筑成横贯东西80公里的长堤,奠定了三北滩涂第一批内陆平原的雏形,即今称为“大古塘”。后又五次围海筑塘,始成数百平方公里的三北“棉库粮仓”。沿大古塘一线,形成了一连串自东向西的集镇,其中有龙山、范市、师桥、浒山、周巷等。
    南宋乾道初年(公元1165年),45岁的朝奉大夫兼督明州市舶司管内劝农使沈恒到慈北巡视,见鸣鹤一带海滨地广人稀,南有五磊栲栳为依,北有百里海涂绵亘,遂生建宅之意。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沈氏家族迁入此地大古塘之南,建“海隅书屋”,教授讲学,自任塾师,附近学子纷至沓来。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沈恒捐资在馆前建桥,以利南北交通往来,其学生万琦称为“沈师”,俗称“师桥”,沈师桥就成为三北老幼皆知的学府名村,宋代罗炳写的《沈师桥记》中,有“师桥者,乡大夫沈公建而名之者也”的记载。
    根据《沈师桥沈氏宗谱》记载,沈师桥沈氏先祖居河南沈丘,沈恒之祖曾任浙江永嘉县尉时,因金人南侵,在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举族迁居永嘉。至沈恒一支定居三北。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沈氏真五公沈台明被授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令,率众修筑自观城至龙山的18公里海塘,以此造福桑梓之举,沈师桥声名大振。
    清代以后,沈师桥由于优越的水陆交通,成为三北的闹市集镇,尤以桥头为中心,桥下的快船江东通掌起、龙山,西达横河、余姚,北向淹浦江,从龙舍浦九洞闸入海。桥南桥北临水长街,南北货品商铺林立,有“十里行人休问沈,万家烟火路交通”之说。雍正年间的沈永丰南货店产三北藕丝糖,曾列为明州府入京贡品,沈师桥更闻名遐迩。到如今,两边的商铺虽早已萧条,但老屋还基本保持着原貌,可以想象当初的繁华。住在附近的人们,至今还对当年某家店铺中的豆酥糖念念不忘。
    沈师桥重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村人直呼“大桥头”。当时,三北文士张培基写了一首《赴慈溪沈师桥》诗一首:
    西北刮地走尘沙,
    陡揭舆帘冷莫遮。
    枯草赭黄连海甸,
    炊烟茫白隐人家。
    短亭憩坐山排笏,
    村店寻沽梅着花。
    行尽平原临水口,
    溪流迸出石桥斜。

----------------------------------------------------------------------------------------------------

大明皇帝平反冤案

     中国历史上宣扬清官平反冤案的故事很多,如包公海瑞,讲皇帝亲自微服私访平反冤案的故事也不少。我从收集阅读家谱中,也获知了一个明成祖平反冤案的故事,而且不是平反朝廷命官的冤假错案,而是皇帝亲自过问,平反某一介布衣的冤案。所以我认为,对比时下流行之民权等口号,联系目前国内有关上访民众的处理,更有值得深思的意义。        

  浙江慈溪地方,一个大姓是沈,居住在一个叫做沈师桥的地方。明朝时代有个沈家人,名允明,曾因当地海潮涨泛,淹没师桥良田,领导乡民建筑海堤和决水道,保护生民安全,也使田地得以种植和收获。因此功勋,沈允明曾获明太祖朱元璋敕命嘉奖。 
  也因沈允明在慈溪具有相当的号召和领导能力,汤信国公受命保护大明江山和百姓,免受日本倭寇侵扰,一到慈溪,便拜访沈允明。沈允明竭尽全力,协助汤信国公召募劳力,不辞风雨,在慈溪境内建立了观海卫、龙山所、三山所等几处卫所。       

   沈允明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在与同乡韩子汤一起带领劳工修筑水利工程时,沈允明见到韩子汤假公济济私,乱用工程资产,就对他提出批评,因而积成怨恨。韩姓党人志在报仇,构造诬告。这是中国人恶习之一,什么都不干的,谁也不得罪,升官发财。真干活的,免不了出错,得罪了人,出力不讨好。原本朝廷没有尽信,但经不住韩姓党人反复告状,谎话说多,遂似确实,沈允明蒙冤获罪,被官府下狱。乡里人都感恐惧,友朋纷纷远离,划清界线,不想受牵累        

    沈允明长子名嗣生,自幼读书,为洗雪父亲冤案,不思科举,淡漠功名。此一介布衣,为给父亲申冤,一级一级上诉,屡败不缀,最后于明成祖永乐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直接向皇帝上了一道替父鸣冤疏,说明情由,恳请皇上明察,以其父先功抵罪,恩赐出狱。      
    万没想到,浙江布衣沈嗣生的这道奏疏,经过千山万水,还真到了明成祖的案头,而且皇上还真的读了,也甚至做了御批,交代有关部门予以审查,搞清楚实情。十二天之后,永乐九年十月十月初二,成祖皇帝便亲下敕命,恩赦沈允明罪,并加赐金马一座,以示慰问。 
    浙江茨溪沈氏宗谱里,印有明成祖皇帝此一敕命,简译白话说:我对罪犯服刑总是很同情的,沈允明之子嗣生替父鸣冤的疏本,我读了很多遍,觉得他有功而无罪。又令有关部门再三按察,已得实情,乃知确是诬告无辜,遭受冤曲。现在我特下圣旨,赦免其罪,并赐金马慰问。同时韩子汤心术不正,公报私仇,假捏文词,陷人于死,其阴谋险恶,已构成乱法犯罪。此等奸民,须绳之以法,以示本朝恩威并着,刑赏得中,以慰公议。 
     冤假错案,在任何国家,任何政府,任何朝代,都必不可免。谁敢说他的朝廷永远正确,从不犯错误,他就是古今最大的骗子,连明成祖皇帝都不如,天下人都不能信任他。政府和司法,都由人来主持和操作。只要是人,就没有绝对不犯错误的。做为政府部门,特别司法部门,只要犯个错误,就可能害得百姓家破人亡。民主国家的好处,是社会对政府实行独立监督,所以政府不敢无视公正,胡做非为。犯了错误,公诸于众,也容易纠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明王朝,当然不是民主政权。独裁专制国家,司法制度形同虚设,一切都由皇帝或上级官员个人做主,加之以全部暗箱作业,就算害死中原三千万众,也能瞒得天下一时。但浙江慈溪沈允明冤案平反,至少说明皇权国家,也是有的朝代比较开明,有的朝代则特别专制黑暗。 
    古今中国,同于沈允明的冤假错案,或甚于沈允明案千万倍的错案,致使九族诛灭的冤假错案,延续十年或更长的民众浩劫,绝不止一个两个,一次两次。但像沈允明案这样,由一介布衣直接上疏当朝皇帝申冤,而且皇帝亲下敕命,平反昭雪的并不很多。皇帝亲自承认朝廷判了冤假错案,不是易事,古今没有几个皇帝肯这么做。死个把百姓有什么了不起,就算死数十万众也是小事一桩。但是给皇帝和朝廷脸上抹黑,那就事关重大,犯颠覆国家的大罪。 
    可是明成祖做到了,我想那是因为成祖皇帝对自己的统治政权有充分的信心,所以他有勇气承认朝廷犯错误,并予公开纠正平反。如果中国历朝皇帝都能如此,那真比虽然没有皇帝称号但同样专制独裁还好些,因为沈允明的儿子沈嗣生起码还晓得,他能够给皇上疏鸣冤,皇上会看,而且会纠正。远比进京上访,不仅一事无成,反被衙门捕快追杀虐打,关监狱疯人院要好得多了。 

  大明朝浙江的布衣沈嗣生,为父鸣冤而上疏皇帝,真值得后世永远景仰。他对父亲有那么深的爱,那么不移的信任。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功名前途,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布衣平民,给皇帝上疏请愿,说对了说错了,可能都犯杀头之罪。而且就算皇帝批了,平反昭雪,他还是得罪一大批朝廷命官,那个最初判沈允明冤案的官员,后来驳回此案几次上诉的上级官员,以及所有这些官员在朝中的师长友朋,官官相护,都会把沈允明一家视为仇敌,早晚还要找机会治他们父子的罪。幸亏明成祖坐了二十二年天下,事过境迁,过十年大概也就不会再有人还记得此案,那些当初冤判沈允明的官员,早调到别处去了,沈氏家族总算走了这一回运。( 大概让后世人最想不通的是,沈允明布衣儿子沈嗣生的鸣冤疏,怎么会走过朝廷千重黑机关万道恶衙门?) ---------------------------------------------------------------------------------------------------- 沈师桥是一座桥名,沈师桥也是一个地名,一个乡镇以桥为名,这就是沈师桥镇。

    在宁波求学时,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来自慈溪市的师桥镇。但语气显得有些支支唔唔,其实我真正的出生地是淹浦乡,其时,淹浦和师桥还没有合并。我每次说到淹浦时总觉得比较憋闷,因为姓沈,而师桥又称沈师桥,我觉得我应该属于沈师桥。终于在某一年淹浦和师桥合并为师桥镇了,我长长的舒了口气,这一合并像是为我的生命搞了一个隆重的归属仪式。在以后的介绍中我不用再支支唔唔了,说起沈师桥我也舒坦多了。

    沈师桥是个地名也是一座桥的名字,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事,然而奇怪的是我一直没见过沈师桥。按理说如果我要去寻找这么一座桥应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我却一直拒绝着与它匆忙相遇。那桥是我们沈氏家族的生命起点,任何刻意的探访都会破坏整体的心理美感。遐想的美妙,思念的浓郁,都因为它不曾真实地在我面前出现过。思念是种奇怪的体验,最美的体验不是面对面的相见,而是将要相见却又飘然远离的一段距离,这种距离不一定是空间距离,它更是一种心理距离。切切地思念着,却又默默地拒绝着。

    于一个明月朗照的夜晚,翻开史书,弄清了沈师桥来由:师桥沈氏始祖沈恒,北宋时期河南沈邱县人,南宋时期进士及第,授太常寺博士。博士是当时的官职,备皇帝顾问和咨询。后因金人入侵,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在慈北巡视时,见鸣鹤乡地处海滨,土宇宽厚,便一下子喜欢上了。于是在当地定居了下来,当时的慈北贫穷落后,沈恒感觉到要想振兴慈北先兴教育,于是让出自己的私宅开始兴办义学。他边学庄稼边讲学,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当时学生来他这里求学要过一条河,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学生来去不太方便,他经常背学生过桥,然而随着自己年龄的老去,他觉得这终究不是办法。公元1188年,在沈恒的资助下在小木桥边新造了一座了石桥,人们为感念他的功德便把此桥称“沈师桥”。

    沈氏始祖姓沈名恒,真的不好意思,我差点与他同名。但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我继承了我的祖业,这也是我作为沈恒后人一直自豪的地方。工作后我离开了师桥,在我离开师桥之前我一直没去拜访过这座神圣的桥。

    拜访的机会却在一个我想不到的时刻悄悄地来了。那天我的一个学生因身体不适想回家休息,因为担心路上的安全,我决定送她回去。我问她家在哪里?她说在师桥。我继续问在师桥的什么地方?她说就在沈师桥的傍边。居然又是沈师桥。我的学生大概不知道我的家乡就在师桥,她追问了一句,老师,沈师桥你知道吗?我没有回答,我只是微微地笑了笑。

    在一条繁华的街道转弯处,学生对我说,老师,沿着这河往前就是我家了。河边依稀有些柳树,午后的阳光在树缝中稀稀疏疏地洒落下来,在河岸边留下斑驳的影子。一侧的房子已经有一些前朝的味道了,我一下子激动起来,我知道,沈师桥就要出现了。

    碧绿的河水幽幽地流淌着,从遥远的北宋流来,流过元、明、清,一直流到现在。我来了,我来看你了。此刻我觉得周围特别的安静,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在回荡,我终于来了。

    沈师桥终于出现了,桥南北走向横跨在河上。桥两栏板正中刻着“沈师桥”三个楷书,桥墩两侧面置两对石雕昂首龙头。是一座单孔平板石桥,不是拱桥。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是希望它是座石拱桥。但终究不是拱桥,我正这样失落着,却突然悟道:它应该是座平板桥。沈恒造桥的目的是方便学生的行走,追求的是桥的基本的功能,行走时平板比阶梯方便。而且沈恒那时大概也不太富裕,否则不必到年岁已高背不动学生了,才想到建桥。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拄着藤杖,站在河边,满眼幸喜地看着忙碌地搬运石块的人们。沈师桥就这样完工了。正这样痴痴想着,河中有树叶飘落,激起的涟漪一圈圈向两岸扩散,我不知道今夕是何年了?我又是沈氏的哪代子孙?

    800年后在师桥又出了一位沈姓名流,他热爱故乡,热心教育。他相继在师桥建造了小学和中学,这就是沈文棋先生。我不知道,沈恒与沈文棋先生热心教育是否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但我知道,我们的教育正欣欣向荣着。

    写到这里我不禁笑了,我所工作的学校也是一位港胞投资建造的,先生姓姚,不是沈恒的后人。而助学兴教之风却已在当地悄然兴起,沈师桥也成了当地的一种文化的象征,这种文化引领着我们继续前进。

沈师桥 - shensi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人妖之间 - 老刘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菜鸟上车 - Linkchina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翟永明《女人》 - 原色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基本乐理 - kee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脾虚者宜食-----------食疗 - 若萱小筑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 李佳一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短期不应买和卖的股票 - 晴空一鹤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百图精华 - 小猴子的香蕉皮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玄关大门的风水秘密 - 渤海散人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短期不应买和卖的股票 - 晴空一鹤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阴宅风水的基本操作 - 渤海散人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农历生日和命运的关系(很准哦) - 猪八戒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看盘的指标 - 徐敏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农历生日和命运的关系(很准哦) - 猪八戒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王建军博士zz - 伟的梅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迅雷的优化设置 - k_ky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聆听你的声音》 - 公子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每日诵读的自我激励经典 - 钱钱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国内30处好玩却人不多的地方 - 段律律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国内30处好玩却人不多的地方 - 段律律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国内30处好玩却人不多的地方 - 段律律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靐到槑、謽到囧、嘦巭深、兲嫑跑 - 飞翔的尘埃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 清华与北大的区别 - diana的博客 - MySpace聚友免费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