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可以预防斑块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7:41

哪些药物可以预防斑块形成?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20362 

  主持人:现在像斑块的话有没有一些药物可以不让斑块形成呢?

  郭双庚:应该说是这样,心肌缺血也好,心梗也好,心绞痛也好,某种程度都是血管内斑块造成的,我们说有的斑块是儿童时期就有的,长得比较慢,或者不长,斑块生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是不是所有人这种斑块儿童时期都有。

  郭双庚:那不一定,有的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有的年龄大的在血管内检查都检查不到斑块。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梗、脑梗,脑梗塞咱们说的中风,其实都是这些斑块造成的。像心血管这种斑块,首先通过超声检查,超声并不是检查心脏和脑部的斑块,是通过检查颈动脉的斑块,就是脖子这的颈动脉,因为这儿动脉粗,先看这有没有斑块。一般是这样,大血管有,小血管肯定有,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从颈动脉斑块来判断心脏和脑血管。现在更有先进的仪器,如64排螺旋CT,比较好的CT现在能看到心血管的斑块,当然它在定量上差些,能看到大致的堵多少。最准确的检查斑块的方法就是做冠状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通过造影能看到冠状动脉什么地方堵,堵了多少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就是说的血管斑块可以检查出来,通过颈动脉也可以判断出来,这是一个方面。

  斑块的形成是这样,一个就是血脂高了,血黏度高,再一个就是也有的时候是血管局部病变的原因,血管的炎性病变,原来对血管研究不多,就认为血管就是一个通道,就是供应血的一个管子、通道,现在认为可不是这样,它分几层,内层,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形成内皮,内皮有功能,血管也是有功能的,分泌物质,能管血管的收缩,舒张与收缩。血管内皮上有好多东西,不是原来想象的一个管子,不是那样了。所以说斑块的形成也是这样,有炎性细胞在里面起作用,像白细胞、C反应蛋白,炎性物质在里面起作用,尤其是斑块的破裂与炎性物质在里面起作用的关系。

  主持人:斑块的破裂?

  郭双庚:在血管里面形成一个斑块,有的是稳定,逐渐长的问题,逐渐长越长越大,多少年不一定长多大,也是一个在血管内很缓慢的过程。其实更多的心脑血管的急性事件,像心梗发生、脑梗发生是斑块破裂,是这个斑块破了,破了以后形成血栓,斑块上也有毛细血管,顺着血管流动,一流动就堵住血管,堵到哪就造成哪个地方坏死。堵到冠状动脉的某一支,那相应位置的心肌就会坏死,堵到脑血管某一块,那个大脑区域就坏死了。斑块最大的危害是它的破裂,不稳定斑块的破裂。

  主持人:像定时炸弹一样。

  郭双庚:对,就是像定时炸弹一样,西医现在对这个非常重视,就认为它是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清哪会破。所以破了以后,斑块外部有一层薄膜,像饺子皮一样,薄皮大馅,里面是脂质、血小板、炎细胞等,破裂后血管一冲堵住了。所以说斑块是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尤其是易损斑块,斑块包膜薄的,有炎细胞浸润的最容易破裂。

  主持人:有很多斑块,有的皮比较薄的薄膜,这个斑块怎么稳定住?

  郭双庚:这个斑块现在想消它有一个过程,长也是缓慢的,消也是缓慢的。所以第一要稳定,要消它要稳定斑块。现在降脂药都有这个作用,包括阿司匹林也有这个作用,还有通心络胶囊,这个研究是山东大学张运院士做的研究,这个研究在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就是“通心络胶囊稳定斑块的研究”就是让包膜增厚不要破了,而且还可以逐渐消融斑块,张运院士做的稳定斑块的研究这篇文章发表还是影响很大,美国的杂志发一个编者按,说通心络在稳定斑块上有可能成为斑块稳定剂,说是中医对现代医学的挑战,所以稳定斑块也可以用金三角方案一个是阿司匹林,一个是用他汀类来降脂,通心络胶囊一起来稳定。

让斑块稳定在于良好生活习惯

 

  6月17日,2010年度世界心脏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宣布了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尤其是运用通心络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近期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发表并得到高度评价,称“通心络有望成为一个斑块稳定剂”。他指出,由于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稳定易损斑块是目前医学界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目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稳定期与不稳定期交替的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或易损性。斑块从人一出生就已存在,并非所有斑块都会威胁到人体,大多斑块都较稳定,约10%的斑块会越长越大,而不良诱因下,斑块可能转变为易损斑块,斑块转变为易损斑块的过程一般为20-30年。很多人在进入社会工作后,都会烟酒过度、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过量,加上不良的作息生活,这些都是斑块转变为易损的不良诱因,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期一般是在40-50岁。防治易损斑块的重点在于增加其稳定性,减少易损的因素,主要从调节血脂水平和抑制系统炎症入手。

  张运院士建议,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应重视定期体检,35岁后应定期检查血压脂,高危人群在40岁以后应定期检查血管,可考虑进行动脉彩色B超等无创性的血管检查。日常生活上,应注意少抽烟喝酒,尤其是二手烟,对血管影响很大。过多的脂肪类物质的摄入和机体炎症的发生,是易损斑块产生和破损的重要原因,因此肥胖人群应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控制肉类和蛋类的摄入也能减少身体炎症的发生。至于药物可服用他汀类、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尤其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降脂抗凝、抗血管炎症、稳定斑块,还可以改善动脉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三药合用医学专家称之为“金三角”方案。 

每年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防治从稳定斑块起

 

    记者从2010年度世界心脏病学大会卫星会上获悉,中药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硬化易损斑块实验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显示:中药通心络可减低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可有效防治心脑血管事件,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则具有更大优势。

  据主持该项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介绍,《中药通心络剂量依赖性增强易损斑块稳定性》的研究,通过检测血液和动脉壁变化得出上述结果。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教授卡帕戈达也在会上介绍,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研究的确令人感兴趣:首先,该研究无容置疑的支持作者的结论,即中药通心络增强高脂饮食兔易损斑块稳定性。各治疗组斑块破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剂量通心络和辛伐他汀组在稳定斑块上的作用相当。

  与会的中西医专家认为,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的特点,具有增强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脂,抑制炎症,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相比他汀类药物更具优势,所以说应用中药防治动脉硬化易损斑块破裂,以进一步防止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应大力推广。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稳定易损斑块是目前医学界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目标。由于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是易损斑块造成的。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主要包括破裂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部分钙化结节性病变。大量的研究表明,约70%-80%的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动脉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然而,斑块破裂并不是易损斑块的惟一内容,那些有血栓形成倾向、可能快速进展成为罪犯斑块的粥样病变都属于易损斑块的范畴。

  现在医学上常提到心脑血管事件,所谓心脑血管事件就是发生了冠心病、脑卒中。这是怎么发生的呢?主要是在心脑血管里有斑块形成,斑块在一般情况下是稳定的,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的影响下会发生破裂,破了以后血块堵住了血管。为什么长斑块呢?因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血液里面胆固醇、血小板等沉积在血管内壁损伤处就形成斑块,日积月累斑块越长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堵塞冠状动脉就要发生心绞痛,其实许多中老年人的血管里都有斑块,这些通过超声、CT、冠脉造影都可以检查出来,斑块破裂,血栓堵死血管,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脑血管,把脑血管堵住了就会发生脑卒中、半身不遂、偏瘫。所以血管中的斑块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引爆。 

防心脑血管病致死 要学会稳定斑块

 

  6月17日,2010年度世界心脏病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介绍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研究显示:中药通心络可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有效防止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心脑血管事件,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则具有更大优势。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主要原因,稳定易损斑块已成医学界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目标。

  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这些斑块破裂后,血栓堵死血管,就会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半身不遂、偏瘫等。

  据张运院士介绍,斑块从人一出生就已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斑块都会威胁到人体,大多数斑块都比较稳定,约10%的斑块会越长越大,在不良诱因下,斑块就可能转变为易损斑块,而平日里的烟酒过度、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过量,以及不良的作息生活,都是斑块转变为易损的不良诱因。

  防治易损斑块的重点在于增加其稳定性,减少易损的因素,应该主要从调节血脂水平和抑制系统炎症入手。

  从生活方式上,张运院士建议首先要戒烟限酒,即便是二手烟,对血管的影响也很大。同时,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控制肉类和蛋类的摄入可以减少身体炎症的发生。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还应重视定期体检,35岁后应定期检查血压脂,高危人群在40岁以后应定期检查血管,可考虑进行动脉彩色B超等无创性的血管检查。

  从药物治疗上,建议服用他汀类、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阿司匹林对抗血小板的凝集,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药物组合可以增强降脂效应,与阿司匹林组合可以增强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

  单用通心络胶囊也可起到较好的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的效果,因为通心络胶囊中含有五种虫类药成分,其中的多种酶类、水蛭素等可清除血管中增高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对抗凝集的血小板,阻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积极降脂有助于稳定血管易损斑块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易损斑块防治进展高峰会在沪举办。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就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专业报告。专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栓死的主要原因。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易损斑块目前已被医学界视作防止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项运用通心络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近期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发表。研究表明,为了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其破裂,可以使用专业药物先减低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认为,这种通过研究检测血液和动脉壁变化得出的结果,可以为研发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新药物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通心络稳定斑块论文在美权威杂志发表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等撰写的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研究论文在《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循环生理》杂志发表,并配发编辑部评论,复方中药研究论文在西方主流医学杂志发表是非常少见的。

  《通心络增强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论文由实验验证通心络能否呈剂量依赖性的通过降脂、抗炎从而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类似大剂量辛伐他汀。他们首先制造出兔易损斑块模型,采用腹腔动脉球囊损伤后,75只兔给与1%高脂饮食连续10周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低剂量通心络组、中剂量通心络组、高剂量通心络组和高剂量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16周末,采用p53腺病毒注入腹主动脉斑块,激发斑块破裂。结果各治疗组的斑块破裂率分别为14.3%、7.1%、7.7%和7.1%,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实验结果表明通心络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低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增加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其破裂。由于他汀类和通心络都具有较强的抗炎和降脂作用,联合用药在稳定斑块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心肌梗死、脑栓死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稳定易损斑块是目前医学界防止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一大目标。

  《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循环生理》杂志系国际权威医学杂志,影响因子达3.6,该杂志编辑部针对张运院士的论文专门配发了评论:“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研究通过检测血液和动脉壁的变化,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通心络在此领域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一个斑块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