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之一----关注自己的饮水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18:08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之一----关注自己的饮水健康 题目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写的一幅对联,也是给我们开的一副不用劳命伤财的养生方子。

  因为自己拼命三郎的事业心导致曾经的健康缺失,我非常关注养生科学,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围着悟本斯人打转的原因。

  我过去的生活方式很符合现在所谓精英和主流人群的六像:

  酒桌上喝着;

  赌桌上熬着;

  歌厅里唱着;

  桑拿里泡着;

  车上蜷坐着;

  电脑前耗着。

  这每一样都是要命的习惯,累加起来不英年早逝才怪。

  我们不可以因为医疗的现状和悟本现象而因噎废食,健康体魄是生活质量的基础,科学养生是必须的。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夸张,有些事情也不是光有钱财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一旦钱财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前提,这问题也未必就可以解决。

  可是现在真的有很多人在奢求冬虫夏草,狂吃鱼翅燕窝,依赖高科技,迷信保健品,这些东西造就了2000亿人民币的产业市场,很多人仰仗这些宝贝,继续过着六像生活,有恃无恐。

  关于养生的话题,与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还不如自己感悟。

  经过多年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调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我很关注自己喝的水。

      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0%以上,水将氧气和各种营养成分输送到人的全身,并帮助将废弃物排出体外,水还起到保持人体环境平衡等重要作用。

      由人体和水的关系,我想到了汽车和汽油的关系。汽车品质越高,对油的要求也越高,汽油就有了区分:97#,93#,90#......有铅,无铅,乙醇,无醇......我就顺着理解:人体品质越高,对水的要求也越高,水其实也存在象汽油一样的区分,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上把区分的标准早就写好了,好水都有“轻、清、活、甘、洌”的秉性。有众多文献为依据,不妨摘录一段:

(1)强调择水先择“源”:如唐代陆羽《茶经》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陈眉公《试茶》诗中的“泉从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圆”,都认为,宜茶水品的优劣,与水源的关系甚为紧切。
(2)强调水品在“活”:活水不腐,活水富氧。如北宋苏东坡《汲江水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大瓢贮朋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铛”。宋代唐庚《斗茶记》中的“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等等这些,都说明宜茶水品贵在“活”。
(3)强调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明代罗廪《茶解》中的“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说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强调水品需“清”:宋代大兴斗茶之风,强调茶汤以白为贵,这样对水质的要求,更以清净为重,择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说:“养水须置石子于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这就是说:宜茶用水需以“清”为上。
(5)强调水质应“轻”,轻者上净,重者下浊,水清则净。

我再补充一个,强调水性要冽:这个冽字怎么解释呢,比如灌两桶水,一桶山泉水,一桶自来水,在同一地点放在太阳下暴晒,我们会发现山泉水在相同时间段的升温速度明显低于自来水,这就是冽的特性。因为一直在寻找高品质的泡茶水,这样的实验我在国内很多地方试过,例如广西巴马山泉水,江西三清山泉水等,都是如此。

我一直在怀疑我们的政府是否怕引起民众的恐慌而隐瞒了水质的现状给人体生命带来重大危害的事实真相。全球水资源危机已经在逐步剥夺大众对水质的选择权利,政府重点关注和解决民众有水喝的问题,喝什么样的水牵涉很多关于成本、数量和供应能力的问题,在政府无能为力的时候,不等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我们既然指望不上政府为自己解决高品质的饮用水问题,就只能自己努力选择饮用水了。

日本的藤田宏一郎告诉我们千万别相信自来水,“日本的自来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从工厂、农田、家庭排出的各种污染物正在混入各地的自来水中。其中农药、金属零件、干洗剂中含有的有机化学物质引起的地下水质污染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问题,......由于水源污染加剧,以杀菌为目的投放到自来水中的氯越来越多,高浓度的氯可以直接伤害人的皮肤,并且污染物质和氯的结合,又产生新的各种有害物质,其中三*甲烷是大家熟知的致癌物质,水源中的硝酸性氮等氮化物也在增加,这种物质本身可变化成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