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家的第一个“偶然”(1)(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50:42

季家的第一个“偶然”(1)(图)

连载:真情季羡林   作者:蔡德贵   出版社:中国书店


1934年季羡林在济南高中任教时的照片

  公元1911年,中国农历是辛亥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即位仅三年,便遭到南方各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激烈反对。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天是农历辛亥年的十一月十三。

  几乎与辛亥革命从准备到发动的同时,在山东西部清平县(今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季姓家庭一个年轻而贫穷的农村妇女,在经历着怀孕的痛苦。这一年闰六月,夏天长得难耐而可怕。就在最热的闰六月十二日,这位农妇顺利地生下一个男孩。这一天是公历1911年8月6日。

  男孩出生之后,按照当时农村的习惯,辈份是林字辈,被取名为季羡林。

  季羡林出生的这一天,距离辛亥革命爆发的10月10日仅有两个月零四天。而正是由于有了这两个多月的“履历”,季羡林常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少”。不管怎样,这段履历使他经历了清朝末年的“末”。不过,年幼的季羡林并不理解什么是“朝廷”,它是人,还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东西。留在他幼小心灵中的清代残影,也不过如此而已。

  季羡林家在官庄村南头。季家在官庄又是最贫穷的,用官庄村民们的话来说,连贫农都不是。

  季羡林的祖父,名字怪怪的,叫季老苔。季老苔膝下有三子,老大季嗣廉,就是季羡林的生父。老二季嗣诚,是季羡林的叔父。老三生下不久,就因为实在无法养活而送了人,连名字还没来得及起,就跟着来领养的人姓了刁。

  季老苔虽非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对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还是颇为了解的。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嗣廉、嗣诚,正体现了儒家的道统,也表示出让自己的儿子接续道统的殷殷之心。只是名字虽然起得响亮,但两个孩子命苦,只得生活在官庄的小天地里,无法沾上高雅文化的光。因为家里穷,他们俩经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肚子里咕咕叫的滋味实在难受,便到村南口大户人家的枣树林子里,捡一些掉在地上的烂枣充饥。

  季老苔夫妇年龄还不到五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剩下两个儿子,孤苦伶仃,只得寄人篱下。去捡掉在地上的烂枣,就更成为家常便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季羡林的父亲和叔父渐渐长大,而日子越发难以忍受。兄弟俩一商量,决定去济南闯天下!

  到了济南,问题就来了。两个毛头毛脚的小伙子,纯粹的乡巴佬,到了当时山东最大的城市里,举目无亲,人地两生,也就只有望市兴叹了。他们当时碰到过多少困难,遭受过多少波折,后人谁也不知道。因为碍于面子,父亲和叔父从来也没给孩子们说过。他们觉得太可怕,太悲惨,因此不愿意再揭过去的伤疤,更不愿意让后代人在心中留下那惊心动魄的凄惨阴影。父亲和叔父的善良,于此也可见一斑。

  不知熬过了多少个艰难的日子,兄弟俩东奔西跑,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受尽了煎熬。最后,叔父总算在济南立住了脚,虽然哪怕只是像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艰难困苦地挣扎着,但总算有了一条生路。为了保险起见,兄弟俩决定,弟弟继续留在济南挣钱,而哥哥则回家务农,弟弟寄点钱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