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偶然的巧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7:30
 陈歆耕


 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国度、几乎在同一个时间,一些文学大家几乎在谈论同一个老掉牙的文学话题?这个话题被博尔赫斯称之为“一个愚蠢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文学有什么用?

 由吴万伟先生翻译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的一篇文章《文学有什么用?》,新近在网上广为流传。几乎与此同时,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题为《文学有用吗?》的演讲;而在新近举行的第二届当代文学·南京论坛上,作家韩少功也在谈“文学有什么用”。他们的文章、演讲都各有很多精彩的观点。但发人深思的是为何他们不约而同地在谈同一个问题?这样一个“愚蠢的问题”,为何几乎成了世界性的话题?
        或许巴尔加斯·略萨所遭遇的“尴尬”,多少能够解释其原因:

在图书博览会或书店里,那些来找他签名的人会说:“我是代表妻子(或小女儿或母亲)请您签名的。她非常喜欢看书,热爱文学。”他马上问道“你怎么样?你不喜欢读书吗?”答案几乎总是一样的:“我当然喜欢读书,不过我很忙。”

 “很忙”!这是一个现代人不读书、不读文学作品的最堂而皇之的理由。“忙”什么呢?为了在公司的职场中不被淘汰,必须加倍努力以获得老板的青睐?为了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创造更多的财富,获得生活急需的房子车子?为了去赶赴一个又一个的相亲会或约会,找到心中理想的娇妻或“白马王子”?为了招待好客户,不得不陪同他们去歌厅OK?……在“忙”完这些之前,花几个小时去看一部小说、诗歌,不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奢侈”行为吗?即使把《红楼梦》读得倒背如流,能够帮助我解决上述问题吗?正是在这样一个商品化的时代,物质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几乎在人们生活空间中占据了压倒性的力量,才使得这一“愚蠢的问题”,其实有着滋生的肥沃土壤。

 于是,文学家们一遍又一遍地口干舌燥地向人们诠释:文学究竟有什么用?他们的回答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诸如人类借助文学建立一种共同的“经验”,获得一种同样的认知,有助于相互理解和沟通,避免因偏见、仇恨带来的战争;诸如“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对于人性的最深刻的认识,这样才可能让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龙应台),而认识人性的最佳途径是阅读文学作品;诸如文学对人类的精神意义,“不文明、野蛮、缺乏敏感性、言语粗俗、无知、依靠本能、情感乏味、爱情原始等,这些就是我描述的没有文学的世界的主要特征,这个噩梦将让整个人类屈服于权力和正统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纯粹的动物世界。原始本能将决定日常的生活行为,生活的特征就是生存斗争。人们害怕未知的东西,满足于物质需求。这里根本没有精神追求的任何地位”(略萨)。

 笔者也想从某些角度来回答这个“愚蠢”的问题,但限于篇幅,只好请读者“欲知敝人观点,且看下回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