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争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7:02:09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争论(2)

最近二三十年来,
出现了三十年前所未有的现象:
科学界许多专家面对一般读者,
撰写深入浅出的科普文章,
作为“第三种文化”,
力求做到 “雅俗共赏”。
尽管有如此喜人的状况,
其实书店所陈列的科普书刊,
仍然假定读者有一定科学素养。
若没有相当程度的数理知识,
绝非如象阅读新闻或故事那样,
融会贯通地吸收科普读物的营养。
我们可以折中地说,
人们在提高第三种文化的素养。
 
1987年贾柯比,
(Russell Jacoby)
出版《最后的知识人》,
他认为并发问:
为什么所谓“公共知识人”
在美国社会呈现逐渐减少的倾向?
布洛克曼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原因:
20世纪以来美国的公共知识人,
大多数曾是人文社会学出身。
现在他们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已为各个学科的科学家所取代。
人文知识人遂呈现减少的倾向性。

贾柯比还认为并发诘问:
英、美的分析哲学,
已取得全面的成功,
本应科学时代的需要更加适应,
为什么这些哲学家的社会影响,
反而比不上20世纪中叶以前的同行?
布洛克曼回答得非常干脆:
现代科学无论在政策方面,
还是哲学涵义方面,
所产生和引申的后果,
比之从前越来越深远,
政府与社会都不能不更加重视。
分析哲学家尽管
在“科学的哲学”方面,
有种种精巧的构建,
毕竟还是科学家对本学科自身,
所进行的哲学思考,
更为有用和先进。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争论,
在20和21世纪之交前后,
也在我国科学和人文学界引起讨论。
杨叔子院士是个“特立独行”的人,
作为机械方面的工科专家,
却一再大力倡导人文。
在教育界和学术界,
一时激起的不少争论。
他曾发表: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他认为科学解决不了方向问题,
需要靠人文来解决,
然而人文也无法解决,
自身基础是否正确的问题,
必须靠科学来帮忙解决。
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先生
对于杨院士言说作了回应。
教授首先引用,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所长刘钝的论文:
《“两种文化”:“冷战”坚冰何时打破?
——关于“斯诺命题”的对话》中,
所谈到的C.P.斯诺的著名演说,
及其正式出版《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
如笔者在本文(1)中,
所述及的“科学的革命与反革命”。
斯诺认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由于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们,
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
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
存在历史和现代的兴衰交替的现象,
他们关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
经常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或景况,
两个阵营的人士都彼此相互鄙视,
甚至不屑于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
所谓“斯诺命题”就是指这种现象。
人们把打破坚冰的希望,
寄托于“双栖”于科学与人文,
两个领域的写作者身上,
或如象媒体所称之“科学文化人”,
并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者,
投身这一事业成为破冰主力军。
本文拟在(3)中,
具体介绍《科学与人文》问题,
在中国专家学者中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