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育网 -- 校长频道 -- 案例库 -- 打造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0:19
打造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陆新军
编写目的
中职学校的出路在那里?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为企业“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大体而言不外乎松散型的合作和紧密型的合作两种。编写本案例,旨在通过实践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实现校企间在办学上的密切合作,探索中职学校办学的新路子。
事    件
2003年5月,甲方——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乙方——浙江省优秀民营企业浙江中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权责分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前提下经过充分协商,达成联合办学协议。
⑴乙方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由甲方负责招生。招入的学生既是乙方的员工,又是甲方的在校学生。
⑵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由甲方按全日制标准组班实施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训导等亦均由甲方承担。
⑶学生的实习、实训由乙方作出计划和安排。第一学年每周至少有两天时间让学生到乙方进车间接受技能训练或感受企业文化、一线工人生产的氛围;第二学年至少有一半时间作为见习期,让学生直接上岗强化实践能力;第三学年学生到乙方实习,实现从学生到工人的过渡,吃住均在乙方,甲方派人参与管理。
⑷乙方无偿提供专业操作课、企业文化课授课教师以及见习、实习指导师,无偿提供学生见习和实习所需的场室、设备和设施;学生在甲方学习的前两学年,乙方提供每生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第三学年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负责他们的全额伙食费,并按实习工人工资标准支付该学年寒假期间学生的劳动工资。
⑸乙方有参与制订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权利;有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素质择优录用学生的权利。
⑹学生在入学前与乙方订立“培养与用工”协议,三年后学生若拒绝到乙方劳动,则要向乙方全额赔偿三年的生活费;乙方不得向被拒绝录用的合格学生或未被录用的不合格学生索赔已支付的生活费。
2003年9月1日,三个“中马班”(1个机械班、1个财务班、1个营销班)如期开学,至今按协议正常运行已近一年的时间。
背    景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十分提倡走校企合作之路,许多学校正积极地寻求各种途径,想方设法与企业取得联系,希望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双赢。而事实上,真正从实质上实行校企合作的为数不多,更多的是松散型的合作。或挂校企合作之名,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并无实际内容;或虽有实际内容,但仅停留在某一方面,双方作浅层次的接触,不能进行全方位的互相渗透。双方在合作策略上缺少勾通,在合作模式上表现为形式化、简单化,缺少内容与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其最终结果是合作双方仍是互不相干的“两张皮”。
就目前我们中职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看,缺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师,缺少必要的实验、实训场室和设备,缺少洞察的技术信息等是致命的弱点,而这些恰恰又是企业的强项,若要使得企业这些资源为我所用,表面化的合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事实上,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中职办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加强校企间的紧密联合,实质性合作。唯有这样,才能实现中职学校办学真正走向社会化,真正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一线劳动人才。
问    题
⑴招生工作的困难。甲乙双方所在的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完高中能够考上大学,即使进入中职学校读书,目标仍侧重于让子女考上高职院校,进入企业当个普通工人与他们的要求不相称。也有一些学生家长对此不理解,认为天下不会有这么好的事,读职高既有生活费又可以包分配。
⑵管理的困难。校企联合办班的学生不像其他班级的学生,毕竟性质特殊。实习实训时间多,下企业从事生产劳动次数多,加之甲乙双方相距较远,增加了组织管理的难度。
⑶因为迎合企业的要求而导致学生文化素质的降低。学生是企业的准工人,大部分时间要花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与适应岗位劳动的训练上,他们将无法有效地进行文化课学习。他们毕业时的文化知识水平必将低于其他普通的学生,达不到毕业要求。
解    决
⑴对招生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是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现在的就业制度与就业形势。面对现实,学好一门技术,进入企业求得一份工作,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在校企合作班招生时,挑选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本来对继续读书并不奢望,但既能解决生活费问题又能保证就业的优惠条件对他们确实有诱惑力。为了消除有些学生、家长的疑虑,招生时乙方委托甲方当场与其签订《培养与用工协议书》。
⑵面对管理的困难,甲乙双方群策群力,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甲方在配备管理人员时,经过严格的挑选,让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二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教育,接受乙方良好劳动纪律的训导与企业文化的熏陶。三是把思想品德、遵守纪律当作准予毕业与就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四是健全组织管理制度,把学生编排成学习与技能训练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各方面的考核工作。五是学生在乙方从事技能训练时,乙方配备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师傅担任指导师,不但教学生技能,更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
⑶对于学生文化素质达不到正常水平的问题,一方面,由甲方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订适合特殊班学生学习的文化基础课校本教材,相应地压缩课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方法上突出“精讲”,提高教学效率。开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选修课,补文化基础课的不足。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文化课、技术理论课考试要求,突出实践动手技能考核这个重点,结合平时的思想表现,以此作为对他们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评    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校要在夹逢中求生存,必须冲破习惯思维的困扰,打破传统的办学思想观念,闯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充满生命力的新路子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在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上必须有所创新,走多元化的道路。
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办学,务求真抓实干。学校要走出去加强与企业联系,摸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其实,真正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劳动者的素质,他们对校企合作很感兴趣。学校为企业培养“量体裁衣”式的后备劳动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生三赢。
一方面,企业虽然拿出钱来交给学校培养学生,但企业从中得到最实惠的好处。通过三年有目的的培养,企业为自己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劳动力,不必再花人、财、物进行上岗培训。学校专门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比起一般打工者,素质要高得多。他们熟知企业文化,懂得生产技术,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何况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同样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利用企业的实验场室与实训设备,弥补学校实践实训设施的不足;通过校企的紧密联合,了解企业的生产前沿技术信息,借此推进学校专业建设,为打造骨干专业和重点专业夯实基础。二是学校可以借此积累经验,不断扩大与企业的联系与结合,提高学校对社会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此外,学生也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既免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又为他们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应该说,这种“订单式”办学模式代表了中职学校办学的发展方向。
讨    论
⑴中职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走出去,与社会与市场接轨。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主动修正自己的办学思想,优化专业设置,办出自己的特色,扩大社会影响。
⑵主动积极地探索各种办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借鉴国内和国际中职办学的先进经验,闯出一条多元、灵活、笃实的办学新路子。
⑶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为学校的社会化办学创造条件,为学校提供优惠的政策、广泛的信息,甚至可以牵线搭桥。要转变自身的管理职能,做好服务工作。
⑷校企联合办学应选择有经济、技术实力,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双方结合得越紧密越好。从学校角度看,须选择自己有基础、有特色且实力较强的专业对外联合。
相关连接
⑴《中华人民共国职业教育法》
⑵《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⑶教育部教职成[2000] 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意见》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