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消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4:12:36
价值的消亡 分类:价值与价格        消费理论  文章提交者:万保林         发表时间:2010-6-1    中国现在缺水了,以后还会有许多其它重要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稠密的人口和铺张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使人类快速步入重要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时代。而我们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国家战略决策层,对此都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当今中国正处于太平盛世,经济以超高速(每年GDP增长都在8%以上)连续发展了几十年,税收也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率连年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有大笔的卖地卖资产收入(这些祖宗留下的财富现在都卖得差不多了),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民众的社会福利非但没有比所谓的“崩溃边缘”时期有什么大的提升,反而大幅下降,教育、医疗、住房等原来在极端困难时期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福利统统被政府作为包袱甩掉了,但甩掉了又怎样呢?从中央到地方年年借钱度日,赤字和债务连年大幅飙升。将来一旦土地可卖的都卖光了,国有资产可卖的也都卖完了,经济又不如今日之景气(出口受阻而内需难扩),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又要花费巨额的经费来治理,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政府将如何生存?企业将如何生存?民众将如何生存?


                    价值的消亡

  有不少经济学人是只关注生产的,包括相当数量的官员们,只对生产的发展感兴趣,只统计GDP的增长多少与快慢。在这些人看来,只要生产发展了,GDP快速增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好的,谁的GDP数值增长快,谁的经济建设成就也越大,他们很少会换个角度观察经济发展问题。
  买台新彩电,在家里不小心摔了,只好再买一台,从GDP生产的意义上讲,这是好事,GDP因此增加了一倍;从拉动需求的角度讲,这也是好事,可以促进社会就业。但如果我们从人的需要的角度讲,这是坏事,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人类劳动的付出都因此增加了一倍,而人们客观需要的满足与没摔彩电之前却无任何的增加。在这里,产品的破损和劳动的浪费问题就是一个价值消亡的问题。
  我们前面关于无效劳动和负效劳动的一些说明,只是研究了生产环节违背人们客观需要的问题,而价值消亡问题的研究则把研究的视界移到了消费环节(其实生产也是一种消费),即价值的利用方面违背人们客观需要的问题。

  1、价值是会消亡的
  一切有价值的商品,当它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而于人们客观需要的作用完结或有效性消失时,它的价值也就消失,而不任其制造过程中曾经耗费了多少人类劳动,也不任其刚生产制造出来时于人们的客观需要是多么的有效。作为价值商品,它过去确实是于人们客观需要有效的,因而也被人们视为有价值的“宝贝”而倍受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时空的变换,技术的进步,人类客观需要发生了某种改变,比如在人类的消费、浪费、破坏、战争、意外事故等行为的作用下,或在地震、洪水、冰雪灾害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下,商品原来的形状、结构、性能、功用等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它作为使用价值已经不再于人们的客观需要有益了,或者,其服务对象的客观需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其成为一件无关人类生产生活的废物或有碍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垃圾。这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个普遍的生活常识。

  2、价值消亡分类:
  一般地说,价值的消亡大致可分这么六类: 
  在消费中消亡,或称正常消费或消耗。除佩戴的钻石和金银首饰外,通常情况下有一份消费就必有一份价值被消灭。比如吃饭、喝酒、抽烟,喷洒农药、燃放鞭炮烟火等,相应商品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立即被消灭;象治病、打针、护理等,相应药品和劳务的价值也在相应过程中自然消失;住房、穿衣等,相应商品的价值则采取了渐进的形式逐步消灭;而看电视、用冰箱、驾汽车等则是两者兼而有之,其中电力、汽油被立即消灭,电视、冰箱、汽车则采取了渐进的形式消灭。一切这些都属于价值的正常消亡,或称消受、消费。
  这里有必要一提的是:任何价值实体的使用,都有个使用恰当与否的问题。比如吃饭或喝酒,只有半斤的量却偏要吃八两,弄得肚子撑得慌或喝个烂醉,那不仅是对粮食和美酒的浪费,也是对身体的伤害。又如驾驶汽车,开阔平坦的道路上挂低档且踩大油门,即浪费汽油又损坏车子。这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价值是在使用中消亡的,也有个效率问题。要是把握得不好,价值之物所发挥的作用却是负价值的。
  在生产中消亡。只看到价值的生产,看不到价值的消亡是不对的,只看到产品的生产,看不到价值的消亡就更不对。生产过程总是伴随着消灭过程的,通常情况下,生产越多,消灭也越多,如生产过程中耗用的煤、电、各种原材料、人类劳动,还有机器设备厂房的折旧等等。马克思认为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和各种原材料的价值会自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我认为首先是消灭,任何生产过程首先是一种消费过程,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消耗是不是值得,是不是真做了保值增值的有用功,是不是能够将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生产确实做了更有益人们客观需要的有用的事,又没浪费资源和劳动,所有耗费都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必有可少的,那么,其各种耗费的价值是可视为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了的;若做了无用的事,或者在生产中有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消耗就是一种无效的耗费,其价值则不会或不完全转移,其中有一部分价值并未实现转移而被浪费掉了,不然的话,只要是生产企业,没有一个企业会发生亏损,且无效劳动和资源浪费越大的企业,其产品(或劳动)的价值反而比正常企业的产品(或劳动)价值要高,这不仅从逻辑上讲是不通的,而且从实践中看也是不合事实的,还会误导人们无视生产过程中各种无用耗费的客观存在巨大负面影响。
  在腐烂中消亡,或称变质。如大米、面粉、花生、黄豆等存放在仓库里霉变了,苹果、桔子、荔枝、香蕉等存放时间过长且保管不当腐烂了,冰箱里的鱼、肉、鸡蛋过期变质了,饭菜做多了吃不完放馊了,住房因长期闲置而被虫蛀、锈蚀、长霉了等等。实际生活中是大量存在这种价值商品因腐烂变质而浪费掉的情况的。
有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
  在灾害中消亡,或称非正常损失。比较典型的灾害如战争(兵灾)、地震、洪水、冰雪、火灾、爆炸以及各种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人为破坏等等。
  战争对价值的消灭不仅规模巨大,且消灭速度也是最快最惊人的。用战争来毁灭价值当然是人类社会里最大的灾难。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战争来毁灭价值则是时有发生的,甚至可以说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当产能和产品的大量过剩,外域市场一时无法拓展,企业生产无法持续,银行受累频频倒闭,社会失业率持续上升,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用战争消灭财富,消灭过剩,消灭劳动力,同时用战争强制拓展市场,缓解本国国内需求不足,开工不足和就业不足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列强惯用的手法。
  地震、洪水、冰雪灾害对价值的毁灭能力也不可抵估。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2008年初的一场冰雪灾害,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亦达到1516.5亿元;一个汶川地震,8451亿元的价值顷刻之间就化为了乌有。
  在浪费中消亡。比如:衣服未穿旧就被主人丢弃而成为破烂,房屋建筑未到使用年限就被人为炸废拆除成为瓦砾,精美漂亮极尽豪华的各种食品包装(最简单而常见的如各种豪华月饼合等)在用完后即成垃圾,买进家里的备用感冒药存放时间过长药效已过期,机器设备长期闲置,并未投入产生就报废了,请客吃饭上菜过多,海味山珍吃不完倒掉了(不要小看餐桌上的浪费,仅公款吃喝一项,有人估算我国一年就是数千亿元,其中餐桌上的浪费有多少决非一个小数字,只是大家早已对吃剩个三分之一见怪不怪了)等等,都是对价值产品的一种极奢侈的浪费。还有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茶杯、一次性笔、一次性购物袋等,仅使用一次,相应的资源和劳动价值就被扔掉了。现在还有了三年公路,五年楼房等等,浪费更是惊人。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这些房子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而美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74年,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132年。有人算过一笔账,“中国建筑的寿命平均每缩短1年,意味着当年国内财富损耗掉4万亿元”,而平均寿命缩短30——40年其造成的浪费是多么地惊人!这还仅仅只是框算了建筑物一项。
  浪费是一种对价值的加速毁灭,它极大地降低或甚至直接抵消了生产发展的成果和各种价值商品的实际作用,导致价值商品的快速消亡和严重脱离人们的客观需要。
  在技术进步中消亡,人们对商品价值的量的计量,通常是以生产结束这一时点为准的。只要在这个时点上,劳动的结果是合乎人们客观需要的,其所耗费的劳动就被完全计入价值量。但是,在此之后的其它时点上,许多商品的价值是要大打折扣的。比如,五年前一台旧电脑,过去要一、两万元,无论人们买来后使用与否,现在可能根本没有人要,根本不值钱,因为在当今比它技术更先进的电脑也只值五、六千元。
  在这里,价值的消亡并非是商品有用性的消亡而造成的,仅仅只是由于时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商品效用的时效性消亡,同样的情况还经常发生在手机、相机、运用软件和机器设备等许多商品身上。只要电脑、手机、运用软件和机器设备出现快速技术更新时,旧电脑、手机、运用软件和机器设备就将逐步退出市场。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效用漂移,它告诉我们,在高科技领域,超过自己市场分额和市场实际需求数量的过度生产是十分危险的。

  3、价值消亡理论对经济建设实践的意义
  价值消亡理论提醒我们:价值是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人类所创造的绝大多数价值实体,其价值属性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总是随着其具体的使用价值的消亡而消亡。今日社会的财富存量远低于人类社会历史积累的劳动价值总量,这是因为许多价值商品早已被人们消受了,也有许多价值商品随时代的进步而被新技术所淘汰了,还有许多价值商品被人们浪费或被自然灾害毁坏了。
  价值的创造固然是重要的,而注重对价值的充分利用和各种资源的节约亦同样是重要的。任何社会,其在生产环节即使做了大量的有效劳动,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而若在消费环节却没能做到充分利用,其最终效果与从事无效劳动是相同的,都是对自然资源和人类劳动的一种巨大浪费。中国人是最懂得资源节约和价值利用的,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讲要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价值物品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只是后来西方思想大量涌入中国后,奢侈浪费之风才在国人中盛行蔓延开来。我们传统文化中国的优良品质却被一些西方文化的传道士们讥笑为贫穷落后愚昧的表现。也由于浪费能增加GDP和就业,更使得这些年来国人对浪费似乎有了一份特有的情感,甚至讲排场比阔气成为相当一部分国人的嗜好,这实在是私有化市场经济之过。如果是计划经济,就业本来就是充分的,生产过剩人们可以正常地缩短劳动时间,增加休闲时间,这也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应有之义;而今却仅仅为了增加就业,就大量增加无效劳动,大量生产一次性商品,大量降低商品使用寿命,大量折迁番修,甚至以奢侈浪费为荣,这才真正叫劳民伤财呢!
  二千多年前的墨子告诫人们说:“圣人为政: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 “宫室不可不节,衣服不可不节,食饮不可不节,舟车不可不节”。毛泽东主席也曾谆谆告诫我们:“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31日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5页)。
  我们评价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只看该社会的价值生产,只看其社会生产的数量多寡,尤其要看其商品的质量好坏,同时还要看其对价值的利用,即对价值商品的利用时间和利用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就是节约,包括对资源的节约,对劳动的节约和对已经创造出的财富的节约。不懂得节约的人还算懂经济么? 快速发展经济是必要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如果生产虽然是空前的发展和增加了,但利用效率却空前降低了,三吨煤只能当人家一吨煤用,三栋房子只能当人家一栋房子使用,三条公路只能当人家一条公路使用,三个GDP当不得人家一个GDP,这样的生产发展只能是空有其名,既浪费了自然资源,又劳民伤财,还毁坏了洁净美丽的自然环境,又牺牲了广大劳动者的宝贵时间,而其对人们客观需要的效用远不及其造成的伤害。不要简单的以生产发展的成果为喜,如果一个社会虽然生产的发展方面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一些无味的毁灭价值同样多得很惊人,喜从何来?是为人们经年的空忙碌而喜呢?还是为资源的无端被作贱而乐呢?
  价值消亡理论告诉我们:不要什么东西都提倡一次性商品,不要以加速换新或缩短商品寿命的办法来拉动需求,更不要铺张浪费,这些行为虽然会增加社会总需求的速率,但决不会增加社会财富的总存量,也不会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休闲时间,因而并不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增加生产虽然会创造价值,但增加浪费或毫无意义的加速消费却是在加速毁灭价值,二者作用正好抵消,总效用为零。只计生产数量的增加而不计价值的无端毁灭速率的增加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
  浪费决不等于消费,为那些毫无意义的毁灭而加速生产是极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