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6:06
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怎样进行的?试围绕这段历史谈谈你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哥白尼的理论是一项重大突破,它与地心说、当时的天文学观点和圣经传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掀起了一场科学革命,朝着现代科学世界观的建立迈出了第一步。在《天体运行论》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哥白尼提出了一种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理论,即日心宇宙学说。
(2)布鲁诺不但热烈宣传和颂扬哥白尼学说,还充实发展了这一学说。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数不清的世界,无数颗恒星,都像太阳一样巨大。布鲁诺的宇宙无穷无尽的思想,使唯物主义宇宙观日益深入人心。
(3)第谷是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一位用肉眼进行观测的天文学家。他做出的第一件引人注意的事,是在1563年发现了木星最接近土星的时间,这件事后,第谷开始着手修定行星表,他所制作的新行星表定位精度达到了30弧秒。第谷做出的第二件有名的事,是在1572年观测到一次星球爆发,后人称它为第谷星,这是继1054年中国人首次观测到的新星之后的第二颗新星。第谷首次引入“新星”这个概念,他通过视差测量出这颗新星比当时人们认为的宇宙边界要远得多,这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天空是完美无缺和永恒不变的”观点的有力冲击。第谷第三件有名的事是对慧星的研究。1577年,第谷对天空出现的一颗巨大彗星研究的结果表明,它不仅来自当时人们认为的“天界”之外,其运行也有特定的轨道。
(4)开普勒1588年毕业于德国蒂宾诺大学。1591年获得该校硕士学位。1601年第谷去世后,开普勒继承了一大批非常宝贵的资料。他以这些观测结果为基础,计算出一个能描述星体运行的体系。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公布了他对行星按椭圆轨道运行的研究成果,这就是现在的开普勒第一和第二定律。开普勒根据第谷的观测资料和他的椭圆轨道理论,终于制作成功了新的行星运行表。这一部运行表发表于1627年。在行星表的计算中,开普勒首次采用了苏格兰数学家耐普所发明的对数。
(5)伽利略是科学革命过程中以及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他改进了望远镜,并对运动和自由落体进行过深入的研究。1610年他在《星空信使》中宣称存在着许多以前从未有人见过的星辰,正是它们构成了天上那条银河。他还指出,月亮远非完美的球体。他还发现有4颗卫星在环绕着木星旋转。
(6)勒内·笛卡尔,构想了一个无限的宇宙,在这个宇宙里没有什么位置和方向是特殊的,太阳只不过是我们的区域性的恒星而已。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充满物质的空间,这些充满空间的物质的运动形成无数的旋涡。笛卡尔的旋涡理论是第一个取代中世纪水晶球模型的宇宙学说,一度成为十七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宇宙学说。直到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旋涡学说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7)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在没有其它外力的作用下,天体受到“第一次推动”之后,将始终维持惯性运动。牛顿还根据他著名的运动三定律,导出了地球与月球的引力规律,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引力定律,并认为这一规律适用于宇宙万物任何两物体之间。牛顿还预言了引力对人造卫星运动的控制方式。牛顿的成就使天文学脱离了单纯的观测与测算,从单纯描述天体运行的经验规律上升为认识天体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它使一个半世纪前,由哥白尼开创的科学革命迈向又一个更高的顶峰,这是人类几千年来,对行星运动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的巨大飞跃。在这一巨大飞跃中,人们认识到了天文学研究在天文观测、资料积累、资料处理分析、模型建立、理论的得出等步骤的分工、衔接以及循环提高的意义。
因此科学的本质就是要不断打破蒙昧,不断超越前人的成绩,用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来满足人类自身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