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研读与答题指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2:11
一、考点归纳:
考点1:正确解释实词虚词、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2:加强对主旨句、警句、名句的理解及背诵
考点3:品味词语在文中的表达妙处及其表达效果,分辨语句的表达方式
考点4:概括语段内容,分析语段结构及其在原文中的地位作用
考点5:评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文中人物及事件的特点、意义
考点6:评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考点7:评析文章的思想倾向及历史意义
考点8:联系实际,谈文章对自己的启发及其现实意义
考点9:与语段有密切联系的文学常识及其写作风格
考点10:不同素材间的联系、比较和迁移
二、分点解读
(一)阅读文言文主要把握如下四点:
1、断句停顿;
2、分析常见虚词、关键实词、重点语句的意思;
3、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4、对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能从文体特点上进行分析。
(二)文言语句翻译指导:
文言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
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三)文言句在文中的意思
这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正确把握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关键是注意包括以下四点: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从文章整体及具体语境两个方面弄懂实词、虚词的意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2、弄懂文言语句句与句之间的语意关系。3、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中心句,弄懂蕴含丰富语句的表层与深层含义。4、注意句子的比较分析,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意义上的差别。
(四)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
阅读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的了解上,而是要在通览全文、理解字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文段的思路、结构及中心,要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明确关键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及文段的艺术风格。要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1、整体上把握
初步把握要求对阅读材料能够根据题意把握某一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或摘录筛选;要求对阅读材料的某一个段落层次甚至全篇的文意进行考查,把握基本情节或基本思想。
①找出相应的词句:找出相应的词句就是根据题意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信息筛选。在筛选前,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并读懂原文。进行摘录筛选时要注意准确摘录和完整摘录。
②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的要求,对某篇文章、某个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时,既可以概括要点,抽取特征,把不同侧面的要点压缩捏合,归纳提炼;又可以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摘录要点。
2、多角度解读
①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 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③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②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逐步对段落或层次进行分析,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③综合分析,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综合时注意充分利用文章题目、文中或文后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
3、深层次评价
分析评价要求在初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要求答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或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论等。分析评价时要注意:分析必须在整体把握和综合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的思想观点必须正确,要辨证地思考和历史地评价。
①分析用意:分析用意是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推断运用这则材料的目的。分析时,首先要理解提供的具体材料,然后联系上下文推断出其用意。
②发表见解:发表见解是对某一观点或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见解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思想观点要正确,做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③探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字面外的意思。探究言外之意,揭示隐含信息,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是语言隐含意义的本质所在。因此,分析特定语境是引发隐含信息的依据和先决条件。
三、答题指津
(一)答题步骤和要求:
读懂题目,逐字逐句去看,一定要理解题目。
找出题干中的核心信息,也就是关键词(答题的重要词语)。
根据关键词,迅速(粗略去看文章)从文中找到阅读区域(某段或者某句话)。
从阅读区域内找出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
提取所有相关信息,不要遗漏。
检查是否找全了答案(还是根据关键词进行核对)。
认真书写答案,但要注意分点答题,即分成①②③④⑤等答题,而且采用竖直并列形式书写,决不能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更不能一股脑不分点笼统地去答,否则,会被扣分。
(二)阅读考点及答法:
文言文的考试还是考课本上的内容(所以平时在听老师授课时或自主学习时,应把时间主要用在文言文上,一定要做到熟读成诵,篇篇会翻译,句句会翻译,字字会翻译,真正做到烂熟于心),但都是考名篇,考的也都是内容齐全的篇幅。主要考实词、虚词、翻译和个性化、多角度试题,分析如下:
总体看来,考四五六册比其他册的内容多,其他册考很经典的篇目。
考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考实词。考实词的拼音或解释(平时拼音好的同学不看也行)(解释就要看平时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了)。
考虚词。考虚词的一词多义(如:为、之、其)或用法。
考翻译。一般情况下,翻译的句子是两句(由此可见,篇篇会翻译是很重要的),共4分,此处的分是万万不可丢失的。
个性化、多角度题目。主要是对经典性文言内容进行初步赏析,对重点内容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对相关重要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欣赏和评价。一般情况下,有两到三题。
重点突破个性化、多角度题目
理解概括类
例1:陈胜、吴广认为起义能够得到天下人响应的原因(条件)有哪些?(要求: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回答)(《陈涉世家》)
答:(1)老百姓对秦统治的不满。(2)老百姓拥戴扶苏、项燕,又不知道两人的真实情况,有借用两人名义的可能。
例2:试结合选文内容,以简明的文字叙述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某一方面的内容(人和事均可),并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备注:该题为通用题型,可用在任一篇文言文)
答:(1)人、事、景、情、语言(从中任选一个方面)。(2)对选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与现代文的答题基本相同)。
例3:桃花源中的人对外面进入的渔人热情款待,却又对渔人说“不足对外人道也”,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要求:会找、找全、找准)(《桃花源记》)
答:(1)从两方面组织:因为纯朴而对外人热情,因为惧怕失去现在美好的生活而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们的住处。(2)综合一下:他们担心自己富足自由的生活被破坏。
例4: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五柳先生的什么性格特点?(《五柳先生传》)
答:(1)理解句子的意思(近似翻译,笼统说出每点大概意思即可)(即分别概括)。(2)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即整体概括)。
例5:蒋氏的这段“陈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要求:用自己的话表达)(《捕蛇者说》)
答:(1)概括蒋氏的这段“陈述”的内容。(2)阐述道理:(与“苛政猛于虎也”的意思相同即可,但不能答这句)。
联系类
例1:请你联系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1)结合文章内容,三篇都要讲讲。(2)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如旷达,洒脱,追求宁静自然,不同流合污等。
例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你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答:(1)结合文章内容(注意选一句)简要阐述。(2)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先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要做一个清官,为民造福的好官等。
例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孟子三章》)
答:(1)结合文章内容。(2)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
例4:作者并不因为衣食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读书生活,对自己或对同学说点什么。(《送东阳马生序》)
答:(1)结合文章内容:吃、穿、住、行。(2)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如:应以学业为重,不能和别人比吃穿;精神食粮比物质食粮更重要等。
欣赏类
例1:这篇文言文很有特点,读过之后你有何感受?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内容、结构形式、语言等)加以赏析说明。(《与朱元思书》)
答:(1)概括表述观点。(2)找出扣点(关键词、点)进行阐述。如:结构形式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语言采用对偶(骈文)的修辞手法,并采用整散句式相结合的方式。
例2:《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你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要赏析。(《归园田居》)
答:(1)概括表述观点:形象地描写了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2)找出扣点(关键词、点)进行阐述:句中“悠然”“见”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情。
比较类
例1: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答:(1)比较点是内容或形式。(2)写出异同或优劣:五柳先生是自得其乐,忘怀得失;醉翁则是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例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处(妙)?《与朱元思书》
答:(1)比较点是内容或形式: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写出异同或优劣:《与朱元思书》中用比喻、用对偶的方法;《三峡》一文中则用比较的方法,都是写出了水流的速度非常快。
评论类
例1: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1)表明观点:①我同意这种看法。②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2)表明自己的理由:①作战的时候如果没有勇气,看到敌人强大,掉头就逃跑,能打好仗吗?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有勇气,敢于面对敌人;②作战中也不能光凭匹夫之勇,还要有头脑、有智谋,尤其是现在的现代化战争。
例2: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1)表明观点:①我同意这种看法。②我不同意这种看法。(2)从文中找根据:①我认为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所描绘的那一幅世外桃源正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的反应。②因为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所描绘的景象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反应,是作者追求理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