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童 读 经 教 育 说 明 手 册-----王财 贵 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0:23
儿 童 读 经 教 育 说 明 手 册
王财 贵  博士 著
(封面里)
⊙陸桴亭论小学云: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后,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录自陈宏谋「五种遗规」。陆世仪,号桴亭,明末理学家,刘宗周弟子。明亡,隐居不仕,讲学于东林、太仓等书院。)
⊙胡适之自述:
四岁时便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还是读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我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了。我看「纲鉴易知录」,又看「御批通鉴辑览」,并点读「资治通鉴」。这便是我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录自「胡适四十自述」。胡适,近代思想家,提倡白话文,全盘西化论者。)
目录
宏愿的落实----代序. 1
敬告读者 1
第一节 「读经」问题之出现. 3
第二节 读经之意义. 3
第三节 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 4
第四节 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 6
第五节 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8
第六节 儿童读经的实务之一:(教材问题). 12
第七节 儿童读经实务之二:(教法问题). 13
附录一:迈向「全民读经」的时代-----与经典有约:论语一百. 25
附录二:外文读经教育之基本理论. 27
附录三:读经运动的背后推手. 29
附录四:「东」张「西」望话读经. 31
附录五:之乎者也飞跃ABC. 32
附录六:来自东嬴的回响「给王教授的一封信」. 35
附录七:马来西亚版---经典诵读本出版前言. 35
附录八:来自湖南长沙「给王教授的一封信」. 36
附录九:读经改变了我们一家的生活. 37
附录十:小学「读经教学」实验计划. 39
附录十一:我只是这样教学生. 44
附录十二:读经儿童「在家自学」方案初议. 47
附录十三:中外文「经典诵读本系列」出版说明. 49
附录十四:「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发起宣言. 50
王财贵兄推广儿童读经多年,我在友人口传及媒体的报导中得知他的抱负与理念,除了佩服他的眼光与毅力,也十分欣赏他的看法与做法。但总觉得可惜:他的理想只在社会上推广,没有计划性的进入学习环境最好的学校。及至去年(民国八十三年)八月,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延聘他来任教,我并请他在语文教学中心擘划儿童读经的业务,主要的对象便是本院辅导区内的学校。他从此便更忙碌,四处奔走,苦口婆心,为他的推广读经大业而努力。
财贵兄推广读经,有人热心支持,有人冷漠,也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之一,是「儿童背诵妨害理解」。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记忆与理解是人类心灵的两个认知能力,不但可以并行而不悖,而且可以相辅相成。进一步说,记忆力更是想象力的基础。而背诵经典正是训练记忆力的好方法。反对理由之二,是「读经会使儿童的负担过重」,这是对读经不了解所产生的忧虑,儿童读经并没有固定的进度,又不要求他了解内容,只像「小和尚念经」,能够琅琅上口就行了。儿童有极强的记忆力,只要方法正确,肯背经典与记广告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以上这些理论,在现代的知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中都已说得很清楚,有待我们去精读而已。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发现能思考、能创造的,往往也是博闻强记的人,各学科各行业莫不如此。而受到财贵兄的影响,辅导儿童读经的老师也指出:读经的儿童,功课不但没有退步;相反的,有进步。尤其是说话及作文的能力进步最多。
不论在理论或实例,都说明财贵兄读经的理念值得支持,值得大家共同来推行。当然,今天的知识发展极为多元,我们不会固陋的说「读经万能」,也不会认为只有读经最重要。我们要强调的是读经适合儿童的心灵,它至少对儿童的语文能力很有帮助,我们要肯定它的效益,不能以一己的成见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学习权力。
财贵兄以他多年推广读经的心得,编印了这本《儿童读经教育指导手册》,由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与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学中心共同发行出版,经费则由全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提供。由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赞助,使我们觉得读经风气的推广吾道不孤,希望由儿童而成人,从点到面,使它蔚为巨大的风气,让经典的永恒性与规范性,启迪当今的社会,提供人生的指引,这不但是财贵兄的大愿,也是社会之福。
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学系
兼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黄盛雄
王财贵
儿童读经——参酌古典教育  再造文化人才
财贵案:本手册是由关怀社会文化教育者所捐助印赠的,目前已发行约卅万册,可免费供应各界需求者,其旨在广为倡导「儿童读经教育」理念。希望您看过后,如有所感,认为可以介绍给他人看,请您计算需要数量,来函或来电索取,以分赠之。我很感谢捐印者,也很感谢您的散播推广。
所谓「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的简称。什么是「经典」?又怎么「诵读」呢?而且又何必强调「教儿童」去读呢?在现代的社会中,这是颇为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其实,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举而对个人与社会有多种利益,又合乎人类学习心理的自然发展。适当地恢复读经教育,是中国现今教育的新尝试与新希望。
吾人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这样的「教材」是重要而现成的,这样的「教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是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
我个人思考此问题已二十五年,家庭小规模实验也已十年以上,长期地从理论与实际两面证实其可行,八十三年一月才正式在社会上「推广」,期望激起风气,普遍施行。目前的「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办法是用讲演的方式宣说观念,并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这八年多来,包括台湾、扩及港、澳、东南亚、美国等华侨社会,以及大陆地区,大大小小约有七、八百场演讲,听讲者计有十万人以上,而整个台湾地区,截至九十一年四月为止已有一百余万小朋友正接受「读经」的教育,若合计海外及大陆,读经总人数更已超过五百万人(欲得各地开班资料,请洽「读经推广中心」索取」而且此风气有日益扩大之效,依我预期,再过三五年,全世界至少应有数千万或上亿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若持续其效应,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而这却是「重新回归文化本位」的运动。回归文化本位,不是顽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传统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了解西方的文化,吸收消融,两相综合会通,为人类开创更充实饱满的文化。
由于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渐次复苏,认同并希望进一步了解「读经教育」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吾人也愿这种理念广为周知,只凭演讲恐怕不能普及,所以编写这一本小册,对读经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做一详备的介绍。因为就读经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论在理论上或实务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简单的,所以凡是将本手册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了解-----不但对读经教育可增长其信心,并且立即可以成为儿童读经的指导者。
我诚挚的希望从现在起,先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推广。渐渐地走入学校,以「课外」「课间」的补助教育方式,为老师们所接受。时机成熟时,将可正式纳入体制,编入课程。这种长期的愿望,需要社会上热心文教人士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段过度期间里,若家长想建立起孩子的心灵免疫力,让孩子不受社会污染,想教出一个明礼义有教养的「君子」,则请在课外立即开始教导「读经」,勿因为了等待体制改变而失去了教育的适当时机!
请读者诸君耐心花上一个小时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于儿童读经之教育,则儿童甚幸,社会甚幸!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太繁,亦可从实务部份先看。(第四、六、七等节)
「读经」本来没问题,但自从民国开国就有了问题了。民国元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可见虽然清末的新制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民国元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于是不只没有读经的学生,也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同年七月,蔡氏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的议案。他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来代替「宗教」,学校祭孔之风从此断绝。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等到民国六年,白话宣言出来;八年,五四运动起;九年,教育部听从胡适之的建议,将国小语文课全面改用白话以后,我们国人便渐渐连一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
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也真不会)读经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所敬重了?当然历史不可重复实验来做比较,不过,在一般人的心中,总难免有一些隐约的痛楚。切身的问题是:他的语文程度不够,他看见左右的人心量不广,涵养不深,他的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不敢坚持。其次是:感受到社会正义的日渐消亡,君子之风的日渐远去,短视近利,诈虞日盛。尤其是近来犯罪率的增高,而犯罪年龄层的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频传,显示了人心的极度空虚,人生方向彻底的失落!这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只顾发展经济,而未能相对的提升国民文化教养,所必至的后果。知识分子也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没有自我文化旳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永为其他民族所轻贱。
穷则思变,剥极必复。我想:这应该是对八十年来的文化心态做反省的时候了!或许社会上其他的人各有其想法与做法,而我,则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是「文化教育」的落实。这是固本培元的工作,虽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
而真要使教育落实,则不能是空喊口号,不能是表面浮华。须自小者近者切实做起,亦即从根基做起!这小者近者,而又是最根本最切实的教育革新,即是:普遍恢复读经的教育。尤其要自儿童时期即开始,因为等到国中高中青少年时期性情「沸腾」起来,就来不及了,与其到时「扬汤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说的「童蒙养正」。「养正」之方,应以读经为最方便!以这一种最简易可行但却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想从根做起,来救助文化,扶持人心。可行与否,有效与否,我现在愿提供我个人的浅见和实验的心得,请社会上关心文化教育者共同思考,共同检验!
首先,就教材说,「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她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抟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可较为松动些,亦即说为:「最有价值的书」。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己选为「读经」之教材。(不过,你如真读破万卷之后,可能你也会同意古人之选取罢!)
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因为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属于应用性、专业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
所以,「读经」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已刻不容缓。起初,「读经」的新闻见报后,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神父特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着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想不出一条路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读经」,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向往是不分年龄,不分宗教,甚至不分学派,不分政党,不分经济阶层的。
不仅台湾地区需要提倡「读经」,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脉,维护书香家世,也需要让其子弟「读经」。尤其如果大陆要在其开发经济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从现在起,给儿童「读经」,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安邦济民的大才可用。二十一世纪既已来临,中国人的世纪即将展开,希望未来的中国人,真是一个有天地之心有生民之爱的民族,希望那时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礼义之邦,而带给世界真实的和平与安乐!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
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成人和儿童有些不同。本手册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故先说成人如何读经:
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
有些人认为读经是一件困难的事,非一般人所能胜任,胡适之喜欢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那样的国学大师,都自己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你凭什么敢说要读经?而且自己对经典只是一知半解,又凭什么敢说要教人读经?
这种意见流传了六七十年,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一定会有旁人耻笑:你不懂,怎敢读!甚至连读的人自己都会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读的,于是大家就不敢尝试了。
其实,这种观念混淆了学术层次。王国维是一个「学究」,一个「专家」,他所说的不懂,是指「文字训诂」上的疑难。而自古以来,读书人所说的「读经」,其主要用意是为了要承接文化,开启生命,而不是在于文字训诂的斤斤计较。所以经典上纵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谜,也不碍代代贤哲辈出。为什么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读呢?再进一步说,纵使单从语文能力方面看,胡适的推论也是不通的,如果按照那样的说法,不懂就不可以读,不可以教,那么我们应该自己反问:如不去读,不去教,何时才会懂?也就是要问,到底我要懂了才读才教,还是读了教了才会懂?如果不懂就不可以读不可以教的话,刚好一辈子不能懂,于是就一辈子不可以读不可以教,整个社会愈不懂愈不读不教,愈不读不教愈不懂,这就是当今天下所以经典沦落,传统解体而文化颓靡的主要原因了!
这种风气,不仅已使中国人不敢「读经」。学术界教育界过分提倡白话文的结果,甚至使全民子孙连「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一起丧失!此事所关重大: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都是文言、白话兼擅的。正式书面文章用「文言」,游戏之作用「白话」。以文言为主,白话为辅,所以不仅文言文写得好,要写白话文更是得心应手。举例而言,众所公认的古代白话文泰斗施耐庵、曹雪芹,他们本来就是饱读诗书的古文高手!再如近人胡适之,他的白话文写得好,其实并不是天生的,他是从四岁开始就读文言文了,他十一岁就读资治通鉴,十三岁就读左传了!其他民国二三十年代的白话文作家,如徐志摩、朱自清、鲁迅、老舍、钱锺书、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无不是个个经典满腹的。
但是,多年来我们忽略了文言白话本来可以并存的事实,也忘了文言是白话的基础,我们几乎没去注意千古以来,经史子集,所有书籍大体都是文言文。本来古人只要以三五年时间学会读文言文,则上下三千年的一切书籍,皆可优游其中,「文言文」不只不是文化传播的障碍,反而是一种使文化承继可大可久的设计。不能读文言文,就等于不能读古典书籍,就永远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习。这必使此一民族的文化传承产生断层,甚至消亡。而丧失其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很容易同时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这种效应已明显见于今日。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只凭短短的白话文历史而立教,是把自己简化为浅陋;只一味学习西方,是文化的自我设限而矮化,从此中国将永远培养不出大人才来。看来,我们这两三代人,是白白被牺牲了。
须知,人很容易患的一种文化病态,就是「偏狭」两字。偏狭则不能容物,偏狭而过份即成「霸道」。「霸道」就是鲁莽灭裂,凡不合己见者,一律「打倒」,完全失去理性的涵容性和开展性。譬如喊着要「现代」,就认为必须打倒「传统」;喊着要「西化」,就认为必须打倒「中国」;喊着要「科学」,就认为必须打倒「玄学」。这些都和喊着要「白话」,就认为必须打倒「文言」同样一个心态下的不正常心理。这种必须「打倒」而后甘心的心态,其实就是近八九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乱源!君不见到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一片互相「打倒」之声!
现在,我们在此摧残殆尽的情况下,提倡「读经」,首先就要改正这种偏狭心态。我们当发挥涵容的精神,当确信:不只是文言白话不相妨害,扩而广之,文化素养与科学精神也不相妨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也不相妨害,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也不相妨害。不仅不相妨害,这些同样都是从人类理性中开发出来的价值,文化是公器,其价值是普世的,一个有理性的人,面对各种文化成就,都该同时加以尊重,协同发扬,并且相信各种文化成就都是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融会的。
而中国经典的研读正是使中国人一面提升语文能力,一面启发理性开拓胸怀的最直截有效的教育。因为从语文方面说,「经典」正是最优美的文言文,所谓「大文皆自六经来」,有了经典的语文训练,看其他的古文书籍就不在话下了,能读古文,对白话文之欣赏写作也必多有帮助。从内涵方面说,「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要修身养性,通达事理,以此最为便利。「经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能力。我们深信一个有自我传统底子的中国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而有所贡献于世界,这样反而才是西方人所欢迎的,反而会得到西方人的敬重。而如果一位留学西洋的中国作家、律师、医生、钢琴家或科学家,先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应该不会妨碍其专业成就,反而将因此而更富有创造的心灵。因为有了自我文化素养的人,才有足够的眼光来鉴察别人的文化,才有足够的能力来学习别人的文化。所以,想要彻底而深入的吸收西方文化,也须自己先打好基础来!否则,所吸收的,必停留在浮浅而枝末上,这大概是中国费了七八十年时间,而并未学得西方精髓的缘故罢!所以,消极的「全盘西化」的梦,应该醒了,而代之以积极的「全盘化西」。「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消化」是以自我为主体大方地吸受西学,消融而变化之,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归」为我的营养,以更充实我的生命。当然,要达到这个理想,必先要健全自我的文化体质和胃纳,自己健全了,才足以言「消化」。而要健全自我的文化体质,「读经」正是一条便捷有效之路。提倡全民读经,正是恢复国族文化活力的契机。
成人读经的要诀是: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熏习」而已。吾人现在之所以不能读古典,不能懂传统,过错不在我们笨,也不在我们不用功,而是在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好好提供我们接触的机会,而且整个时代风气更势同大禁。所以自今起人人要自求多福,冲破禁忌,自己重新读起。
首先选定一本书,只要觉得有价值,不管深不深,难不难,懂不懂,打开第一页,就开始读!首先只读原文即可,不必读注解,以免搅杂。
如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则答:含糊过去!
又问:遇到不懂的文句怎么办?
则又答:含糊过去!
又问:连续几页都不懂怎么办?
则又答:一一含糊过去!
又问:这样一直含糊过去,有何功效?说是读经,岂不自欺欺人?
则又答:不仅不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大有功效!
朱熹教人读书之法,曾引用礼记上的话说:「读书如锯木头相似,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请你不要被那些佶屈而深奥的「盘根错节」的「节目」所拘绊而畏惧不前,因为纵使有百分之九十不懂,应当还有百分之十是其中的「易者」,而可以懂得的。原来经典和一般知识性的书是不一样的,知识性的书是有机械结构的,前面懂,后面才能懂,整本书是连贯的。而经典,是智慧的发露,灵光遍洒在任一角落,不一定有连续性。前句不懂,后句不见得不懂。无论从前面懂起,或从中间懂起,甚至从后面懂回来,均无妨害。可知许多深刻而重要的观念都往往用浅易的语句表达呢!一本书读上一遍,行过宝山,随时掇取,必能多少有所收获。只要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两句一句,有所会心,便不枉费,此便是文化之根苖,教养之开端,或许此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穷。
况且何必只读一遍,一个人开始读一部经典以后,可以读它第二遍第三遍,乃至八遍十遍……。姑举读易经为例,易经全文二万四千零二十个字,每日读三十分钟,三天之内便可读完一遍,一个月便可读十遍,一个人若肯咬紧牙根,立志读它六个月,便可读上六十遍,对此书必将渐次熟悉而生亲切之感。进一步可以用同一含糊之法看注解,半年之内亦可看十家八家,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而语文能力之浸润已在其中,文化心怀之涵养已在其中,一个本来对「经典」心怀恐惧的人,渐渐有兴趣去阅读有关的文章,渐渐能参与讨论,而渐渐在生命的各方面产生受用,这便是所谓的无师自通。如有幸能遇到名师指导,则预先有了受教的基础,其收获将更为确实。
此外,如有三五同好,筹组读书讨论会,亦可考虑以经典为读本。相观而善,效用更大。一般人都莫名其妙的有一种骄奢的心理,紧紧张张的一定要每句都懂才肯读,其实那种心理是错的,不能长进的。从今起,奉劝读者,要谦虚的承认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应读,读多了就会懂。
朋友,你家里有「经书」吗?如果有,请你从尘封中取出来,拂掉灰尘,翻开第一页,从今开始读起吧!立志先读它半年再说!如果家里连一本「经书」都没有,也是很正常的,不必惭愧,赶快准备一本就是了,也可以从今天读起。荀子说:「天地始者,今日是也。」要让我们的「经典天地」从今打开,在乎一念之间而已!
从儿童时期起给予读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实施起来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但因为民国以来的教育观念太片面僵化了,所以一般人很难想象其合理性,不易接受这样的方式。因此,也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
民国以来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二十世纪初年的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其施教理论的大要是:一、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他能懂的才教给他。二、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给他。三、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如果依照这三原则去推论,是不可以教儿童读经的。
不过,以上三原则,虽在某方面看似是很合理,不可反对,但从整个教育的理念看,其实是很片面而值得商榷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深浅的顺序,以适合理解力,这只是应用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才完全必要,而人类的学习,不只是科学知识技能。占很重要一面的有关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又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所有理解都像理解数学那样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其次,所谓实用,有当前儿童期马上可实用的东西,也有他将来成长后所需的东西,要不要一起照顾?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用不到的东西?需不需要学他将来才用得着的东西?这在当前教育理论中是尚未深切讨论的问题。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是否一定要游戏才有兴趣?是否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之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国小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儿歌。唱也唱儿歌,听也听简单的音乐。如是,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平。升国中,便觉儿歌太浅,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国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只有国中的音乐程度,到高中,国中音乐又无用,必须再学青年之歌。如此,每长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国小到高中毕业十二年的音乐教育,只有高中水平。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所有成人,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水平,成人而只有高中水平,便是没有水平。难怪我们的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着儿女听流行歌,这真是音乐素养低落的表征。
如果换个教育思想,知道教育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另外有性情美感上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则在其理解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实用原则,配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却多用高水准的有美感的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培成,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请看有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正式音乐,没听说这孩子会掩耳不听,但其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人不同。
若要问儿童不懂那么深的音乐,怎么学?则必须辩明:懂音乐和懂数学不一样,他当时表面上好像不懂,但其实他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为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小时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我们当然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科学为标准而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一面。技能性大体是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他现实上所须用的语文技术和生活观念。依照流行的教育理论,我们的小学国语课本,便只想供应这些现实技术层面的东西,号称「教育即生活」。而儿童所能知所须用的东西甚为简单,因此我们的国语课本的内容就也跟着简单以适应之,乃至钱穆先生批评之为「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如此教下去,到了国中、高中,他除了认得一些字外,其他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便不够用,他必须再打基础,这时他已经太忙了,基础打不起来,他已不可能从语文教育学到深入的永恒的东西了。若不是大学语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保有高中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他永远成为一个语文程度低落和人文素养苍白的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人一辈子都在缺乏之感中,十余年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浪费,是非常冤枉的。古人所谓十年寒窗,便可考状元,具有一生受用不尽的为学为人基础,此种教育成就是可以让我们反省反省的。
其实,如果只期望儿童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学会应付他生活的语言,能够表达他一点文采,是不需要像现今的六年国语课这样大费周章的。我们的教育把它弄得太扭曲繁难了,姑且从认字说起: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能认字了,到了幼儿园认字能力是已经很强了,但是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大体是靠记忆力,而写字和应用须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行。本来,儿童在十岁以前理解力弱,应着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从糊里糊涂的大量阅读中,自有吸收,自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会认会读,就会写会用,这岂不简单而自然!但是我们正规的教育观念认为,每教一字就要写一字,就要会用这一个字,才算学会,号称「精准」。其实这是强他所难,所以老半天教不好一个字一个词。最后,认为既然不会写不会用,就是不懂,不懂就不要教。所以课本就那样简单,但虽然教得很少,却要学得很精,天天在原地磨呀磨。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阻塞了多少才华!
曾有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最能训练图形智力,所以在幼儿园教日本小孩认汉字,他的方法是:每天让儿童念一首中国诗,只念十分钟,便挂在教室后面不管,明天再换一首。三年下来,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可以认得一千多个汉字,比日本高中学生还多。此法如应用在国内,以读经的方式教导,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儿园读经,可能认得三千字至五千字以上,在他升上国小一年级时,便可随意阅读。此时,如能提供无限的课外读物,则一个国小儿童在六年之间,不知能吸收多少知识,还愁他不会造句,不会作文吗?一个提早认字的儿童,可以提早阅读,而养成阅读习惯的儿童,不但自己吸收知识,也省了天下父母多少担心!将消减了社会多少游魂和暴躁!
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即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要把人当人看,不要只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性,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的繁复的课文的深究。在永恒性的文化陶治上,参酌加入「儿童读经」的教育!也就是除了现行的「只陪儿童长大,长大后即无用」的教育以外,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即是: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多念多反复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原来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计算机数据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数据,则数据是死的,没数据空有程序,程序却是虚的。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发用,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我们提倡儿童读经教育,即是要利用他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生都受其益。(根据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但如错过了十三岁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十五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认为那是「填鸭」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
殊不知,该「死背」的时候,就须「死背」,应「食古」的地方,就须「食古」,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读经」,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他慢慢「反刍」去!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也拿不出来。所以这时不给儿童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遏止他的成长。反之,如果理解力发展未到时机,硬要他「理解」,就像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儿童青年「怕」数学,「怕」科学!因为有关理解力的推进,在儿童少年时期,是只能凭其天生的发展,而很难训练的。天份高,早开窍的,只占少数,我国的科学教育是以高标准来要求一般的学生,所以有绝大多数的人产生学习的困难,而这困难,是不能「勤以补拙」的,是打他骂他,也没有办法的。没有能力学习而硬逼着他学习,学生本人和全家人都为了数学科学教育,生活在恐惧痛苦中,长达六七年之久,这才是真正的「填鸭」元凶呢!我真希望我们的科学教育学学美国,把数学科学教育的难度降低两三年程度,使人人先不怕数学科学,而代之以多量而多变的习作,以养成善用思考的习惯。我们初中高中的数学科学知识实在太深,平时生活用不上,而其高度又不足以参与发明创造,变成两不着边!其实一个民族要迎头赶上科学,恐怕不是教一般人在课程上塞得很多就可以的,而是要出「天才」,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要靠天才,我们应在发现并特意培养科学天才上努力,方是正途。一般人所需要的思考训练是逻辑和人生哲学,而我们高中教育却没有逻辑和哲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想要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演算来训练洞察力与思考力,但学那么深的数学理化,又要求解题速度,刚好不能培养其洞察的眼光和思考的习惯,只有令他在学校时以解题技巧掠取分数而已,只令他一辈子害怕思考心胸滞浊而已。这样的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连整个社会的「科学精神」「研究风气」也都被扼杀了,此「科学填鸭」之过也。
所以,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都应好好照顾,在儿童时期,让他在语文学习上「死背」「食古」,犹如计算机之输入数据,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他理解力发展到了,或生活经验的时机恰合了,自然「活用」出来。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能像考数学这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能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预备着总比不预备好,宁可预备了而不用,也不要等到要用时,一无所有,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因着刺激而反应,常不免慌乱失据,窘态毕露!
以上是从「懂不懂,有用无用」的角度看,说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的,以破除当今偏颇的教育思想,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的角度来衡量经典教育,也还是很表面的。究实而言,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质量,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文化教养之出问题,其来已久,病怎么来就要怎么去,有人天真的以为社会乱到一个程度,就会「物极必反」地自我纠正,这是错把天地的自然变化误想了文化也会如此。天地可以自然的循环,但文化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坏,是人的自我破坏;好,也需要人的自我培植。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而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之策即是教儿童读经,使他及早有文化的浸润。这种工作,虽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这却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谋国以忠的政治家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有些现代人的心态,凡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不能供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社会风气的浮浅,是人间世的衰象!要给儿童读经,凡此等陋习鄙见均须淘滤净尽才可。
既然费如此大精神来读经,其教材当然须有所选择。而要选出恰当的教材,其实是很简易的,只要遵守一个标准,即:选「最有价值」的书!整个人类各种长远传统中,所谓最有价值的就是那几部,你不必考虑她难或易,大部或短篇,也不必考虑合不合现代,甚至东方或西方等等……。
首先,「难不难」,是成人的标准,说难,都难,因为文字难,义理也难。但儿童只要看懂注音,甚至只要跟者读出声音,不必强求认字写字,便无文字的难易问题;儿童只要会念会背,不必强求理解,便无义理的难易问题。
再说「大部和短篇」,都一样,小书背全部和大书背一半,都一样有大效用,如果读经时间长,更不必管大小长短,因为这本背完背那本,大部短篇都全背到。
其次,对于「合不合现代」,也不必太过在意,因为经典中有「理」有「事」,如果说理处,自是永恒的教训,无所谓现代不现代,如果说事处,也是借事显理,而我们可以从事上推求其理,古事便亦可今用。如此读书,才可以培养出转化创造的能力,如果要求凡所读之书都要有现买现卖的「快餐」之效,号称「合乎现代精神」,恐未必是长远之谋,也未必是学子之福。
此外,「东方西方」都有深远之典册,都值得一读再读反复背诵,理论上都可以用同一心态读,不过,先把握自己的传统是比较合情合理的。就中国人说,较多人选择先读中国本有的经典,这是人情之常。但听说当今也有佛教界大德认为今世能通三藏经论的法师愈来愈少了,为了培养宏扬佛法人才,一开始就教儿童小沙弥背诵佛经,当然也是可以的。我甚至非常敬佩此大德之用心,并预见在此师父培育下,将来必有佛门龙象出现!又听说有基督教、天主教人士、也想利用教堂开设读经班,一面唱「圣诗」,一面教读论孟、老庄。因为文化是无国界无种姓的,以一个西方的宗教,在中国尊重发扬中国本土文化,更显示其宽容性,同时也是最根本的一种「社会服务」。又现在有儿童英语班要儿童背诵英文简易童话,也未尝不可,不过我想,如在相当基础之后,能背诵如圣经或莎士比亚的英文经典原作,收效可能更大更长远罢!这种书,背一句就是一句,所背不必多,背上一两百页,可以一生受用。其他有些少数民族,他们祖先流传下一些歌谣赞颂或神话等,如其敦笃精要,也应让子孙们从小诵习,以维族类之特色,并易开启其高远心志,参与于理性之开发与族群之融谐。
所以读经教本的选择,可随个人的见识喜好而认定或安排其先后次序,无论如何,只要所读的是「经」,便都有大利,不必太过患得患失。不过如有人常要我提些建议,我的建议是:与其读诵教科书,不如读诵三字经;与其读诵三字经,不如读诵千家诗;与其读诵千家诗,不如读诵唐诗宋词;与其读诵唐诗宋词,不如读诵文选古文观止;与其读诵文选,不如读诵百家诸子;与其读诵百家诸子,不如读诵十三经。要读诵十三经,则当从四书起,四书又以论语为先,这是民族文化之根本命脉所在!当然一本读完,可以再读一本,乃至以上之书全部读完。
近几年,我们所实验的读经班,一开始所选用的教材是论语、老子和唐诗,一是儒家之本,一是道家之源,一是公认的文学之宝,三本都是很重要而基本的,可供采择给初学者。当然这三本都背过了,或许可以让他背孟子、诗经、易经等……一个人不在十三岁之前就把易经背熟,这一辈子很难在易学上有成就了!其他有关意义深远的文化性学问也大概如此。
一、教学原理:儿童读经的教学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
它的原始规模是: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带一次或两次或多次,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两遍或多遍,然后或全体一起念,或部分人一起念,或个人念,你念他念,再跟着念,再一起念……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的多念,最后是把这些内容背起来,这样的方式是人人都会教得来的,而且也是人人都会学得来的,这里有很多的念,只有很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
这么简单的教学法,如果教本选用注音本,则任何人,只要读过小学二年级以上,认识注音符号,就可以当指导读经的老师,因为不必讲解,所以不须要科班出身的专家,任何家长只要准备了书本,甚至不须书本,只要影印或抄写,马上可以教自己的小孩,或者开一个类似才艺班的读经班,教一班儿童。如果原来有教学经验当然最好,如无教学经验,只要有热诚,就可以开始教了。从做中学,渐教就渐有心得了,千万不要为了找一个科班的教师而耽误了儿童的学习年龄!
二、教材的顺序:最好又最简单的方式是按经文,从头教起,一章教过了教第二章,接着第三章等等,尤其像论语老子唐诗一类的书,根本没有所谓重要不重要可选择。而且或长或短并不会造成差异,因为短的可以连几章而变长,长的可以切成数段而变短,等到儿童背熟了,他反而会喜欢长诗长文,他一背起来,就像长江大河一样,滔滔而下,其乐融融。
三、教学的时间和教学进度:不管是家庭中由父母自己教自己小孩读经,还是在学校或读经班团体教学,其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的推展都是很自由的,在此只能提供一个读经实验班的规模,以供作参考。
教学时间:每周上课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
教学进程:因为同时读三本经典,所以进程也依经典分为三阶段,每阶段又分三小段,即复习、考试、教读三部份。
其详情是:第一阶段,复习论语,题材是上周或以往所背过的内容,约用十五分钟,(儿童对他熟悉的东西,是愈念愈起劲的,儿童读经的声音是清纯优美的,这时教师可以倾听欣赏或跟着朗读。)其次是考论语,考上周所教的内容,或摘一章两章,或全部各章一气相连,(不大相关的各章,要连在一起,这在成人很难做到,在儿童却轻而易举。并非连章有什么道理,只是为了让他多念几遍更加熟习而已。)考试可以用口试,或一个个考,或两三人一起考,高年级也可笔试,但对生字不必要求太多,以免增加其负荷。考试时间约十五分钟,然后教新的论语课程,大体是十章,(视长短可略伸缩,刚开班时,儿童没有背书经验,可以先教三章或五章,视情况慢慢增多,大体以二分之一学生每天自修三十分钟所能应付的进度为准)。每章带念两三次即可,这就是本周的「家庭作业」。新课程带读约用十分钟。第二阶段,依一样程序教老子,先复习老子,五分钟;考老子,十分钟,教一或二章新课程五分钟,第三阶段,依一样程序教唐诗,复习五分钟,考试十分钟,教新课程十分钟,约二三十句。(实验班是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开始教起,因为那是成人不肯念的部份,我们就先教儿童背起来,以免他将来也没机会念。)剩下最后五分钟,可以交待事务,激励气氛,联络感情等等,一堂读经课程就在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中完成。
以上各种安排,可随教师意愿,而任意调配,如果在家中或在学校,则时间运用上更是不同,都是可以随机而变的。
四、教室气氛的营造:教室最好保持热络而不混乱,专注而不死板。儿童本来就是活泼的,而且是喜欢念书背书的,所以只要顺势利导,教室气氛很容易保持良好状况。不过还是须要提醒几点,以供注意:第一:是不可求好心切,要求程度整齐划一。须知,全班只要有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通过要求就应该满足了,要在前面带那些跟上程度的而有成就感,不要在后面赶那些跟不上的而受挫折。跟不上的人只要跟在后面,多听别人背几遍,偶而也记得一些,就有大用了。教师没有挫折感,是使读经教学能维持下去的最大保障。若是家长教自己小孩.也不可太着急,一着急,就坏事了。第二:是少责备而多鼓励。须知此事难得,对有成就的学生,常加鼓舞,一直让他维持在高峰上,他愈背愈快速,终可达至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又须知此事并不紧急,对应付不良的学生也不必责备,说不定有一天他开窍了,就上路了。此种教育不同于数学,数学是基础不懂,全盘乌有;读经是随时可提可放,只要等待,渐次上路,为时不晚。把教读经,当作和儿童共同成长,以轻松好玩的态度来教,千万不可开骂开打。第三:宁安静勿躁动、宁简单勿繁琐。有人以为「寓教于乐」才是适合儿童旳,其实未必,儿童也不一定永远喜欢乱糟糟的情境,儿童有时也很喜欢平和安静,读经的气氛,以稍带安静的悦乐为好。
五、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儿童读经,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有些儿童提不起兴趣,有很多家长或老师都备受压力,甚或放弃,这是很可惜的。但须知凡是教育都会有这种问题,人生要长进,即多多少少要付出些代价,儿童偶尔的畏难不前,本是极正常的现象,也并无一定有效的办法可以完全防止。只是,天下教导读经而愉快成功的人已经那么多了,只要老师家长有信心、有诚意,儿童偶尔的排斥应该可以轻易克服才对。在此只提供一些可能的建议,做为参考。
首先,「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比较不排斥了。所以一人读经较难,如招集邻居亲友的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大为提高。
其次,「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所以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经,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这种状况当然不可多得,所以有时也要用些手腕,曾有一个很有诚意要让其小孩读经,而小孩却不大有兴趣的家长,问我办法,我告诉他说:「回去正经的告诉你小孩说:『其他一切皆可商量,只有读经这一件事,不可商量,你非读到小学毕业不可!』」此法果然有效,但只供给有极大信心的家长用。
最近有人向我提议,设定一个全国共同读经的时间,我想这也是一种「创造流行」以及「亲子参与」的好办法。兹订于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为「全国共读时间」,欢迎各家庭随时在自己家中响应参加,各依自己的进度去读。则到时全家一起读经,邻居也在读,全小区都在读,全国到处朗朗书声,有了固定时间,有了亲人相伴,又知道有广大的小朋友陪读,儿童就较有兴趣,而容易养成习惯了。
其次,「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家长平日与小孩情感浓厚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经。
其次,「成就感」可以提高其兴趣,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即当表示满意,加以赞赏,这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
其次,「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记点数,或盖章或发卡,累积点数而给奖,奖品可以是礼物或图书礼券等,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
其次,「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读经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但如不会变花样,只平平常常亦可,有时平平常常也有一种引人的土气,其中也有趣味。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的。
其次,「讲故事」,「讲有趣的常识」,不管与本课有无关系,都可以增长兴趣。
其次,最不得已是「做游戏」。
最后,如果有些人依然提不起兴趣,而且反抗太大,则放一放,停一停也没关系,只要他还没十三岁以上,都还有机会等到他回心转意!(不过,十三岁以上的人,要等他自己省悟过来,再有接触经典的机会,这时大体是四五十岁或七八十岁了。真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呀!)
如在国民小学中,由老师来教读经几乎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只要老师有热诚、有信心,就可以带起来,所以在学校推广是最容易的。可以全校读,也可以班级各别读。可以利用生活与伦理时间读,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读,最好是每节上课铃一打的五分钟十分钟,大家一面念、一面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也帮助教室的气氛静下来。一天念个三五十分钟就差不多了。这样利用零碎时间,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经之乐。
以小学老师这样优厚的条件而不教读经,实在是很可惜的。但是还有些老师认为多了读经教学,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这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误会。级任老师若能每天利用二三十分钟时间,把读经当作国语的「补充教材」,则大概在施行半个学期之后,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会较集中,记忆力也会增强,整体学习能力大为进步,不仅国语进步,连社会科也进步,甚至对数学自然科的理解力也会提升。除此之外,在经典的熏陶下,儿童的气质会有显著的变化,性情较为稳定笃厚,较能友爱同学,体谅父母,尊重老师。有许多老师在班上教了读经后,教学渐渐轻松。有些学校全体读经后,训育主任发觉学校问题渐渐减少。这些都是验而有征的。吾人认为今后国中高中的校园问题,应该要在国小解决,方便有效的解决之道,即在全面推广读经,最好是将读经课程纳入体制,则许多老师的辛劳可以减免,而许多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第八节 如何开设「儿童读经班」?
在读经教育未能纳入体制之前,让社会每个角落都有「读经班」,是我们初步的理想。古人说:「易子而教」,自己单独教自己的子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要教自己的儿女,连他人的儿女一起教,与其一家独乐独学,不如大家众人一起来读。意思也就是:要开成一个「读经班」,则儿童读书有伴,其兴趣将加大,而且参与的人多了,也较易形成风气,对社会造成较快较大的影响。
你如想开一个读经班,其步骤可以参考如下的解说:
第一步:倡导理念。因为儿童无自主力,所以要读经必由家长的认同,而现在认识读经理念的人并不多,因此倡导理念是很必要的。倡导理念的方法很多,可以以您个人所知的去宣说,譬如校长可对全校老师说,老师可对学生家长说,一般人可以对其亲友说。也可以集合老师家长或其他一些听众,邀我亲自去演讲解说,我曾有愿:凡来邀我去讲读经理念者,我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多少人听,都一定设法前去。您也可以提供「介绍读经演讲录音带或VCD」给亲友听或看,(订索办法请和「社会读经推广中心」联络)。现在最简单的方式,您可以用这本小册分发给人看,这本小册内容大体和演讲相同,应该可以说明清楚了。这本小册是由热心文化者所捐助印赠的,不论需要多少,可以来函或来电索取,若以您的热心介绍,而让更多人知道读经教育,则我们将会很感激您。(本书捐赠流通单位载在书后,并希望各界出力捐印)
第二步:选定地点。古人说:「道场,道场,有道就有场」,开读经班,只要有意愿,地点几乎无所限制,不论讲堂、课室、办公室、会议室、客厅、甚至是床上、树下,都可以做为读经教学的地方。不一定须要黑板,也不一定须要桌椅,只要人人有一本书或一份数据,甚至不须要任何数据,只要互相听到声音,就可以开始教「读经」。现在已响应读经教学活动而开班的有数千处,其中包括各种文教基金会、学校全体或个别班级、小区活动中心、宗教团体、公寓大楼办公室、安亲班、才艺中心、私人家庭等,几乎任何一种单位,任何一个地方,皆可开成一个读经班,而让弦歌飘送城乡处处。
第三步:招生。如系学校全校或全班读经,只要与家长沟通共识即可,不会有招生的问题。如只是作为学校的团体活动或一般人士在社会开班,则可用口头面邀方式招生,也可用书面招生。招生的对象可以不必限制年龄,因为读经可以混龄教学,自幼儿园中班起至国小六年级都可以。因为中班以前,尚未有教室上课的经验,恐怕坐不住(小班以下乃至二、三岁幼儿也是可以读经背诵的,但较不适合混龄教学,若在幼儿园或幼儿园中由老师团体带读,或由家长自行个别教比较适当。)而升上国中后,时间也少了,心理也变了,比较不易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也有特例,国中高中而想读的,我们更加欢迎。甚至成年人也可以一起来读,许多家长即陪着儿童来读,而且也跟着背得很起劲。所以读经班的招生不会太困难,只要说动五六个家庭,就约有十来个儿童,再加上陪读的家长,就很热闹了。
已在别处读过的,还可以再来报名重头读起,因为读经不是学数学,算过就好,读经倒像欣赏艺术,如一首精湛的音乐,听了可以再听,演奏了可以再演奏,愈熟愈好。反过来说,读经教学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也容许新生插班,因为论语如能治天下,读上半部和下半部皆一样可治天下,好像音乐从贝多芬听起或从莫扎特听起,是没太大差别的。
第四步:聘请教师。教儿童读经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听过演讲,或看过本小册说明,几乎任何人都可教读经,所以教师的来源应不缺乏。譬如说在学校教读经,老师是现成的,或者教自己班级,或者教团体活动,如能深切体认读经对文化教育的重要,应是义不容辞的,何况可以把读经当作一种有趣的课外游戏来做,就不会有增加负担的感觉了。又如果认识到教儿童读了经,可在短期内增进儿童的智能,又可对这些儿童有一辈子的好影响,并且自己在教的同时也受到益处等等,学校老师中,应很容易找到有愿意教读经者才对。如果是社会民间所组的读经班,则可以聘请学校老师兼任,或由家长出任教师,因为如果自己的子女也在读经,那么本来就须陪读的,出来担任教师也不会更费时间,何况自己的子女在这情况下可能会学得更好,而且教读经不仅对小区亲朋有贡献,自己也有大进步,何乐而不为呢?我们鼓励大家出来教读经,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敦亲睦邻的小区服务,很好的自我成长。此外也可请退休银发族担任教师,不但深具「文化薪传」的意义,此老人与儿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寿。另外,家长也可以利用每天早晨陪小孩到校后,在儿童的早自习时间里协助老师教读经,这样不仅是自己的孩子受益,别人的孩子也受益,而且也协助了老师,协助学校,自己也有多方面的成长,是最有价值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
虽然读经教师不须有特别的才学,但基于「经典教育」之本性,凡「读经」的教学者须要保有正确的文化心态,以濡染儿童具有宽广的文化心灵。
兹举出读经教师应有的「见识」如下:
凡「读经」,虽以经典为主,但并不排斥阅读其他书籍,反而要多鼓励各种课外阅读。读经的儿童,由于语文能力的增强,往往可以开启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多加鼓励,使养成读书习惯。
凡「读经」,虽以古文为主,但并不排斥白话文,并且相信由于古文能力的增强,必大有助于其白话文的鉴赏与写作。
凡「读经」,虽以中国文化为主,但并不排斥西方文化,并且期待由于理性的开发,而更有能力去吸收融贯西方文化。读经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一个人,自小有这种大心量大志愿。
凡「读经」,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排斥理解,并且希望由于深沉的酝酿,而有助于其思想的缜密。
最后要请特别留意的是:读经虽只是属于课外补充教学,每天平均只花了二三十分钟,但对其各方面的智能有甚大的强化效果,其他的功课很快跟着会有明显的进步,家长或老师不要让他花太多时间在功课上打转,而要他赶快多吸收课外的知识技能,或者加多其读经课程。也就是要让他学些有内涵有价值的东西,以免浪费他的生命。(现在国小老师上课所教,家庭作业所派,大体是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标准,所以高材生在上课中往往所得甚少,家庭作业的抄写对他来说更是缺少意义,这种浪费是很可惋惜的。不过老师为了全班教学,也是无奈的。解决的办法是分层级派作业,有些读经儿童的家长要求老师让他的孩子以「背经」代替写作业或背课文,而老师居然也答应,这真是一个好现象。可供天下父母老师参考)
第五步:开始教学。开始教学也是很简单的,不必要有开场白,只要说:「小朋友,跟我念!」,「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念完一次,再一次,这样就开始读经的教学了,念完一段,念下一段,不必要讲解,讲解往往带给老师压力,儿童听不懂会减低兴趣,而且等于浪费时间。但如果教师有能力有兴致,或某些章节可以当作随机生活指导的,或高年级可以听懂一些了,略为讲说也是可行的。但讲解不是读经班最主要的目的,儿童读多了,他自然会了解。如果有儿童或家长特别要求要了解,而老师没有信心没有能力讲解,这时请老师不必有挫折感,因为我们这几代的语文能力不好,是被牺牲的,在此更可见出教子弟读经的重要。如真有高年级想了解文义,可以请他自己去看坊间的翻译本,但也应劝他不要太认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后再说,经典的学习不像科学知识的死煞,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求懂,而且要懂得很清楚,但经典的性质不同,不可搅混。经典贵在有无穷活转的内涵,对经典保持一种似懂非懂的深远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为了让他懂,浅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为天下道理只不过尔尔,大大斲伤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所谓「了了」,就是什么都好像懂的样子,能言善辩,好抬杠而自以为是,这种态度不是很好的,而现代家长却很喜欢,此所以社会上浮薄之人渐多的缘故,须及早防范,不要随便让儿童养成这种习性。
第六步:取得和「读经风气推广中心」联系。本中心是由关怀文化人士所赞助,由我主持,义务供应各种读经信息,解答各种读经问题,协助读经开班事宜,并且无限量发行赠阅「读经通讯」,无限量发行赠阅本「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以利大家协同在各处推广读经理念。本中心也出版倡导录音带录像带,出版教学录音带,代售读经课本等,希望参与推广读经的工作者,多与本中心联络。
第七步:乐观坚定,长期办下去。读经班的开办很简单,而持续下去也很简单,只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建议即可:第一,要体贴人性人情。一般人往往随时代而走,在读经风气未打开以前,赞同的人是不多的,只要有三两同好即应满足,不要有孤独感。第二,要了解儿童个别差异,不要要求每个儿童的表现都如人意。通常的状况是十分之三会自动喜欢读,十分之三会反抗到底,十分之四是可有可无,鼓励即进,不鼓励即退。这是很自然的教育心理统计曲线。我们只要不辜负前面十分之三,而鼓励中间十分之四就很多了,当然能鼓动得了后面十分之三更好,但切勿因此太累太失望,以致全盘放弃。后面十分之三或许有别样发展也是好的,不一定非天下人都马上来读经不可。第三,要激起家长的关心。儿童读经成功的关键在于家长的鼓舞和督导,尤其是刚开始的三个月,教师必须常常提醒家长读经的重要,每次下课后,须吩咐家长:「督导你的孩子每天读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注意,是『每天』!」如果家长不负责任,「假民主」,只抱着「让孩子试看看」的心情,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有些家长说「忙」,不愿花精神督导,其实,他不知道,这时认真督导三个月读经,等他上路了,则一辈子不用为这小孩担心,是一种花费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教育投资。千万不要蹉跎,等他过了十三岁,忽然发觉孩子空虚的心性一夜之间变样了,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这些观念,要常常说给家长听。第四,要有坚持的勇气。开班三个月后,人数少了一半,是很正常的,继续办下去,又会渐渐有人来插班,回复原来的盛况。澎湖马公高中有一位萧丽玲老师,她说澎湖的孩子太可怜了,所以不但自己义务开班教读经,还东奔西走,宣传理念,受了不少挫折,感动许多国小校长和老师,以及地方关怀文化人士,在教育局丁振民局长亲自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了两年多,现在澎湖几乎全县儿童都已接受读经教育,将来澎湖一地不仅文风鼎盛,而且将出大人才来。这便是凭着坚定的信念而推广读经有成的例子。屏东里港有老夫子才艺班尤永煜老师,开班时八个学生,一年半下来还是八个,但他没有放弃,后来终于增加到数十个,以致客厅容纳不下,这便是本着乐观的精神开班有成的例子。我曾说只要还剩下一个人要读,便不可放弃,如此,则无败事。第五,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短视近利,急着求一时之效。人类的幼稚期是很长的,读经见效之日远在十年二十年以外,要善于期待。第六,不如意时,请和「读经风气推广中心」联络,或直接找我本人。我们一定会恢复你的信心。
祝你成功!
(附录)解消疑难好读经
王 财 贵
「读经」教育,即是希望儿童在其性向纯净时,及早选取传统中有高尚意义的文化资材教养之。本来,教一个民族的幼苗接受其祖先的智慧的熏陶,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在这个时代里推广这样的读经教育,却备受质疑与责备甚或辱骂,以致于想要从事的人也信心缺缺,畏首畏尾。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老早出了问题,形成一个巨的大潮流,而一般人也未作深入的反省,以致受制于时代的风潮之故。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里,要去教自己的小孩或教别人的小孩读经,是须有相当的见识与勇气的。你如果没有相当的见识与勇气,一下子就被撂倒了!我们应该面对这些质疑与责骂,理性地,平心静气地考察其来由,看出其破绽,不要再被那些浮辞滥调所胁迫,然后才可以安然地教读下去,而且也敢于向他人推广。
其实,那些反对与质疑很简单,大要说来,只不过是两方面﹕一是因误会而有疑,一是出于偏邪的故意攻击。对于误会,吾人应当解释,对于故意,吾人应当正辞以破解之。
先说故意的偏邪一面。故意的偏邪完全出于五四以来一贯的「反传统」的心态。本来,「反传统」,如果是「反省传统」,则是表示一个民族的要求进步,这是任何一个有活力的民族常要做的事。但「反传统」如果变成是无条件的「反对传统」,乃至于必须「消灭传统」才甘心,那却是我们中华民国以来的特殊心态,是古今中外所罕见的变态心理。他们对凡有关传统的事,一概无情地攻击之,攻击「读经」,只不过是其中一环而已。但是「读经」一受攻击,则连接触文献深入了解的机会都断丧,其他一切传统的传承汲取皆失其根源,可以说是从「根」拔起。如今我们推广读经即是要从「根」救起,所以我们先要破解那些攻击!
因为五四以来的论调是很轻浅幼稚的,所以破解的方法也是很简单的。我们且看他们的攻击方式,只不过是用一些空洞无实的术语辱骂人罢了,当时的人们知识没有他们广,文章没有他们会写,理性委缩,信心不足,于是听了咒骂就害怕了,被吓住了。其实归纳集合起来,他们旳用语只不过是所谓「保守」、「复古」、「封建」、「八股」、「填鸭」、「死背」、「书呆子」、「食古不化」、「开倒车」等。(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辞语了!)而这些辞语都是空洞无聊的,我们且看如何应对﹕
首先,说「保守」。「保守主义」者,是为保住守住人类文化既有的成就而努力的人,他们主张不燥动,不妄为,本来就是文化的守护者所当有的态度。一个有理性的「保守主义者」,并不妨碍进步,英国有政党以「保守」为名,而不以为耻,为什么五四要进步,就要用「保守」来骂人?其实,没有了「保守」的进步,往往是「妄作、凶」而已。所以问题应在于一个人是否有理性,而不在「保守」或「进步」。五四以来,不分青红皂白,把「传统」等同于「保守」,又把「保守」等同于「反对进步」,到疯狂时,不免就把「破坏」当成「进步」,这都是故意歪曲辞义!故意歪曲辞义以污蔑人而强绞辩,是五四时代善用的把戏!以下诸问题,莫不如此,吾人当随时警觉!
其次,说「复古」。如「古」有好处,而今失去,为什么不「复」一「复」?西方文艺复兴,便是由复古而得文化的新机,而且胡适不敢去骂佛家复其释迦牟尼之古,更不敢去骂基督徒复其耶稣之古、西方学者复其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古,单单反对中国复孔子之古,这样势利,真是岂有此理!须知,人生学问,有的是会随着时代而进步的,有的是无所谓进步不进步的。科学知识,是与日俱进的,不必复古。而智慧,不一定是进步的,成佛,成君子圣贤,逍遥,上天堂等,今人不一定比古人高,随时应该以古为师。胡适一批人迷信科学万能,认为「中国既无科学文明,也毫无精神文明」( 胡适语 ),所以无「古」可「复」,一切以「现代化」为标准。几十年来,此观念已大大显出毛病,西方思想家正不遗余力旳自救了,不知中国人为何今人还怕「复古」?
再说「封建」。此辞本是中国先秦一种贵族政治体制之称,西方也曾有类似的制度,虽已时迁事异,但这是历史事实,而且在这种贵族政治体制下,也曾为人类造就不少文化成绩,并不是绝对的「恶」。现在用此辞来讥诮一个人的思想老旧、不合时宜、或威权态度等。但是纵使「封建」制度已过时无用,我们也不应因为「经典」出现在「封建」时代,就咬定连带其所涵的「义理」也一起都是「封建」而过时的。历史问题,是属于所谓「所损益可知」的一面,是会老旧的;而义理问题是属于「虽百世可知」的一面,是无所谓老旧不老旧的。这是个很简单明白的两个面向,孔子老早就分得很清楚了。而五四那批人就故意混漫,一般人也跟着淆乱不清。如今,吾人只要分清历史问题和义理问题,分清过时不过时的问题,就不怕「封建」之讥了。再进一步说,「封建」如果是指「固蔽宰制」的心态,以此来嘲笑「读经」,更无道理,因为刚好中国儒释道三家都是极端宽容开放的学问。固蔽宰制是人类共通的私欲情结,是每个社会都有的,并不限于中国古人,而且这正是儒释道三家所要破除的,怎么可以把社会不良的表现归给中国「经典」呢?兹且举一个「固蔽宰制」的例子:民国初年政府要成立「中央研究院」时,本来是有「哲学研究所」的设计的,是胡适认为哲学「无用」,借着「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职权,把它删掉了,使得中华民国的最高学术机构,一直没有「哲学研究」一项,成为世界学术界的大笑话,这不是一种「固蔽宰制」的典型表现吗?孔子会如此做吗?谁「封建」呢?可见封建不封建,不在古今,而在心灵是否「开放」、眼光是否「长远」!「读经」而「开发理性」,是使一个人「不封建」的最大保障。
再说「八股」。「八股」是王安石设定以来,科考作文的规格,是以八段文字来「起承转合」成一篇文章,原无什么不对。只是古代有些无才华的考生被作文形式所拘,文章无内容,类似现在的联考把考生考死了一样。凡是人之生命一不精进,充拓不开,都会有「八股」,不一定「读经」才会有。譬如胡适一辈子宣说他的西方万岁,宣说他的科学方法,宣说他的白话文,到老也只那一套,丝毫没长进,而且钳制天下后世的教育思想达七八十年之久,现在国人动不动就说科学,动不动就学美国。这就是最大最顽固的「八股」,这也可见现代中国人的不长进!一个活泼的人,当有「一口吸尽长江水」的的怀抱,所谓「学而时习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随时充拓自我,随时面面俱到。「读经」,正是要使一个人知道,当要西方时,也要中国;要现代时,不忘传统;学白话时,也通古文;这样才不会掉入五四的「八股」中。
其次,再说「填鸭」。「填鸭」是商人卖鸭前,为了虚报鸭重,让鸭吃饱,鸭吃不下了,还硬把鸭灌食。以此比喻学生学不来的东西,还硬逼学生去学的教育方式。说「读经」教育是「填鸭」,真是所谓「引喻失义」,因为我们说「读经」,是让儿童糊里胡涂把经典「背下来」。而儿童正是理解力糊里胡涂的未开发年龄,他正是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阶段,「背书」正是他的「正经事」,他的拿手,是他「吃得开」的工作,让他「背书」,怎么可以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读经」,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他慢慢「反刍」去!你现在不给他好好「吃」下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也拿不出来。现代流行的教育理论是「启发」、「理解」,在幼儿园国小那么蒙懂的时候讲「启发」,可说是「费力多而收功少」,在理解力尚未成熟的国中高中,塞那么深的数学理化,真是名符其实的「填鸭」了,君不闻,我们的青少年,被「填」得叫苦连天吗?「饿语文之牛」使我们的文化教育空白,「填数理之鸭」使我们的科学教育浮肿。民国以来,掌教者之观念牢不可破,数十年如斯,家长、老师们,应思有以自救了!自救之方,就是分清人类学习的两个面向:该理解的科目,使之理解,该记诵的科目使之记诵;既知道那些是给孩子现在用的,又知道那些是为将来「打底」的;同时知道人生除了「知识」的「了解」以外,还有「生命、人品」等方面的「陶养」。因着这些区别,其教材和教法都有绝大的不同,如果等而视之,我们将只得到片面的人才。
再说「死背」、「书呆」。「死背」也成为读经的「罪状」之一,真是可笑。「背」,当然是「死」的,我没听说可以「活背」的。一个人从婴儿起,便在「死背」了,「电话」「冰箱」两个辞,一定是先「死背」了才可以拿来「用」。不然,「活背」成「电箱」「话冰」,就不堪「用」了。「死背」,犹如计算机之输入数据,地下之积存水量,不用时当然是「死」的,但只要人是活的,犹如计算机之有程序,抽水之有马达,则水之流泻,不可遏抑,计算之运作,方便轻巧。语云:「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成人,可恨的往往不是不会思考,而是佳景当前,枯肠搜索不出半点墨水来!我们的头脑是神奇的,记忆下的东西,它自动会编码储存,同类互较,融会贯通,「死背」的东西多了,到时它「活用」得比计算机还灵光。当然这并不是说只靠「死背」本身就可以「活用」,而是人的脑力的发展,到了成年,自然有所「开悟」。而且「理解力」也是可以训练的,这是另外一套,但与记忆是相辅相成,并不是互相妨害,处于复杂的现代社会,吾人既要有丰富的记忆资材,又要有精密的思考能力,这是吾人提倡读经的最重要主张。想要两面俱到,便必须从小读经,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了。儿童期一过,腹中空空如也,只有几句「老师早,小朋友早。」这个人一辈子别想有什么成就了。或许有人见过虽然背了许多,但到老还是不会用的「书呆子」,认为是「背诵」之害,其实,并非是背诵害他不会「活用」,而是这个人,本来就是「理解力」不好的「呆子」,这时应开发他的「理解力」,而不是去怪罪「记忆力」。当想想,如果从前连记忆力也没有训练,那他可能还要更「呆」。因此一个人不管天资好不好,都不可以错过他应得的记忆的训练,记忆多,只会使他更聪明,不会使他变呆。例如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其音乐天才如何,老师总要他多背有名的乐谱,一个有音乐天才的人,同时也是背谱高手,只听说有背了乐谱而成就的人,并没有听说有因为背了乐谱太多而阻碍他的音乐发展的。围棋高手背谱更背得厉害,上了段的人几乎个个过目不忘,胸中都有数百千盘棋谱,但并不因为他的谱愈多,所以功力就愈差。医生要也背病理和处方,如果「难经」、「伤寒论」、「医宗金鉴」等书没背下几部,而想成为高明的中医,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五四以来的人不反对学音乐学围棋学医学的人背书,而单单反对学语文的人背经呢?其中理由很简单,就是无理取闹,因为「经」代表传统文化,是传统思想的核心,他们为反对传统而找理由反对读经而已。
再说「食古不化」。如果人心像保险柜,把古董存进去,当然「不化」。不要说「古董」不化,即使是胡适之的大作摆进去依然「不化」!但人心如果是「活的」,那就可以「化」!不仅食「今」会化,食「古」也化!「化」不「化」,是主观的能力问题,不是对象「古」不「古」的问题。我们当培养多元活泼的心态,增强「化」的能力,而不是去防堵「食古」。「古」如果有高度的营养,有益于人生,为什么不去多「食」?况且打开经典,每一家都在劝人开阔心胸以开发理性,儒家要人「坦荡进取」,道家要人「无执无为」,佛家要人「无住无相」,都是最开放的心灵,最多元「化」的态度。食了这些「古」,才使人知道如何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这种人该「化」的地方自然会「化」,而不该「化」的地方,他却会「固执」。既能放又能收,两面饱满,这才是真正的「化」,这才是古人理想中的「君子」、「真人」、「善知识」。如果只是一味的「化」,丝毫没有所「守」,人人「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化是很「化」了,但也不见得是最好的社会。所以所谓「化」,是有方向的,应该是「理性化」,也就是「化归理性」才对。只要开发理性,则今古通「食」,中西皆「化」,都归我所得,为我所用,如鲤鱼之跃上龙门,上天下地,无所界限。现代以来,最顽固而不通不化的人就是五四那帮人了,尤其是胡适之,学了杜威,就宣传杜威,崇拜杜威,如崇拜上帝般,丝毫不可转。当知杜威固是大家,但亦有其限制,何况胡适所得,只是杜威之「思考方法」,是其余事,对杜威正面的哲学,胡氏并未能深入( 见吴森博士所评 )。其他五四一代的人,莫不宣传西洋,对西洋五体投地,其实对西洋的了解是很肤浅的,只是一种狂热崇拜而已,但他们就全套搬来强逼硬扯,要中国人唯此是尚。这批人可以称作是「食西不化」,难怪他们一定要主张「全盘西化」了。今日吾人提倡「读经」,是要看中「古」之可「食」者而「食」之,同时自小也练成「大胃口」,将来看到西方之可「食」者,依然「食」之不误,不仅消纳了东方,也消纳了西方,然后中国文化有前途,世界文化有前途。
最后,说一说「开倒车」。其实「开倒车」是很正常的,一家汽车工厂如果宣布他的车只能往前开,不能「开倒车」,保证没人买他的车。可见「开倒车」是必要的。开车固然常往前开,但遇到悬崖总得往后退,然后找寻新方向。近代以来,我们的社会好像失去了找寻新方向的能力,轰轰轰,只顾往前开。其实是不是自己知道正在往「前」呢?方向盘随着西方人转,也不管是前是后,也不知开到那里去,此真是大可悲哀!( 大陆数十年来是另一种情况的「不开倒车」而「向西方看」,但也是悲剧收场,可怜!)「读经」,就是自小要他培养独立自主的风骨、运用自如的智慧,方向盘在握,要向前可,要向后亦可,乃至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可旧可新,可中可西。「经典」字字虽重千钧,却又轻巧圆转,如果不从「经典」中煅炼他卷舒自在的器局,我不知从何处可以供给他这样的讯息,不过至少我知道从胡适的著作中,是闻不到这种气味的。
此外,再谈谈一般人不经意的误会的一面。最大的误会是:有人问「只有读,只顾背,都不讲解,他怎么懂?不懂有什么用?」有关这点,在我的「读经教育说明手册」说得很清楚,在此不再重复。不过要特别声明的一点是:我们说「不讲解」的意思,是就着他的年龄不适合理解而说的,是「不必要讲解」,而不是「不可以讲解」。适当的年龄,适当的场合,适当的老师,也是可以讲解的。而且在「儿童读经」推广的同时,我们已开始注意培养「讲经」的人才,以待十年之后对这批满腹经论的儿童「开讲」。这是一整套的文化工作,是长期的历史性工作,是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国族的永恒的期盼和酝酿,不必急也不能急的。现在只要他多读一句,就是多播了一颗种籽,就是「为人类多累积一份文化财」,( 此语是吾友蔡宏谋先生所造,甚有深味。)何时开花结果,何时助急救难,要善于等待。眼光远大者,自不急功近利。十年之后再看看罢!
又另外一项误会是:「大家都去读经,难道叫他讲话也用文言?难道数学不算了?钢琴不弹了?画画不画了?在现代竞争的社会里,一个小孩子只教他读经怎么够?」这真是一项大误会,他推想太过了!吾人所提倡的读经,只是诸多学习的一项,每天只花二十或三十分钟即可,一般生活当然照常,学校功课当然照常,一切才艺当然照常。反而依照近几年来实验教学的成效看来,读经一段时间以后,儿童性情更为明理宽容,更为主动好学,更能专注摄受,他的各项学习能力均大有进境。因此,许多家长都得到一个同样的结论:为了读经,固然要「读经」,为了其他功课,也要「读经」。「读经」使儿童全面成长,「读经」使家长全面放心。
最后,再说一种最「无可奈何」而最深入最普遍的误会。那就是质疑:「让儿童读经了,我承认他将会有君子之德了,但是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小人出头的社会,君子往往吃亏的,我难道要我的小孩将来在社会上吃亏吗?」这种问题真是社会上最无可奈何,最莫名其妙,最可悲,但又是最大多数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是不会进步的。其实大多数人,不是存心要占别人便宜,只是不肯吃亏就是了。但是心理老存着「不肯吃亏」的念头,便是「俗」,便是「自私」,便是生活在﹁计较﹂中,生命便受限制,格局不会广大。君子之人,只管该不该,不管吃亏还是占便宜,然后才能坦荡,才是自主,才能超然物外,才有真正幸福可言。﹁读经﹂便是想要培养这种品格,所以说读经,是鼓舞他做一个君子,也就是做一个为自己幸福而活的人。这种幸福是以人格换取来的,是永恒而舒畅的。这种品格当然不容易培养,但做为一个儿童的父母,如果因为自己一生的挫折失败而不敢教小孩往这里走,其实就等于为这个世界多生一块「行尸走肉」而已,对于人类不但无益,尚且可能有害!这个小孩的一生被这样的父母一教,是「未战已先败」了!「读经」是不是一定「成君子之材」,这且不管,但为了怕他「成材」而不让他「读经」,这种父母实在是很奇怪的。何况有品德的人一定就「吃亏」吗?朱子说:「天下没有不晓事的圣贤」,圣贤也不一定就是呆子呀!他只是为其所当为,不赶时髦,不争世利就是了。一般的家长自己见识不够,以己之心度圣人之腹,认为不会争名夺利就是「吃亏」,你自己这样俗,这样没出息,也就罢了,为什么不让你的孩子将来出息一点呢?要让他出息,就应当请圣贤来教,也就是让他「读经」。不然,好好一个小孩,小心从小被你教得小气好争,遇事不敢担当,号称「聪明」,自以为「识时务」,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短浅浮薄的小人罢了,家家如此以训子弟,我们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呢!社会没希望,我们的子孙能安稳吗?将来大家往美国跑就没事了吗?
一个社会总须有几根中流砥柱,「读经」,就是期待你的下一代负起这个任务。他,小则撑起个人,撑起一家;大则撑起一个社会,一个天下。「读经」,就是想让生命的希望常在,让人间的美好永永流传!愿与天下父母共勉之!
国八十四年端午节写于台中师院
全文完
民国八十四年 五月四日 王财贵完稿于台中师范学院
民国八十六年 七月一日 第五次修订
民国八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六次修订
民国九十一年 五月四日 第七次修订
民国九十四年 一月一日 第八次修订
王财贵(九十三年一月,读经通讯第三十六期)
缘起:十年来,我在台中师范学院,不管开的是何种课程,上第一堂课,即与学生相约:「有谁在这一学期之内,把任何一本经书读完一百遍,他的学期成绩便从九十分打起。」因为我知道,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其胸襟,启发其智慧,而这些不正是「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吗?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所以不管上的是什么科目,给他九十分,甚至给他一百分,都是值得的。去年七月十一日,在马来西亚巴都巴辖对华仁独中高中部的学生演讲时,偶然想到:高中生、初中生其实也可以这样读,于是与在场的学生相约,谁能在半年内把论语读完一百遍,就送他一幅书法。这算是把一百遍读经法正式推向社会了,同行的马六甲锺积成先生,认为这种约定很有意思,于是在各种场合转述,听到的人,都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名之曰:「与王教授有约」。到现在,真的把论语读完一百遍的人已不少。读过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得:「愈读愈高兴,人生恍然有了方向……。」
吾人所推广的读经教育,固然是以「儿童读经」为主,但经典的教育功能,其实是不分年龄的。我在十年前撰写的「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中,就特别用两节讲「成人读经」-----包括了「成人读经的基本理论」和「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可以说把成人读经的观念全部说清楚了。我也曾在演讲中及网络里提到家父九十二岁开始读经识字的经过,而一般人不也常听过乡下老太婆念佛经有所长进甚至悟道的故事?
成人也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任何人都可以从读经领受到重大的益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本来是不必再费心推广的。但数十年来的时代风气依然禁锢人心,有的人认为经典一定很难而不敢去读,有的人怕被别人讥为为迂腐而不敢去读。其实这些都是无道理的顾忌,要打破这些顾忌,让经典真正深入人心,修身齐家,化民成俗,扶持社会,安邦定国,必须大家一起来。所以,我愿在此发起「全民读经」运动。而如果要读中国的经典,宜从经典中的经典——论语——开始,所以这个全民读经运动就特别称之为「论语一百全民读经运动」。
方法很简单:即「每个成人从他听到这办法的这一刻,立志在半年内,将论语从头到尾读一百遍。」
这里所谓「成人」,是指已经能够自己立志的十三岁以上的人(不能立志的,代表其心智还不成熟,实在也不能算是成人)。设定在「半年内」,是为了让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有个半年之间,其生活中有一种「念兹在兹」于人生学问的体验。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百遍」,是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这样就没有「艰深难懂」的问题,这样才读得下去。
因为「论语」篇章各自独立,所以可以分开来读,有五分钟十分钟,甚至一分钟两分钟,只要身边有一本论语,随地都可翻开来读。可以在生活周遭,到处都放一本论语,每本各有它的进度。每本书中备一张书签,读到那里,夹到那里,下次再接着读下去,直到读完。每读完一遍在书末划一条线,读完五遍就写成一个「正」字,等到划了二十个正字,就是一百遍了。
据欧阳修的统计,论语一书有一万一千七百零五个字。以普通读书的速度,每分钟两百个字相除,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读完一遍。起初会感到有些拗口,读到一二十遍以上,渐渐顺适。四五十遍时,读完上句,下句就会自然涌出来,愈读愈快,甚至四十分钟或三十分钟即可读完一遍。读到一百遍就几乎能背了。
等到读一百遍,文句熟透了,想要了解,再读注解不迟。到那时,一字一句一章一遍去理解,不仅不觉艰难,反而会在融会贯通中,证实了「学而时习」之乐。况且,何必等到一百遍?在平常的读诵过程中,偶尔会有一两句在不经意中跳出来,大放光明,照亮颜色,撼动心弦——这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通一经,则可通群经,论语读一百遍了,会有人想接着读老子,(老子五千一百四十四字,半小时读完一次),有人想再读学庸,(大学一千九百零六字,中庸四千零五十六字,合计不到六千字,也半小时可以读完一次),或唐诗或诗经易经皆无不可。甚至只将论语多读再多读亦可。程伊川曾说:「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只论语一书,即可陪你一辈子。
此法可以人人自己立志读,可以夫妻相约共读,可以亲子读,可以邀三五朋友一起读,老师或校长可以鼓励一班一校的学生读,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公司可以发起员工自愿读,甚或规定必须读。如果学校或团体,能发给奖励,将更提升参与的兴致。不过有奖也好,无奖也好,其读了以后,收获的喜悦,就是最好的奖赏了。
试想:如果一个两千名学生的初中或高中,其中有一千人愿意与校长相约,在半年内读完论语一百遍,则这些学生,个个敦品励学,这个学校校风将有何等提升!
又试想:台湾两千三百万人中,有一千一百五十万人都读过论语一百遍,人人敬业乐群,这将会是怎样的台湾!大陆十亿人口,有五亿人都读过论语一百遍,人人知书达礼,将会是怎样的中国!影响所及,以后将是怎样的世界!
这是吾人往后十年的推广的主要愿望之一。
附及:本来读书是自己的事,凡有意要读的,自己为自己负责,或各团体自行相约即可。但如今为了风气的提倡,也为了大家互相鼓舞,华山书院拟与世界各读经推广网站共同设立「全民读经——论语一百」的统计中心。有意参加的个人或团体,可以来此登记,中心将每隔一段时间,关询读诵进度。——当然,如果半年读不完,也可以展期在一年内读完。
总之,多读一遍有一遍的功效,多读一句也有一句的收获。
王财贵(二○○一五月四日)
一、从实用性说,语文是沟通的工具,多学一种外语外文,即是多了一项才华。从教育的立场说,人类的任何一种语文,都是非常复杂的,语文学习,即是开发儿童潜能的最好方式。语文能力好的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也往往比较特出。
二、虽然学习任何语文,对潜能开发的功效,大体相似;但「英语英文」在国际上,至少尚有四五十年的通用性,当今我国国民的外语教育,宜先学英语英文,行有余力,再兼学其他。
三、要学好外国语文,和学本国语文并无两样,即是愈早愈好。人类本有极强大的「语文天赋」,可以轻易学得多种语文。这种「天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零到三岁,是完全饱满时期,学什么像什么,一学就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地奠定了一生基础。第二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其天赋便减低了一半,然犹虎虎生风,一日千里。六岁到十三岁,又减去其一半的一半,但如善加把握,尚属易易。唯若错过了十三年关键之期,则「天赋」丧失殆尽,学习转难,须极发愤,乃有小成,岂不可惜!
四、把握适切时机的责任,完全在儿童的父母及老师身上。所以,负责任的父母老师,应该及早注意儿童的语文教育了!以多样的高度的语文,开发孩子的高度心智,并为人类培养融通文化之国际性人才。
五、有关语文教育的内容,可分「语」「文」两方面。「语」为「文」的基础,「文」是「语」的升华。所以教材也可分为两方面:第一,「语」的部份,一个民族的语言,其基本句法只不过数十句,常用语句也只不过数百句。当地的人,两三岁之内,就耳熟能详,一生所说的话,不过是这些句子的扩充应用而已。身为外国人,其实只要熟练「常用语句」约一千句,则发音自在其中,语法自在其中,民情风俗自在其中,其语言基础也就够深够广了,辅之以广播媒体,随其年龄经验,累积变化,则将应对自然,宛如土生。
六、第二,有关「文」的教材,一个民族数千年文化,其精华只不过几本经典之作而已。经典之中,对人类有重大页献的不杇范例,也可以精选出数十百短篇以作代表。如能熟透这数十百篇,则单字自在其中,文法自在其中,文艺自在其中,思想自在其中。由此立下根基,则无书不可读,无理不可通矣,此执简御繁之道也。从外文经典入手,方是培养外文能力吸收外来文化的正途。
七、至于熟习之道,则唯在「背诵」一法。背诵之道,唯在「反复」一途。反复与背诵,又是儿童之专长。况且儿童对声音极为敏感,十三岁之前,只要所听者正确,即能发正确之音;儿童对视觉图案的记性也特别灵敏,一个字只要多看几次,即能牢牢记住。又,儿童天生直觉能力极强,只要有千百句语句常在口头绕心头转,久而久之,自能融会旁通,进而应用自如。
八、教任何语文,首先,要相信如果儿童是「活的」,则其耳朵自有听的能力,其舌头自有说的能力。只要听的是正确的,其说的也自然正确。所以,「发音」,是不必费心教的,教发音是徒劳无功的。现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不相信儿童是活的,不教学生多听标准的英美人讲英语,却由老师一点一滴的教不甚标准的发音,这就是国人的英语一直讲不标准的主因。
九、其次,要相信如果儿童是「活」的,则其心智本来是灵敏的,只要累积的句子够多了,自能领悟文法文意,而通过「领悟」的,才是最真实的了解。所以,「文法」,是不必费心教的,教文法,往往弄巧成拙。现在的国内的英文教学,因为不相信儿童是活的,所以一直不愿意多放点东西在学生肚子里,让他去自然消化。却把学生看成机器,由老师一点一滴的教文法。这就是国人英语反射反应建立不起来的主因。
十、总之,选取「英语要句」约一千句,「英文名作」约一百篇,录出正确读音,即是吾人的教材。反复让儿童或听或读,约五十遍即会跟着念,一百遍即熟练,三百遍,至于琅琅上口终身不忘,即是吾人的教法。以上的教材教法,简称「英语英文读经教学法」。不需专业老师,不需特别教室,不需特定时间。任何家长任何幼儿园小学教师,只要会按录音机,说一句:「小朋友,跟它念!」就是最理想的专业老师;任何地点,只要有一本书,一架录音机,即是最适当的专业教室。任何时间,只要拿着书,或听到声音,一分钟两分钟或十或二十分钟,就寝后、起床前、游戏时、洗澡时,都是最好的教学时间。
(一)依照近年的实验观察,若从幼儿园中班起,每天半小时的学习,第一年,每周平均可背十五条语句(每句十至十五个字),或半篇文章(每篇约五百字)。一年之后,背完七百句型,或二十余篇名作,即可看字读音,语音正确,略能与外人交谈,并认得数百单字。以后背诵速度及融会能力加倍,则小学一年级时,识字量达到一千以上,即可自行阅读英文课外读物。而全部英语英文背诵教程,在小学三年级之内可以完成,奠定一生的英语英文程度。若自胎儿或婴儿教起,只要大量的、反复的听,不必背,自然熟,教法更简单,效果更好。
(二)只有正式的直接的「英语」「英文」教育,不须要绕道「儿童英语」「儿童英文」。浅度无聊的教材,只是在浪费儿童的生命。须知,英美的儿童,三岁就学会一生的「英语」了,因为他们从没学过「儿童英语」。但是美国青少年「英文」程度低落,乃是由于他们从小只学「儿童英文」,错过了一生学「真正英文」的时机。吾人不要再重蹈美国人的覆辙了!直接学会了成人的「语」,儿童的「语」也会了。直接学会了深度的「文」,平浅的「文」也会了。
(三)一直注意「懂不懂」的问题,于是,「从浅到深按部就班,零零碎碎分析讲解」的教学法,已造成八十年来我国英语教育的严重失败。要改善英语英文教育,吾人应该改弦更张了。「只要多听多读多背,不要管懂不懂,听多读多背多了,自然就会懂。」这是吾人的新主张。
(四)资质好的儿童,可以同样方法,同时教其法文、德文、日文、希腊文等。
(五)「外文读经」的基本前提是「中文读经」。如果只侧重外文,偏废了中文,最多只成一个洋奴而已。不仅迷失了自己,对世界也无所贡献。
相信「行善即福报」的林琦敏先生
中国时报八十九年二月十七日第三十六版 撰述委员 郑清荣
尽管近来年,台湾读经人口已跃上百万,且普遍受到海、内外关心文化薪传人士的重视和肯定,但是,甚少人知道,事实上幕后大力鼎助的推动之手,正是出身于彰化偏远渔村,而目前担任全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琦敏。
林琦敏当年听闻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发心推动读经运动时,当下即决定在财务给予全力配合,他说:「我决定这么做,只是觉得个人的福报大,能够为文化的扎根工作,尽绵薄之力,让我感到非常心安。」
林琦敏进一步表示:「我对于读经抱持良好印象,可能与父亲的为人和教导方式有关。我的故乡在彰化海边偏远的小渔村王功,那是穷苦的乡下,村人生活普遍艰困,识字不多,父亲经常受托帮人写信、读信,遇上乡人婚丧喜庆,他则出任账房的工作,因此,虽然家境不富裕,却很受村人敬重。此外,迄今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爸经常用论语的话训勉我们,他经常开口子曰闭口子曰,我单纯的认为:『能说出口子曰如何如何,就代表着有学问,有学问就会受人尊敬,因此,父亲的作为,让我深感与有荣焉。』我每天上学的路上,看到和闻到总是令人不舒服的各类垃圾和臭水沟,小小年纪也因而立下心愿:『我长大后,一定要赚很多钱,让故乡变得干净一些。』」
此外,林琦敏也指出:「我从孩子的身上也看到读经的深远影响。我家儿子当年念国一时,家父尚健在,曾经教他背诵三字经,后来也背论语,读书很顺利。到温哥华留学期间,有一次返台,我邀他打球,但孩子表示回台时间很短,想回乡下探望老祖母,他跟亲戚说:『我要多留一天陪陪阿嬷』听得很多亲友赞口不绝。」
由于林琦敏未认识王财贵之前,早已亲自从自己的父亲和孩子身上体会读经的好处,因此,当民国八十二年有人介绍他与王财贵认识时,两人相谈之下,一拍即合,不到半小时,他就作决定读经善事一起做,在财务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他亦指出:「事实上,台湾比我有能力有钱的人多的是。我做这件事,为的只是做了觉得更心安理得。我若不做,一定会感到遗憾。」
林琦敏是说做就做行动派的性情中人,他对事业伙伴亦视如亲子或弟兄,他中部一位朋友林光文说:「九二一地震发生当天,多数人都想着早点离开灾区,林董却执意连夜赶赴已成废墟的埔里店探视生死未卜的店长。当我知道他们开的车子也是普通的小轿车,真是为他们担心不已。」
林琦敏也是不忘本的人,当他事业有成之后,敦请已退休的当年小学老师到公司担任要职,经常请益。他的念旧,从其住家地板上散置着六只姿势各异其趣的水牛铜雕,亦可见端倪。因为林琦敏念到初二时,举家迁往台东的东河乡隆昌的偏僻小村落,家里经济仍拮据,他课余之暇,经常一个人在山上放牛吃草,帮忙家务,分忧解劳。
从年幼在故乡王功立下要赚大钱回馈乡里起,到台东课余上山放牛的年少岁月,到初中毕业在台北流浪打天下的苦日子,几度波折和自我坚持之下,现年五十五岁的林琦敏缔造了全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连锁集团,他说:「成功的人,不能没有智慧,也少不了机运,但是,最重要的是努力,脚踏实地的做,机会自然会来,智慧有些是天生的,但是,肯努力,也可以开发智慧,足以因应情势。」
他说:「我没有高学历,十七岁那年流浪到台北找工作,看到戴着大盘帽的高中生羡慕得不得了,渴望念书的心情,想到不停地掉下眼泪,最高学历是五十四年参加师大附中技术训练中心主办的电器专业训练班。我也没有家庭背后的奥援,智商也不高,但是,我对自己有强烈的自信,我总觉自己一定会成功,即使在无处可栖,甚至沦落到偷偷夜宿学校教室时,我还是坚持『走电器品事业的心』从不动摇。今天,能有这么大的福报,真是谢天谢地。总而言之,人真的要像慈济证严法师所说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我相信,人若这样,比较会有好报。」
乔龙庆 一九九九年四月,读经通讯第十七期
(作者乔龙庆: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系毕业,获纽约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和维琴尼亚大学比较教育博士学位。在美曾任小、中、大学教师,纽约市教育局督学。现任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国际教育项目主任。)
想来是西式的教育受多了,或是美国居住久了。许多在美华人成天脑子里转的都是自己的事。每天熙熙攘攘地追求着「美国梦」的生活,对于西方的物质文明,好奇又爱慕,并且乐此不倦。周末假日经常是逛装饰堂皇的购物中心或是沉醉在五光十色的电视电影中,平常努力的不外是高薪、房子、车子……,当然,我也有过这段经验。然而,自感那些满足和快乐都不能持久,心里不能坦然自若。常自问这种搏斗要到何日止,何时休呵?这样汲汲营营地又到底是谁辛苦为谁忙呢?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世界「无限」的物质,哪天才能得到内心满足而安宁呢?生命的意义在那里?活着总该有个充实的境界吧。何况,这种搏取又多是盲从的跟着大家跑。
当我自省这种心态时,常会联想到台湾师范大学曾昭旭教授说过我们这些现代的中国人「虽然血管里流的仍是中华民族的血,但从小是喝西方文化的奶水长大的,意识层面的思路与观念老早是西式的了。」以前不以为然,现在越来越觉得有道理了。
记得60年代在台湾求学期间,进的是一流学校,却没有培养「自觉、自律、自强」的意识。学校的课程多偏重英文和数理,似乎英文和数理老师也较受学生的尊重。上学就是求知识,升大学,去留学。这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我等青年人一致的期许。学校没有引导我们认识和伸展自己的个性,更很少鼓励我们去关怀社会。狭隘的教育观念就导致了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就培养出狭窄的人生价值观。所以,现代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多半是自我中心的,在社会工作缺乏判断力、也没有正义感,更谈不上应付困难,应变环境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了。
我们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点?怎样在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生涯间为自身求安顿?怎么又能超越现实开拓自我的大方向?我的这些迷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悟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志业和使命。这样的心态又更是在数年前我与十几位有同感的朋友共同研读中国的古典经文原著中获得一再的肯定。我们先从四书开始研读,才了解那毕竟是三千年不衰的中国儒家思想、中华精萃。真是深感开卷有益啊,例如《大学》中就有引导我们立志的三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辅导我们思维的五段思维法(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和本末相对术(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及引导我们了解人生责任的八层实在论(修身、齐家、治国,进而兼善天下)的哲理。真是何等智慧。大家都后悔小时候没有背诵这些生活指南。若是幼年熟悉这些经典,那些智能的种子,会如泉水似的不断滋润岁月,引导我们求学,指导我们生活,我们的生命又是何等境界,大哉,中华民族的智慧!
去年年底,意外的收到李思平、欧阳碧云夫妇由台南寄来的一大盒「儿童读经」资料,内有读本、手册、录像带、录音带等。细阅之后,非常兴奋,才知道王财贵教授发起和推动的这教育活动,历时十多年,真正功德无限。
我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对这样具远见、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感到很振奋、很向往。决定与友人俞小薇女士(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在今年的三月中旬前往台湾一行,亲自了解实况。谢谢王财贵教授,华山书院的吴英兰女士和李思平先生的安排,我们在台北、台中、台南访问了五天。我们参观了学校、小区和家庭组织的读经活动,访问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目睹「儿童读经」带给孩子,家庭的「多功能」实际效益。那些好处真是孩子一辈子都享用不尽。这些背诵中华读经的孩子多么有福啊!
以读经的「多功能」而言,正如西方对「阅读」的学术研究报告所指出:读者可从阅读中学到字、辞、句和文章的意思;经常阅读不仅能丰富词汇,加快阅读速度,还能增强理解力;阅读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建立读者的自信与自尊。再从长远看,趁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就背诵了为人处世的智慧,让他们逐渐了解中华文化是如何看待「人」、「自己」,「人与人」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领悟到生活的质量、人生的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
「儿童读经」从小就为孩子种下了智慧的种子。我们很敬佩王教授的远见和他不辞辛苦地四处推动儿童读经的毅力,我们赞赏家长对孩子读经的爱心和执着,我们感佩社会人士对儿童读经的认同和资助,这些新兴现象都让我从新得力,让我也有了新的使命感。
我在美国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西方教育的认识,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环节,我历经了好奇,羡慕到忧心的心路历程。的确,西方的科技知识技术,提供了生活的更利,给了人类带来福祉。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在西方无止境的物质发展下,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人的信仰被科技冲淡了;人的心态在物质刺激下变贪婪颓废了。其结果是人的自觉、自律能力逐渐消失,社会风气败坏,连大家人身的安危都成了问题。可见知识技能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无可否认的,现今若不重视科技知识,个人国家都无法在今日竞争的世界里生存。传授知识技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份,也许也是大部分,但毕竟还是次要的。教育的宗旨应是培养人修己明礼的自觉和自得;发挥「智、仁、勇」的人性;了解生命的义意,正确看待「自己」和「家庭、社会及大自然」的关系。人人都能自觉、自律,大家才有真正的「自由」。人人都能互相关怀、彼此尊重和互助才能享有真正的「民主」。培养这整体观念才是教育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展望二十一世纪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西方的物资文明正吞食着东方的人本文化。作为现代的中国人,我们有使命去珍惜、维护、更新我们文化的精粹。今天中国的教育如何振兴?如何步入自己的轨道?我深感推动「教育改革」要先认识自己固有的文化;以「人本主义」文化为根据,借鉴西方「科学文明」的精神与方法,作有系统的研究和更新。深信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必能为促进人类幸福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黄惠美 (美国纽泽西儿童读经班老师)
二○○一年四月,读经通讯第二十五期
脸色极为苍白,有双乌黑大眼睛,三岁的妮妮,一边瞪着桌上的中国经典课本,一边紧挨着姨婆。偶而,小妮妮也能随着其他的小朋友读诗或一小段中庸。有些家长看到瘦小而面无血色的她,不禁油然生起同情之心。
今年七月中旬,由姨婆将体弱多病的孙侄女妮妮接来美国调养身体,每周六跟着五岁的小舅舅到中心班来读经。妮妮来自台湾,从小三两天就得看医生,吃药打针如吃三餐,不曾间断。从来没有机会跟小朋友玩,更不用说去上学。来到姨婆家时,还一字不识,却在短短的暑假一个半月,能用手指跟着字或读或背诵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还有十几首诗词。八月底,跟着其他小朋友到纽约上州去示范读经。轮到小妮妮时,只见她白里泛红的脸颊,洪亮的声音,字正腔圆,专注的、毫不含糊的朗读中庸章句,令在场观摩的老师惊讶不已。她非常喜欢跟着小舅舅上读经班,即使身体不适,仍央求姨婆带她来上课。只要是读经,她的眼睛就炯炯有神,面带喜悦。平日除了养病,就是自己读经。她不仅把每周指定的功课熟背,还将小舅舅近一年来的讲义全读完。她只花三天的时间,就将「琵琶行」全部背完。两三个月读经所认得的字,就让她可以自己看故事书,看到精彩处,会咯咯大笑。逢人尤其对老师一定问候请安。看到妮妮精神抖擞,所有的家长都感到欣慰。
十二月初妮妮返回台湾,外公在越洋电话中,一直赞叹妮妮的改变。他不敢相信,这位才离开台湾四个半月的小外孙女不但变得活泼又彬彬有礼,更能读报、看故事书、背或读「大学」、「中庸」、「论语」、以及数不清的诗词。最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似曾相识或未曾读过的古文,居然由小外孙女从国外带了回来。左右邻舍知道后,都争相加入儿童读经的活动。
一位父亲告诉校长,他在听了读经教育理念后,带着他两个已是teenagers的儿女,利用饭前十五分钟读经。三个半月的功夫,个性急躁,开始有叛逆行为的儿子,居然愿意和全家人一起读经,并且对父亲的诠释经典的内容感到兴趣。这位父亲说:「大孩子也可以读。不仅语文能力明显地进步,他们也开始明白平日大人对他们讲的话和经典的内容有相同之处,都是『言之有物』啊!」
1997年底,笔者看到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教授推广读经教育理念的录像带,从屏幕上看到台湾的小学生将论语和中庸一篇篇背诵如流的画面,感到十分的讶异。第一个感觉是他们个个都是小小的年纪,口中念的都是好内容。第二个是大声朗诵,反复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可以造成听说读中文的环境,这不正好可以应用来解决在美国的没有说中文环境之困境吗?问题是这会不会只适用于以说中文为母语的孩子呢?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学习中文,即使是读白话文都不感兴趣,更何况是文言文。我们这群ABC(American-Born Chinese)的孩子和「之乎者也」有可能来电吗?
几经思量,明知「种豆南山下」,可能「草盛豆苗稀」,在去年六月,毅然决定一试。找到十来位家长带着三至七、八岁的孩子试读。第一堂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竟代替了开场白,琅琅读书声划破了盛暑的炙热。在一间没有桌椅的房间,大家双腿一盘,围坐在地上的十多位小朋友,加上陪读的家长们,全都专注的看着摊在地上的讲义,嘴里如数家珍一字一音的咀嚼。在外走动未满三岁的孩子,时而进来坐在妈妈的腿上静静的听着,时而噘起嘴跟着念。看到此景,谁还怀疑在美长大的孩子读不来文言文?笔者在美教中文超过十年,就不曾听过这样的读书声呢!家长们无不惊讶,这群平日不说中文,四声不分的孩子,竟会如此沉醉在不知所云的古文「之乎者也」旋律中。顿时升起一线希望。
九月开学后,孩子人数日益增加,利用周末中文学校上课前或下课后,甚至周日的晚间,增开班次。上课时,孩子无不个个拉开嗓门,高声朗诵或吟唱,随着诵读声,笔者惊觉到孩子的洋腔洋调已逐渐消失,诘诎聱牙的句子照样能读,甚至不会说国语的,不会注音、拼音的也都念得头头是「道」。孩子们总是那么的用心,那么的有自信。有一次上课,轮到一位刚满四岁的小女孩当小老师,她以柔柔稚声,信心满满、一字不漏的带着全体小朋友念完中庸第一章,使在场的家长和我都因感动而流泪。有个孩子看到了,竟接着说「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大家不禁破涕为笑。
今天在美国已有许多孩子开始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在新泽西州有不少的中文老师开始教学生读《大学》、《论语》和诗词,并有五、六所中文学校将「经典导读」列入文化课程。纽约州、加州、德州及佛州也陆续发起读经活动。在纽约市郊,教五年级学生的老师说,自从让学生在上课的前十五分钟读经,学生很少迟到,更没有时间吵闹。家长感到最大的改变是,孩子愿意开口说中文。最奇妙的是,孩子居然能背几段经典的章句,而有声有韵地朗诵唐诗。「经典导读」不再是以说中文为母语的孩子的专利,在美国的孩子一样能学得好。的确,每每听到学生们以纯熟的发音,不分难易长短,愉快地齐声朗诵,老师和家长都会为之感动。明显且温馨的成果,使老师和家长乐于共襄盛举,并且期许能为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海外生根萌芽茁壮而继续努力。
从成效来看,大部分的孩子对朗诵并且熟记经典的兴味盎然,记忆力、语文能力皆明显地增强,注意力更能集中,其他学科也都大有进步,并且勤学守规。一个在高班,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告诉笔者,今年是他十一年来,说、读和认识最多中文字的一年,并且开始明白中国人所说的「智慧」。有些孩子除了诵读中文的经典,也很喜欢英文的经典。诵读经典已成为许多孩子日常作息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年半来因着伴随孩子读经,给了老师和家长许多的启发。尤其是绝不轻易在孩子们记忆力、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放弃让孩子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虽不敢说圣哲的智慧提供人生全盘的解答,然而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话语至今读来,依然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大家都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历代有志之士安身立命的精神。经典的内容是先哲真实生命的体验,先哲的微言大义,托之以传。如何能拾之不读?经典文字的组合都是简练优美,读起来铿锵有致,宛如置身于伟大的圣乐中,令人神怡。难怪孩子们乐于高声朗诵。深信孩子们在如此勤学熟读之下,必能字字句句凝之于心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养成一个仁义敦厚和善良高尚的人格。
一位曾在香港任教多年的老师来信说:「我实在太高兴了!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据着,认为最适宜在海外推行的中文教学模式,原来己经在新泽西州推动。……海外的孩子接触与应用中文的机会不多,难以言成功感,难怪大部分孩子都视学习中文为畏途。教孩子背诵经典诗词是『集中识字』的好方法。教孩子背诵中文,犹如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中文种子,终有一天,他们自会体到中文的美和震撼。……」
看来「之乎者也」和ABC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了!愿同是热爱中华文化的你和我,共同耕耘成长。
王教授的一封信」
前略
请原谅我突然寄信底失礼。
前些日子,我参加了在台北孔庙参观祭礼及参拜台南孔庙的旅行团,而且拜访了贵国。现在是以「学习以论语为中心的中国古籍」为乐的人。
九月二十七日刚去台南孔庙,在广场上看到小学生及其家长七、八十名,全都正在拼命地朗读大学、中庸。全都大声地念附上注音符号艰深的中国古籍之情形令人佩服。那时有拿到「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读经教育理念简介、读经通讯等文宣数据」,但因为没有中文能力而苦恼着。若有日文的书,请介绍。希望是在日本发售中的。
因为没拿到课本,故在台北市的书店买了附有录音带的。如今正想着从现在起,想要享受读中文古籍之乐。不尽欲言。
松并孝雄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二日(王宣历译)
马来西亚马六甲文教基金会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痛心指出:「今天的世界,普遍陷在迷惘中,是非缺乏标准,善恶没有界限。它的远因近果,实由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反映,人们但知追求物欲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修养,于是变得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混混噩噩,茫然而无所措,无所从。人心如此,国际如此,整个世界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危机重重,人类再不回,终将走入没顶的深渊。」
他因此主张复兴和阐扬中华文化,端正世道人心,安定社会,进而促进与西方文化精粹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世界大同的理想。
1988年,诺贝尔得奖主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研讨如何挽救当今时代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社会败坏、自然受损的严重危机。大会宣言最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在在说明了中华文化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应加以发扬光大。
台湾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门弟子王财贵博士,正有感于宏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思欲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以及开发人类的大脑潜能,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倡导和积极推动了日益引人瞩目的儿童诵读经典的运动。
此运动从台湾发起,1988年得到南怀瑾大师的赞赏和热烈支持。在他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大力协助推动下,短短几年中,儿童读经运动风起云涌,席卷全球。据估计,目前已有近千万人参与了此运动。
王财贵教授倡导的经典教育包括两个部份:文字读经与美育读经。文字读经又分:纵轴乃大量背诵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横轴是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经典名著。美育读经也分两部分:用眼去欣赏世界名画、雕塑、手工艺品和大自然等,用耳去聆听世界各国的经典音乐、诗歌、朗颂及天籁等。总之,孩子在大脑发展的最快速的关键期内,在世界经典文化环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建立复杂的大脑神经网络,开发潜能,优化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这是最有效和最简捷的成人成才之道,也是走向国泰民安的康庄大道。
王财贵教授于去年七月在我国的巡回演讲中说道:「我们教读经之后,可以让家里出好子弟,让学校出好学生,将来让国家出好国民。我们不是只教自己民族的经典,也要让孩子学英文经典,去了解西方的文化;在马来西亚,也要学马来经典,这样就更能了解马来文化,以后就能跟马来民族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这将成为民族融合的最好的一条管道。以后希望马来学校也能读中华民族的经典,大家在文化的国度里携手合作,创造幸福的世界。」
我们衷心感激王财贵教授对我国人民的关怀,也深深感激南怀瑾大师和国际文教基金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绍南文化传播公司、厦门大学出版社、陜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台湾华山书院、中华音乐文教基金会、净化社会文教基会、麦克公司等文教机构和推动经典教育的朋友们给我国人民的无私支持,让我们能顺利地出版和经销经典系列教材,推广经典教育,造福大众。
我们也衷心感谢我国华教老前辈沈慕羽先生为本系列读本的书名作题签,积极支持我国开展的经典教育运动和参与基金会的工作。
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王教授的一封信」
您好:
二○○一年八月下旬,蒙您不辞劳苦,亲临长沙讲学,凡听过您演讲的湖南教育界的同仁,莫不为您推动儿童读经的热诚所深深感动,且为您倡导「文化从根救起」的远见卓识而由衷钦佩。之后,我同十余位朋友追随您至武汉,得到您进一步的指点后,倍受鼓舞,大家立心要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重建尽最大努力。返湘后,我们立即开展在湖南推动读经事宜,经过近半年努力,总算有了较大进展,兹向您汇报如下:
一、我们成立了湖南省儿童中西文化经典导读中心筹备组,由中华文化学院刘孝听处长担任组长,长沙交通学院函授部锺主任及本人担任副组长。筹备组成立后,我们自筹资金三万元,租了办公室,聘请了两名工作人员,将有关经典导读资料汇编成册,多次举办了在全省小学及幼儿园开展读经实验的可行性论证,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多次向省教育厅教科院及普教处汇报,并呈交了成立导读中心的申报材料,得到了省教科院和普教处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教科院领导的提议下,已申报了十五期间湖南省教育科研的重点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为:「中西文化经典导读实验」。教科院领导已明确表示,这个课题一定会得以批准,时间大约在元月底。课题立项后,省教育厅将发文至各县市教育局,届时即可得到各地官方支持,在各地小学、幼儿园开展读经活动,即把读经纳入课堂教学。
二、在取得官方支持的同时,我们还通过民间渠道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多次组识各地教育界的专家和热心活动的民间人士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展示了教学成果。迄今为止,已有长沙育才小学、长沙交通学院子弟学校及幼儿园,双峰县曾国藩实验学校等十余所小学和幼儿园将读经纳入了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另外,由家长自发组成的课余读经班也有十多个,且影响越来越广,我们将您撰著的《读经手册》印刷了三千份,大部分已赠送给老师和家长。
三、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大略如下:
(1)争取各地市领导的支持,先在一部分重点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读经实验,逐步推广。
(2)办一份《经典导读报》,发给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学生。
(3)对各实验学校的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家长做专题讲座,使各校老师和学生家长明白儿童读经的理念和意义,以便更好的配合。
(4)请有关专家组成评估组,对各实验学校,每年进行一次详细评估。
(5)募集资金,对读经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导读老师,给予奖励。
(6)请报刊、电视等媒体配合,加大宣传力度。
王教授,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热切祈盼您的指教和支持,现有三点请求,不知能否答允?
(1)请您担任湖南省儿童中西文化经典中心顾问。
(2)请您给即将创刊的《经典导读报》题辞。
(3)请您于二○○二年三--四月来湖南做巡回讲座。尤以第三点请求,是湖南教育界许多老师共同期待,若蒙您答允,则湖湘子弟幸甚!湖湘文化幸甚!我们热切企盼您的答复。
祝您全家
新年愉快 万事如意
谢玉光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陈建诚 (新竹县新湖国小学生家长)
民国九十年七月,读经通讯第二十六期
纳莉台风对台湾造成重大的伤害,也对我们家造成革命性的影响。因为平常工作的缘故,白天甚少在家,台风天不能外出工作,电视又断讯。闲来无事,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小册子,那是我太太去参加女儿班上亲师会时,带回来的资料题为「儿童读经教育理念简介」,起先只是随便翻阅,看到读经对小孩子竟然有如此大的好处,于是从头到尾整本仔细看完,看完后当天就决定十月第一个周日和我太太去华山书院参加「儿童读经师资研习班」并立刻开始带我的两个宝贝读经。当时我女儿小一,儿子四岁半,女儿在学校已经老子念到第八章,我从第九章开始带。因为他们已经听过CD多次,所以在带十遍之后,女儿就能背诵了,我不太能相信孩子的记忆力竟然如此不可思议,但它真的是事实,这也更确立了要带孩子读经的信念,也更相信王教授提出的理论。
开始总是困难的,儿子从来没有上过学,坐不住,念没两句就哈欠连连。每天晚上八点左右开始念老子,念一章老子他常会打五六次哈欠,请儿子用指着书念,让他认字,他却常常不专心,不知道指到那里,需要一直提醒他,所以念得很慢,甚至有时候会念到哭。但为了孩子,我还是坚持继续念下去。相较之下,女儿的状况就好多了,定性够,坐得住,而且较自动。约两个月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一天我们念《大学》其中有一句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儿子立刻告诉我在《老子》第二十章也有念过「熙」这个字。当时我们《老子》已经念到三十几章了,我一点也没有印象有念过「熙」这个字,于是马上翻《老子》果真在第二十章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这使我讶异万分,没想到小孩子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强。
自从开始带他们读经后,我深信读经对孩子的潜能与智慧有莫大的帮助,也为了让孩子有更美好的未来,下定决心,改变一切。因此,我们家的生活起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一:第四台停掉,不再看电视,以前儿子白天在家看卡通,晚上我看HBO,读经后白天是古典音乐,英文读经,中国经典,不停的播放。晚上则是吃完晚餐后就开始读经,读完就睡觉,生活变得单纯,不但多了读经与听古典音乐的乐趣,更少了电视对儿女可能有的暴力与色情污染以及眼睛的伤害。
第二:太太成为学校读经义工妈妈,走出家庭,为更多的小朋友付出,参加读书会,寒假在学校带读经班,生活变得充实,也找到生活的目标。
第三:因为没有电视看,我开始看书,包括老婆参加读书会的书,其他义工妈妈介绍的好书,女儿老师借我们的书都看,让我得到非常多新的讯息。例如少用手机,少吃肉多吃青菜水果等素食,使我们更健康,从琉璃光杂志上我也得知,让孩子自然退烧而不急着用退烧药,以提升身体自身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喝蔬菜汤少食用含化学添加物的食品等等,我们都尽量去做,也得到很大的好处,现在我们不但生活单纯,吃也变得简单。
第四:我不再打孩子,虽然我不常打孩子,但有时候很生气时还是会打孩子,自从读经至今,每次生气时就带儿子读经取代责打,从泪汪汪开始读,带他念不到二十页,不但我不在生气了,儿子也破涕为笑,现在我们家总是能听到笑声,尤其在读经时,我常要请他们这一段读完再笑,或是和他们一起笑完再读。
第五:我决定不让儿子读幼儿园,因为我们知道让他在家听CD读经,比去幼儿园强多了。除非那一家幼儿园以读经教学为主。
第六:我们成为读经教育的推广者,和朋友讲电话常是读经的好处,告诉周边的人:将来您的孩子是要和这些读经的孩子竞争,再不读经就来不及了。而我们也清楚的知道,虽然和孩子竞争的是读经的孩子,但是能对我们孩子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的一定也是这一群读经的孩子。
第七:这是附加的好处,专心读经省去非常多的花费。从现在算到儿子国小毕业就好,一年半幼儿园就省了十几万,八年第四台省了五六万,小孩专心读经,不去参加其他才艺班,一个月三千,六年乘以两个人,约省四十三万,还不包括交通费,教材费。而只花几千元拥就有对孩子最有益处的多种中文经书,以及英文读经CD的整套等等数据,实在太划算了。
带孩子读经至今刚满四个月,我请儿子把「易经」其中一页不认识的字圈起来,计算了一下,全页总共一百一十五个字,而儿子不认识的字只剩下三十七个字,相信满一年后他们应该大部分的字都认得了,这些转变不是一天造成的,但它——读经却是真的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
按:本计划曾于二○○一年分呈两岸教育部,虽未见由上至下施行,然亦可供各学校或班级参考采用。幼儿园亦可参照施行。
拟计划人:王财贵(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副教授·华山书院院长)
一、主旨:本教学实验计划,系应社会诸多家长及教师之需求,依据民国八十二年六月教育部公布之「国民小学课程标准」之目标,配合当前教育界所关注的「人文教养之增进」「阅读习惯之养成」及「书香社会之营造」诸理念,在「教学减压」的要求下,真正落实「全人教育」之成效而设计。协助国内各有意愿之小学,实施一种「以『读经教学』为核心,从语文教育的改良出发,进而协助其他科目的教学,达到『轻轻松松育人育才,确确实实成人成才』之教育理想」的实验观察。其实验成果,将提供作为国家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之参考。
二、缘起:(略)
三、教学基本理念:(略,可参考本手册)
四、「读经教育」观念的拓展:依照「读经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不增加教学负担之情况下,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他邻近相关的教学项目,而与之相辅相成。其最明显者,有以下五项:
1.「音乐读经」: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以丰富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以和谐的旋律,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
2.「美术读经」: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看古今中外经典性的画作、雕塑、建筑、风景等图片,以默默培养其高度的美术鉴赏能力。
3.「外语读经」、「外文读经」:外语外文的学习,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但对广大的国民来说,这只是奢望。吾人既知儿童的听力好、模仿力强、记忆力强,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时机。故尝试为广大儿童设计一外语外文学习的方便之路,即:
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多读经典性的外语或外文(经典性著作),反复反复,及至于熟记背诵,此法可弥补环境的不足,让一大部分的人轻易成为外语外文高手,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国人。英语英文之学程,既是国家教育政策,则从小让儿童熟读英语句型,熟背英文经典短文,甚至长篇,是不花大钱,不必老师(只需用视听媒体教学),极简便而有效之教育。
至于世界上其他语文之学习,莫不可以此法进行之,则将来我国之外语人才,不可胜用。而且以「熟习经典」之方式教育,其所吸收者,皆是该文化中之精华,于人类文明之对话,将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
4.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由于「读经」时之大量文字接触,「识字量」之增加,是「读经教育」最浅显立见的功效(尤以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效果最好)。由于识字量之增加,即可鼓励提早阅读,让儿童提早养成自学的能力。
吾人所强调的阅读教学,因参用了「读经」观念,所以教学简易而功效良好。亦即「只管鼓励儿童多阅读,而不必急着问他懂不懂」。吾人认为阅读教育应该是「不管懂不懂,只要让他一本读完再一本,多读了,自然会懂」;而不是「只读一本,就要懂得透彻,然后再读一本」。前者是顺应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轻松愉快的事,读得多就懂得多;后者是残害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辛苦的事,读得少,懂得的也不多,甚至于厌恶读书,一生不懂。
依近年的小规模实验,儿童经过此种阅读教育后,愈读愈快,愈懂愈多,手不释卷,乐在其中。平圴每年每人读书五百本以上。不须家长特意考问,不须老师辛苦批改。家长老师只要无限量的提供介绍书籍,经过两三年,儿童之知识量远远超过家长及老师,一生的知见才华、读书好学习惯,遂由此养成。
5.母语教育:台湾之母语,经数十年之摧残,已不绝如缕。当前的母语教学,稍嫌偏重「讲语」,而忽略读「读文」。若长此以往,百姓只能日常交谈,不能引经据典,则「母语」的文化功能必大为减低。今思恢复旧观,须「语音」与「文音」两种教学双管齐下。「语音」重在日常听习,「文音」则重在熟诵成篇,随时备用。如采用「母语文音」(包括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等)以「读经」的方式教学,方法简单,成效显著,最容易提升母语的文化程度。
以上第三项「英语英文读经」及第四项「阅读教学」属必要之配套。其余各项只是建议。皆视各校情况,自行决定。
五、实验规模:
1.全校性实验:由校长及全校教师决定,作为本校教学特色。
2.班级性实验:有意愿实验教学之老师,倡导家长之同意在班级施行之。
六、实验工作细则:
1. 行政组织:维持正常,不须任何改变。(实验成功后,方便模式转移)。
2.教师资格:维持正常,不须任何调动,亦不需特别长期训练。只需看本手册或参加一次讲习,即可胜任「读经教师」之职。
3.其他课程调配:排课尽量维持正常(实验儿童不废正常功课)。
4.教材需求:除正常课本外,只须另备「读经教本」,如论语、学庸、老子、唐诗、英文等。
5.教学方法:
(1)中文读经方面,教学法只有一句话:「小朋友,跟我念。」
(2)英文读经方面,教学法只有一句话:「小朋友,跟它(视听设备)念。」
以上两种读经之教法之重点是: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念至熟习乃至会背,即达教育目的。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阅读指导方面,学校或家庭多准备各类图书,鼓励儿童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每读一本,自己加以记录,记录的条目只要是:书名,作者,出版社以及页数即可(小三以下,超过八十页可算两本,小四以上,超过一百五十页可算两本。每本可读两次三次,即算两本三本。)不必规定写心得报告。
七、教学时间:
第一学期,每一上课日,在校教学时间约五十分钟(半日上课时酌减),家庭作业约十五分钟。
第二学期,每一上课日,在校教学时间约一百分钟(半日上课时酌减),家庭作业约十五分钟。(此时加入英文读经,中文读经与英文读经时间比例为二比一)
第三学期以后,每一上课日,教学时间一百二十分钟以上(半日上课时酌减),家庭作业约十五分钟。(中文读经与英文读经比例为二比一)。
在校教学时间之取得,有两案:
第一案:无须另外排课,利用零碎时间即可。亦即将读经时间打散,寄托在自习时间以及各种科目中,由老师自由安排抓取。最主要的时间是取自每节上课铃响后五分钟至十分钟(在第二学期之后,每节乃至取出二十或三十分钟,甚至整节课皆变为读经教学【体育课除外】)。
第二案:将「读经」视为一科,排入课程中。若所排节数时间不够,再酌量用上案方式将时间补足。
如果教师自主性活泼性尚可,建议以第一案为优先。教师之被动性太大则用第二案。
(附注:以上读经时间之需求,似乎超多,有的人或许有「排挤其他功课」的疑虑。实则,读经一至二月之后,潜能开发了,其他功课之学习显得轻易,少量时间教学,即可达到一般水平。一至两学期之后,加上大量阅读,儿童自学能力及知识量大为增加,对学校功课,达到「不须教学,超过程度」的境界。故是否有排挤现象,可以在实验中每次之评量得知,切勿固执成见,在未实验前就冒然判断也。)
八、教学进度:
1. 读经方面:不须严格规定进度,只划出最低进度,各班导师自最低进度以上,自行调整。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一百至一百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以一百遍为度。依已有之实验成果,经由如此教学,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之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其他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默默中,亦已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其最低限之进度如下:
第一学期,初期,每天进度约五十字,视儿童吸收能力酌量增加,第二个月以后记忆力明显提升,进度可逐渐增至一百字。(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旧课程之复习)
第二学期,每天进度(中英文合计)约一百至二百字。(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旧课程之复习)
第三学期以后,每天进度(中英文合计)二百字以上。(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旧课程之复习)
2.其他相关功课:一般学校既定课业的教学,除了教学时间缩短外,基本上不变。而与读经相近之科目,有如下的补充之必要:
甲、音乐读经方面:在学校尽量利用广播,播放古典音乐。并鼓励家长在家中,多让儿童听古典乐。(只鼓励,不列入任何考试或记录)
乙、美术读经方面:在学校尽量悬挂名画,准备美术图书。并鼓励家长在家中,多让儿童看经典性画册。(只鼓励,不列入任何考试或记录)
丙、课外阅读方面:老师每周一次调察阅读数量,每月一次检查阅读书目(以防不良书籍或专看低浅书籍)。每周阅读数量以十五至二十册为标准(小三以下,每册平均一万字,小三以上每册平均两万字),调察数量只是鼓励性质,不列入正式成绩。
九、教学评量:
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量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其评量采取「每天评量」及「一百分主义」结合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大约如下:
1. 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进度(或几天来的复习,由班导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上第一堂课,班导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儿童,他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予一百分。此儿童即指定为当天读经班长。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试组长排长(每人大约一分钟,六组只花六分钟),组长排长再去检试其他组内排内同学(每组约六七人,每人只花一分钟),完全熟背的人即给他一百分。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号,交与导师处理。
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组长排长检测者,由班导师特殊处理。
(在一般状况下,念过一百遍而不能熟背的人极少)所以不会背大概有两种原因,第一,极端后进生;第二,前一天有特殊事故。此两种原因,都值得同情,故处理方式应极为轻松和气。
吾人的建议是: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以一百个字为例,每一遍约半分钟,三十遍不出十五分钟。而且看着书念,没有压力,不会造成迫害性的处罚。)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全部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
所以凡是「读经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可以给儿童极大鼓舞。不好学或程度差的后进生,都可以由此得到鼓励。重燃学习之热心。
十、预期成果:
除了对教育部「课程标准」所列之各项「教学目标」,各项期许,能普遍并落实地达成外。其实际内容依大纲所列之项目预测如下:(属知识性者,以量化。其难以量化者,以情意之常态表现相比较)
1.语文能力方面:
(1)拼音能力:至少如正常。
(2)识字量:小一小二开始读经者,两年内识完六年字量(3000个常用汉字)。三年级以下才开始者,两年后较一般儿童识字量多出三十至五十个百分点。
(3)写字用字量:比正常稍好。(小学读经教育,以识字为先,能写能用其次。而识字既多,学写学用自然较快。)
(4)查字典词典能力:至少如正常。
(5)背诵诗文量:无论任何年级开始,平均每天背诵一百字,一年以二百五十天计,一年内可背诵二万五千字,终身受用不尽矣。自一年级读经者,至六年级,背诵量达十五万字以上。(若以经典部帙说,则可背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内七篇、唐诗三百首、易经、诗经等书之全文。)其教育效能,无可限量。
(6)阅读量:读经教学一个学期以后,其语文能力明显提升,即可鼓励阅读,而且是广博而大量的阅读。若自一年级开始读经,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阅读,至六年级,每年以五百本计,五年可读两千五百本以上,每本平均两万字,阅读总量可达五千万字以上。(此是较保守估计,属中等资质者之效果。)一生学问根基于斯奠立。
(7)作文表达能力:高于一般水平(高出比率可能甚多)。
(8)口语交际能力:高于一般水平。
2.其他教学效果:
(1)对各科能力之保障:第一学期之内如正常水平,一年以后,超过正常程度十个百分点以上。(读经教学,首要保证的是国家所规定的各科的均衡发展。)
(2)英语英文能力:读经第二学期开始教读英语英文,两年半后,具备相当于一般高中之总体英语英文能力(包括发音、阅读、理解、热爱及发展潜力等,写作能力除外)。
(3)性情品德:性情开朗,自信乐观。气质变化,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
(4)自学能力:有相当明显的提升,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乃至于渐渐不须教学,即可自学。
(5)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意学习。若有过动儿或行为偏差者,亦可于一至二个月之内改善。
(6)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可表现在口语对谈、美术创作、游艺活动、数理理解、甚至体能运动等方面。(一般以为只有背诵灌输的教育,会损伤创造力,造成儿童头脑的硬化。其实这只是一种未经证实的刻板印象,须以长期实验观察,重新检验。)
(7)整体学习环境:因为学生品学兼优,管理与教学日渐单纯。教师亦由经典教学中受益,全校各种人事关系与教学气氛皆向于美善。
3.其他社会教育效果:
(1)儿童聪明、达礼,教师家长省力,放心。
(2)家长可因指导儿童读经,自己多少接触经典,而自我受益。亲子关系因读经教学而更亲密,亲师关系,亦获改善。
(3)小区祥和,风气改善
(附注:以上成效之开列,虽为「预期」,然这些「预期」,乃是据近几年间,在世界各处体制外的实际教学中,极多案例所得之「实际」成效所推知而开列,非一时徒然夸大无实之奢望而已。)
十一、经费需求:
不需学校或教育局负担任何额外经费。说明如下:
1.读经教本:由学生购置,推广中心以成本价供应。
2.阅读图书:各学校本有者外,可各校相互流通,或由小区图书馆借得。
3.教师培训经费:有关行政人员及教师参与培训及讨论会等,视同一般「教师研习会」办理。
朱安邦(台中县大里市崇光国小教师·中区读经教师联谊会会长)
一、前言
担任小学教师不意一晃就十余年,近年来,由于偶然机缘,接触了王财贵博士「儿童读经教育」的理念,改变了自己以往对教育的观念,也较深刻地认识了教育的内涵。便迫不及待地尝试运用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学生,一面读经,一面又听音乐,师生好不快活,带班的境况完全异于往昔,而成效竟也如预料中的美好。经过亲自验证的结果,似若有所悟:「原来学生也可以这样教呀!」尤其,在时下,一切以科学为标准,而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的环境中,能知教育除了有知识、技能、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尚有性情美感、人格精神的文化性、永恒性的学习,并提出一套简明易懂的理论和具体可行的方法,是可令吾人深致赞叹之处。
事实上「儿童读经」就是要儿童及早接触人世间最美好的、最有价值的、永恒不朽的经典作品,以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其气质、人品和见识,故而「聆听最美好的古典音乐」也可在读经教育的观念扩充下,交融沃洽,所以,「读经典」和「听古典」在我看来是一件事。
因此,现在本班是一个以「儿童读经教育」作为核心理念所经营的班级,并把「读经」加上「配乐学习法」、「音乐生活化」当作全体师生最主要且是最重要的学习活动。
二、实施项目与方式
本班小朋友目前六年级,从四年级起除了按照学校所排订的日常学习课程之外,在不影响课业及不干扰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利用早自习与课堂上的零碎时间,进行以「读经」教育理念为主的学习活动,主要的活动项目如下:
(一)读经
1.教学原理:儿童读经的教学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多念多背。
2.教材的顺序和进度:选择论语、老子、诗经三本经典混合实行,按照经文,从头教起,不必讲解,第一章教过了教第二章,接着第三章等等。
3.教学时间:「读经」虽非正式课程,但最适合级任导师利用零碎时间在班上随机教学或作为补充教材。早自习时间:由读经老师「爱心妈妈」或学生自己带读。生活与伦理时间:导师在生活与伦理时间作读经指导。
每节上课前十分钟:每节上课钟一打,在老师或小朋友还未全进教室上课之前,请班长或其他干部自动带领小朋友读十分钟(一边播放「最美好的古典音乐」)。规定家庭作业每天花二、三十分钟读经,并读给父母听,若能亲子一起共读更佳。
(二)一日一书
配合读经活动实施,填写「读书记录表」,一天看一本书,只鼓励他看,看完就好,不要问懂不懂,也不要叫他写心得报告。一年以后,多数小朋友已看完七、八百本书,少则三、四百本,看完一、二千本的也多有所在,全班读书风气鼎盛,小朋友肚子里的知识丰富,已胜过成人不知多少了。王财贵教授说:如果「读经」期待提升一个人的智慧高度,就像开发生命的纵轴;那么阅读就是随时拓宽一个人的常识空间,就像延展生命的横轴——这即是所谓「十字打开」的教育。
(三)英语教学
或可称之为「儿童英文读经」,即以「读经」的观念和做法教授「英文九百句型」(若能兼教西化文化经典则更佳)。因为儿童时期语言的天赋本能最佳,随着年龄增长就会逐渐减弱,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必须打定英文的基础,日后其学习与应用能力也就愈大,错过时机,则事倍功半,十分可惜。
(四)古典音乐听赏
或可称之为「音乐读经」。每天聆听一、二小时无歌词,无具体意义,有艺术价值,而且「与宇宙、生命同步」的美好音乐,使左、右脑平衡发展,身心健康,并且增强学习的能力。
三、实施成效
(一)在学业表现方面
1.很快感觉到小朋友学习力的增强,大部分小朋友学科成绩进步。特别是上数学课时,发现他们非常乐于课前预习,许多教材自己就能看懂,上课反应佳,并且常常「偷」写作业,进度往往超过老师所规定的。
2.小朋友不因为读经而影响他们的课业成绩,而且每次的定期评量都能维持一定的水平,甚至在同年段中的表现也名列前茅,由此可见,读经不仅未影响学生课业,反而有正面提升的功效。
3.一些学习低成就、适应不良或学科成绩不佳的小朋友,在同侪团体中同样获得认同与肯定,逐渐懂得自我努力,奋发向上,更不致于自暴自弃。
(二)在生活表方面
这班的小朋友平时过着比别人充实的生活,有经典文化的熏习,有美好的音乐陶冶性情,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在这种教学环境的悠游涵泳中,发现小朋友气质逐渐改变,性情平和,班级气氛融洽,生活常规进步,教室管理轻松,常获得学校秩序、整洁竞赛优胜,以及全学期表现绩优的肯定。事实上,愈到高年级愈不需要老师管理,他们多半能自己管理自己。
(三)其他学习表现方面
不必刻意要求,他们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例如:音乐老师上课总是说:「上六年四班的音乐课实在是一项享受」。美劳老师不只一次当着同学面说:「这样好的作品也只有六年四班才找得到」。校刊编辑老师认为所有的投稿作品中,六年四班的文章是最好的。
(四)在阅读能力方面
小朋友阅读能力增强,多数养成自动阅读的习惯,继续鼓励他们大量阅读,目前读最多本书的已将近三千本,而且小朋友的书越看越厚,成人看的书或者文言文的书籍,他们也能看得懂。现在有一些小朋友正捧着厚厚的「中国历史演义全集」看得津津有味,紧接着,还要鼓励一些小朋友阅读文言的历史经典「资治通鉴」……这是一项通经致用的里程碑。
(五)在英文学习方面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英文九百句型」的学习,一学年下来,一般同学的进度已学到三百句,学习较快的同学已达四百多句,换句话说,至少可以一口气背诵三百个英文句子,在这同时,英文的字母、单字、读音一起都学会了,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更有同学要你跟他讲中文之后,他能将你的句子立即翻成英文并说给你听。无怪乎,这些同学后来到校外的英语才艺班上课,程度都要比其他同学好得多。
四、结语
读经、一日一书、读英文、听音乐,一直是本班每位小朋友每日必备的功课,在学校和家里都是如此。老师只要常问学生:「有没有读经?」、「有没有看书?」、「有没有听英文?」、「有没有听音乐?」久而久之,这变成了很重要的一项事情,就这样,日复一日,大家都变成了「习惯」。其他教学都可以省下来了。
在这段师生共处的读经岁月中,相互共勉,彼此砥砺,我和学生都有了长进。而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固然令人欣喜,不过,倒不是因为自己特别认真教学所致「三年来我只有带读经而已」,学生展现在眼前的能力,我深以为,都是这种情境的悠游涵泳中自然「生」出来的,实际上我能为他们做的实在有限,而他们的表现实在令人赞佩。
马上这群学生就要告别童年,准备进入另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他们或许未必明了自己已经历过一段意义不凡的教育实验,足以提供给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作为教育改革的确实例证,但我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憧憬与期待,而且深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踏出稳健的步伐,迎向美好的未来。
真的,其实,我只是这样教学生。
民国八十九年五月
王财贵 民国九十一年一月/读经讯第二十八期
如果您小孩的幼儿园或小学已积极实施「读经教育」,即一天至少有一个小时以上的读经,则很恭喜您,那是您和孩子的福分。近来有些读经的家长要求学校读经,得不到响应,只好让他的孩子「在家自学」。
第一:「在家自学」方案之意义:不论中西,自古人才几乎都出自「家教」或「私塾」。至于所谓「公立小学」,把学生集中到学校去,由国家制定教材教法,实施大规模集体统一教育,是晚近西洋的发明。
这样的国民义务教育,有利亦有弊。它对普及民智提升国力,居功厥伟;但因为「集体教育」,很难「因材施教」。而且全国教育政策攸关重大,长期使用固定一种教育理论,常失于偏颇;致使许多人才因而埋没,甚至造成整个民族生命力的衰颓。所以欧美国家便一面注重「教育改革」,一面鼓励「私人办学」或「在家自学」以补救之。台湾在八十八年间也已完成在家自学法规。
第二、「在家自学」时机:
1. 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或国小,每天没有一小时以上的读经,则应设法在家自学。因为这两段人生历程太重要了,孩子的成长变化速度太快了,他学习长进的可能性太大了,如果能实施内涵丰富的教育,他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了。而现在一般的幼儿园和国小大概都把孩子视为无能之辈,只教他些简单的东西,白白浪费了一生的黄金时段。在幼儿园三年就可能「玩疯了、玩成精了」,小学又经过六年的粗糙化浮浅化,成为性格的背景,就障碍一辈子了。如果在家读经,一个中等资质的孩子,只要两三年,可以背完中文经典十至十五万字,英文二至三万字;认完三千至五千个中国字,一至二千个英文字;看完三千本中英文书,开发他一生直觉想象的深度并奠定他一生人品及学识的隐固基础。人类号称有七大智慧,而语文是一切智慧之本,本立自然道生,其他如空间、时间、人际、内省、数理等智慧都可以由语文能力带动起来。十三岁之前是语文智慧发展的关键期,而其他智能并不这么紧急。本末轻重宜须用心,错过时机永不再得!应该赶快申请在家以读经为主而自学。
2.如果到国小六年级要毕业了,才发现没有读经或读得不够,亦可申请休学一至二年,专门读经以弥补之。若稍踌躇,则将遗憾终身。
第三、申请办法:如果县市政府已有法规,则依法规办理。(华山书院读经推广中心备有法规及申请计划书参考案,需要者可上网查询或附回邮五元信封即寄)。如果该县市尚无申请管道,或虽申请却未通过者,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请假」,一个星期请三天四天或五天事假,逢月考再去考即可,小学生没有旷课留级规定,到时必定可以毕业。
第四、在家自学施教方法:其基本方法是:一半时间智慧教育,一半时间才华教育。即一半时间读经,一半时间作阅读及其他功课。其作息大概安排如下:
1.上午,7:30-8:00复习及读经测验。8:00-9:00中文读经,9:00-10:00阅读课外读物,10:00-10:30运动休闲,10:30-11:30外文读经,11:30-12:00中文读经
2.下午,2:00-3:00中文读经,3:00-4:00阅读课外读物,4:00-4:30休闲运动,4:30-6:00做学校功课或学才艺。
3.晚上,7:00-9:00或复习读经或课外阅读或学才艺,随各人调整。
4.周六、日,另作规划,或复习经典,或才艺或登山郊游或旅行参观。
第五、疑难商量:兹就常见疑问试作说明:
1. 由谁来教?——答:或者是家长亲人自已教,或者请一个专门教师。最好是十来个家庭联合起来请老师来教。
2.家长或老师不是科班教师,学问不足怎么办?——基于读经教育的简易性,只要督导他反复读到会背就好了,不需要讲解,则「读经」方面没问题。现代图书和电子科技的辅助,只要供给各种图书及CD、VCD,则「博览」方面也没问题。古今中外的大师往往不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教出来的。
3.「语文科」可以教,「数理科」怎么办?——答︰读经的效能,包括了思辨潜能之开发。又在广泛阅读的带动下,数理能力自然提高。学校的数学和自然课,是不需教的,让他自己读课本、参考书,作习题、考卷,就会了,甚至超出水平以上。
4.美育呢?——答:美育有鉴赏和技能两面,而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没有成就。自学中,大量的「音乐读经」,「美术读经」,听古典乐、看名画画册,其艺术鉴赏能力必然超过学校教育水平。至于技能方面,用心的家长,可以给他参加才艺班。
5.至于体育、怎么办?——答:许多读经的孩子在外面学游泳或球技,而最理想的是学武术或练瑜珈,那是除了「筋骨皮」之外,兼练「精气神」的最好体育。
6.那「群育」呢?他不和众多同学在一起,怎么学到合群、互助的习惯?他长期一个人,会不会养成孤僻自私的个性呢?——答:这是一个最常被质疑的问题。其实,「群育」的本质,是要培养一颗善良愉悦而能体谅关怀的心。而这样的心,不是把大家在集合在一起生活就会有的。且看现在的社会,每个人不都是从学校出来的?有良好的群性吗?所以,就事论事,我们现在学校的群育是失败的。要有好的群育,须从文化教养来。而「读经」正是文化教养的良方,读经以后,心术纯正,乐观尽责,己立立人,是所谓「敬业乐群」的最好榜样。将来读经长大的孩子,在家是好子弟,入学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与人交往是好朋友,结婚以后是好丈夫好妻子,在职是好同事,从政是好官员。这才是「群育」的真正成果。
7.把儿童抓来读经,不给他「玩」,不是牺牲了他的「童年之乐」吗?——答:「玩」固然是儿童天性之一,但如果玩得太多,容易造成性格的缺憾,滑溜浮浅,贻误终身。其实,儿童也不一定喜欢整天玩,有静有动,才是最人性化的。有时候,一种进取的成就感,它所带来的愉快,是很动人的。这种愉悦,才能造就终身的幸福。
8.小学在家自学,升上国中功课能衔接吗?——答:读经,并不放弃学校功课,而「老实读经」,开发了潜能,只费少量时间,小学功课即可超前,衔接国中更加方便。而且读经只要读到十三岁,其功效就可维持一辈子,到了初中高中,以至大学、出社会,其根柢日见畅旺,生生不息。
第六、展望:
1. 希望一年内,有心的家长相约,全省有一万个家庭实施「在家读经自学」,则大家可以免于孤单,并且案例一多,可以引起教育部门关怀文化教育,并早日将读经纳入体制。
2.在情势的要求下,我想或许必须成立一个基金会或协会,来联系辅导在家自学的家庭。时机成熟时,应在各县市办读经学校,让读经家长不须单独奋斗。办学有成,亦可影响国家,并扩及全世界。
(按:本方案未公布之前,全省早已有为了读经而在家自学的家庭,自九十一年元月公布以后,人数更迅速成长。凡参加读经自学的学生,在一两个月之内,各方面立即有显著之长进。孩子、老师、和父母们都乐在其中。这些父母都是傻子吗?向国家交了教育税,却放弃享用,还坚持自己做义务教育。何以如此?其中道理,不是耐人思考吗?凡是关心孩子的家长,要快点觉醒了,要自求多福了!)
这一系列「经典诵读本」,是由于我在推广儿童读经活动中,有许多家长认为一般坊间出版的读本字体太小,不适合儿童阅读,而要求我编印的。
本书的特色是,「大字」、「白文」。「大字」是为节省目力,不仅适合儿童读,也方便一般人在不经意间随时随地读;「白文」而无解释,一方面是为了篇幅不致太大,一方面是「读经」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读经」,固重在了解,更重在接触、熟悉。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自有了解。当然,必要时,找其他有注释的版本来参究研读更好,但只就儿童读经来说,原不是很需要解释的。
本系列读本,包括中文十一种,英文六种,其他日文、德文、法文等各若干种,依编者建议给儿童读诵的优先级,中文是:一、大学中庸论语,二、老子庄子选,三、唐诗三百首,四、孟子,五、诗经,六、易经,七、书礼春秋选,八、古文选,九、诗歌词曲选,十、佛经选,以上十种连同附编孝弟三百千,计十一册。又英文有一、英文常语举要,二、柏拉图苏格拉底自辩,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四、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五、英文圣经选,六、英文名著选,附编一、英语会话一千句。其他外文名著各一至二册,将依序陆续出齐,所用的版本大体是通用的古本,注音亦尽量采用底本中所注,其中诗词注出「入声」,并偶用「古音」。但举凡这些版本及注音的选择,只供教者学者参考,不必以为「定本」。因为我还是认为「读」最重要,版本的琐碎异同不必太过计较,各人只要依自己所备版本去读,就已大有收获了;精详考究之事,待诸来日可也。
「读经风气」长期而普遍的推广,更要感谢宗教哲学研究社华山书院,及全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成立了「读经推广中心」,免费训练师资并义务协助各地推广工作。我们的希望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读经」。曾见古人有一联语云:「国士胸罗廿四史,村童背诵十三经」,此情此景,如再现于当今,或将有助于社会之和谐进步也。
本系列读本的出版,旨在推广读经风气,所以,我希望能以较好的纸张及印装制作,而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以便普及。对于学校或文化机构之大量需求,更希望尽量以成本价供应。若发行之际,尚有些少盈余,亦一概作为推广基金,不为任何私人所得,此亦「读经出版社」成立之本意也。又感谢鹅湖出版社协助编校,以及感谢吾友杜忠诰兄为本书题签。
编者  王财贵  识
民国八十三年五月四日初 版
民国九十一年五月四日修 订
民国九十四年一月一日再修订
——作数件可惊可喜之事 交几个有情有义的人
王财贵(九十三年四月,读经通讯第三十七期)
反省教育政策,解决根本问题
读经教育推广了十年,其绩效有目共睹。
我与许多读经的老师家长代表,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包括当着总统及教育部长的面,或在立法院的读经教育公听会上--表示:文化本来是国家的大政,教育本来是政府的大策。文化的见识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方向决定了国民的素质。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方向,一直找不到定位,丧己媚人,进退失据。而当前教育政策令人彷徨不安,问题日益严重,国民的语文程度日渐低落,已呈不可挽回之势;更严重的是,人心贪婪,风俗败坏,社会乱象日益不堪,真的达到了孟子所谓「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地步了。不过,这种现象实「非一朝一夕之故」,乃「所由来者渐矣」。「所由来者渐」,即是来自于人性之败坏,人性之败坏,则来自于教育之失策;而教育所以失策,追根究柢,乃在于主政者文化见识之不足。如今,读经的教育确实可以做为这一切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从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解消青少年问题,解消家庭问题,解消校园问题;乃至于治国平天下,解决政治纷乱问题,解决两岸紧张对立问题;让人人有教养,个个有才学,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乃至于为往圣继绝学,进而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愿意把几年来在社会默默辛勤推广的成果奉献给政府。如果此事能由政府来做,则风行草偃之效,是吾人在田野间千辛万苦奔走的千百倍,一二十年之内,必能对整个民族国家有起死回生之功。
不过,这种散漫式的纯民间的呼吁,很难得到响应。或许政府不是故意不响应,而是没有恰当的对口让他们响应。所以,大家想成立一个基金会,以正式法人的身份,结合更多的力量,可以更积极而持久地推广,并开启与政府沟通的管道。期盼或许有朝一日,真能感动政府,或由政府主动纳入体制,或取得政府资源,朝野协力,共创时代的生机。
加强读经倡导,普及读经风气
以我多年推广读经的经验,想要把一个新观念普及开来,理论的倡导是最重要的。而理论的倡导,除了文字手册、读经通讯及VCD等以外,总是以临场演讲之效果最好。
这十年来,随时有人邀请我到各处演讲,只要我力之所及,一定应邀前往。有时排不出时间,则介绍其他对读经理念和实务都有功力的人去讲。但,台湾已很广大,大陆更广大,世界合起来,又更广大了,不能凭一个人或几个人走遍。
所以我们须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以培训倡导人员,如能在三五年内培训出三五千个,平均每人每年讲十场,每场一百人,则一年内有三五百万人听讲。其中有父母、有老师、有官员,影响所及,则有数千万人,读经风气便可以在数年内大为开展,比少数几个人的力量大得多了。
培训读经保姆,把握教养契机
近世以来,由于经济生活的压力,台湾普遍的家庭都是双薪,大陆也即将如此,年轻的夫妇都得上班,有了孩子,就把婴儿交给孩子的奶奶、家里的佣工或邻近的保姆,往往让他们一带就是三年五年。
中国古老的人生智慧以及近代西洋的各种儿童发展研究,都已经明确地指出: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时机是零岁到三岁。这也就是说,现在为人父母者,在他孩子刚出生时,就把孩子一生的绝大命运交给了别人去塑造。如果奶奶、佣工或保姆懂得教育,则还好。如果奶奶因为年纪大,没有进步而妥善的教育方法,如果佣工或保姆只是旧式的带法,只知道「养」,而没有「教」,甚至整日以看电视来打发孩子的生命,如此一来,岂不空过了教育这些孩子的大好时机?读经的教育,只要一面播放美乐,一面播放经典诵读,即有语文能力的提升,又有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文化扎根与品格陶养的作用,而且带着孩子读经的大人,也可以同时受益。
这是人间最精简而有效的教育,但在当今的时风之下,必须加强倡导,才能广为人知。而这又是刻不容缓的事。然而,又有谁来替这些孩子紧张?谁来向父母解释?谁来向佣工或保姆倡导?所以我们亟欲成立一个基金会,俾便举办更多的讲座,举办更大的研习,来扩大倡导。以协助为生存奔忙、无力顾及孩子的天下父母;以挽救无数秉性淳厚、潜能无穷但机会稍纵即逝的孩子。
注重早期教育,幸勿辜负天才
据统计,台湾现在每七到八对新婚夫妇,就有一对是外籍新娘。到目前所知,外籍新娘所生的孩子有百分之五是发展迟缓儿,这些儿童长大后都将成为社会的负担。娶外籍新娘的家庭,大体是在经济社会地位上比较弱势,相对的,也是文化的弱势,也有的是智能的弱势。或许有人会说生下来的孩子智慧不足,是因为遗传的关系,其实,不止是外籍新娘的孩子,全世界到处都有精明的父母也生下发展迟缓儿的现象,不能一概以遗传论。况且,纵使在比率上发现与遗传有关,但站在教育者的立场,我们不可以太过推诿于遗传而放弃责任。
根据愈来愈新的研究,人类的智慧从胎儿开始发展,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如果做好胎教,便可大幅提升一生的智能。而且如果在出生以后,才发现是迟缓儿,也可以在三岁之前轻易治愈,一超过三岁,其治愈率就只剩下十分之一了。而且,早期教育之重要不只是对有问题的孩子而说,乃是对任何孩子都有意义,因为正常孩子,如果能给予早期教育,将有更为良好的发展。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如果不是天才,就是不正常!而不正常的孩子,都是由于教育的缺乏。」数十年来,中国两岸的政府与社会,对大学及研究所的教育投入绝大的精神和经费,而对胎儿及婴儿的教育,则甚为冷漠忽视。其实,欲提升国民素质,其关键乃在于胎儿婴儿的教育,而不是各级的学校。因为,到了上学的年龄,已经慢了几步,乃至于无可挽回了
但是,如照一般教育模式,要广大的民众都在家庭中,就把他们孩子的教育做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现在,唯有读经的教育,是一种花费甚少,简易可行,可以立即全民化的教育,是一种一二十年之后,就可以达到全民优质化目标的教育。读经的理论推广了十年,已经可以用事实来验证它的确实性。但谁能关注于此呢?谁能知道此种教育之深远的意义呢?所以,我们想成立一个基金会,不只乐见如今的百万家庭千万儿童因读经而受益,更希望把它全民化,让所有的家庭和儿童都受益。
设立实验学校,提供示范观摩
老子曾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对一种正确的新理论也是一样,有的人一听即深信不疑;有的人总是须要眼见为凭。
向来有许多人一听到读经的理论,心下虽然立即觉得有理。但,不免希望看到实际的例证,才肯安心。尤其学教育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们,因为读经理论与其平日所闻所知大相径庭,如果没有事实摆列出来,更难于取信他们。虽然十年来,成功的案例已不胜枚举,几乎所有依照理论施行者,皆达到预期的成果,乃至于超乎预期之上。不过,这些例子散见各处,没有人为之整理。如果有人整理了,有些人也会故意将此普遍效应说成是特例,而不予正视。
现在,一方面为了取信于这些人,必须让他们有所观瞻之处;一方面也为应某些读经家长的需求,让他的子弟有理想的上学之处,所以希望能成立正式的读经学校,这种学校可称为「读经示范学校」。办学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想成立一个基金会,总是先要有了正式的法人组织,才可望有足够的经济力,也才可能结合社会力及政治力,或者自建,或者租用,或者申请公办民营。有了这种学校,不仅可以供国内观摩,甚至也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其实验成果。
中国近百年来的教育,唯有洋人是尚,从没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论,甚至连一个自己的教学法也没有。如今我们提倡读经教育,不仅是为了彰显我们老祖宗本有的一套教育方式,而且是为了证明这本来就是人性所在、不分古今、不分中外的一种教育洞见。
改革教育模式,促成文化交流
读经教育理念及方法,如果是合乎人性的,则它不只是台湾的,不只是大陆的,也不只是全球华人的,乃是全世界的。
最近已经有人把「读经手册」及其他相关数据翻成英文,其他各国语文之转译亦在筹划中。今年二月二十六日纽约世界日报载:世界级的媒体大亨The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主席Rupert Murdoch宣布,将重金投资于美国的中文和中国文化教育,并呼吁全美国高中都应教中文。不问可知,所谓教中文,如果依照百年来美国式(亦即中国式,台湾式)的教法,则美国学生学中文,会像中国学生学英文一样,学得很辛苦,效果很慢。更可惜的是,就算教会了说几句中国话,也教不出什么文化深度。
中文教育,已成为世界语文教育的主要趋势。我们希望这一波所谓的中国热,不只是经济热,而是亦有「文化热」。如果纯是经济热,只会带来世界更大的贪婪和更多的恐怖报复,唯有深度的文化交流,才能免除人类互相摧残的厄运。中国是一个有深度文化的国度,有人学中文,我们应除了给他们语言之外,同时也给他们文化,早日促成中西文化的交流,这本来就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权利!
现在,中国儿童已开始了「外文读经」,其效果已日益显现,外国人的「儿童中文读经」,理应同例。然而,在这中西文化转机的时刻,谁来规划世界文化大方向?谁来向世界推介简易可行的教育原理?所以,我们想成立一个基金会,来规划,来呼吁,来促成全世界早日进行深度的文化交流,共享全人类的永世太平。
让天下的好事,由天下人完成
除了以上所述诸项亟待推广的工作之外,成立基金会尚有以下十余项主要之愿景:
一、成立读经教育咨询中心,解答读经教学相关问题。
二、成立读经特教班级,辅导不适学之青少年。
三、推广成立读经学园,鼓励读经在家自学。
四、开设读经书院,重振民间讲学之风。
五、提倡「汉学」教育,挽救闽南客家读书古音。
六、开发各类经典教材,拓广经典教育资源。
七、疏解中西经典著作,传习往圣先哲智慧。
八、成立读经教育研究中心,协助学者从事相关研究
九、支持相关学术活动,与其他文化社团携手合作。
十、协助各地读经团体,举办读经活动,促进联谊交流。
十一、促成读经教育体制化,恢复学校读经教育课程。
十二、推动读经理念国际化,实现读经教育之普世价值。
推动读经理念国际化,实现读经教育之普世价值。持续不止一代两代,独自一人之力,实不足以成此大事,而且,天下好事也应开放机会给天下人一起做。相信我们社会中,有心人还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更努力去倡导,让更多人知道,就会有更多人来参与。如果是已经读经的家庭,既受读经之益,他们当然会尽力协助。如果是关心文化教育的人士,就让他了解:这是最精简而有价值的教育志业。如果是喜欢行功德的人,就告诉他:教养天下子弟,代代传习,是真正无量的功德。如果有企业家要回馈社会,就告诉他:安定社会人心,是成本效率最高、意义最深长的回馈。
总之,这是大家的事,要大家一起来,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个人也决定自下学期起,辞去本职之外的所有兼课,以大量时间心力为本基金会服务。数年之后,视情况需要,或将完全辞职,义务投注于本基金会。相约十年间,要与大家共同开创「让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家长安心」,「让人性开发、文化再造」的教育新世界,且将令其传续不绝。
您我一起携手,共创千秋大业
本基金会筹备委员会已于二○○四年三月一日成立,随即成立筹备处,开始接受捐款。第一阶段的募款目标是创会基本金新台币三千万元,第二阶段是活动金,数额不限。您的捐款,不论大额或小额,都是一番诚意,皆所欢迎,皆所感激。请将捐款汇至本筹备处,本筹备处将开具临时收据,待基金会正式成立后,再另开正式收据。所有募得款项,日后并将公开登载,以资征信。
在创会期间,因有创会的名义与时间的压力,其募款款项以千元以上为单位。待基金会正式成立以后则无限制,十元百元千元皆可。捐款的方式,也将分成「随机单次捐款」,以及「按月定额捐款」两种。尤以按月定额较为稳定可取,如果在两三年之后能有数万人乃至数百万人参与按月定额捐款,每一月每个人平均以一百元计,我们就可以做成许多可惊可喜的千秋万世之业。
基金会筹备处地址:
筹备处地址:台北县中和市自立路九十九巷十八号
电话:(○二)二九四五五二三二
传真:(○二)二九四五六九三二
汇款方式:
(一)银行转账:安泰银行 景美分行(银行代码:816)
账  号:0 3 6 2 2 0 1 5 2 7 3 5 0 0
户  名:王财贵
(二)邮政划拨
账  号:1 3 4 1 1 1 3 8
户  名:王财贵
支持读经的老师或家长们!在此基金会创始之时,首先欢迎您随意捐款。进一步,则希望您能做为一个小小的劝募中心,参加我们的募款团队,做基金会的「募款委员」。我们初步想征求三百个募款委员,募款委员的工作,只是随机地倡导推广与募款,募多少算多少,只是一个诚意的协助,没有数额的限定与压力。至少三个月回报一次即可。如果您愿担任募款委员,请来函或来电向基金会筹备处登记。我们会把聘书、说帖、收据本及相关资料送给您运用,并与您保持密切联系。又王老师答应亲自书写书法(思无邪)一幅,赠送给每一位募款委员,以答谢支持之雅意,并一结翰墨之良缘。又名书法家杜忠诰先生(本基金会筹备委员)表示:如有任何单笔捐款超过三十万元者,将致赠其作品一幅,以表谢忱。
以下是旧附录:
附录一:媒体报导选录(一)
教育子女,有请古人
中国时报八十二年五月五日
第三十四版家庭版 记者 彤管
现在儿童随着录音带音乐,又唱又跳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画面,大家并不陌生,但是看到一群小朋友摇头晃脑吟唱、背诵四书、五经,却让人怀疑是不是时光倒流,回到私塾盛行的古代。
没错,近年来,一些有心推广中华文化的学者,在台北区默默开设的「儿童国学基础班」、「儿童读经班」,老祖先的珍贵遗产,又开始出现在我们的孩子口中。
有十五年历史的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今年开始投入推展儿童诵读中国经典书籍行列,来自家长的反应热烈,显示出在功利取向的今日社会里,父母急切的想让孩子重新接触中华文化,希望从阅读古文经典开始,培养出正确价值观和人文情怀的敦厚儒雅。
策划儿童诵读中国经典课程的,是国学大师牟宗三嫡传弟子、前鹅湖杂志社长、台中师范学院教授王财贵。由于很多人认为中国经典深奥难懂,孩子不可能有兴趣,因此王财贵教授先以研究心得教导自己孩子,成效十分良好后,于中华文化基金会和华山书院等地主办「儿童国学基础班」,进行一年的实验教学。这一年教学中,证明孩子不但能接受经典琅琅上口,而且有高达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兴味盎煞,自愿继续上课。
选择以唐诗、四书、五经、古文观止、老庄等经典,为诵读教本的王教授表示,让孩子背诵古文经典看来十分「八股」,而且也和现代讲究理解、游戏教学的教育方式相违背。但是经过实验,儿童不但不排斥,而且记忆能力远超过大人的想象。
根据医学发现,小孩在十三、四岁理解力才开始发展,在此之前则是记忆力进展十分快速。因此,王财贵主张善于利用此时期的记忆力,纯粹用背经典的方式,让儿童进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以「背」字诀将经典的义理慢慢深入心底。随着生命体验的与日俱增,孩子会渐渐懂得其中道理。若强记老师诠释的内容,一来他不见得听得懂,二来他这辈子恐怕也只记得老师说的唯一的「标准答案」,无法从中汲取生命智慧。
儿童读经是由诵读、识字开始,渐次要求学生熟背,老师再视情况做适度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只要持续半年以上,孩子对中国文字的敏感度及鉴赏能力会提升许多,记忆背诵能力也强于一般学生。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鼓励,一定可以看到良好成效。
在充满功利、暴戾气息的今日台湾,儿童诵读中国经典,或许正是为社会注入中华文化气氛的开端。
请来一试 免费帮孩子奠定国学根基
只要是懂得注音符号,国小程度以上的孩子都可接受教导。负责该班的刘静史小姐说,有一位尚未满六岁的小朋友,由爸爸陪着来上课,再由爸爸回家教他背诵,效果一样好,还额外增进亲子感情,可真是一举两得。
每周上一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家长可准备教材自己在家里教,或送到团体中增进学习效果。王财贵教授建议,经典不要从最简单的入手,最好选择永恒的经典,因为「同样是不懂,同样是十分钟,为何不挑选让他长大后还能运用自如的内容?」
王财贵认为,经典中无所谓最精华处,章章句句都是「要语」,所以背诵的方式,是从第一章开始脚踏实地背下去,读到那儿算到那儿,不懂的文句,硬背即可,懂的可以多加思考,还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或停止。最好背诵后能不断复习,而且好几本书同时进行,效果最好。
目前儿童读经班已有新店、双和地区、台北东区、古亭区的家长主动提供场地,将陆续免费开班(按:现在全省各处皆已有人响应开班)
附录二:媒体报导选录(二)
读经古风现代版──四书老庄入学堂,唐诗楚辞映童颜
联合报八十二年六月十四日
第四十版 教育专刊 记者 陈碧华
反教育? 讲解无用心得在己  不求甚解大声读诵
王财贵对现代教育有自己的主张,他说语文教育是文化熏陶,不一定要懂了才教。
是周三下午,小学生的小周末。台北县中和市内一处书院雏型──华山书院。二十来个小朋友正襟危坐(当然并非总是如此,小孩子嘛,总也有歪头斜脑、眉开眼笑的时候),课桌上,手边放着「四书」和「老子」,手上则是一本唐诗。几个陪着小孩的妈妈,点缀着课室气氛。
黑木讲坛上,王财贵拿着书,一句一句念给孩子听;孩子一句一句跟着读。是文言文,很多字小孩子不识;但是,和一般学校上课不同,这个老师并不讲解文章字句的意义,只那自成节奏的文句,有似音符的波动流泻,便吸引了孩子。他不停的念着、念着,孩子也跟着不停的读诵,声音清朗。好个读书天!
没错!目前仍在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王财贵,正在教小朋友读古书、背古书。他这样做已一年多,尽管自认效果不错,却只有报纸报导,知名度一直不高,实在是很不懂「宣传」或「企业经营」。他倒也承认这点,没有不安。
说起教小孩子背经,王财贵活泼起来──这可是专长了。他表示二十年前从师专毕业到小学任教时,就有教小朋友读经的想法,直到四、五年前才开始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因为效果不错,一年半前才开始教别人的小孩。他估计,台北地区因受到影响而开始读经的小朋友,现在(八十二年六月)约有一两百人。不多,但是好的开始。(按:至八十四年底,已有一万八千人以上接受读经教育。八十五年底增至十万人,八十六年底增至七十万人,现正急速扩展中)。
对现代教育理论略有接触的人,可能很不能接受王财贵教孩子「背」经书的做法。国内教育最受抨击的,不正是因「填鸭式」的教育,养出一堆缺乏思考创造能力的国民?王财贵偏还要「塞」给子孩子一堆「古物」,岂不违反教育理论吗?
不!王财贵有理由。他指出让小孩子背诵,完全合乎人性及身心发展,因为心理学说,人的记忆力的发展是从零岁到十三岁,此后才是理解力的长足进步。他的「孩童背经书」虽因推行时间短,还没有科学化的统计数字证明其功,但从自己的孩子身上的试验,倒是看到好的效果。
举例:目前读高二的大女儿在国小四、五年级时读经读了半年多,后来虽因「别人都没读」她也不读,但从上国中到现在,她的国文一直不需太多的准备;读国二的大儿子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读经到国一,目前为了准备跳级考试才中断。他从小作文就很好,学习能力也强,才上国中,老师就觉得这个孩子和别人不一样。
道出这些读经「实效」,只是为了说服别人:事实上,王财贵推动儿童读经,更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中国人都不读中国书,如何能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王财贵对现代的教育理念另有看法。他认为,教育过程重视理解是对的,但国内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教材却超过孩子的理解力,造成学生的数理恐惧症。而用科学方法进行语文教育,非要孩子懂了才教,更不见得适当,因为语文教育是广义的文化教育与熏陶。他反问:「怎样才算懂?是考试会写?或者可以是一种深埋心中幽幽然的、说不出的感受?这个感受或许说不出、写不出,却不是不懂。」
也因此,他让孩子读经、背书,而不要求孩子懂,也没打算教懂孩子。将来有一天,当这些读过经书的孩子,和经中所谈的人、事、物「相遇」,他自然就懂了。王财贵对「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赋予新解:「必须是自己准备十年了,才可能听到人家的话,一点就通,也才可能胜读十年书。」而幼时所记诵的经书,正是这套准备工夫。
在推动儿童读经这条路上,王财贵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因为文科的人在这社会上本来就是「弱势团体」;加上这种「背」功不见得被接受,王财贵宁可等到有相当的成绩,再来寻求外援。
不过,他也欣慰的说,凡来听他演讲或参加研习会的,都可以通过听讲而对读经持肯定的态度,这些人后来多半会让孩子读经、或本身也加入开班教孩子读经的行列。他很有信心的预测,用这套方法,孩子读一年的经,国文就有高中的程度;读个两年,就有大学的程度。
王财贵和儿童读经
中国人不读经书还有什么书好读? 不问学历人人可教经
其人其事──王财贵:
他四十五岁,不小了,曾当过中、小学老师,目前还在台大、师大、东吴等几所大学的学生社团里当指导老师,他是著名学术刊物「鹅湖月刊」的前任社长,也是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入室弟子。
王财贵这样的学经历其实不吸引人;但是,谈起目前他正在进行的工作,可又大有意义──他正在推动儿童读经。他自喻这项工作是:如果能顺利推展,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好大的口气!
说起中国古典经书,除了受过文言文教育的老一辈长者和中文系学生,一般人莫不敬而远之。艰深难懂是一道又高又厚的城墙,把人们挡在门外;「食古不化」之讥,也教人承受不起。不如全盘接收新知识,简易便捷。
王财贵可不这么想;相反的,他确信这些古典经典之作能够流传千古,绝非因为古人说它们是经典就经典,而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它们好、有价值,才能受到这般的尊重。中国人不读这样的书,还有什么书好读的?
中国人不但该读,而且可以从很小就读。王财贵相信在孩子记忆力最强、而又还没有升学压力时,把经书「塞」进孩子脑海里,长大后,孩子随时都可从这个「储存室」里拿东西出来用。
或许是学文的人较不善于宣传,王财贵一直都是「默默的埋头苦干」来推动这项工作。他抽空受邀演讲,或办师资训练班,结束后,总有几个人也想跟着做。他相信,如果十个学生中有一个人读经,其中又有一半跟得上程度,那么,十年后,这个社会可以改观。
改什么观?「年轻人对中国古老的东西会有亲切感,看法会不同。」王财贵说。
这个看法不算太过乐观。的确有一个家长在听过王财贵演讲后,认为小朋友一星期才上一次读经班不够,希望天天都有课;真的能够天天读经、背书,那更不得了了。
除了让孩子上才艺班,你是不是也有兴趣引导孩子一探中国古典经学的奥秘?
照推动儿童读经的王财贵的说法,儿童在十三岁以前是记忆鼎盛期,上幼儿园就可开始背经书了;至于「老师」呢?不须读大学中文系,也不须当过老师,甚至只要高中、国中或小学程度就可以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老师只教小孩念书和背书,不必讲解,甚至不必编故事(怕失去经典原义);而古文经书几乎都有注音版本。比较重要的反倒是,这个老师必须是喜欢小孩子的,还要懂得掌握教室气氛、知道如何让小朋友喜欢读经背书。这时,教学时的音调、抑扬顿挫很自然就带上了,而只凭这样,便能吸引孩子进入一个优雅的智慧世界。
看到这里,读者一定会想:那每个父母都可以自己当老师了?
没错,人人都可以教孩子读经;但是「易子而教」的效果会比较好。王财贵当年拿自己的小孩当实验品时,就发现自己没法又是爸爸、又是老师,因此请师大的学生来家里当「私塾」老师,后来得到一个基金会的支持,正式开班授徒,王财贵的小孩也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课。王财贵为此还免费开「师资训练班」,让有心的家长和老师知道如何教孩子读经。
至于要读什么经,王财贵提供了一份书单: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当然必读;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尤是七言古诗);古文观止,能全读最好,否则挑重要(不是挑简短的)的背;楚辞、昭明文选等也一样。再有时间,宋词、元曲也都是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值得背。
王财贵解释说,花一样时间去背书,且同样都不懂,应该选些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可能不会读到的东西。如「春眠不觉晓」国文读本一定有,可不教;七言古诗就绝少人会主动去研读,因此必须趁现在就教他背下来。背文章也是一样,选千古有名的长篇。一旦长篇大论都会背,将来看到短文,读起来简直就易如反掌。
教孩子背书,得记住一个原则:不要跳章、不要跳节。尽管一路读下去,不要刻意去选容易或难的;也不要管文章合不合现代(王财贵说,都好几千年的文章,说合也不合,说不合却又合,因为时代不同但人性相同)。挑三捡四的,孩子起了分别心,讨价还价,就难教了。
王财贵推动儿童读经,感动了一些文化团体,提供经费让王财贵开了三个「儿童读经班」,免费为小朋友上课。(按:至八十六年十二月全省各地响应开班者已超过肆千班)
附录三:媒体报导选录(三)
小小读经班让古圣先贤不寂寞
台北画刊第三一二期 记者 陈淑贞
九十年代,是一个回归本土文化及重新自我反省的时代,身为中国人,您可曾想过中华文化之何去何从?你对先圣先贤的心血结晶──经、史、子、集,了解多少?相信这是一个令你我都尴尬难以回答的问题。
文言文 莫宰羊──现代中国人心中之痛
大家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文,造型优美,声韵完备。语文既是探索文化精髓之媒介,它的演进遂攸关文化发展前途。民初推行的白话文运动在普及知识教育上,实功不可没,在历史上有其一定评价,但在独尊白话文情况下,我们珍贵的古籍及先哲的智慧「寂寞」了。
说到古籍被束之高阁,大部分的人反应几乎都是:文言文太难了,看不懂,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这是现代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如果现在告诉你有一个既简单又方便,于己可以陶冶性情,对外可培养社会元气,进而为往圣继绝学的「读经」途径,你相信吗?别质疑,它就是由中华文化基金会及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赞助开设的「小小读经班」。
走访位于中和华山书院,一进大门,迎面可见前来上课学童鞋子一字整齐排开,讲究落实生活教育的理念由此可以佐证。推开圆木大门,传来台语吟诵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宏亮童音,不绝于耳。乍听之下一时尚难意会,细细品味,才发觉经过还原的唐诗,声韵是如此清亮,迷人!
静坐在以中式装潢,典雅、细致的大厅,感受到三十多位学童及其父母热烈、高昂的学习兴趣。朗诵起论语来,人人摇头晃脑,仿佛回到古代私塾念书的情景。
循着引读声音源头,看到读经班的灵魂人物,王财贵老师,坐在高脚,雕花书桌后面,闭目晃脑,并配合诗韵的平仄,面露击节、沉醉的神情,不禁令人莞尔。
背诵古经──是文化教育扎根不二法门
具有师范科班教育理论与实务经验的王老师,除热爱教书外,对推广中华文化向下扎根更有一份舍我其谁的期许。谈到教导小朋友读经的缘起,王老师滔滔不绝地说我国自从民初受到美国杜威博士「生活即教育」和「理解为教育前提」的理念影响,文化教育就面临退出学习主流的命运。西方讲求科学,科学是有系统、有组织的知识,采取渐进、实验方式探索真理,所以强调理解是适用于科学教育。文化教育则不然,文化教育讲求的是潜移默化,文化素养应落实在生活源头,它不需要凡事事先了解,只要铭记在心,日后即能随机发挥、因应。
亲身体验过补习之苦,再加上自己教学心得,让王老师深切领悟及时利用记忆的重要性,「小时候不停地背诵课本,总能事半功倍地将考试应付得很好;事后觉得国语课本的内容太简单,即使国、高中所学的语文常识也十分有限,程度也非与时俱进,遂兴起回复过去私塾侧重背诵古书教学的念头。」
小小年纪 头脑好──习读经典文学乐趣多
说起老祖宗的教学,有一套!「根据学习理论来说,人一生学习年龄以二、三岁至十三、四岁记忆力最强,理解力则是十三、四岁至十七、八岁最为突飞猛进,如果一般学童能在小学毕业以前,充分浸淫在经典文学气氛中,相信日后看到文言文保证『愈看愈有趣』。」王老师自信地说道。
秉持实证主义的他,首先拿自己儿子当实验品。王老师以定时定量、反复朗诵方式引领当时才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进入老子、唐诗、论语世界,不消多时,国文程度大为精进,本来是自己纯粹当实验,没想到亲朋好友得知成果后,纷纷欲将小孩送来读经,受到这样的鼓励,王老师就走上开班授徒之路。
一向以推展中华文化为宗旨的中华文化基金会在了解王老师的苦心后,于民国八十年起以提供位于临沂街会址场地及家教方式赞助王老师开课,免费积极带动小朋友读经的风气。(中华基金会目前仍有读经班,免费教学。请洽(0二)二三九二八八五一)。
王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国学基础要扎实,就必须选择经典作品来学,可选用的哲理和文学经典,按精要度依序为:四书、老庄、唐诗、诗经、易经、词曲等,基础入门教学内容为,每次上课朗诵论语十则、唐诗(七言古诗)一首、老子一篇、古文观止选读一小段。授课前先团体复习,然后分批请三两小朋友来背书,测验回家复习程度;有人作伴互相提词,背起书来,一点儿也没压力,测验完毕,再进行当天的教学,一个半小时课程在不停的「有口无心」念书声中飞速度过,丝毫不觉沉闷无趣。
朗读古文体会声韵之美─父母爱心陪读倍增效益
或有人会怀疑:读经班既不诠释古书,单纯背诵,效益何在?「读经,是让孩子在无压力状态下,以朗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并不着重提前写字,但大致来说,跟读一年后,约可认得三千字;二年者,可有一般大学生国文程度;三年者,等同中文系学生的程度;学习后经过十年,将可全然展现教学成果──塑造文质彬彬、平衡思考的文化人。」强调百年树人理念的王财贵轻描淡写地表示。
任职于故宫,每星期五跟着陪读的谢太太极力推崇读经教学,「现代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常让小孩游走各式才艺班,却忽视小孩本身意愿,往往对幼童身心造成伤害。读经班每次的课程只要在家复诵个二十分钟,便能不加思索,脱口背出。以就读吉林国小的老二为例,九月初才临时插班,个把月下来,却可明显感觉他的语汇增进很多,有一次听相声,竟兴奋地指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有学过耶!这才体会出光念书也是有效果的。」
另一位许太太深表赞同地点头说:我那就读五常国小的小孩,听到电视节目主题曲「新鸳鸯蝴蝶梦」其中一句「抽刀断水水更流」时,马上就会把整首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七言古诗一字无误地背出「秀」给全家听,可见背诵的效益是立竿见影的。
推动读经利人利己─培养社会元气发扬中华文化
推动读经风气不遗余力的王老师,有一个不小的心愿,即希望有志一同之士能参加师资训练,以众人之力,推广念古书。「基本上,只要认得注意符号者,都可参加。人人皆可授课,小则居家课子,不论有无教学经验,皆可集合小区学童团体上课,利人利己,何乐不为?」王老师温文儒雅的脸上写着热切盼望的表情。
在现代人心为物役,精神生活虚空、苦闷之际,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其实许多问题的解答都隐涵在古籍当中,只要用心去解读并新诠,所有难题均可迎刃而解,近年来渐为台湾、大陆以及西方学术界重视的新儒家思想是明证。不是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耳边传来轻脆吟诗声,心想王老师用心散播文化扎根种籽赶快成长、茁壮,也愿尚未听到这种教育的家长,赶快有机会接触,大家带着小孩一起来读经。
附录四:寻找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
王财贵与「十万儿童读经运动」
中央日报八十四年六月十七、十八日
第十九版 记者 吴月蕙
编者:经书是我国民族文化之珍贵遗产,虽然自清末开始即不断遭到质疑,将经书与落后、保守划上等号,但事实上,经书的价值是可以重新看待的,如何赋予现代意义,从中撷取活用的智慧,恐怕是现代人在面对经书时应该调整的心态。有鉴于此,本刊今、明两天特刊登两篇相关文章,希望能提供读者对此一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另一个使文化起死回生的可能转机
制式教育之外,坊间学钢琴、学计算机、补英文,各式各样的儿童才艺班令人眼花缭乱,在「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竞争压力下,你是否为了帮孩子选择什么「菜色」困扰不已?如果你经常观察并反省我们的文化发展与教育问题,你可能会发现,无论学校教育或是这些应运而生课余时髦的「社会教育」,所提供给我们下一代的,始终只偏重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至于精神层面的人格涵养则显得相当贫乏,整个大环境所见也大半是心量狭窄,急功近利的角色,尤其我们议事殿堂诸君每以风度尽失的「肢体语言」做惊人的错误示范,你可能早已担心中国人的未来,是不是更一代不如一代。
在这个时候有个人默默在推广「儿童读经」的理念,让人们在众声喧哗中,发现另一个使文化生命起死回生的可能转机。目前走访了这位哲学大师牟宗三的嫡传弟子、前鹅湖月刊社长、目前任教于台中师院的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先生,在轻松的叩问之间,了解了整个「儿童读经」理念形成与逐步推展的经过,在此便以「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的心情,为大家报导这项深具意义的「回归文化本位」运动。
「经典」是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中国自古流传的四书五经,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典册,向为知识分子所必读,以此抟成了整个文化的特色。「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这其实原是中国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提出,却变成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
不读经书 中国人的理性被架空了
「读经」之风至清末仍盛,民国以后西风东渐,元年元月第一位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五月又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七月又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之议案,三个连续动作,使中国从此没有读经的学生,没有可教读经的老师,迨至民国八年五四运动,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不用说读经,中国人连古文都渐渐看不懂了。学校里从此遵循的是胡适、杜威那套「启发性」、「按部就班」、「儿童中心本位」的教育观念,漫长的岁月,中国人除了中文系学生,没有人读经,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在台湾的中国人,早已国际化,美其名曰「世界人」,事实上是忘了根本,糊里胡涂的一群人。高度经济发展下,文化教养未能相对提升,社会正义日消,君子之风渐远,诈虞日盛,这都是「废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不能不审慎地思考这个问题,「经」原来是文明的结晶,扎稳生命根柢的道理,不读经,中国人理性架空了,一时之间成了回到丛林的野蛮人,在西方文明之前,如何能不自卑,而「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托钵乞怜的结果,纵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终究不能参与世界文明的创建,而为世人所尊重」。
做为一个新儒家学者,王财贵很准确地留心到人性的根源,触及教化的核心关键,不过他不选择一般人觉得莫测高深的逻辑阐释这条途径,而将这些看似很玄的道理,落实在一个最简单理念的推广。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教育」的革新,尤其文化教育「是固本培元的工作,虽然收效在十年百年之外,但今日不做,必贻明日之悔」,他想从「普遍恢复读经教育」来救助人心,而从儿童时期就给孩子读经尤其是有理论、实验依据的有效方法。
在儿童记忆力最好时储备一生受用的好东西
他的理由是,从小让孩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的书」,要求他熟背,暂且不管懂不懂,让他储备一些一生受用的好东西。据专家研究,人类有理解与记忆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如计算机数据之输入与保存,理解则如程序之设计与应用,记忆力从小即显著发展,至十三岁为最高峰,其后便有趋下的可能;理解力则十三岁以后方有长足进步,其后日渐成熟,直至老死。王财贵提倡的「儿童读经」就是利用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尽量背愈多愈珍贵愈好的经典,即使一时不了解、用不上,等到理解力渐臻成熟,后来居上之际,数据库里的东西,自然而然反刍出来,酝酿发酵,所「食」之「古」,自然而然「化」成了他人生智慧的一部份。
二十几年前,王财贵师专毕业在小学教书时,即曾经短暂实验过这套理念,六、七年前开始进行到自己孩子身上,八十年开始,好友杜忠诰也将女儿送来「求学」,两个小朋友带来两个小朋友,形成了一个「小私塾」,请一位仍在师大就读的同学来「客座」。消息不胫而走,陆续有许多家长送小孩上门来,后来在教育部社教司及中华文教基金会支持下,正式开设「儿童读经班」。为了普及读经教育,他特地免费开设「师资训练班」,八十三年初更在卯鲤山文教基金会及宗教哲学研究社华山书院赞助下成立「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有系统地推广读经,各地回响热烈,到目前为止,整个台澎地区已经有五百余读经班纷纷成立,大约一万五千名儿童正接受读经教育。
在快乐与痛苦中进入中国文化核心
为了实际了解「儿童读经班」上课的情形,我来到了位在中和曲曲折折巷弄间的华山书院。完全中国风味的建筑,窗明几净,沈甸细致的木质桌椅泛着古雅的气息,二三十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和十来个陪读的妈妈早已翻开书卷,静候老师的到来,行礼问好之后,开始复习上周所教的课程。清脆响亮的童音破空而来,他们摇头晃脑,滚瓜烂熟地背着,兴奋中透露着对我这位不速之客无限好奇的神情。论语、庄子、唐诗三百首依次复习过后,一列列上台抽背,老师挑个段落,孩子们接下去背,当中偶而那个背岔了,立刻会被大伙儿纠正并纷纷瞪他一眼以示惩罚,因为老师按全列总体的熟习度,象征性「给分」,如背诵中有所停顿是会大大影响荣誉的。
依次背完之后又依次各教了新的章节,最后是今天的重头戏,我碰上了他们大段考的预考。论语半部已教完,他们得从学而开始一章不漏地直背到乡党,近两万字吧,要是大人,肯定早就投降了,孩子们却跃跃欲试,纷纷争取上台面对挑战。
老师问他们:「背书苦不苦,认为痛苦的人举手」,十来只小手举起来,「认为背书快乐的呢?」也有十来个,此时有人打报告「老师!有人举两次手」,那被告的机敏地反驳:「人有七情六欲嘛!」是啰!小孩子的心比什么都灵透,背书对他们而言,有时快乐有时痛苦,也就在这快乐与痛苦情绪掺杂中,不知不觉进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他们站上了巨人的肩膀,日后可能看得更远。
潜移默化塑造优美人格
这个班至今已有三年历史,是王财贵推广读经足为示范的「活广告」,但是学生也难免来来去去,对这种情形,他丝毫不以为意,表示:「留下来的才是中坚分子」「即便只剩下一个学生,也绝不放弃。」事实上全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经年的老学生员了,每周六下午,跟小朋友一起「拼书」的一个半小时,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当会留下跟补码学、学计算机很不同的记忆吧,尤其这些记忆日后将会在他们人生中不时被复习,印证亲身的经历,就更显得「读经」一事是牢结盘固在他们生命中的根柢。
中国人向来将文化涵养放在日常生活之中,即以读书这件事来说,古文本身就是一种修饰过的语言,抑扬顿挫、长短相间,极富音乐性的美感,一唱三叹,遗韵不绝,长期背诵经典,潜移默化一个孩子的心灵,塑造优美的人格,绝不是钱穆先生批评为「小猫叫、小狗跳的教育」的浮浅课文所能望其项背者。
据王财贵估计,在没有压力下,光是朗读认字,跟读一年之后,约可认得三千字;二年后,可有一般大学生的国文程度,三年者,等同大学中文系学生的程度,至于全然展现成果,约得学习十年后才能检视。
教儿童读经,必须选择永恒的经典,王财贵建议初学可由四书、老庄、唐诗三百首入手,跟小朋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从第一章开始脚踏实地地背下去,不跳章、不跳节,不计较重不重要,否则挑三拣四,孩子起了分别心,就不易受教了。上课时可两三种书同时进行、授课老师念一句,孩子跟着念一句,一句句诵读那自成节奏的文句,而不做任何讲解。因为即使讲解,孩子也未必懂,经典的东西,需要时机配合才能豁然开通,讲解功效不大,反而有许多人会因为需要讲解而不敢教读经,会限制读经班的普及。
在师资方面,只要识字,能看注音符号就可以胜任,因此每个父母都可以教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易子而教」效果更好,团体学习进步更快,这是为什么主张开班的原因。
亲炙经典 赖为人父母之认同与坚持
根据这些年来推展读经的经验,可以看出,孩子到底仍是被动的,让他们能够长期有这个福份亲炙经典的,端赖为人父母者正确的认同与坚持,在这个小小读经班里,我就看到了很多有心的妈妈,像一位住在外双溪的庄太太,是全职的家庭主妇,她本身就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吸收中国文化,三岁起即教他们背古书,两年前她主动地四处寻觅读经班,而找到这里,初来,这个班已进行了一年多,以老子而言,进度约是半本,当时她的孩子早就背完整部了,但完全没有会背了而无聊的问题,反而因为大家一起背更好玩而更起劲。现在,她每周六亲自开车,载着分别为小学四年级、二年级与幼儿园大班的一子二女,穿过台北市,千里迢迢来读经。
每天清晨五点多,是她们家的背书时间,日日如此,行之多年,孩子因此养成了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学校的功课向来不要她操心,其他的音乐、舞蹈、书法等才艺也仿佛与读书可以触类旁通,样样学来得心应手。这个家庭的例子,可不完全归功于用心为孩子规划人生蓝图的母亲?
这个社会上,像这样「有志一同」的知音,应当还是不少的,提倡重新读经,王财贵之前也必定不乏其人,但像他这样「整个生命投入」的,还不曾见。这些年,他四处奔走演讲,宣传读经的理念,并抽空接受采访,希望借助媒体的传播功能,使更多原本没想到或不认同的人,接受这个观念。同时举办「师资训练」,让每个家庭、每个小区都有可以教读经的人才,鼓励有心人士开班,遍撒读经的文化种子,为此远至澎湖、台东等地是常有的事。他相信「如果十个学生中,有一个人读经,其中又有一半跟得上程度,那么十年后,年轻人里有那么一些亲近中国古老东西的人,社会将可以改观。」
「读经推广中心」的成立,则提供全省读经教育工作者各种读经信息,解答各类问题,协助开班事宜,并发行赠阅「读经通讯」及「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期望逐渐打开读经风气,多年来大力支持王财贵推展读经理想的华山书院,背后支持的是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功企业家,一直到最近在推广手册上才出现这家长期赞助厂商「全国电子专卖店」的名号。
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
儿童读经班所可能遭遇的问题,王财贵都曾做过周密的考虑,并可以详细解答,诸如「不讲解行得通吗?」「不做游戏能引起兴趣吗?」乃至于教材、时间、地点的选定,招生的细节等,由于有多年实验的经验,他可以提供后来的有心人许多现成而宝贵的意见。
以目前推广中心统计的全省五百多个儿童读经班来说,开班方式各有不同,以有赞助单位或个人奉献而不收费者占大多数,有些则是学校里的课外活动,幼儿园纳入课程,或者酌收少许费用,只有一小部分是以才艺班方式经营。不管是否收费,王财贵都表示可以接受,他也同意为任何形式的读经班挂名当顾问,只要有人肯教读经,他竭尽全力提供任何可能的协助。不过他所做的这一切都仅限于纯粹「理念的推广」,而完全不是「连锁企业的经营」。
照目前读经班蔚然蓬勃的速度看,他预期两三年内,全国至少会有十万个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持续这种效应,他表示「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届时「国士胸罗廿四史,村童背诵十三经」的境界可达,对社会的和谐进步或将有相当帮助。
最近,王财贵还试图将目前这种「社会教育」层面的读经班,寻求纳入体制教育的可能性,新竹科学园区实验小学,曾经有意愿试办「读经实验班」,如果进一步洽谈成功,付诸实施有日,那么这将是推广儿童读经的一大突破,再往前推广读经的路可以愈走愈宽,我们乐见其成。
附录五:跨世纪的希望里程
编者按:陈炳男曾任工专助教,现任中学教师,在听到王财贵教授一席演讲之后,便自动写作此篇文章,影印散发,以作宣传,诚挚感人。兹征得同意,附录于此。
提到「儿童读经」,你想到什么?
这两年从报纸上的一些报导,我知道王财贵老师在社会上推广儿童读经教育,但对此一活动尚未有较深入的了解与体认,直到约两个月前(八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在师大听王老师演讲,才有较清楚的观念,陆续再加思考、阅读《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及相关资料,愈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值得向大家推介。愿就我的了解及体认略述如下:
文言文的学习攸关文化传承
从文化发展的观点而言,一个民族若不能承继自家的文化遗产,对于先人累积的智慧结晶是一大浪费。我们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眺望,有办法看得更远吗?不对历史作较全面的探索,面对时代世局能有深刻的理解吗?更遑论有所开创!你感到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生病了吗?正如一个人生了重病,必要了解他的体质、成长环境、生活习惯、身体的状况、致病的近因等,才能作出确切的诊断、治疗,提供往后保养的建议,否则,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无法根治。
近代中国遭逢西方的冲击,国人普遍丧失民族自信心,对西方思潮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对自家文化是弃如敝屣、鲜有闻问。民国元年废除了传统的读经教育,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推行白话文,固然教育普及了,但否定文化传统,使得至今三代中国人大多没有能力阅读文言文,而中国三千年来有价值的书籍绝大部份是文言文书写的,这岂不是文化承继开创的大问题吗?试看水浒、金瓶、红楼这几部白话古典小说,《金瓶梅》是最白话的,却较难读,需要的批注最多;《世说新语》中有许多当时的口语需要批注;《尚书》文字古奥难懂,一向让人觉得诘屈聱牙,因为其中有许多内容用当时的白话记载。白话口语随着时代递嬗地域移转,会产生相当的变化,如果古代的文献都用白话书写,那本文加批注不知要多出多少倍的份量。而文言文是一种精简、凝练、雅化的书面语,具较高的稳定性,只要有能力阅读,看千百年前的书籍,便如在目前,过去的读书人只要小时候经过几年的诵读教学,就具备了阅读及写作文言文的能力,这岂不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便,事实上,文言与白话各有其优点,也各有适用之处,不必去否定任何一方。然而,五四以来世俗的文化观念,以为文言文是过时的,经典是陈腐无用的,一个民族可以不要传统而移植外来文化等等这些想法,我认为值得好好反省!
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西方),中国除了儒道两家,还吸收消化印度来的佛教,我们若无法直接继承,岂不是错失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大半吗?阅读现在的白话翻译或诠释,毕竟不够直接而进步缓慢,那倒不如培养出阅读古文的能力,可以直探文化智慧的核心。而且,具备了自家文化的根柢,才真有自信与能力去吸收消融西方的文化智慧,才真能了解人类理性之展现各有其面相,不同的文化自有其风格与型态,同为人类共有之智慧宝藏,无须崇己抑人,亦不必执彼以攻此。否则,抛弃传统拥抱西方,只是削足适履、东施效颦,而贻笑大方。
文化涵养和知识学习不同
此外,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必须澄清: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的涵养不同,例如:自然科学的学习,知识性的一面,重视组织化的知识体系及其应用,涵养性的一面,是客观验证、实事求是等态度,及面对生命、物质世界合情合理的自然观、宇宙观;就音乐教育而言,知识性的一面,是乐理、乐器等的了解、学习,涵养性的一面,是感受力、鉴赏力的养成;而语文教育乃至人文教育,知识性的一面,是识字、解义及运用等语文能力,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学习,涵养性的一面,是性情的陶冶、良心善德的启发、价值取向的确立、人生观的建构、历史文化意识的孕育、人文素养的培成……。当然,知识面和涵养面仍是相关的,只是,其重心各有不同,需要加以区别,才不致混淆。「知识的学习」以『理解』为基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很容易了解;而「文化的涵养」是要『浸润』、『优游』、『涵泳』的,试看学音乐的小朋友,不是从小就听大音乐家的精深的作品吗?而他们的感受力、鉴赏力便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养成,所以,不能以一般的所谓理解不理解来衡量是否学到了。先有此一分辨,才不会对儿童读经教育横生误解。
读经教育容易推广,经典陪伴儿童成长
我们看看现在王老师推广的儿童读经教育,只要好好引导儿童受教,在他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熟读背诵历史上的智慧精华──经典(论孟学庸、老子、庄子、古文、唐诗……乃至佛经),那就可能在生命中渐渐产生影响力,等到长大,理解力增进了,他十五岁会懂一些,二十岁会再多懂一些,三十岁时的懂又不一样了……随着人生经历的增长,对经典内涵会有更多的了解,伴着生命体验的丰富,对传统智慧将有更深的领悟,这就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源头活水。带领儿童读经不需讲解,否则他若只记得某一种解释,岂不是妨碍将来可能有的丰富而深刻的体会吗?正因不需讲解,只要会读,便人人可以担任儿童读经班的老师,这岂不简单,而易于推广!
启发良知理性、增长学习能力,成就未来的社会栋梁
据王老师的推广经验,儿童(还怀有赤子之心!)不怕反复,背诵是他的专长,到了青春期,理解力渐长,会希望了解,便不耐烦于反复诵读,成人更是如此,但成人如果希望了解文化传统,肯耐得住烦,先不管懂不懂,也反复熟读背诵,这样进步更快。从成效来看,读经班儿童的语文能力增强,自不在话下,而人格涵养上,在潜移默化中,性情渐趋稳重敦厚,于无形中变化气质,可望将来有更大的机会成长为具有良知理性的人。而且注意力更能专一集中,记忆力的发展可以推向高峰,容易养成读书习惯,课业上各科的学习成就都会提升。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很可能就成为社会上的中坚份子,不仅,大学文史科系渐渐会招收到语文程度好又熟悉原典的学生,还会产生具有文化根柢、人文素养的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师、律师、艺术家、政治家……这样不是比现在充斥着「匠」、「客」、「僚」要好吗?否则,现在小孩的外在刺激太多太庞杂了:电视、影带、电玩、漫画……五光十色,使他心思散漫、精神不集中,徒然塞进了许多没什么用的广告词、流行歌……,大大浪费了他的记忆力。据我个人几年的国中和工专教学经验,现在年轻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专注学习的太少了,心思涣散、精神不济的时候较多,学习成就进步缓慢。而且,在这讯息泛滥、追求速效的时代里,意识层面仍然看重「永恒」、「长久」、「理想」这些观念的,恐怕是很零落了吧!真不知将来会如何?
从经典中找寻智慧,挽救时代安顿生命
王老师推广读经教育(不仅儿童读经,成人也可以读经)便是希望能培育人才,移风易俗,长养下一代的理性、智慧,挽救世道人心,促使家国天下步上合情合理之途,收效将在十年二十年以后,至于文化薪传,则更是期诸久远。纵观人类历史,在过去,受教育、参与文化创造是很少数人的事,到了近代现代,教育才渐渐普及,但承续前人智慧,缔造美盛文明,却是犹疑失落,步履蹒跚: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生态失衡、大地反扑,军事强权的黩武穷兵形成战争威胁、毁灭阴影,犯罪年龄下降,生活质量恶化,同一时间,有人的生活自由、富庶、逸乐,也有人在极权、饥寒、战乱下苟延残喘……人与自然疏离,人与他人疏离,人与自我疏离,在在都显示着,旧的价值体系崩解了,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在这生命难得安顿的世纪末,回归理性,寻求身心和谐,重建人间净土的风潮再现正其时矣!从经典中找寻智慧,跟传统联机,正是许多人开始尝试的途径(近年来民间讲学重温经典的风气日盛),儿童是未来的希望,读经可以上接先人的智慧传统以开创未来,所以我愿称之为「跨世纪的希望里程」,绵亘数十年的反传统思想观念终将消歇,文言与白话可以一同学习而相辅相成,传统与现代可以调和而兼容并蓄,中国与西方可以沟通而相互发明。当然,儿童还有长远的人生之路要走,我愿为他们祝福,也衷心地抱持希望!
我体会到王老师的用心良苦,也感觉到这是一项重大的事业,所以乐于传播观念,郑重地邀请您一同来了解并关怀它。非常谢谢您耐心看完这篇文稿,也许您还有疑问,毕竟儿童读经的教育方式跟一般的教育观念(受西方影响而来的)不同,但自有其价值与效果。我常在了解了更好的观念以取代或扭转旧观念时,深深体会到思想成长的喜悦,愿与你分享。若您还不太了解,请将手册等资料仔细阅读、思考,欢迎您与我讨论。若您已有这本手册,请将它转送给朋友。
敬祝
如意
陈炳男 于 八十四年七月
电话:(0二)二六八八二九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