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说健康——臂、手、腋、胁、肩、五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54:43
两臂两手两腋两胁和两肩
第一节 两臂
两臂的经脉运行
两臂的经脉涉及肺经、心包经、心经、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
手臂前缘走的经脉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是肺经、心包经和心经。手臂前缘的上部由肺经所主,一直通到大拇指,达少商穴。中线走的是心包经,通到中指。下线走的是心经,通到小拇指。所以在人的五指当中,大指走的是肺经,中指走的是心包经,小指的里侧走的是心经。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有掌中热的毛病,这一般是跟肺经、心包经或者心经有关。
手臂后缘分别走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手臂后缘的上面(外侧),走的是大肠经,通到食指。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如果我们的食指有不灵活的问题,是跟大肠经气不通有关系。后缘的中间走的是三焦经,到达无名指。后臂的下缘包括肩膀一带,走的是小肠经。我们肩颈的一些毛病跟小肠经有关。小肠经在中医里属于太阳,所以一些阳虚的症状反映在小肠经上。
手太阴肺经示意图(略);手少阳三焦经示意图(略);
手少阴心经示意图(略);手阳明大肠经示意图(略);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略);手太阳小肠经示意图(略)。
综上所述,我们每只手臂前缘有三条阴经,后缘有三条阳经,一共六条。如果一个人没事老爱摆着“交两手而抱”的姿势,是肺虚的象,要格外注意。
两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经
拍心包经可化解心郁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两臂我们采取什么样的保健方法呢?可以采用拍心包经的方法。
首先要说一下按摩的原则。一般来讲,按摩按里侧就可以了。像拍心包经就是走阴而不走阳。为什么走阴不走阳呢?因为阴是为血,它不容易动;阳气为气,易动,所以只要把阴经活动开了,阳经自然就能走通了。
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极泉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是一个解郁的大穴。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长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包。
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然后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心包经与心经的关系
下面我们分析下心包经和心经间的关系。《黄帝内经》中认为,心经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就有个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心包经相当于心经的外卫。外卫是代君受过者,就好像过去的宦官。如果君主有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能去打君主的,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们的心脏,那会更加危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是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过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去拍打心包经。我们平常可以多弹拨腋下的【极泉穴】,然后拍打两臂前缘的中线,这个动作对缓解心经郁滞等多种疾病很有好处。
在心包经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中穴】。这个穴位于两乳的正中线。膻中也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经常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这就是在拍打【膻中穴】。中医里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胸口的【膻中穴】这里出来的。所以,我们有句老话——心花怒放。心花怒放的着眼点就是指【膻中穴】。膻中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西医的角度就相当于胸腺。(金婆婆:上岁数的人胸腺就萎缩了,可双手交叉拇指在上,往回敲打【膻中穴】,西医称胸腺能提高免疫力)
胎儿在母腹中时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胸腺特别巨大。当小孩子一出母腹以后,首先萎缩的就是胸腺,而且是快速萎缩。这能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小孩子能够在母腹中通过十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首先的一个前提就是孩子的经脉一定是非常通畅的,而经脉通畅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很快乐。现代医学认为,快乐的人能够比不快乐的人寿命增加五到七年。快乐是人体经脉通畅的一个前提。人只要一生气,经脉肯定就会堵塞。经脉的堵塞在中医里就意味着有寒邪入体。小孩子在母腹当中是非常快乐的,所以他们的经脉是无比通畅的,发育也是飞速的,胸腺就会很大。但当他们一出生后,膻中这个地方就要萎缩,就意味着人进入了一种苦境。
人的生老病死全是苦境,释迦牟尼很早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他说人生是有苦谛的,就是人生是一场关于苦的认知及其觉悟。所以我们活着的人要领悟到“没事找乐”的道理,要自己寻找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晚上没事儿的时候就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拍心包经,特别是患有失眠症的人,这样做既是养生保健,还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人的身体就是“老天”
涉及心包经还会有一个问题,有的人手心老出汗,这相当于心包经不收敛,因为人的心包为厥阴经,是主收的,不收敛就会手心出汗。我们常有人只要一紧张就爱拼命地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的帮助,搓手心就是在刺激心包经。
“老天”给了我们人很多自觉的下意识动作,这些动作没有人教,但人会在一定时候自动自发地去做,这些动作为我们人体防护和战胜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什么叫“天”呢?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生命就是我们的天。就拿人心情紧张时搓手心这个动作来说,就是人在下意识地刺激心包经,导致手心冒汗,但我们不会去拍打心脏,那样就伤害了身体。人只有在喜悦的时候,才会捂住心脏这个地方,不使心气过于外泄。这些有趣的现象其实在间接地告诉我们很多养生的道理,我们不要忽略了人体本身的这些下意识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
本节的最后还有一点要说:凡是手臂上的经脉都是走肩膀的,所以我们经常按摩手臂就可以缓解肩背的疼痛和颈椎的疼痛。
第二节 两手
手心与五指经脉
手心
说到手心,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和阳。
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前面当做阴,后面当做阳,这种定义的缘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基本上都是趴着的,朝太阳的背部就为阳,朝地的腹部就为阴。人虽然直立起来了,但是前阴后阳的属性并未改变。所以人的手心这面是为阴。
有人手心老出汗,觉得这样与人握手不礼貌,特别影响社交,就通过西医的手术把腋下的神经挑断了,手心也不出汗了。但这样做非常危险,等于把人的正常经脉给毁了,把自己弄残废了,人的排泄渠道没了,很多病都会憋在体内。这时您再回过头去看中医,一点用都没有了,因为经脉已经毁了,无可救药。奉劝这样的人,没事别跟天斗,人的身体就是我们的老天,毁了天就是毁了自己。
大指
大指走的是肺经。大指麻木跟肺经有关。
大指上的鱼际穴如果红的话,就是肺热;如果鱼际穴有青筋的话,就是肺寒;如果大指里面有纹路且发青的话,也代表肺寒,而且这种肺寒还会继续导致胃寒。
食指
食指走的是大肠经。《左传》里曾经记载,有的人具有预感,只要食指一抖动,就觉得能吃到好东西。中医认为,人本能的快乐实际上是来自于大肠,而大肠经走到食指,这也是食指名字的由来。
中指
中指走的是心包经,上一章讲手臂时已经讲过,不再赘述。订婚戒指一般都戴在中指上,意味着人已动心,收敛欲念。心包经主喜乐,所以也主欲念。
无名指
人的第四指叫做无名指,一般结婚戒指都戴在这个手指上。戴在这个手指上,恐怕是描述婚姻就像人体三焦一样不可描述吧!婚姻就像三经经所涵盖的那样,五脏六腑俱全,甜酸苦辣都有,说不清,道不明。
该指为什么无名呢?因为它所循行的经脉是三焦经,三焦经在中医里是一个很特殊的经脉,三焦经又称为孤府。
为什么叫做孤府呢?因为三焦经不可名状,它没有具体的形状样子,也不好去描述它。在人体的腔子里面有心肝脾肺肾,但这些五脏六腑不是飘浮在腔子中,它们都被一些经脉或者经筋联缀着,都有系挂,这个系挂就像一个巨大的网膜一样。而这个系挂就是三焦。
《黄帝内经》里说,三焦为水道出焉,意思是它就像一个水道一样。对于人体来说,三焦必须要非常通畅才可以。打个比方,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古国,人们很早就懂得只有保证水道的通畅,田地才有收获,国力才会昌盛,所以大禹因治水而得天下百姓的尊崇。同样,对于人体而言也是,人体里面的三焦就好像国家治水一样,一定要保证水道的通畅,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所以三焦虽然称为孤府不可名状,但是它是我们人体内一个重要的脏腑。
小指
小指走的是小肠经和心经。从心脏病的角度来讲,如果中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轻症,如果小指麻木就是心脏病的重症。
中医把脉的时候,大夫常会用手从患者的手臂上看似不经意地一掠,这其实就是通过感受患者心经温度的高低来发现病症。比如小指的内外缘如果特别凉的话,就属于心经不通畅的一个象。
手指的锻炼方法
握固法
本书第二章讲脑部的时候提过,脑的锻炼要靠活动手指。现代西方社会通过给老年人做测试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握力越大,他的寿命就越长。
中医理论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
“子”字甲骨文
先讲一个有趣的现象。天下的人无论富贵贫贱,出生和死去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象,就是都是攥着拳头来的,撒开手去的。
“丑”字甲骨文
十二地支我们大家都知道,“子丑寅卯……”,这里有一个前后顺序。“子”字是小孩子刚出生时的大头形象,上面是一个大脑袋,底下是一个小身体。小孩子出生后,人们观察到小孩子出生时手的一个共同的象,就是都是把大手指攥在四指里,这就是“丑”字的古代象形。道教里管把大拇指攥在四指当中的握法叫做握固法。
那么为什么小孩子一出生都这样握拳呢?《黄帝内经》里五脏与五神的对应关系中,肝所对应的神明是魂。中医认为,肝气特别足的话,人的魂就特别足。就好比油灯一样,假如油特别足,光亮就会特别亮,这个光亮就是神明。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头顶的囟(xìn)门未合,而囟门被认为是魂出入之所,所以小孩子出生时的握固法就是在固住魂。道家认为,无名指的指根处为肝的风窍,所以握固法为大拇指掐在无名指的指根处,小孩子刚出生时这么握得非常紧,这是因为人出生时肝气特别足,同时要固住魂魄。
人死的时候也有一个共同的象,就是撒手而去。这个象暗示给我们一个重要道理,人在死亡的瞬间,肝魂散掉了,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一撒手,握力和肝气都随魂而去了。
这么说来,人的出生和人的死亡都和肝气的生发之机有着很大的关系。肝在中医里面属于厥阴之性,有生发的能力和条达之性,同时这个生发也一定要能够收敛得住。所以中医在描述肝的木性的时候,取“曲直”两个字,“曲”就是它的收敛性,“直”就是它的条达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看待事物的方法是很辨证的。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就是如果我们要想长寿,应该经常锻炼手的握力。
揉核桃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没事时要多活动手指。过去老人们有个很好的锻炼方法——揉核桃,就是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活动到每根手指,而且核桃在手心当中正好形成了一个太极之象,所以也叫做太极球。
十指相敲法
十指相敲法是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就是让我们双手的十指相对,互相敲击。这种方法很锻炼手指上的井穴,既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练了肝气,对我们大脑的养生也十分有好处。手脚冰凉的女孩儿一定要经常十指相敲,这样,血脉可以通到四肢末梢。
第三节 两腋与两胁
两腋
两腋主要走四条经脉:肺经、心包经、胆经和心经。
肺经出了毛病,比如肺气被壅滞的话,会出现烦心胸满的现象,这属于阳邪,就是上壅而不降的象。
心包经位于下腋三寸处,如果这里出现腋窝肿胀就是心包经出了问题。
腋下还走胆经,胆经出现毛病以后,有的人会出现严重心脏病的感觉,叫心胁痛不能转侧,就是连睡觉转个身都很难做到。这种病一般还伴有口苦,且喜欢长吁短叹。如果腋下长了一堆东西,也是胆经被郁、生发不起来的象。
心经会造成整个手臂的麻痹,手臂冰凉,活动不便,同时感觉咽喉特别干燥,想喝水。
两胁
两胁的后边主要走的是心包经。心包经的病症会造成胁痛,要缓解这种疼痛可以扎外关上一寸的支沟穴,故名胁痛觅支沟。
胆经也走两胁。如果两胁疼痛,同时伴有口苦和叹息情况,就是胆经的问题。
肝经走两胁。凡是人的气机被压抑,就可能造成两腋、两胁的肿胀或者是不舒畅。
人一生气,往往先是两肋骨叉胀痛,然后两腋开始感觉不舒服,出现胸满等症状,尤其是生大气的情况,人马上就会吃不下饭,然后心口被憋,再然后发生呕吐或者是拉稀。这是因为人的气全调在上头了,火就没法在底下帮助人消化吸收食物,导致腹泻。
少生气是避免两腋两胁得病的最好方法
无论是两腋还是两胁,发生病症大多与肝胆最有关系。
现实生活中,要避免两腋两胁的疾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少生气。人完全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要生闲气,即使生气也要生出道理来。最好没事多读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放平心态,身体的诸多疾病都可有所改善。
拍胆经一定不要忘了拍两胁
现在坊间流传拍胆经,一般就是拍大腿的两侧,从两股沿裤线一路拍打下来。其实,胆经是人体侧面从头到脚的一条经脉,而中医认为,胆又主生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气一生发,全身皆生发。但拍胆经时一定不能忘了拍两胁。在拍两胁前,先捏揉两腋下的肌肉群或筋,会很疼,但把这里松开了,人的胸、背、胃都会舒服,然后抬高两臂活动一下,这个地方是个健身的关键,很少有人能注意到。
第四节 两肩
缺盆的经脉循行
两肩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缺盆。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这个窝的中间就是【缺盆穴】。我们常会看到很多美女影星的照片,她们在锁骨的缺盆穴处形成一个所谓的“美人骨头”,非常好看,其实这种“美人骨头”就是靠吸气来完成的。我们如果知道了这个窍门,也能照出“美人骨头”。
缺盆穴示意图(略)
《黄帝内经》里有“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的说法,就是五脏六腑是由心来统摄的,心为君主。而心又靠什么来统摄五脏六腑呢?——“缺盆为之道”,就是缺盆是心统摄五脏六腑的通路。所以即使心这个君主能发布政令,假如通路受阻,也无法管好五脏六腑这些百姓。那么我们人体就必须要保证缺盆这条道路的通畅。凡是走肩膀的经脉,全部都走缺盆,所以缺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胃经从喉咙入缺盆,然后直着下去。小肠经出肩胛,入缺盆络心,络到心脏上,这也是心与小肠相表里的一个证据,因为经脉相通。胆经至肩上,入缺盆,然后下颈又合缺盆,所以胆经的出入都与缺盆相关。膀胱经、三焦经也走缺盆。可以看到,我们人体的很多经脉都是通过缺盆这条通路分布到人体的各部分去的。
肩背痛
小肠经的病会导致“肩似拔,臑似折”,意思就是两只胳膊就跟折了一样,疼痛且无力。
肺经的病会引起肩背痛,并且体感寒。人如果精气特别虚弱,虚火上升,就会使得整个背部的经脉不通畅。中医里面有句话,“不通则痛”,凡是经脉不通的地方,肯定会有痛感,而气结住以后,就会形成寒气。
三焦经的不通畅会导致人心情压抑。由于三焦经走上肩,所以肩部也会有痛感,同时还会造成无名指的麻木。
膀胱经不通也会造成肩背痛。膀胱经的不通是现代人的多发病,它使人情志不舒。性压抑就是一种情志不舒,得这病的妇女通常出现肩膀疼痛,甚者还会造成头疼。一方面是这些女性平时锻炼少,特别是背部的运动太少;二是缺乏适当的房事或房事不畅,女性得不到应有的性满足导致心情不畅,背部的膀胱经也得不到锻炼,这样的女性既肩膀疼,又爱唠叨。做丈夫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要多反省自己,满足妻子的需求,并常带妻子登山锻炼,这样就能让膀胱经通畅,病痛自然会消除。
肩部的保健与注意事项
按摩缺盆
中医专业人士对【缺盆】这里采用外翻的方法进行保健治疗,但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难度过大。我教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我们把手心的【劳宫穴】贴在缺盆处,轻轻地蠕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就好像是大雁落沙滩那样,看似轻柔,但内带劲力。我们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这个动作,松开了缺盆,肩膀疼痛就会缓解很多。
点肩井穴三至五分钟
【肩井】在人体胆经上,是非常重要的强身穴。点按它对人体非常有益。如果感冒背痛,就抓揉提拿【肩井穴】三次,然后拍拍全身,会很有效。
开膏肓
【膏肓穴】是人体最不容易活动到的地方,而且不能用针刺,所以古代很多的锻炼方法都在练这些轻易打不开的穴位。比如武林秘籍《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这个动作就是开膏肓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动作可以开膏肓。两手像抱椅背那样先前撑,然后再拼命地向后挤压脊柱,反复做几遍。人就会周身清爽,病痛就会明显减轻。
深呼吸
当人深吸气的时候,就会引起【缺盆】这里的蠕动,所以缓慢的深呼吸也是一种很简单的肩部保健法。
有意识地放松
我们平时肩膀这里经常爱不自觉地紧锁着,要时常提醒自己注意放松,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放松肩部,这对治疗失眠也很有好处。
睡眠护住肩膀
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盖住肩膀。很多年轻的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跟孩子一起睡,盖一床被子,这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孩子身体小,一床被子往往盖不住孩子的肩膀,导致孩子的缺盆处受风,民间俗称“贼风”入体,引起肩背痛。所以做家长的要注意这个问题。
从头到脚说健康——五官
第一节  五官为五脏之官
中医认为,五官与五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故有“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之说。
五行与五脏、五官对应关系表
五脏





五行





五官





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五官的关窍必须保持时刻通利,它们的功能才能正常地发挥出来。“肺和则鼻能知臭香”,意思就是如果肺气很好的话,鼻子才可以闻到五味;“心和则舌能知五味”,意思是心气和,舌头的分辨能力才会特别强,舌头才可以尝出五味;“脾和则口能知五谷”,是说如果脾气很好的话,人的口方能感受到五谷的味道,有食欲;“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是说肝气正常的话,人的眼睛才可以看清楚各种颜色;“肾和则耳能闻五音”,是说肾气很好的话,人的耳朵就能听见五音。《黄帝内经》上还有“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就是说五脏六腑如果有病变,就会造成七窍不通,甚至会积聚成痈、成癌。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第二节  眼睛
目为心之使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眼睛可以反映出人体各个脏腑的精气的盛衰。《黄帝内经》还有“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整个的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的精华表现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睛是由肝精来决定的,因为肝开窍于目;心的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为白睛;脾的精华表现为约束整个眼系。也就是说,我们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有关系。
中医讲,眼睛是心的使者。心又藏神,心是神明所呆的地方,所以神散则目惑,就是一旦我们的神散了,眼睛看东西必然要老花。俗语有:花不花,四十八。这是说人一般活到了48岁(金婆婆注:7的倍数)的时候,眼睛就有可能会花掉,其实眼睛是否老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散不散。
眼病
眼睛的主要疾病有几种,下面我们一一解析。
眼泪汪汪
眼泪汪汪是由于肺气不足和肝的收敛功能不足所致。眼泪汪汪在面相学里称为“含情眼”。比如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总是眉目含情,眼泪汪汪的。这类人的肺气不足,而肺主通调水道,肝也主水道,那么肝肺功能虚,输布和肃降的能力就弱,导致水气总是壅在上面,或者水道老收不住,这种人就会总眼泪汪汪的。
迎风流泪
有的人会有迎风流泪的毛病,他们只要一遇到风就会流眼泪,这是属于肝经不能收敛所致。
眼干
眼睛发干是肝血不足同时阳气虚的象。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容易发脾气,爱发无名火。
眼外凸
眼睛外凸也是眼病。我们常会看到眼睛往外凸的人,这种人一般眼压并不高,大多与饮酒过度有关,也是肝经收敛不住的象。这种人脾气大,爱发火,比较争强好胜,有此症状的女性很多还会得甲亢。
眼袋
有的人眼下总是有厚厚的眼袋,这其实是一种水肿。眼下这个地方是小肠经所经过的,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如果这里出了问题,基本都是因为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这属于寒邪造成的疾病。上眼皮肿是脾湿,下眼皮肿是阳虚。
靠手术的方法治疗眼袋当然可以去掉一些,但由于真正的内在的原因是五脏六腑出了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眼袋问题,还是要去治五脏六腑的病。
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
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泣?中医讲:“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人只要一悲哀,心就会颤动,心为君主之官,当君主守不住神时,臣子们就都会乱了。目又为心之使,心神一乱,眼睛就会乱,液就往上涌,导致掉眼泪。
泪流不止叫做“夺精”,还会导致“目无所见”,就是人总哭泣的话,慢慢就会哭瞎眼。其缘由就是眼睛就像湖水一样,一定要有泪的润泽,才会清亮动人,泪流失过多,湖水就会干涸。
眼睛的保养方法
熨眼法
熨眼法就是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双手搓热,然后闭眼,空掌捂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儿即可。每天一次,一次21遍,可以明目去风,去目瘴。如果我们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可采用熨眼法,这对眼睛的休整很有好处。
我们还可以经常做眼保健操,让眼睛变得更灵动。我们观察一下不同年龄人的眼睛就会发现,小孩子的眉眼特别灵活,而人的年纪越大,眼睛就越不灵活,甚至经常两眼发直。这是因为人岁数越大神就越弱,五脏六腑的功能也渐渐衰退,眼睛就丧失了神采,运动也不灵活了。所以眼睛的问题一定要从五脏六腑去治,当然平时也要注意多活动眼睛。
后眼按摩法
在我们的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凹陷,这里就是“后眼”。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呢?正是后眼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后脑勺长眼了”。我们没事的时候应该经常地去按摩后眼这个地方。
如果后眼这里鼓起来了,说明眼压太高了,可以用针刺的方法轻微放血,压力一释放,眼睛马上就清亮了,还可以经常按摩。按摩时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闭上眼睛。闭眼按摩可以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得到改善。
第三节  鼻子
鼻祖之源
“鼻”字在造字的最初写作自己的“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鼻”字金文我们一说到自己的时候,手指指向的地方就是鼻子,指到这里就会觉得是“我”。
“鼻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道教养生学认为,人在胚胎期受母血腥气的刺激,最先生出的器官是鼻子,由鼻子的功能而生肺气,从太阴肺开始,人的气机在体内周转,循环不息。由于古人认为五官里最先生成的是鼻子,所以中国人称祖先为“鼻祖”。
“示”字金文“祖”又是什么意思呢?传统文化当中凡是从“示”部首的字都与祭祀有关。“示”字就是底下一张木桌,上面放一块肉,代表祭祀。“祖”字右边的“且”字代表的是男性生殖器。什么叫祖宗?实际上就是家族的起源源于人的生殖能力。就古老的宗教信仰来说,最关键的也是祖宗崇拜,所以“且”字还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牌位之象,其实就是最早的生殖崇拜的男根之象。顶礼膜拜牌位就是在拜祖先的生殖功能,这叫做“生生不息”。
鼻子的循行经脉
鼻子与小肠经、大肠经、胃经和肺气有关。
小肠经抵鼻,大肠经走鼻下,胃经走鼻子的外形。关于鼻子主要有两点:一是鼻子的外形是由胃经所主,所以像鼻子红、鼻子上长疙瘩等症状是胃火的问题,是有胃寒使得机体生出胃火来消除寒邪造成的;第二点是鼻孔由肺气所主,所以鼻孔里边出的气凉或热都跟肺气有关。
鼻子在相书里被称为粮库,相书里认为鼻子大的人财运就比较好,能发财。这有没有道理呢?用中医来注解一下相书里的所说不无道理。中医认为鼻子的外形由胃经所主,鼻孔由肺经所主。我们前面讲过,人有没有魄力跟肺气相关,肺气足人就有魄力;同时,脾胃好,后天足,吃得就多,所以一个人如果有魄力,得到的俸禄就多,而古代的俸禄就是粮食,吃得又多,那他对天下的粮草占据的面积也就大,所以就有发财之相。
鼻子的主要功能是嗅五味的。五味就是五嗅,分别为臊、焦、香、腥、腐(见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表),五味为口所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舌头是辨别味道的辛辣,鼻子是闻气味的香臭。
五行与五脏、五味对应关系表
五脏





五行





五味





比如,臊味是跟肝气相关,肝气旺的人喜欢吃猪下水。焦,烤焦的味道为心的味道。脾胃是香,所以中医说脾虚的人喜欢吃香辣的、味道浓的东西。腥味归属于肺。肾为腐,肾气衰败时,病人散发出的味道就是腐味。在肾气衰败的时候,医生常用腐味的东西做药引子,引导别的药入肾,治疗肾的病变。例如,在过去治疗骨头的病变时,老中医会按照“取象思维”的方法,找一些很奇怪的药,像被沤过的棺材板等很臭的东西来入药。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没有土葬了,这种东西也都找不到了,从五臭去治病的方法也很少再应用了。
鼻子常见疾病与预防
流鼻血
最常见的鼻子的病症是流鼻血,中医叫做“鼽衄”(qiú nǜ)。
对于女性来讲,在经期出现流鼻血属于脾不统血。脾的功能是专门统摄血的运行。中医对脏腑与血的关系区分得很细: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三个脏器各司其职,保证血能正常发挥功能。心主血脉就是强调心气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如果人体的末梢不通,手脚冰凉,头皮发麻,就是心主血脉的功能发挥得不好。肝主要的功能是储藏血,就是通过约束气血的作用,使气血得以缓慢而有节制地生发。脾统血,统血的意思是“统摄”,不让血乱跑,在中医里,血不是西医血液的概念,而是一种动能,是带着从饮食当中提取出来的营养物质去支持脏腑功能活动的一种能量。所以,血必须按照规矩运行,这是脾输布四方的一个功能。如果脾的输布功能减弱,血就会外溢,就是不按正确的路途去运行。比如说来月经,经水是用来带走子宫中的垃圾向外行的,血就应该从下面流出去,而不应该上行。如果流鼻血的同时底下没有来月经,就是脾胃的功能出了问题。因为胃是造血的器官,它通过吃饭造血;脾统血,脾负责把血按规矩送到全身各处。所以说,脾把血和精华、气送给心肺的功能就叫做“上进”;如果血、气、精华往下走了,就叫“下流”。
如果月经全从鼻血走了,就叫“倒经”。中国古代专门用一个字来表现倒经。上文说过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就是“且”字;而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就是“倒三角”(▽),指阴毛。这里滴滴答答流血了(█),就是中国古代的“不”字。所以,有人就说,
这是中国女性意识的第一次自觉,中国女性很早就知道在来月经的时候说“不”了。还有一个字,上面是“不”,下面是“口”,这是“不”字金文。
“否”字。“否”字就是指女子来月经了,但血没往下走,而从口鼻出了,这在中医来讲就叫做“经血倒流”。《易经》中有“否(pǐ)卦”(█),就是阳气往上走,阴气往下走。所以知道了“倒经”的意思,就能理解“否卦”为什么是否塞不通的意思了。占卜时遇见“否卦”为什么什么都不干了,就是因为不通。对人体来讲,经脉都不通了,也就不用想别的了。
女性月经量少与脾也有关系,因为脾胃主造血。血从胃来,好好吃饭就能产生血,脾胃的功能减弱就会出现“血虚”的问题。补血绝对不是靠吃当归和阿胶就能补充得了的,但只要脾胃的功能正常了,吃大米饭、馒头都能补血。
阿胶其实不能直接补血,而是通过驴皮的收敛功能使血暂时地汇聚起来,集中在一处发挥作用,从而使机体的状态暂时得到好转。现在有的人用马皮代替驴皮制成阿胶,这会出很大的问题。驴皮的性质和马皮完全不同:马为火性,为散;驴为水土之性,为收。虽然都是皮,但是马的散性导致用马皮煮阿胶越吃血越收不住,血色素会越低。这就是吃错药也会伤害身体的道理。做阿胶只能用驴皮,而且必须是用山东黑驴的驴皮入药,即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驴”。山东人的性格倔强,山东的驴也很犟。我们知道,对待驴和对待马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马要养,驴要骗。养马千日,用在一时,马一抽就跑,所以马一般都是累死的。而驴却很倔,抽驴一鞭子它就站着不动,再抽,它能踢您,要想让它推磨就要把它的眼睛蒙起来,哄着它骗着它让它转圈,这就是驴的倔性。对驴我们说要“顺毛驴”,哄着它,骗着它。对马则是讲究“拍马屁”,掌握好分寸和角度去拍马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每一个用词都有道理在其中。
那么再回来谈驴皮阿胶,驴皮阿胶就能起到一个“收”的作用。心主血脉,血脉要散到末梢,这个“散”的功能太过就会显出失血之象,所以需要用驴皮阿胶收一下,驴皮阿胶起到把散的血固摄住的作用,血自然就显得多了。当然,我们没事儿不要随便吃药。阿胶是滋黏之物,机体很难将它运化开。吃过阿胶的人知道,吃阿胶一定要烊化,即放在碗里蒸,蒸完以后它还是黏黏腻腻的,还得再用药冲,搅开了才能喝。试想,连蒸都蒸不化的东西,我们人体需要调多少元气才能破解它,它的收敛的力量又有多大。所以过度服用阿胶也会有害,会多调动一份元气来消化它。
肝主藏血,肝有一个过滤和藏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闭眼睛和睡眠来完成的。肝就像我们人体的一个阀门,要想让这个血的工作量变少我们把眼皮一闭就可以了,这就等于把这个阀门关上了。人只要一进入睡眠状态,整个人体的代谢就开始放缓,人体的关窍相当于稍微拧上了一点,不那么过度开泄了,这就是肝在藏血。
其实,中医补的概念就是固摄。讲一个“亡羊补牢”的故事:一个羊圈原来有五只羊,现在丢了三只,您这时候补,即使买八只放在里面,如果栅栏没修好,照丢不误。怎么办?把栅栏补好,哪怕就剩两只羊,一公一母,还会再生小羊。这一公一母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阴阳,所以就算不补,只要人体里面有气血、有阴阳,阴阳合则生生不息,就能逐渐地生长繁殖起来。所以中医的“补”就是亡羊补牢的“补”,就是“固摄”的意思,即保存现有实力。在精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保存现有实力,就算大补。
鼻腔连通脑、肾、肝,结构很复杂。容易流鼻血的人有的是因为人体阳气固摄的能力减弱了;也有的是跟空气的干燥相关,只是单纯的鼻腔里的血管出了问题。如果是发生长期的、很难止住的流鼻血的情况,说明血的收藏能力变弱,有可能是白血病的前兆。还有一种情况是脑病造成的,如果脑压太大,人的自救功能发挥作用,让血往外流一些,来减轻脑的压力,这会导致流鼻血。所以流鼻血的原因相当复杂,如果只是偶尔的流鼻血,一般跟秋燥有关,无所谓治疗。但如果经常性流鼻血,一定要到医院作全面的检查,排除一些恶性的疾病。
对于流血的问题,西医很重视,比如肠子里的血,包括隐血,就是肉眼看不见的肠子的流血,西医一旦检测到,就会高度重视,看有没有肠癌的可能。
还比如说,亚健康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牙龈流血。每天早晨刷牙,牙缝总有血渗出。我们知道,牙是肾的花朵,而牙龈是肉,是脾的表现。牙龈能够包住牙,说明脾肾功能正常。如果牙龈过度生长,就叫做土克水。因为肾主水,所以牙也属水。如果刷牙老出血的话,在中医里也是属于脾不统血。牙龈萎缩、牙龈干瘪都是脾虚的象。舌头两边齿纹特别重,都是牙印也是脾虚。造成的原因是湿气重,人休息了一夜没有运动,湿气外溢,舌头像泡过水一样,塞满整个口腔,所以早晨起来,舌头上都是齿痕。解决湿气问题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跑步或登山。当我们遇到以上这个情况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吃药或跑步。
流鼻血也跟膀胱经、胃经有关系。膀胱经有病就会出现鼽衄,就是流鼻血和鼻子堵塞不通的象。因为膀胱经主筋所生病,就是筋的收摄力和柔韧度出了问题,也会出现鼻子堵塞和流鼻血的症状。胃经有病也会出现鼽衄。胃经主血所生病,胃气不降也会有流鼻血的问题。通常流鼻血时,人们会让流鼻血的人躺下,用一块冷毛巾敷在额头上,血就会慢慢止住,这是因为额头为胃经和膀胱经所主,而且印堂也为神明所主,把神内收,就是关键。
还有一种原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大肠火盛也会出现流鼻血。这种流鼻血会有两个象:一是眼珠发黄,二是口干、嗓子不舒服。这是因为大肠主津,津液枯涸,火气盛就会导致流鼻血的病变。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一定要注意。
鼻窦炎
鼻子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是鼻窦炎。这种患者中很多人会出现口臭的症状。鼻窦炎的主要原因是脾胃的精气严重不足,功能衰败。胃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肃降。如果一个人没事儿老打嗝、胃反酸、呕吐或干呕,都属于胃气不降、胃气不足。胃气正常地向下走的力量没有了,往上顶着,就会出现口臭的现象。鼻窦炎一般按压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就很有效。但一旦手术不当的话,就很难治愈了,因为经脉被破坏了。
过敏性鼻炎
目前,过敏性鼻炎为临床多发病,患此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西医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西医认为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会反复发作,属于免疫系统的病,是机体对外界的反应过于强烈,不能耐受外界变化造成的。西医将过敏性的疾病分得很细,过敏原也越查越多,最后患者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去避免接触那么多的过敏原。
中医认为过敏类疾病的本质是元气虚。人的机体为什么会对外界的物质变化产生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就在于元气虚弱。关于元气的问题,我打一个有趣的比方:元气就像煤气罐,是随着人的诞生先天带来的一罐煤气。有的人先天拿了一罐很足的气,因此身体好,但又因为这样的人身体好,就不珍惜,就会成天开大火去耗散这些元气,慢慢地就可能造成半百而衰。而有些人天生只拿到半罐煤气,从小身体就不好,但他知道爱惜,经常不开火或者开小火,这些人也可以赖赖唧唧活百年。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必须都要用到元气。我们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每天调用一点点元气。从中医的角度讲,元气是不可以补的。人肯定是要死的,因为人的元气会有用尽的一天,而元气又补不了。《黄帝内经》讲元气藏于肾,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肾为老大。如果元气有一点点多余,它就会被放在肾里被藏起来,不是紧要关头,轻易是不会动用的。如果元气盈余的比较多,就会藏在奇经八脉中。中国的药学有一句话:“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既然如此,就没有一味药可以补元气。因此我们不要整天想着去补,我们现在不缺营养,缺的只是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经脉不通的时候,补也是补不进去的。那么我们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元气不能通过药物补充,而我们每天都要消耗一点元气,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有三种做法可以对元气有所补充。元气就好像存在银行里的钱,它是可以产生一点点利息的。这点利息的来处就是睡觉、吃饭和不生气(生气会大耗元气)。只有好好睡觉和天天吃饭,而且每天乐观愉快,才能为元气积攒起一点点利息。所以我们要重视睡眠和吃饭,这两件事跟我们的寿命直接相关,而越乐观的人免疫力就越强。
我把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病看成一个病,那么人为什么会得过敏性鼻炎或湿疹等皮肤病呢?主要跟日常生活中的三个不良因素相关:
第一是严重的焦虑。人要是承载了过大的压力、心情郁闷会引发过敏性鼻炎。过去西方人患这种疾病的很多,人们都以为是西方人过于清洁导致,其实不然,我们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方式已经和西方非常接近了,近年来中国患过敏性鼻炎的人也越来越多,是压力大、焦虑过度所致。焦虑会使得气机壅滞不通,而肺主一身之气,人一焦虑,气就结住,气机郁结在哪里,哪里的皮肤就会出现问题,结在头上就会出现斑秃。如果肺主一身之气的这个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首先就会结在肺的外现——鼻窍的功能上。
第二是冷饮。中医讲过食冷饮伤肺,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因此有过食冷饮这种不良嗜好的人中,有的人是患过敏性鼻炎,有的人是得皮肤病,比如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这里涉及一个小孩儿的喂养问题。现在的父母喂养小孩儿,总是纵容他们喝冷饮,有一些家长从小孩儿出生不久后就给他们喝凉的东西。西方的小孩儿患这类病的特别多,因为西方小孩儿从来喝东西都是直接从冰箱里取,所以他们易得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或者其他湿气重的病。中国的小孩儿慢慢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从小就出现湿疹、长期腹泻、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中国人的体质与西方人不太一样。西方文明来自于“游牧民族”,是一种杀伐文明,迄今为止,西方人吃饭仍然使用刀叉来进行切割,这和他们的医学也很像。由于多食肉类,“鱼生火,肉生痰”,所以他们火热湿的特性很明显,为了散湿散热,西方人多体毛。而中国人自古以“纤维性”的食物为主,使用的是筷子。由于饮食清淡、多食五谷,东方人的皮肤很紧密、细腻。按理说,中国人是不应该那么容易得皮肤病的。但是由于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西方人太相近了,就会逐渐出现类似的这些问题。
第三是空调。过度使用空调是导致过敏性鼻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古人住四合院,能“接地气”,随时随地接受天地自然之气。我们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对空调的依赖性过强,长期使用空调必然造成严重后果:首先空调导致空气不畅通,同时它还会损伤皮毛的气机。就我们人体皮和毛的比重来说,皮一定大于毛。皮主收敛,毛主宣发。那么,作为人体来说,收藏一定要大于宣发。我们的皮毛会自主工作:天热时毛孔会宣开,天凉时毛孔则闭合。然而一进入开着空调的房间,人体的毛孔就会闭住,出了空调房,毛孔又要打开来宣散身体里的热量,这样反反复复就会造成毛孔不断开合,长此以往,毛孔的功能就会变弱,最后人体自身皮肤的调节功能逐渐丧失,对自然界的感知、适应能力就会下降,慢慢地形成疾病。另外,如果夏天过分使用空调,使人体不能正常出汗,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夏天如果不能好好出汗,就有可能导致秋天出现咳嗽等一系列的病症,尤其是冬至左右会有重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经常说“冬至前后死人多”,这个缘由需要简单了解一些四季养生的知识。春天主生发,但是生发应该缓缓地生发,不能太过迅速。到了夏天的时候,则一定要让整个皮肤的毛孔全部打开,以便人体最大的呼吸系统——皮肤可以充分出汗。夏天将毛孔打开,就像麦子抽穗一样,等于先把仓库腾空,留出空地之后营养物质才能重新藏放进去。等到秋收的季节,营养物质才可以进到肌肤里去,到了冬天也就有东西可藏。如果夏天没有充分出汗,秋收收不进好东西,就好像您收进来的麦子都是瘪壳,到冬天想藏精华的时候,这个“仓库”都是空的,没有东西可藏,等冬至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没有东西可以供应,人就会表现出很虚的症状,甚至会出现猝死。所以冬至的重病往往跟夏天有关,这种认识也是中医的一个独特的见解,中医认为疾病都不能只看当下的问题,要溯源,看看您前三步都做了什么,这就是因果关系。
这里又一次涉及人该怎么补,如何补的问题。现在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虚,一有病就想补,懂得了四季养生的道理后,我们就会知道,治任何病都应该先泄后补。“泄”不是开泄,而是“通”的意思,经脉没有通畅,吃任何东西都补不进去。所以我们不要整天想着吃鱼翅、燕窝去补,还不如先出去跑10圈,让气血都流动起来,使我们的经脉都通畅了,回来吃什么都补。这才是正确的“补”的原则。
过敏性鼻炎还有一个症状西医很难医治,就是到了冬天的时候不停地打喷嚏。西医一般是让患者吃抗过敏的药,但这类药往往越吃越虚,不见病情好转,而且反复发作。这种疾病在中医里如果把脉、辨证准确,是很容易解决的,三五贴【麻黄附子细辛汤】就可治好。但目前这三味药没有人敢开,因为很多人认为附子有毒性,细辛也有毒性,而麻黄里含有麻黄碱,有兴奋神经的作用,被所有的运动项目设为兴奋剂范畴,运动员一律禁止服用。所以这种药现在很少被临床应用。细辛在中药里有一句话叫做“细辛不过钱”,字面的意思是细辛的用量不可以超过三克,否则会有危险。其实这是个误解。所谓“细辛不过钱”是指细辛在使用的时候要慎重,用量不能太大,因为细辛的特性为发散的能力特别大。假如一个人的元气很虚,就不能用,以防暴脱。其实,细辛在搜剔肾寒方面很有用,而且很有效,值得好好研究。
我们要重视打喷嚏的问题,打喷嚏不是件小事。喷嚏从肾来,打喷嚏是肾阳振奋的表现。过敏性鼻炎一个劲儿地打喷嚏是肾在使劲地想把寒邪攻出去的缘故。寒邪散不出去,肾又有一定的能力来攻击这个邪气,就表现为拼命打喷嚏,所以打喷嚏是件好事,是阴阳合利的象,是肾在使劲干活的象,这说明肾还有劲儿。《黄帝内经》里有“阳气合利,满于心,出于鼻,为嚏”,就是说打喷嚏是调肾气上来想把寒邪攻出去。所以如果感冒初期就出现打喷嚏的症状,说明身体尚可;如果连喷嚏都没打就感冒了,说明身体很虚了。但是老打喷嚏也会消耗肾气,所以要用药物帮助肾气去攻除寒邪。
如果有些药现在很少有医生敢给老百姓开的话,那怎么办呢?除了好好睡觉,好好吃饭,不生气,并改掉食用冷饮、过度使用空调这些不良习惯,情况就会好转。
我们该怎么提高免疫力呢?古代有个“太乙真人熏脐法”,不妨一试:用乳香、没药、附子、肉桂各等分,再加上小茴香和公丁香,把这些香喷喷的药研成细末,放入瓷瓶中密封,用时将药末填入肚脐中,然后,盖上生姜一块,用艾条熏灼,当出现印堂发热,下达涌泉,四肢微汗为止。这样每星期一次,连续九周,对治疗各种慢性病都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节 口
本节讲讲口的一些病症。
口水多
口病中最常见的病证是口水多。口水多是胃寒特别重的象。胃酸上逆,口吐清水,久之胃上口被胃酸侵蚀,则食道不能下咽,下涸作痛,形成胃脘心痛之症。
口热舌干
口热舌干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口病。患者感觉嘴里面总是热的,舌头总是干的,这是肾经的病,因为肾经挟舌本。津液为唾,来自舌下,无唾则舌干口热。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五液(见五脏与五液的对应关系表),即肝液为眼泪,肺液为鼻涕,脾液为涎(哈喇子、口水),肾液为唾,心液为汗。小孩子只要脾虚就会经常流口水,口水就是脾液。对于一些成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常会流口水,这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湿气特别重的象。
我们的嘴唇、舌头都应该很润泽才对,润泽靠唾液,肾液上泛为唾,所以唾是由肾液调上来的。当嘴巴里边老是热的,舌头老是干的,就是肾液没有调上来的缘故,这属于干燥综合症。
五行与五脏、五液对应关系表
五脏





五行





五液


唾Tuo

涎Xian
干燥综合症的表现有六点:①唾液腺分泌过少,固体食物就难以下咽;②舌头不灵活,常会有粘连感,舌头总与嘴巴粘连在一起;③牙齿干枯变黑,我们的牙齿其实也是肾的一个外现,如果肾液调不上来的话,牙齿就不润泽,会变干枯、变黑;④双眼干涩;⑤腮腺炎频发,腮腺在这里就像一个正邪相争的战场,所以有病后腮腺炎会频频发作;⑥阴道干燥。
造成干燥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肾液上不来,但它并不是肾液亏损的象,肾液之所以上不来是因为太阳膀胱经气的虚弱,正是因为膀胱经这个太阳变小了,气不足,故无法把肾液带上来。所以这时专门去补肾阴是没有用的,因为肾液并不缺。
水卦图
五行中肾为水,我们来看一下水的卦象。
水的卦象就是上下两个阴爻,中间一个阳爻。水之所以能够流动,全靠中间的那一根阳气,叫真阳。能够藏在水里的火,叫真火。这就是肾火的含义,也是肾阳的含义。
如果单纯地去补肾阴、去补水,而肾阳动不起来,干燥症就治不好。如果能够从膀胱经气和肾阳这两个角度去救治的话,干燥症就会很快地得以改善。
口苦
有些人早上起来就会出现口苦的象,这是胆气上逆所导致。因为胆汁为苦,胆气上逆就会形成口苦。如果口苦咽干目眩,是典型的少阳的病,也就是胆经的病,中医一般会用小柴胡汤来治此病。
口苦的人经常会唉声叹气,这是胆气被压抑的象,等我们后边讲到胆经的时候重点去分析。胆经被压抑就会造成胆结石等病症。
口臭
口臭实际上是胃的腑气上逆,人的消化功能出了问题。
胃气是以降为和的,就是一定要往下降,如果胃气总是往上壅,腑气上逆的话,就会形成口臭。这是脾胃衰败的一个象。口臭这类病症都是后天之本受到损害所致。
口甘
口甘顾名思义,就是口里发甜。这是脾病。
脾对应的五味为甘,就是甜味。如果脾的输布太过、收敛不住的话,就会上溢到嘴唇、口、舌头等部位,就会出现口甘的症状。
以上这些病症基本上都与脾、胃、肾、胆有关,像干燥综合症要去寻医问药,有些人总是会问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子是专治××病的啊,这就是不懂中医了。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是肾病就治肾,脾病就治脾,肾病无唾也可以从膀胱经气化的角度去治,大便秘结也可以从肺气上去治,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所以说,病人要寻医、求医,医生则要先明医理。靠经验治病,有瞎猫碰上死耗子之嫌疑;靠医理治病,才能得医之大法。像口水多这种胃寒的病,按理说,用【附子理中汤+黄连】就会有效;口苦的毛病用【柴胡汤】就会有效,可是如果不辨证就胡吃,也会出问题。如果元气已经大虚,老用柴胡这些清阳的药调着,会使人越来越虚。所以,一般来讲,中医治病一定要看到人,望闻问切。扁鹊那么高明的医生救虢太子之前还有“三问”呢。所以,我倒建议人们多学学医理和按摩法,药吃错了,可难救,按按揉揉总不会出大错。胃寒的人多按揉中脘穴和多按摩腹部,而且忌冷饮,效果就会很好,胃气不是一天就损掉的,所以每天坚持按揉,胃气也会逐渐地恢复。
第五节 舌头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舌头僵硬、舌抖、咬舌、说错话、爱唠叨等情况,不要忽略了这些细节,都是疾病所致,本节一一作个分析。
舌本强,舌本痛
“舌本强”的意思是舌头很僵硬。如果舌本强或者舌头很痛的话,这与脾经相关,是脾不足造成的。
舌抖
如果我们的舌头伸出来后老抖,这是由于中焦脾胃的气不足,然后造成上焦无力,导致心精不足,因为心开窍于舌,所以心精不足则抖,即会出现手抖、腿抖和舌头抖的情况。要治这种病也要从恢复脾胃功能上治。
咬舌
我们有时会不经意地咬舌头,这可不是因为馋肉了,其实也是病症的一个表现。咬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气不足导致。心气不足则咬舌尖;肝胆气不足咬脸颊的里部,叫“啮颊”。咬嘴唇则是胃气上冲导致,《黄帝内经》里有“阳明气至则咬嘴唇”的说法。
错语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说错话。有的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可他却一上来就说成了大会结束,这其实是心经精气不足的一个象。心乱了,精气不足,思维表达上就会出现问题,舌头跟着不听使唤,出现错语。就拿说大会结束的这个人来说,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是不想开这个会的。西方心理学总爱从错语中去看人的心理病症,而中医一向强调要先治病,后心理。脏腑功能出问题了,心理才会扭曲。
谵语
谵语是胃气大伤的病。古语有“实则谵语,虚则郑声”的说法。有的人本来就一句话,没完没了地磨叨,自说自话,叫实则谵语。
虚则郑声是什么意思呢?《诗经》里有“郑卫声淫”的说法,就是在郑国和卫国这两个地方,诗歌偏淫。淫就是爱情诗特别多。我们都听过邓丽君的歌,哼哼唧唧的,很香软、很虚的声音,郑声就指类似这样的声音。如果人的元气大伤的话,就是虚证,就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唠叨
爱唠叨也是病。唠叨实际上跟心情和生理都有关,人要太寂寞了、缺少关爱,就会唠叨。
女性中经常唠叨的人比例比较高,唠叨也是一种自动自发的治病方式,因为很多女性需要宣泄。很多老公一听老婆唠叨就会很烦,觉得自己整天累成这样,图的什么呀,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在外打拼。可女人认为男人给女人钱是应该的,因为女性本属阴,就是主收的,她不仅收钱,还要情,没情的话就会觉得什么都没得到。作为男性,听到爱人唠叨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她现在可能处在一个内心很寂寞、缺少关爱的阶段,既然是夫妻,就要多关心妻子身心的问题,帮助她改变这种生活状态。
人为什么叹息?
常叹气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了。叹气实际上是跟郁闷有关,人要太郁闷了,心气会被憋住,就需要长出一口气来化解。这种人的整个膈肌打不开,甚至会觉得心脏也有一点不舒服,通过长出一口气可以使自己疏泄一下。在临床上,如果胸口堵的很严重的话,可以用白通汤来医治。
人为什么打哈欠?
中医认为打哈欠是阴阳气相牵引所致。人的胃气不舒就会打哈欠。人体通过打哈欠使胃气舒展,这叫做善伸数欠。
第六节 牙
对牙齿的感悟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牙齿的形状来判断它的功用。前面的是切齿,用来切割食物。后面的是磨牙,用来磨细食物。两边的犬齿是用来撕肉的,我们人类的犬齿基本上已经退化了。
通过对牙齿形状的了解,我们应该对人类的饮食结构有所感悟。就我们所应该吃的食物来说,不同食物的摄入量是有一定比例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强调以吃纤维性的食物为主,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犬齿数量很少,而且已经退化了,所以人需要摄入的肉类食物就不要过多。
牙病
中医认为,上齿与胃经有关,胃经入上齿中;下齿与大肠经有关,大肠经入下齿中。所以上下牙痛分别是不同的病所引起。
医治上齿的疼痛,就要扎胃经上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内庭穴】等。要是下齿痛,就要扎大肠经上的穴位,比如最常见的是扎【合谷穴】。
取穴合谷
何为“同身寸”?
合谷的位置如何取穴?中医里采取的是“同身寸”的方法。“同身寸”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寸和自己的尺。“同身寸”有两种取法,每个人的寸可以是指大拇指横纹的这一段距离,也可以是指人的中指弯曲过来以后第二指节的长度。尺是指从肘部到腕部的距离为一尺。人与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所以寸尺也就不尽相同。
合谷穴的位置
【合谷穴】的取法为,把大拇指的横纹处卡在手的虎口横纹处,然后往下一压,如果有酸麻胀痛的感觉,那个地方就为合谷穴。
如果人下牙疼痛的话,可以使劲地掐住【合谷穴】,有止痛效果,因为【合谷穴】是位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让灵魂跟上脚步
我们顺便说一个中医扎针的话外题。有一些技艺超群的针灸师,他们扎针并非一定要直接扎在穴位上。对于一些气血特别虚的人来说,他的气血根本就过不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扎针的高手就会等候气的来到,俗称“候气”。比如说治病时要扎【合谷穴】,但他们会根据气血的运行情况扎在上合谷或者是下合谷的位置,而不是正好扎在【合谷穴】上。
在登山中,一些有经验的向导常会适时地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他们会说这是“让灵魂跟上脚步”,听着很有意思,但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在生活当中也常要这样去做,人不能总让自己的身体冲在前面,要学会让自己的气和灵魂一点一点跟上来,让我们的身心与灵魂合为一体,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
第七节  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黄帝内经》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心开窍于耳。那么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呢?其实,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强调心火和肾虚都会导致耳朵的一些疾病的发生。
耳朵的经脉循行
走耳朵的最重要的经脉有两条:一条是三焦经,另一条是胆经。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意为耳朵后边、耳朵前面和耳朵里边都是有三焦经经过。
我们知道,人体的整个体腔中有五脏六腑,这些脏腑器官不是孤零零地悬在那里,一定要有个东西将它们联缀起来,三焦经就是连缀五脏六腑的这个系挂、这个网膜,所以三焦经是一定要通畅的。如果三焦经不通,出现了病症的话,那它首先就会影响到耳朵。胆经有一条支脉,也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最后再走到外眼角的太阳穴。所以,如果胆经出了问题也会出现耳朵的疾病。而肾开窍于耳,所以耳内的疾患与肾气衰败也有关系。
耳鸣与耳聋
耳朵的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耳鸣,另一种是耳聋。在中医里,三焦经和胆经都是少阳,少阳是阴阳交通的枢田,阴阳交通不利,就会出现耳病,所以耳朵也属少阳,有生发之像,那么像耳鸣这样的病症就肯定跟阳气有关。《黄帝内经》里对耳鸣的说法是“耳聋浑浑淳淳”,意思是耳鸣的时候耳朵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最主要的有两个象,要么如蝉鸣,要么轰轰响。蝉鸣就是像知了叫一样,这是大虚之证,主要是因为肾精不足;轰轰响就像耳朵里成天火车隆隆开过,这是实证,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内部火太重造成的。
耳朵的病还跟胃气虚有关,有胃病的人要防耳病。为什么胃不好耳朵也会出问题呢?《黄帝内经》里有:“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耳朵是许多经脉所经过的地方,如果一个人的饮食节律不好,通常就会得胃病,胃气不足,水谷精微就不能转变成正常的营养,那人体的经脉就得不到滋养,血脉都空虚了,耳朵自然会出问题。
得耳聋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有一种我们应该留意,生气会造成耳朵的“暴聋”,就是突然的耳聋。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人一生气,不是这儿堵了,就是那儿憋了,比如有的女性一生气月经立马闭住。甚至有些十一二岁的小孩子也会出现暴聋,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脾气特别急躁,极易发怒。人一生气,整个三焦都会受阻,耳朵这个孔窍的气机就容易被闭住,于是就出现耳聋的症状。现在还有一些人工作压力太大,精神随时处于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焦虑、心情压抑,这都会导致人体经脉出现不通畅的情况,很多时候就会表现出耳朵的疾病。所以,生气对人身体的损害可以说无处不在,没事儿千万别瞎生气,生气的最后结果是导致自己苦不堪言。
耳鸣在临床上不太好治,难点在于这关系到肾精的问题,而肾精亏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就是说,治疗耳鸣应该去补肾精、补元气,但这不是短时间能补得起来的,您消耗了多久,就得用多长的时间去弥补,花费的时间会很长。
还有一个问题也会导致耳病,就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乱服药的情况。“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是有偏性的,如果不明白它的机理就乱服用的话,就也会造成耳朵的损伤。
所有的药之所以会产生作用,不管中医西医,它都是通过一个个步骤来调动元气,真正治病的不是药,是元气,而药不是元气。人不是吃了药就补了元气,就可治病,而是通过药来调动元气,让元气发挥作用来恢复脏腑的功能,所以一定要元气充足了才有可能恢复脏腑功能,这个基本道理要清晰,用药才能有把握。
所以,药实际上都有调元气的作用。如果吃药不当,首先损伤的是肝肾,因为肝肾同源;而一旦损伤了肝肾,就有可能造成耳朵的损伤。而且一旦出现耳病,如果在三个月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的话,以后就会越来越难治。这一点是目前中西医对耳病的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
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养耳朵呢?
中国古代耳朵的保养方法有三种,都属于心肾相交法,就是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的方法来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心肾相交法顾名思义,需要心肾相通。耳朵里面的孔窍是肾气的代表,所以这是肾的一个外现。心,主要是用心包经上的【劳宫穴】,用该穴来代表心。等我们后面讲到手的时候会说到,我们手臂靠身体的里侧正中线走的是心包经,中指的指尖就是心包经的井穴。我们将手轻轻半握拳的时候,中指指尖井穴所指的手掌的部位就是【劳宫穴】。
在中医里,穴都是空的地方。耳朵里面有一个道教养生的要穴——【听闻穴】,它是不可以用针刺的。我们用几个方法来达到锻炼它的目的。
心肾相交法一:鸣天鼓
心肾相交法的第一种叫做鸣天鼓。我们的后脑勺就叫做天鼓。鸣天鼓要用到我们的听闻穴和劳宫穴。人体的【劳宫穴】是最操劳的一个穴位,它是一个火穴,像我们肚子疼了,马上就不自觉地用手去捂肚子,所以它是很操劳的。
具体鸣天鼓的做法是: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
第二种叫做按摩【听闻穴】。耳朵里的听闻穴要怎么做才能按摩到呢?其实还是采取的心肾相交法。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属于心,耳朵、眼属于肾。首先,掌心向后,然后用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去,塞进去以后,手指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轻轻地在里边蠕动,要注意,不要使劲地杵,而是轻轻地蠕动,就像小虫子一样在里面轻轻的动,按摩上二三十秒后,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的拔出来,最好能听见响。这就是完整的按摩听闻穴的一个方法。如果您的手指插进耳朵里去以后,觉得指尖有一种黏着感,有吸力的话,这就是湿气太盛的一种感觉,那在按摩完了以后,猛的将手指拔出来就可以了。
这里提醒一件事,做任何动作都要以不受伤为原则,就是说动作要轻、要柔、要缓,要轻轻地做,指甲也一定要铰得很干净,然后用指尖轻轻地按摩耳朵里边的听闻穴,千万不要伤到耳朵。
心肾相交法三:手心搓脚心
第三个心肾相交的方法叫做手心搓脚心。我们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方法,这里面融汇了很深的中医道理。我们的脚底板有一个肾经的穴位叫【涌泉穴】,而我们的手上是【劳宫穴】。我们可以平时没事的时候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这样做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把上面的虚火拽下来,这样气就不会壅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我们前面说过,如果人生一口大气,气全憋在上面的话,那就有可能会造成耳聋和耳鸣。那么,用手心搓脚心有利于我们疏通人体的气机,气机顺了,经脉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会改善。而且这样做有助于改善睡眠,对有高血压的病人也非常有好处。
第八节 人活一张脸
脸上循行的经脉
古代用“面”字表示人的整个面部。“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
脸上所循行的经脉有多少条呢?如果不算络脉,就只按经脉来算,一共有十一条经脉。
任脉起于会阴,从下腹上来,沿着人体前正中线一直往上走,走到人中处,然后分成两支,走到两颊的上部。因为任脉主血,所以如果人的血气足,脸色就相对比较红润。女人35岁之后脸上不红润了,是血气开始不足的象。
那么,任脉是怎么上行到面部的呢?它是由冲脉带上来的,所以冲脉也是走到两颊的上部。冲脉主气,它将人的血带到脸上,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气血足,脸就红润。这里注意一点:我们讲的“润”不是满面红光的意思。如果观察过小孩子的脸,就会发现,小孩子的脸上都有一层细细软软的绒毛,非常的可爱,这种绒毛可以吸住光,所以我们很少说小孩子“满面红光”,他们是一种非常润泽、柔和的红色。而对于老人,由于他们脸上的绒毛早就已经褪掉了,肝肺肾的疏泄、收敛的功能逐渐出现问题,他们脸上的红就是一种非常光亮、涵不住的红色。一旦出现这种颜色,对老人来说是危险的,中医里叫做“虚阳外越”,很容易发生一些危急重证。所以一旦老人脸上出现很鲜亮的颜色,特别是粉色,那就一定要小心、注意了,要及时去检查身体。
阴脉和阳脉在面部如何循行呢?这两条脉都走到内眼角,主管人的眼睛的开阖。《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篇”说:“阴、阳,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所以,阴盛则目闭而欲睡,阳盛则目张不欲睡。
上面我们讲到的都是奇经八脉。接下来讲十二正经。
胃经起于鼻子两侧的迎香穴,向上走,交(è鼻梁的意思)中,所以整个鼻子的外形都由胃气所主。中又叫山根,山根也叫祖窍。古代算命算一个人的官运如何就看这里,就是看您的“德”够不够。胃经的另外一支走脸,我们前面讲过,胃主血所生病,真正的血的来源是胃。所以,一个人的胃气要是充足的话,脸也会很红润。然后胃经继续走到额头,整个的额颅至头顶也都属于胃经。
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向上至额头,与督脉交会于头顶,然后入络脑,所以脑髓的病变还与膀胱经有关。小时候我们作眼保健操经常会揉按到的睛明穴就是膀胱经的起始点。
脸的两侧行走的是胆经,大肠经则走鼻子,它在人中这里有一个交叉,左手经脉行于右侧,右手经脉行于左侧,上行后止于迎香。小肠经上行到面颊,一条分支从面颊分出,上行至颧骨、鼻旁,止于内眼角。
面色
我们看一个人,通常先要看他的脸色,用专业一点的词叫做面色。那从面色上可以看出什么呢?中医里讲,“望而知之者谓之神”,从面色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病象。我们下面一一讲解都有几种病象。
首先是面尘脱色。面尘脱色的“脱色”是什么意思呢?脱色的一个解释是指没有颜色,脸色一点儿都不红润了;还有一个解释是说没有表情,就是人如果血不足,那么就会连表情都没有了。古人曾经说,大丈夫要“喜怒不形于色”,就是说一个人要能沉得住气,不要表现出来。“喜怒形于色”在中医里讲就是肾精不足的象。有些女孩子动不动脸呼的一下就红了,这就叫喜怒形于色,就是说马上就会让人看出您的羞怯来,或者您根本就收不住这个脸色,这是沉不住气的一种表现。而做大丈夫的就要高兴与否根本看不出面目表情。面尘脱色在中医里边指的是肝病,是血虚不能上荣之象,就是血太虚了,导致脸上没有了表情,同时面色惨白,甚至口唇都是惨白的颜色。
还有一种叫做面如漆柴。这是肾病的表现。漆柴是什么样子呢?就像刚刚上过一层漆的柴火一样。年长的人都知道,过去人老了家里都要准备棺木,棺木是极讲究的,要一层一层地打磨,然后再一层一层地上油漆,每年漆一次,最后上了十年或者二十年油漆后,棺材的外观非常之亮,叫做光可鉴人,这样才算好棺木。这也就是说,哪怕是黑,也必须是很有光泽才好。
在中医里,人的神就像蜡烛的光一样,是可以表现出来的,人脸上的光泽就是神的外现。如果您的脸像脏兮兮的木头上刷了一层黑油漆,既黑又暗,还很憔悴,没有一点光泽,就是肾病的象。五行中,黑色为肾所主。
如果面红,并且眼珠子发黄,这是心包经的病。这样的人老有点喜笑不休。
还有一种叫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这种面相是什么样呢?就像人的脸上蒙了一层尘土,身体也一点儿都不滋润了。这实际上是胆气被郁,胆经生发不起来,精气不能上荣到身体的各个地方的象。
再有一种叫颜黑、鼽衄。这是什么病呢?颜黑属于胃肾病,这样的人整个前额都是黑的,前额为脾胃所主,前额发黑是肾水上泛的象,也就是水反侮了土。如果前额黑,同时还出现鼽衄,这是太阴脾不能统血了。人的血应该是下行的,如果从上面的鼻子里冒出来了,就是脾不能正常发挥统血的功能所致。
如果一喝酒特别容易脸红,那这种人就属于肝有病,为厥阴肝经收敛不住造成的病。要是喝酒全身红,更是肝功能出了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此外还有“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就是人身体上的汗毛卷曲、不润泽。“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就是脸上有红血丝。“肝热者色苍而爪枯”,爪枯就是指甲出现问题。凡是指甲的病都是肝病。指甲上有竖棱儿是肝病,是肝气被郁的象;横棱儿是肝病好转的象。“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因为脾主肌肉,脾有病的人脸和眼皮的肌肉总会不自觉地抽搐,这都是脾中风的象。“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就是有肾病的人不仅脸发黑,而且连牙齿也会干燥、枯槁,容易碎。这些都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中提到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看原著。
眉毛
人为什么长眉毛?
眉毛和眼睛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比如古词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眼睛常被比喻为秋水,眉毛则是水边的风景,假如没有了风景,也就不能显现水的柔美了。
贾宝玉与林黛玉
眉字的由来是取之于妩媚之意。我们脸上最有表情的地方一定是眉眼之间。眉梢一挑,表情就特别丰富。古人讲眉目含情,眼睛是含情的,但是要表达这份情,在很大的程度上依托于眉毛。《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的时候,马上就被林黛玉那微微蹙着的眉头所吸引,于是依此给她起了一个号,叫做“颦颦”。如果我们观察下动物就会发现,动物的整个脸上的毛都是乱糟糟的,只有人的眉目是很清秀的,眉毛是眉毛,眼睛是眼睛,眉目分明。所以人是最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动物。
为什么人会长眉毛?从外在功用来说,眉毛可以挡汗、挡脏东西。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人体中皮主收敛,毛主发散,人要活着必须皮大于毛,不能过分耗散,只有多气多血的地方才会生出较浓密的毛发。在人体中,凡阳气生发足、血足的地方都会长毛,比如像眉毛、阴毛,以及身上的汗毛。眉头与膀胱经相关,膀胱经主一身阳气,眉毛中间由阳明胃经所主,阳明胃经是多血的。眉梢由小肠经所住,小肠经也是太阳经,是多气的经脉。
眉毛与性格有什么关联吗?因为眉毛是生长在多气多血的地方,我们人类又是通过眉毛来表达情感的,所以眉毛的形状、浓淡是能反映出一些人的性情的。比如眉毛很浓密的人,一般性格上属于比较爱操心的,因为这样的人气血很足,所以就爱多管闲事,也有多余的精力去操心;眉毛很淡的人,气血就不足,心也就会很闲散,懒得管事;有的人眉毛前一半浓,后面转淡了,一般是老来清闲的命;有的老人经常会长出几根很长的眉毛,叫做寿眉,就是说他的气血还算充足,阳气还有能力外散,阳气足,人自然就长寿。
古代的命相书中有很多关于眉毛与命运的说法,写得很好玩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了看看,在此就不再宣扬“封建迷信”了。
眉毛的疾病——大风病
眉毛脱落是气血大伤之象,古代叫做“大风病”,就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麻风病。麻风病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但在古代为多发病。古人一旦发现有人得了此病,就会将他送到荒山里或者荒岛上,任其自生自灭,以免传染他人。这种疾病的一个表现就是眉毛的脱落。
汉代医家张仲景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张仲景有一次见到汉代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发现他有得大风病的征兆,就对他说您以后会得一场大病,我可以治此病,您如果吃了我的药,就可保无恙。但当时王粲正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时候,年轻气盛,哪里相信张仲景的话,
张仲景像虽然碍于情面接受了药方,可回去就扔掉了。几年后张仲景再见到王粲时,问他您吃了我开的药了吗?王璨说,吃了。张仲景说,从您的面相上我就知道您一定没有吃药。您记住一句话,20年后,您的眉毛一定会脱落,然后再过半年您必死无疑。事情果真如张仲景所料,20年后,王粲一夜间眉毛全部脱落,再过半年就去世了。
中医是很注重观察万事万物的,它可以从很细微的地方看出一个人身体健康的状况,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观察细节,随时了解自己身体的动向。
颧骨
生活中我们常有一种说法,“颧骨高的女人命不好”,那么颧骨的高矮真和命运有关联吗?中医讲,小肠经循行经过颧骨。小肠经斜络于颧,小肠经在中医里归属于太阳。颧骨高一般阳气特别足,像这种女人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她们往往对于人生有更多的追求,感情生活也就有可能出现更多的波折。女人40岁以前的面相是爹妈给的,40岁以后的面相是自己修的,所以如果女人到了40岁以后能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得当,面相就会圆润一些,不再是以前那样凹凸不平、颧骨很高的样子了。
颧骨这儿的病主要是长蝴蝶斑。这属于小肠病,是肠胃吸收功能不好,体内的垃圾代谢不掉,都堆积在这里造成的。所以对于蝴蝶斑去美容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先调理肠胃,把肠胃治好了,蝴蝶斑自然就会好了。刚生完孩子后的妇女常会长蝴蝶斑,这与产后妇女所产生的焦虑影响到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而不懂医理的话,这些长蝴蝶斑的年轻妈妈们经常是越长越焦虑,最后导致一个现在很常见的疾病——产后抑郁症。对于这种病人,要先治肠胃,让她的消化吸收好起来,身体变强壮一些,垃圾就不会再堆积了,心情也会变好,就不那么抑郁了,斑自然就会消掉。
女子小肠经气有问题长蝴蝶斑,而男子得了小肠病不走颧,而走腮帮子和肚子。所以男人腮帮子这里的胖叫颔肿,肚子大叫“腹若垂囊”。现在老管肚子大的老板叫“大款”,看着这些大肚子老板整天好像挺风光的,其实古代相书里说这样的人都是贱命,因为他们整天奔波,疲于应酬,把自己的肠胃全搞坏了,对自己的身体一点都不好。所以我们老百姓穷点穷点,咱不得这病,挺好。
脸颊
经过脸颊的经脉中,大肠经是走脸颊的,大肠经“贯颊”。“颊”字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面旁,就是指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小肠经循颈上颊,当它有病的时候就会“嗌痛颔肿”。“颔”就是俗话说的下巴颏子。过去赵本山的小品里边说“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那么这里脸大脖子粗的“脖子粗”,其实是颔肿,是小肠吸收不好所造成的病。这种人的脸显得特别大,两个腮帮子都胖得嘟噜下来了,这是小肠病。
胃经起于鼻交中,循颐后下廉,至额颅。“颐”这个部位在哪里?我们只要把手捂在脸上,当您微微笑一下的时候,脸上会动的那个地方就叫做颐。所以我们懂了这个“颐”字,也就懂了颐和园名字的意思,我们一走进颐和园心情就会一下子特别的宁静,特别的柔和,就是一团和气,使人很自然地微笑,而不是大笑,大笑叫“过喜则神散”,过喜则人的神就散了。
人中
我们讲脸部经脉循行的时候说过,大肠经向上入下齿中,然后出来绕行于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现在我们就来讲讲人中。
人中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名称,比如寿宫,子庭。一个人的气血怎么样,子嗣多不多,女性月经调不调,男性生殖器行不行,都可以通过人中有所反应。所以人中这个地方很重要。中国古代看面相要看“一凸起,一凹进”,一凸起指看鼻子,一凹进指看人中。
人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是任脉和督脉在人脸上的一个交汇的沟渠。由于任脉主血,督脉主气,所以人中这个地方就是气血交通的沟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人的气血的水平。
那为什么叫寿宫呢?如果一个人的气血特别足的话,就会特别长寿,所以这个沟渠就应该是长宽深的;还由于督脉主男性的生殖,任脉主女性的生殖,如果一个人的人中长得好,就说明这个人的子嗣会非常的多,孩子个个都会很健康。所以,从人中上就可以看出我们人体的健康水平。假如人耗伤气血耗得太厉害了,人中就会平掉;但只要好好去休息,好好去养,那人中最起码能宽一点、深一些。所以,在中医里人中这个地方很重要,比如人昏倒了就会去掐人中来急救。
在书的上一章中我们曾经讲过提肛术,如果经常练的话,人的精气就会足起来,人中的象就会慢慢地好起来。为什么这样做会对人中有好处呢?中国古代认为,人体下腹部有一个【会阴穴】,从这里生出来三条经脉,分别是督脉、任脉和冲脉,这叫一源三歧。其中督脉主气,任脉主血,冲脉主性。人就活在这三条经脉上。
三足乌
三足蟾
中国文化处处都是相通的,像中国的神话传说全是人类关于生命的最初的一种想象,里面有关于太阳、月亮的故事。如果有人想了解一下可以去北京首都机场,那里的墙上画了关于太阳、月亮的传说。太阳里边有一只乌鸦,但是这个乌鸦很奇特,叫“三足乌”。
月亮里面有一个蛤蟆,叫“三足蟾”,也是三只脚,这都与人活在这三条经脉上是一回事,天地人都是一个象。关于月亮和太阳的想象都是从人身体里来的。可以说传统文化一切的出发点是“人”,包括我们对一切情绪的表达都是从人的感觉出发的,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到这个核心!
人的根本也是三足,人的三个足就是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经脉就决定了人的生死存亡。讲人中要从会阴讲起,因为会阴是人之根,就像日月的精华一样,这个地方是人的精华。三条经脉从会阴里面出来,然后在人中这个地方汇聚,所以这就是中国古代相法上为什么重视人中的道理。正是这三条经脉汇聚在人中,所以人中这里汇聚了气、血、性,它就成为气血交通的“沟渠”。
人中这个地方越长、越宽、越深越好。长,代表气血交通的路途长。宽、深,代表气血的量大。人体的根全表现在人中,所以人中又叫“立人”。您这个人怎么样,精气神怎么样,看人中;您这个人寿命怎么样,看人中;您这个人子嗣怎么样,还要看人中,全因为这里的气血性都是从人的根而来。
不过人中的长短是不可修的,基本上出生时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是宽、深可以修。怎么修?就是要能藏得住气血,别毁了这个根。所以我们开玩笑时经常说,假如您今天娶完了老婆,还外面包二奶、三奶,不出多久您的人中就平了,因为您不能保精啬气了。所以,只要人中平,就是气血有损伤。有的人说我从没乱来,怎么人中还是平的?中医里有暗耗肾精的说法。比如说,您赚不着钱天天发愁,这就属于暗耗肾精,所以我们万事要想开。
从面相上讲,与人中过长的人交往要小心,人中长的人叫“驴唇”,是大富大贵之相,这种人很爱管事,成大领导的几率高。如果您要跟一个人中很长的人合作,您要注意一点,就是最后绝对是他说了算,所以您跟他合作之前要想清楚,得把权全交出去,您要是压根儿不爱管事,就全交给他也挺好,因为这种人绝对会把事办好。所谓“驴唇”、“地包天”、“天包地”、“兜齿儿”什么的,都是身体血气的一种外现,性格和身体造就了这样的人气势比较旺,一般善于管理,能成大事,所以没事儿别老去治,这也算是一种命。
嘴唇
“迎粮”之道【迎香穴】与【迎粮穴】(示意图略)
嘴唇的两边有两个穴位,叫做迎粮,鼻翼两旁叫“迎香”。通过名字就彰显得很清楚,鼻子是闻香气的,嘴是吃粮食的。古人认为,人的嘴巴最关键的作用就是要用来吃粮食的,所以这个穴位叫“迎粮”,不叫“迎菜”、“迎水果”什么的。
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好好去吃饭,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一再强调一定要好好吃饭,而这里所说的饭指主食。古代人不懂得什么叫维生素,但是那时的人知道米和面有一个特性,它是种子,种子就是只要种在地下,就能够生根发芽,生长出来。所以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强调的是要吃种子,要吃这些能够继续生发的东西。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要点。
说到吃种子的问题,我要特别说一点养生之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粮食丰收的时候,这个时候年轻人可以去吃新打下来的粮食,新的种子,可是恰恰老人就不可以吃新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打下的粮食的生发之机太旺,如果老人吃了的话,容易引发他的宿疾,意思就是老病根儿容易被勾出来,所以老人到了秋天在饮食上还是要偏于以旧粮为主,不要过度地吃新粮,这是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我们中国人讲究行孝道,有“百善孝当先”的说法,但我们首先要懂得如何行孝道,是否能吃新粮这点事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多学中医,多长知识,更好地行孝道。
现在经常有人说:“我孩子胃口特好,特别能吃,鸡腿一顿能吃好几个!”我们要记住一点,鸡肉还是少吃为妙。因为鸡为火性,也为发物,多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胖。而且古人认为年轻人多吃肉容易引发性欲,所以最好的原则还是少吃肉。
现在的肉很多炖出来都不香了,其实这也是动物元气不足的缘由,就跟中药里的药渣似的,没有营养了。元气是藏于肥肉和皮相交接的膜里,所以肥肉上边膜的那部分一般都好吃,比较香。这也告诉了我们不要盲目减肥,过分追求苗条。减肥就是把人体的油脂全消耗掉了,而减的地方恰恰是人藏元气的地方,所以必然伤害了我们的身体,要靠锻炼的方式减肥,而不能靠快速去油脂的方式减,那样会使人得怪病、奇症。
那我们经常说的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水肿是元气不足,湿气又重,阳气不足,又带不走湿邪所致。手指头压在皮肤上,气不能把它顶起来,皮肤失去了弹性,压下去就起不来了,这就叫肿,就是里面没有元气了。
所以,我们人不管怎么吃都要懂得一条:为什么叫【迎粮穴】,为什么一定要吃粮食,自古就有道理在里边!过去连强盗都说“盗亦有道”,强盗都有道,更何况我们呢!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的生活之道,我们要明白,生活之道到底在何处!
嘴唇病症——口腔溃疡
嘴唇这里主要与两条经脉有关:肝经环唇内;胃经也是从这里经过。所以,假如嘴巴出现了歪斜的现象,就是胃经病,是胃气被郁的象。如果一个人老是生气的话,平常表情还不会显出口歪的象,但只要一笑,您会发现嘴斜得很厉害,这就是胃气不舒造成的,是胃经的病。同时,脾开窍于口,如果嘴唇不丰满、不滋润,这就是脾病。
讲到嘴唇,我们顺便提一下,人体里边还有哪部分是脾所主呢?是牙龈。牙龈能够包住牙齿,中医里就叫做土克水,在这里,克是能够制约的意思。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是肾精的外现,肾的五行属性是水,脾为土性,这就是土克水,所以它就能够包含住牙齿。如果人的脾和肾都衰败的话,牙龈就会流血,牙齿也会渐渐松动。因此,我们说身体的健康标志之一就是牙龈要丰满,同时又不会过度的生长,颜色也要正常,刷牙的时候不流血,牙齿健壮、不松动。
常见的嘴唇疾病,是口腔溃疡。中医里,凡是长在外面的疮疡,都称之为阳疮;凡是长在里面的,称之为阴疮。阴疮是阳气不足造成的。这种口腔溃疡表面上看是一种很小的病,虽然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点儿影响,但人大都会忽视它,要么不去看医生,要么随便吃点药。实际上,如果不是单纯的胃火上攻导致的溃疡,而是经常反复的话,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身体很虚弱的表现。比如说艾滋病人就会经常出现非常严重的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吃什么药都没有用,这就是他的气血严重不足的象。
中医里讲“胃主血所生病”,胃经环唇,而肝经环唇内,肝主藏血,所以口腔里面的溃疡主要是血不足引起的。血的输布能力不足,或者肝都无血可藏就会出现口腔溃疡。
还有个常见病症,妇女在怀孕期间如果出现口腔溃疡,这实际上也是血不足的象。我们曾经讲过,生养孩子靠的是“父精母血”。女子怀孕后养育胎儿,全要靠血的充足。如果母亲的血不足,口腔都养不了,出现溃疡了,那她能拿出来养育胎儿的血也肯定不足,血不足孩子就容易出问题,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胎儿的一些病变。所以口腔溃疡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家千万不要小瞧它。至于舌头溃疡,主要是心血不足造成的,心开窍于舌,嘴唇内则是脾胃和肝的问题。
怎么治,怎么养呢?当然还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天然的维生素都在五谷杂粮里,所以根本原则还是好好吃饭,不偏食。
从头到脚说健康
人为什么会生病?头发的功能是什么?心肝脾肺如何保养?腿部的经脉循行是如何进行的?
第一节  头发的疾病
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的血气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化,发为血之余之说。
头发黑不黑,是否润泽跟肾气相关。发为肾之化,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肾又是主黑色,所以头发是否乌黑靓丽,实际上跟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头发是否润泽也跟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肾主收敛,如果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特别强的话,头发就滋润,还不容易脱发。反之,如果肾虚的话,肾精收藏的力量不够,就容易脱发。
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因为肝主生发。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所以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最终导致脱发。
秃顶是一种典型的脱发疾病,属于肾气发散过度。
有的人掉头发只掉头顶的,这一是与前面提到的肝血有关,二是跟脾胃有关。这种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无端思虑过多,而且常想些没有用的,用中医的话说,“思则气结”,人想得多了就会把气机结住,这叫做“思伤脾”,同时还会伤血,于是就造成头顶掉发。
《黄帝内经》里讲,女子到了35岁的时候,额头就会出现白发,这是因为此时的女性胃脉开始衰落。胃脉走前额,所以女性这时还容易长抬头纹和鱼尾纹。男子的头部除了头发外还有胡须,那么就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人胡子白了,头发没白;有的即是头发白了,胡子没白。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男人长胡须是由冲脉所主。冲脉起于会阴,对于男子来说,联系的是两个睾丸;对于女子来说,联系的是卵巢。冲脉沿着人体正中线任脉的两边慢慢上来,对于女子来说,女子的阳气不足,所以冲脉就散于胸中,故女子长乳房;对于男子来说,男子阳气足,冲脉不会停留在胸部,而是继续往上走,停留在下巴、嘴唇边、人中这些地方,于是男子在这些地方长胡子。
《黄帝内经》把冲脉归为奇经八脉一类,与十二正经是不一样的一套系统。奇经八脉是元气流溢的系统,十二正经是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系统。所以头发和胡须,恰恰是表明了我们人体两个方面的一个问题。肾虚就好头发白,任脉、督脉、冲脉虚的话就会胡子变白。如果人头发白胡须不白,说明你肾虚,但任脉、督脉和冲脉不虚;如果人头发不白胡子白,说明肾没有虚,任脉、督脉和冲脉虚。
男人的胡须长得也很不一样,通过胡须的样子可以看出一些性格特点。
比如张飞的胡须呈张开状,这种咋开长的胡须都属于生发过度之象气太冲了,像这种人性格比较粗狂、豪放,理性不足,比较情绪化。
关公号称美鬚公,胡须很长很漂亮,这种人先天元气很足,气血非常足,性格特点是比较柔顺、比较忠厚、特别义气,善良,不会过度地争强好胜,比较可靠。
《黄帝内经》里还提到过一种天生不长胡须的人,叫做天宦,这种人的气没有冲到脸上来,说明他收敛的功夫特别强,这种人的性格特点是心计比较多,比较老谋深算,什么东西都比较藏得比较深。
我们很多人都被头皮屑问题所困扰,使用了很多种去屑洗发液仍不见本质性的好转。从中医的角度来讲,阴盛阳虚所以造成头皮屑的问题。就是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经血慢慢变少了,于是头皮得不到滋润,产生了头皮屑。
还有很多人头油特别多,总是呼呼地出油,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脾输布太过的缘故。人的脾是输布四方的,如果脾气输布太过,肺气往下降的功能就会不够,人体的油脂就会往上飘,导致头部总出油。所以,头油过多实际上是脾和肺两脏的病。
第二节 头发的养护和保健
斑秃俗称鬼剃头,就是突然“哗哗”地掉头发,导致头部的某一块地方不长头发。斑秃实际上跟我们的情志有很大关系。如果过度焦虑,或者生一回大气的话,心结不开,就有可能造成斑秃。
前次说了不少头发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该如何对头发进行护理和保健,又该避免哪些常犯的错误呢?
给生活减压
自古我们的头发就有一个称呼,叫做“烦恼丝”,就是说头发的病都跟烦恼有关。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上加一个“页”。“页”在古代读作“xie”,凡是从“页”部的字都是跟头有关。那么一个“火”字加一个“页”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指人的虚火上炎,老在头上飘着,生出烦恼。
烦恼可导致多种疾病,头部的尤其多,所以我们要想做头发和头部的养护和保健,首先就要祛除烦恼。
自古中国有君子和小人的评判问题。君子讲究向内追求,不会向外攀比;那么,小人正相反,重生外之事,就会产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心,人就会有烦恼。所以,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人要做君子或淑女,就是教人把心收回来,把心态摆好,这样就会减少烦恼,修身养性。
具体到方法,古人讲究从小就去学琴棋书画,这些技能是解决我们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可以让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进,可为天下苍生服务,树立功德;退,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使人少生烦恼,少生疾病。
现代人太重科技,而轻文化,这就容易产生烦恼。那么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压,让生活简单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十分强大,疾病就无从人体,自己还可以得到一头乌黑泷密的靓发,何乐而不为呢!
做头部按摩
我们日常要多梳头。梳头也有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在没有梳子的情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
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那么按摩就有按摩的规则,不能乱来。头部按摩法一定要从前额开始,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面的太阳膀胱经。我们可以采取五指梳的方法,就是用五根手指按上面的规则在头上擄,擄的时候要稍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非常有好处。
春天散发,睡觉散头卧
在春天的时候,我们不要约束头发,比如不要梳马尾辫,一定要把头发散开,这样才能提起头发的生机,让它的生发之机起来。再有,时间的时候要注意,要散头卧,就是把头发披散开来,半夜把头发再梳紧,这也是一种对头发的很好的养护方法。
不湿卧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不注意的一点是湿卧,洗完头发或洗完澡没有把头发弄干就马上去睡觉。这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头痛、眩晕、两眼发花,乃至脱发、脸发黑,甚至会造成齿痛或耳聋等疾病,有时还会头上生白屑。所以,要特别注意湿卧的问题,洗完头以后不要马上睡觉,一定要等头发干了再睡。再有,不要常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那样会造成头发的干燥,最好让它自然晾干。
人为什么要睡觉?中医对睡眠的机理是这么解释的呢?
中药认为,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
正常人应该是白天特别精神,晚上困倦,这叫“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等到人老了,气血衰弱,肌肉枯槁,气道干涩,元气不足,白天就不够精神,昏昏欲睡,到了晚上,精气也不足,又睡不着。人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睡眠是阴,我们要用夜晚的阴来养白天的阳,养白天的精、气、神。
第三节 人为什么会失眠
造成失眠的第一条原因是心肾不交。如果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就形成了一个心肾分离的象,就会造成晚上想睡睡不着,白天又特别疲倦。很多人失眠与长期熬夜有关。每晚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而人在此时睡觉,就会慢慢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
第二条是血不足。中医有种说法,叫做中蕉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实际上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精华转变成血。
老百姓常说要补血,懂得中医医疗的话,就知道血是从胃而来,乱吃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血不足,不能有效上输于脑,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第三条,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觉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在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时的人很少失眠。
我们吃饭要讲究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饭后最好散散步,或做一些其它运动,对提高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
有的人特别喜欢躺着,挂在嘴边的话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歪着,歪着不如躺在”。
其实喜卧也是病。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湿气过重。湿气重的人偏虚胖,特别懒,不爱动。这样的人体内气机不清爽,总想睡觉,越睡越胖,越胖越不爱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内湿气代谢不掉,糖尿病等诸多疾病剩虚而入。这种人,一定要督促他多锻炼。
还有一种属于肾精不足,全身无力,在中医里叫做少阳证,用三个字描述,叫“但欲寐”。“但”是“只是”的意思,“但欲寐”就是只想睡,但真躺在床上,又睡不着。这种情况是属心肾的病。
还有一种人喜欢上午睡觉,这也是湿气过重。上午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9点到11点是脾胃当令,阳明胃火老起不来,上午就息睡。上午喜睡,人的阳气就振奋不起来,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变差。
有人会说,我晚上睡觉了,白天补觉行不行?从医理上讲不行,因为白天主生发,夜里主收敛收藏,老是违背天地的规律,到老年时人就会生病。
这里我提供给大家几个消除失眠的方法
从头到脚放松法
首先我们躺在床上要先放松头部,从头发开始,然后放松眼眉(当你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常会发现,刚才的眉头是紧锁着的),做深呼吸,再慢慢放松肩膀。最不容易放松的地方就是肩膀,这个部位经常是抽紧的,现在我们要让肩膀有意识的放松。再然后是心、肾····就这么想下去,想到最后,每一个手指头和每一个脚趾都放松了。一般没等你想到脚呢,就已经进入睡眠中了。
睡眠一定要先睡心,先让心静下来,心先睡下,身体才能听从心的安排,才能够睡下。
睡觉虎抱头
我们睡觉时要向婴儿学习。婴儿的睡眠姿势有一个特点--虎抱头,就是两只小手总是扬在上面,就好像老虎抱着头那样。刚出生的婴儿睡觉是不用枕头的,一般垫个小毛巾在下面就可以了。人老了以后,逐渐气虚,于是乎枕头就会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枕无忧”的来历。
心肾相交法可以促进睡眠。动作很简单,用我们手心上的劳宫穴去搓脚心上的涌泉穴。脚心上的涌泉穴是肾精的一个主穴,手心上的劳宫穴是心包上的一个穴位。我们晚上坐在沙发上或床上看电视的时候,就可以用左手的手心去搓右脚的脚心,用右手的手心去搓左脚的脚心,这对促进睡眠非常有帮助,而且简单易行。
第四节 五官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认为,五官与五脏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故有“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
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与鼻,鼻是肺之官,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讲鼻孔里面,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当人得肺病时,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 青色的一个过度之色。
随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脾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身体的状况。
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唇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可能会有重病突发。
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角度讲,这相当于氺气凌心,就是肾氺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功能发挥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瓣
五官的关窍必须保持时刻通利,它们的功能才能正常的发挥出来。“肺和则鼻能知臭香”,意思是如果肺气很好的话,鼻子才可以闻到五味;“心和则舌能知五味”,意思是心气和,舌头才可以尝出五味;“脾和则口能知五谷”,是说如果脾气好的话,人的口方能感受到五谷的味道,有食欲;“肝和则目能辩五色”,是说肝气正常的话,眼睛才可以看清楚各种颜色;“肾和则耳能闻五音”,是说肾气很好的话,人的耳朵就能听见五音。
《黄帝内经》上还有五脏不和则七巧不通,六脏不和则留为痛”。就是说五脏六腑如果有病变,就会造成七巧不通,甚至会积聚成痈、成癌。
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眼睛可以反映出人体各个脏腑的精气的盛衰。《黄帝内经》还有“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意思是说:整个眼窝是精气的表现,其中肾的精华表现在瞳孔;瞳孔外的黑眼是由肝精来决定的,因为肝开窍于目;心的表现在眼睛的血络上;肺表现为白睛;脾的精华表现为约束整个眼系。也就是说,我们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有关系。

第五节 悲伤时为什么会哭?
中医讲,眼是心的使者。心又藏神,所以神散则目惑,一旦神散了,眼睛必须要老花。俗语有:花不花,四十八。这是说人一般到了48岁,眼睛就有可能会花掉。其实眼睛是否老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神散不散。
眼睛的主要疾病有几种,下面我们一一解析。
眼泪汪汪
眼泪汪汪是由于肺气不足和肝的收敛功能不足所致。眼泪汪汪在面相学里称为“含情眼”。比如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总是眉目含情,眼泪汪汪的。这类人肺气不足,而肺主通调水道,肝也主水道,那么肝肺功能虚,输布和萧降能力就弱,导致水气雍在上面,或者水道老收不住,就会眼泪汪汪的。
迎风流泪
有的人会有迎风流泪的毛病,遇到风就会流眼泪,这是肝经不能收敛所致。
眼干
眼睛发干是肝血不足同时阳气虚的象。这种人在平时生活中爱发无名火。
眼外凸
眼睛外凸也是眼病。我们常会看到眼睛外凸的人,这种人一般眼压并不高,大多与饮酒过渡有关,也是肝经收敛不住的象。这种人脾气大,爱发火,争强好胜,有此症状的女性很多还会得甲亢。
眼袋
有的人眼下有厚厚的眼袋,这是一种水肿。眼下是小肠经过的地方,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如果这里出了问题,基本都是因为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属寒邪造成的疾病。上眼皮肿是脾湿,下眼皮肿是阳虚。
手术治疗眼袋当然可以去掉一些,但由于内在五脏六腑,因此要彻底解决眼袋问题,还要治五脏六腑的病。
人为什么悲伤时会哭?中医讲,“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人只要一悲哀,心就会颤动,心为君主之官,当君主守不住神时,臣子们就都会乱了。目又为心之使,心神一乱,眼睛就会乱,液就往上涌,导致掉眼泪。
泪流不止叫做“夺精”,还会导致“目无所见”,就是人总哭的话,慢慢就会哭瞎眼。其缘由就是眼睛就像湖水一样,一定要有泪的润泽,才会清亮动人,泪流失过多,湖水就会干涸。
下面我介绍几种眼睛的保养方法。
熨眼法
熨眼法就是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双手搓热,然后闭眼,空掌握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儿。每天一次,一次21遍,可以明目去风,去目瘴。如果我们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可采用熨眼法修整眼睛。
我们还可以经常做眼保健操,让眼睛变得更灵动。我们观察一下不同年龄的人就会发现,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活。这是因为岁数越大神就越弱,五脏六腑的功能渐渐衰退,眼睛就失去了神采而不灵活了。所以眼睛的问题一定要从五脏六腑去治,当然平时也要注意多活动眼睛。
后眼按摩法
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这里就是“后眼”。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呢?正是后眼在起作用。我们没事的时候应该经常地去按摩后眼这个地方。
如果后眼这个地方鼓起来了,说明眼压太高了,可以用针刺的方法轻微放血,压力一释放,眼睛马上就 清亮了,还可以经常按摩。按摩时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闭上眼睛。闭眼按摩可以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得到改善。
讲完了眼睛,我们来关注耳朵。
耳朵的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耳鸣,另一种是耳聋。在中医里,三焦经和胆经都是少阳,少阳是阴阳交通的枢纽,阴阳交通不利,就会出现耳病,所以耳朵也属少阳,有生发之象,那么像耳鸣这样的病症就肯定跟阳气有关。
《黄帝内经》里对耳鸣的说法是“耳聋昏昏沉沉”,意思是耳鸣的时候耳朵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最主要的有两个象,要么如蝉鸣,要么轰轰响。蝉鸣就是像知了叫一样,这是大虚之症,主要是肾精不足;轰轰响就像耳朵里成天像火车隆隆开过,这是实症,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内部火太重造成的。

第六节 耳朵的保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养耳朵呢?
古代耳朵的保养方法有三种,都属于心肾相交法,就是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的方法,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耳朵里的孔窍是肾气的代表,劳宫穴代表心,我们将手轻轻半握拳,中指指尖并穴所指的手掌部位就是劳宫穴。耳朵里有一个养生的要穴__听闻穴,它是不可以用针刺的。我们用几个方法来达到锻炼它的目的。
心肾相交法—:鸣天鼓
先用手掌心,即劳宫穴帖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降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拔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心肾相交法二:按摩听闻穴
中指指尖是心包经的井穴,属于心,耳朵、眼所以肾。首先,掌心向后,将中指插进耳朵孔里,在里面转180度,让掌心向前,然后让手指轻轻地在里面边蠕动。要注意,不要使劲地杵,而是轻轻地蠕动,按摩二三十秒后,突然将手指向前外方猛地抽出来,最好能听见响。这就是完整的按摩听闻穴的方法。如果你的手指插进耳朵后,觉得指尖有黏着感,有吸力的话,这是湿气太盛的一种感觉。
需要提醒的是,动作要轻、柔、缓,指甲要剪干净,千万不要伤着耳朵。
心肾相交法三:手心搓脚心
我们的脚底板有一个肾经的穴位叫涌泉穴,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坐在床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脚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脚心。这样做有助于让肾发挥收藏的功能,把气往下引,把上面的虚火拽下来,气不会雍在上面,病自然就好了。
如果气全憋在上面的话,就可能造成耳聋和耳鸣。用手心搓脚心有利于疏通人体的气机,气机通了,经脉通了,耳朵的病自然就会改善。同时,这样做有助于睡眠,对有高血压的病人也非常有好处。
我们看一个人,通常先要看他的脸色,即面色。从面色上可以看出什么呢?中医里讲,“望而之者谓之神”,从面色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病象,我们下面讲解几种病象。
首先是面尘脱色。“脱色”的一个解释是指没有颜色,脸色不红润;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没有表情。
“喜怒形于色”在中医里讲,就是肾精不足的象。有些女孩子动不动脸“呼”的一下就红了,这就讲喜怒形于色,也就是根本收不住脸色,是沉不住气的一种表现。而大丈夫高兴与否根本看不出面目表情。面尘脸色在中医里指的是肝病,是血虚不能上荣之象,就是血太虚了,导致脸上没有表情,同时脸色惨白,甚至口唇都是惨白的。
还有一种面象叫做面如漆柴,这是肾病的表现。漆柴是什么样子呢?就像刚刚上了一层漆的柴火一样。过去人老了家里要准备棺木,棺木是级究竟的,要一层一层地打磨,再每年上一层油漆,上了十年或二十年油漆后,棺材的外观非常亮,这样才算好棺木。
在中医里,人的神就像蜡烛的光一样,是可以表现出来的,人脸上的光泽就是神的外观。如果脸像脏兮兮的木头上刷了一层黑油漆,即黑又暗,还很憔悴,没有一点光泽,就是肾病的象。五行中,黑色为肾所主。
还有一种叫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这种面向象脸上蒙了一层尘土,身体一点儿都不滋润。这是胆气被郁,胆经生发不起来,精气不能上荣到身体各部位的象。
再有一种叫颜黑,颜黑属于胃肾病,这样的人整个前额都是黑的,前额为脾胃所主,前额发黑是肾水上泛的象,也就是水反侮了土。如果前额黑,同时还出现,这是太阳脾不能统血了。人的血应该是下行的,如果从上面的鼻子里冒出来了,就是脾不能正常发挥统血的功能所致。
如果一喝酒特别容易脸红,这种人就属于肝有病。要是喝酒全身红,更是肝功能出了问题。
第七节 急救为什么掐人中?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眼睛常被比喻为秋水,眉毛侧是水边的风景,假如没有了风景,也就不能显现水的柔美了。
眉字取之于妩媚之意,我们脸上最有表情的方法一定是眉眼之间。古人讲眉目含情,眼睛是含情的。但是要表达这份情,在很大的程度上依托于眉毛。
《红楼梦》中贾宝玉第一次看到林黛玉时,马上就被她那微微戚着的眉头所吸引。如果我们观察动物就会发现,动物的整个脸上的毛都是乱糟糟的,只有人眉目分明,所以人是最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动物。
人为什么会长眉毛?从外在功用来说,眉毛可以档汗、档脏东西。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中皮主收敛,毛主发散,人要活着必须皮大于毛,不能过分耗散,只有多气多血的方法才会生出较浓密的毛发。在人体中,凡阳气足、血足的地方都会长毛,比如眉毛、阴毛和汗毛。眉头与膀胱经相关,膀胱经主一身阳气,眉毛中间由阳明胃经所主,阳明胃经是多血的。眉悄由小肠经所主,小肠经也是太阳经,是多气的经脉。
眉毛脱落是气血大伤之象,古代叫做“大风病”,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麻风病。有一次,汉代医家张仲景遇到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发现他有大风病的征兆,就对他说,你会得一场大病,吃了我的药可保无恙。但王粲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哪里相信张仲景的话,虽然碍于情面接受了处方,可回去就扔掉了。
几年后张仲景再见到王粲时,就说,从你的面向上我知道你没有吃药,20年后,你的眉毛一定会脱落,再过半年你必死无疑。事情果如张仲景所料,20年后,王粲一夜间眉毛全部脱落,再过半年就去世了。
接下来我们讲讲人中
现实生活中,人一旦昏过去了,其他的人就会去掐他的人中进行急救,这是为什么呢?
人中这个方法有很多名称,如寿宫,子挺。一个人的气血这么样,女性月经调不调,男性生殖器行不行,都可以通过人中有所反应。
人中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它是任脉和督脉在人脸上的一个交汇的沟渠。由于任脉主血,督脉主气,所以人中这个地方就是气血交通的沟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气血的水平。
人中为什么叫寿宫呢?如果一个人的气血特别足的话,就会特别长寿,所以这个沟渠应是长宽深的;由于督脉主男性生殖,任脉主女性生殖,如果一个人的人中长得好,这个人的子嗣就会多而健康。所以,从人中上就可以看出人体的健康水平。假如气血耗得太厉害了,人中就会平;但只要好好休养,人中就能宽一点、深一些。
古人认为,人体下腹部有个会阴穴,从这里生出三条经脉,分别是督脉、任脉和冲脉,叫一源三岐。其中督脉主气,任脉主血,冲脉主性。人就活在这三条经脉上。
中国文化处处相通,中国神话传说中关于生命最初的想象里。有关于太阳、月亮的传说。太阳里有一只乌鸦,但这只乌鸦很奇特,讲“三足乌”。月亮里有一个蛤蟆,叫“三足蟾”,也是三只脚。
人的根本也是三足,即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经脉决定了人的生死存亡。讲人中要从会阴讲起,因为会阴是人之根,就像日月的精华一样,这个地方是人的精华。三条经脉从会阴里面出来,然后在人中这个地方汇聚,所以,这就是古人重视人中的道理。正是这三条经脉汇聚在人中,所以人中这里汇聚了气、血、性,它就成为气血交通的“沟渠”。
人中这个地方越长、越宽、越深越好。长,代表气血交通的路途长。宽、深,代表气血的量大。人体的根全表现在人中,所以人中又叫“立人”。你这个人这么样,精气神怎么样,看人中;你这个人寿命怎么样,看人中;你这个人子嗣怎么样,还要看人中,全因为这里的气血性都是从人的根而来的。
第八节 嘴唇的“迎粮”之道
嘴唇的两边有两个穴位,叫做迎粮;鼻翼的两旁的穴位叫“迎香”。意思很清楚;鼻子是闻香气的,嘴是吃粮食的。古人认为,人的嘴巴最关键的作用就是用来吃粮食,所以这个穴位叫“迎粮”,不叫“迎菜”、“迎水果”什么的。
有很多年轻人不好好吃饭,这是个大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一再强调要好好吃饭,这里所说的饭是主食。古人不懂得什么叫维生素,但那时的人知道米和面有一个特性,它是种子,种在地下就能生根发芽,所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强调要吃能够继续生发的东西。
说到吃种子,我要特别说一点养生之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时年轻人可以去吃新打下来的粮食,新的种子,但老年人恰恰不能吃新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粮生发之机太旺,老人吃了容易引发宿疾,老病根儿容易被沟出来。所以,老人到了秋天,在饮食上要偏以旧粮为主,这是养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经常有人说:“我孩子胃口特好”,特别能吃,鸡腿一顿要吃几个!我们要记住一点,鸡肉还是少吃为妙。因为鸡为火性,也为发物,多吃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胖。
古人认为,年轻人多吃肉容易引发性欲,所以最好的原则还是少吃肉。
元气是藏于肥肉和皮相交接的膜里,所以肥肉上面膜的那部分很好吃。这也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减肥,过分追求苗条。减肥就是把人体的油脂消耗掉,而减的地方恰恰是人藏元气的地方,所以必然伤害身体。减肥要靠锻炼,不能靠快速去油脂的方式,那样会使人得怪病、奇病。
嘴唇主要与两条经脉有关:肝经环唇内,胃经也从这里经过。所以,假如嘴巴出现了歪斜,就是胃经病,是胃气被郁的像。如果一个人老是生气,只要一笑,你会发现他嘴斜得很厉害,这就是胃气不舒造成的,是胃经的病。同时,脾开窍与口,如果嘴唇不丰满、不滋润,这就是脾病。
常见的嘴唇疾病,是口腔溃疡。中医里,凡长在外面的疮疡,都称之为阳疮;凡是长在里面的,称之为阴疮。阴疮是阳气不足造成的。口腔溃疡表面上看是一种很小的病,我们大都会忽视它。实际上,如果不是单纯的胃火上攻导致的溃疡,而是经常反复的话,多半是体虚的表现。比如艾滋病人,就会经常出现非常严重的口腔溃疡,且久治不愈,这就是气血严重不足的象。
中医里讲“胃主血所生病”,胃经环唇,而肝经环唇内,肝主藏血,所以口腔里的溃疡主要是血不足引起的。血的输布能力不足,或者肝都无血可藏就会出现口腔溃疡。怎么治,怎么养呢?当然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天然的维生素都在五谷杂粮里,所以根本原则还是好好吃饭,不偏食。
我们不要小瞧了咽喉的问题,咽喉的病都是大病。
为什么有“咽喉要道”之说,因为咽喉离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脑袋最近,走咽喉的经脉有8条之多,所有上脑、上头的经脉,全部都要经过咽喉,人脑袋的病都跟咽喉和颈椎有关。我常说人的身体比大脑更聪明,因为它知道人的大脑要用来思考、用来学习的,不可以破坏它,所有我们的身体就安插了咽喉这道天然屏障,把一切的病症和邪气拦在这里,阻其上行。咽喉病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拦脑袋,所有我们要重视咽喉疾病,要及时治疗咽喉疾病,否则疾病再往上走,就到了脑子,那样,就会对人造成极大的伤害。
何为咽喉?咽喉实际上由咽和喉两部分组成。《黄帝内经·灵柩》“优患无言篇”中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楼玉钥》则说:“咽者胃之系,喉者肺气之所通。”意思就是咽是食物上下的通道,咽是走两边的;喉是走中间的,喉主声音,所以它是气上下通道。这里明确指出了咽与喉的不同之处。
咽是食物上下的通道,它的问题就涉及食道的问题,就跟胃气很有关系。喉是气上下的通道,跟肾和肺有关系。
第九节 颈椎的养生之道
走咽喉的八条经脉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条是肝经。肝经走喉咙的后面,肝经在中医里称之为厥阴,所以它在最深层,在后面,从喉咙之后入颃颡,直接入脑,脑子上的血都是从肝经走上去的。所以,如果肝经不畅,喉咙后面那部分就会感到干,就会口苦口干。
第二条是肝经,也叫“循喉咙”。循,就是走一圈的意思,咽肿跟肾经有关,气只上不下了,而肾经要在喉咙这里走一圈,所以就会出现咽肿。
三焦经也走咽喉,小肠经也是循咽下膈抵胃至小肠。此外还有胃经,胃火上逆,不能降的话,就会把脖子憋粗,又得不到津液的滋润,慢慢地喉咙就会得很重的病。
脾经是挟咽的,如果咽的两边疼痛就为脾经所主。此外还有心经,心经也是挟咽的,走两边,如果喉结以上痛,就跟心经有关。还有一条走咽喉的经脉是督脉,督脉是上贯心入喉,如果心力衰竭的话,就会在咽喉出现症状。
人体前面最重要的是咽喉,后面最重要的就是颈椎,中段最重要的是腰。颈椎是人体最脆弱的地方之一。人体很多上半生的疾病,如胸闷、头晕等都跟颈椎有关。而腰主腿的疾病,假如我们的腿有了病,一般要先检查腰。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颈椎呢?古代有个特殊的方法叫龟息法。
过去大户人家建房子,几根大柱子下面都要压乌龟,希望房子能世世代代地传下去。这些被压在底下的乌龟,常年不吃不喝仍然得以存活,这是什么原因?这跟乌龟的特殊呼吸法有关系。
我们可以向乌龟学习养生,乌龟的脖子经常一伸一出。上下左右地转动,人经常这样做就能锻炼颈椎,练着练着慢慢地连饭都吃得少了,既省粮食,又减肥,还长寿。
现在,社会上正兴起一种整理脊柱的方法叫整脊法。对于人体来说,脊椎非常重要,头疼等疾病往往与颈椎有关,最好找专业技师帮助整理脊柱。
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伤后背。很多人打孩子爱打后背,以后不要这样做了,因为五脏的很多经脉都集中在后背上,人的后背有很多成对的神经,打这里会直接影响到包括心脏在内的很多脏腑神经。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被颈椎病困扰,这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假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认为,虚症不按摩。那么什么叫虚症不按摩呢?就是说按摩完了之后,第二天更加疼痛了,这就是虚症。
按摩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病方法,它是中医最基础也是最高妙的方法,但一定要找那些懂经脉的按摩师。按摩不能伤着骨头,就是从肉的层面去把它放松的方法。
如果人的阳气大虚,如膀胱经气虚的话,那么椎间隙之间就会有压迫,这种压迫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椎间的骨刺一类的病。
像这种虚症怎么治疗呢?最好的方法是吃药,吃对了药,把阳气、元气恢复了以后,元气慢慢会把椎间隙中间那个像气球一样的东西给顶起来,它自然就能够复原了。所以,不能单纯靠按摩来解决颈椎的问题,要对症下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操作。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两臂我们采取什么方法来保健呢?可以采用拍心包经的方法。
首先要说一下按摩的原则。一般来讲,按摩按里侧就可以了。像拍心包经就是走阴而不走阳。为什么走阴不走阳呢?因为阴是为血,它不容易动;阳气为气,易动,所以只要把阴经活动开了,阳经自然就能走通了。
拍心包经首先要掐住腋窝下的极泉穴,极泉穴为心经上的穴位,是一个解郁的大穴。如果人经常郁闷的话,就有可能在腋窝下传出一个包来,这是心气被郁滞的象。把极泉穴弹拨开了以后,就能逐渐化解了这个包。
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腋窝下的一根大筋时,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在这里多弹拨几下,同时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拍下来,就能够化解心郁。
第十节 紧张时为什么会搓手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心包经和心经间的关系。《黄帝内经》中认为,心经是君主之官。君主之官有个特性,就是君主不受邪。心包经相等于心经的外卫,外卫是代君受过者,就好像过去的宦官。君主有过,我们是不能去打他的,就是不能直接去打我们的心脏,那会危害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可以去打宦官,宦官就是替君主受过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去拍打心包经。    我们平常可以多弹拨液下的极泉穴,然后拍打两臂前缘的中线,这个动作对缓解心经郁滞等多种疾病很有好处。
在心包经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膻中穴。这个穴位于两乳的正中线。膳中是解郁的大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实际上是在拍打膻中穴。中医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我们的快乐都是从膻中穴出来的。所以,“心花怒放”的着眼点就是指膻中穴。膳中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地方,相等于西医的胸腺。
胎儿在母腹中 时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胸腺特别巨大。但一出母腹,首先萎缩的就是胸腺,而且是快速萎缩。这说明一个说明道理呢?
小孩子在母腹中通过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人类几亿年的进化,首先的一个前提就是孩子的经脉非常通畅。经脉通畅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快乐。现代医学认为,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寿命长5到7年。快乐是人体经脉通畅的一个前提。人一生气,经脉就会堵塞。经脉堵塞,在中医里就意味着有寒邪入体。小孩在母腹中是非常快乐的,所以经脉非常通畅,发育飞速,胸腺就会很大。但当他们一出生,膳中就要萎缩,就意味着人进入一种苦境。因此,人活着就要“没事找乐”,而不是自寻烦恼。
我们每天晚上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拍心包经,特别是患了失眠症的人,这样做既是养生保健,也是消除失眠症的好方法。
有的人手心老出汗,这是因为心包经不收敛。常有人一紧张就拼命搓手,这种下意识动作,其实就是在刺激心包经。
人有很多下意识的动作,没有人教,但人会在一定时候自发地去做,这些动作为我们人体防护和战胜疾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天,人心情紧张时搓手心,下意识地刺激心包经。人喜悦的时候,会捂住心脏,不使心气过于外泄。这些有趣的现象告诉我们,不要忽略了人的这些下意识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
有人觉得手心出汗与握手不礼貌,就通过手术把腋下的神经挑断,手心不出汗了。但这样做,等于把人体的正常经脉给毁了,排泄渠道没了,很多病都会憋在体内。奉劝这样的人,人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天,毁了天就毁了自己。
现代西方社会通过跟老年人做测试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握力越大,寿命就越长。中医理论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
先讲一个有趣的现象。人无能高贵贫穷,出生和死去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捂住拳头来,撒开手去。
小孩子出生时,都是把大手指捂在四指里。为什么呢?《黄帝内经》里五脏与五神的对应关系中,肝所对应的神明是魂。中医认为,肝气特别足的话,人的魂就特别足。小孩刚刚出生的时候头顶的囱门未合,而囱门被认为是魂出入之所,所以小孩子出生时的捂固法就是在固住魂。
人死的时候都是撒手而去,这暗示了一个重要道理,人死亡的一瞬间,肝魂散掉了,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一撒手,握力和肝气都随魂而去了。
因此,要想长寿,应该经常锻炼手的握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活动手指。过去有个很好的锻炼方法——揉核桃,就是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揉来揉去,可以很好地活动到每个手指。
此外,十指相敲法是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就是十指相对,互相敲击。这种方法锻炼了手指上的井穴,也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同时练了肝气,对大脑的养生十分有益。
第十一节 肩部疾病与保健
两肩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缺盆。人吸气时两肩的锁骨处会形成一个窝,这个窝的中间就是缺贫穴。     《黄帝内经》里有“五脏六腑,心为之说”的说法,就是五脏六腑是由心来统摄的,心为君主。而心又靠什么来统摄五脏六腑呢?——“缺盆为之道”,就是缺盆是心统摄五脏六腑的通路。所以即使心这个君主能发布“政令”,假如通路受阻,也无法管好五脏六腑这些“百姓”因此,人体必须保证缺盆这条道路的通畅。凡是走肩膀的经脉,全部都走缺盆,缺盆的重要性不言而愈。
胃经从喉咙入缺盆,然后直着下去。小肠经出肩胛,入缺盆络心,络到心脏上,这也是心与小肠相表里的一个证据。胆经至肩上,入缺盆,然后下颈又合缺盆。膀胱经、三焦经也走缺盆。可以看到,很多经脉都是通过缺盆这条通路分布到人体的各部分去的。
小肠经的病会导致“肩似拔,臑似折“,意思就是两只胳膊就跟折了一样,疼痛且无力。
肺经的病会引起肩背痛,并且体感寒。人如果精气特别虚弱,虚火上升,就会使得整个背部的经脉不畅通。中医有句话,“不通则痛”,凡是经脉不通的地方,肯定会有痛感,而气结住以后,就会形成寒气。
三焦经不通畅会导致心情压抑。由于三焦经走上肩,所以肩部也会有痛感,同时还会造成无名指的麻木。
膀胱经不通也会造成肩背痛。膀胱经不通是现代人的多发病,它使人情志不舒。性压抑就是一种情志不舒,得这病的妇女通常出现肩膀疼痛,甚至还会造成头疼。一方面是这些女性锻炼少,特别是背部的运动太少;二是缺乏适当的房事或房事不畅,导致心情不畅,背部的膀胱经也得不到锻炼,这样的女性既肩膀痛,又爱唠叨。
中医专业人士对缺盆采用外翻的方式进行保健治疗,但这对普通百姓来说,难度过大。我教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把手心的劳宫穴贴在缺盆处,轻轻地蠕动,慢慢地提捏,提捏的劲道采取“落雁劲”,就好像大雁落沙滩那样,看似轻柔,但内带劲力。我们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这个动作,松开了缺盆,肩痛就会缓解很多。
点肩井穴三至五分钟。肩井在人体胆经上,是非常重要的强身穴。点按它对人体非常有益。如果感冒背痛,就抓揉提拿肩井穴三次,然后拍拍全身,会很有效。
开膏盲。膏盲穴是人体最不容易活动到的地方,而且不能用针刺,所以古代很多锻炼方法都在练这些轻易打不开的穴位。比如武林秘籍《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这个动作就是开膏盲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动作可以开膏盲。两手像抱椅背那样先前撑,然后再拼命地往后挤压脊柱,反复做几遍,人就会周身清爽,病痛就会明显减轻。
深呼吸。当人深呼吸的时候,就会引起缺盆蠕动,所以缓慢的深呼吸也是一种很简单的肩部保健法。
有意识地放松。我们平时肩膀受不自觉地紧锁,要时常提醒自己放松,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放松肩部,对治疗失眠也很有好处。
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盖住肩膀。缺盆处受风,民间俗称“贼风”入体,就会引起肩背痛。
前面我们讲过经脉,冲脉起于会阴,然后分出一个叉沿着中线的任脉顺着两边往上走。女人由于气不足、血足,所以冲脉散于胸中,于是长乳房。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是气带着血往上走。从经脉上讲,任脉主血,任脉通了,冲脉再一冲,就能够使人的气血充足。在女子青春发育期,血气充足就开始发育乳房,并有月经来潮。
肝经也跟乳房相关。肝经跟任、督、冲三条经脉与子宫、乳腺都相通,所以肝经又主藏血。
胃经也与乳房相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它从迎香穴走下来后,正好走乳房的正中线。所以,女人生完孩子后的哺育要特别依靠胃气的充足。当妈妈的只有能吃,才有奶水。奶水实际上是由血变现的。
第十三节 心脏疾病与养生
虽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但既然已经得了病,但是还需要服食一些药物来进行调养。前面我们说过,血不足是导致乳腺病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补血呢?中医常用阿胶来补,但其实阿胶并不能直接补血,而是利用阿胶的固摄作用来聚拢血。
阿胶一定要用驴皮来煮制,而不能用马皮。驴的特性跟马不同,马性为火性,主散;而驴皮是水土之性,主收敛。
怎样才算补血了呢?中医认为,血有一种向外散布的动能,如果人体内血散得太厉害了,就会显出一种缺血或者贫血的象。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用阿胶来收敛,让血散的动能不要太过。
中医说的补首先是要稳住,保持现状,固摄住现存实力,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吃补品。
其实,补血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通过吃食物来补。因为胃经主血,只要能吃,食物悳精华就能变现为血。中国有句俗话:“能吃是福”,只要好好的吃饭,正常的消化,就是最好的补血方法。原则是先补脾胃,让脾胃气足了,消化吸收能力才能增强,整个身体也会因此而强壮起来。
中医养生很关注时间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之学也可称为时间之学,中医的养生必须要遵循时辰养生。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十二时辰养生,来了解心脏病的真正病因,并作出相应的养护。
比如说早晨5点至7点是卯时,大肠经当令;上午7点到9点是辰时,胃经当令;9点到11点是巳时,脾经当令……那么,假如身边有人心脏病发作,我们最好看一下发病的时间,通过时间就可以对应地知道该段时间所当令的经脉是什么,就可以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哪个经脉的问题引发了心脏病。
如果心脏病发病时间为早上,特别是该时段要是吃多了,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子盗母气”引发的问题,我们以后做详细讲解。
如果心脏病发病时间为下午,可能跟小肠经、膀胱经或肾经有关。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很多疾病不直接反映在心上,而是先反映在小肠上。小肠经的当令时间段为下午13点到15点,这期间如果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都是心脏病的前兆。如果这时人要是再生气或者再得气郁之症,就很可能引发心脏病。
膀胱经的当令时间是下午15点到17点,该时段如果阳气不足,就会造成心脑的血往上输布的力量不够,有可能印发心脏病。
肾经的当令时间是晚上17点到19点,此时肾气的衰弱会造成心梗发作。
◆元气大伤导致的心脏病
在五脏六腑之中,心贵为“君主”,没有“上级”管。不过“君主”又叫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天能管“君主”,如果天的气数将尽,“君主”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心这个“君主”的天就是元气,元气藏于肾,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归根到底是肾的问题。元气大伤造成的心脏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心脏早搏,另一种是心脏间歇。
(1)心脏早搏
很多人都有心脏早搏的现象。从脉象上来说,早搏会出现“突突突”跳得特别快的现象。
早搏意味着人的元气尚可。打个比喻,身强力壮的人因为元气十足,所以给自行车打气时一管子就可以打到底,这打到底就相当于人体正常的心跳。人生病时元气不足,就没劲了,这时打气就会通过加气的方式打半管气,这个加速的方式就有点类似于心脏早搏。
肾精没劲时,需要用加快的方式完成它一天的工作,就好象开车一样,汽车的发动机就相当于心脏,当油跟不上的时候,车有时会“突突”地往前跳两下,这就是早搏,他提示我们需要加油了。
(2)心脏间歇
心脏间歇也可以用打气来作比喻,就相当于打了一下后再打半下,然后就需要歇口气。心脏间歇为元气大虚的象。
从脉象的角度来说,如果心脏间歇没有规律,病人的身体状况就还可以,心脏间歇会慢慢消失。最怕心脏间歇有规律,一旦有了规律,就要出大事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十四节 糖尿病的成因
对于现在的老百姓而言,最常见的脾病就是糖尿病。人的脾本应该把精华送给心脏,但是牝这个“丫鬟” 不好好工作,它不往上送,却往下送,人体所需的糖分都从尿走了,使肌肉不能正常运作。         患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好东西吃多了,导致营养过剩,再加上房事不节和缺少运动。传统中医里把糖尿病叫“消渴”,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的症状是口干口渴;中消的主要症状是“消谷善饥”,就是特别能吃却很瘦,有的人血糖还会低,如果不吃东西,就会全身大汗淋漓;下消的症状是便秘、尿多。此外,有些患糖尿病的人浑身肌肉缺失感觉,末梢神经麻木,这是典型的脾主肌肉出现的病变。
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因为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把脏腑组织的液全给排出来了,带动血往上走的力量减弱了,这样就会出现血液粘稠、血糖高、尿糖高以及尿多、食多、口渴、便秘等症状。
这些症状中医里解释为:口渴喝水是为了自救,相当于饮水自救,通过多喝水来解除口渴的问题;食多就说明食火过旺,消化系统消耗大,人体老是感觉饿;便秘就是津的问题了,因为脾虚火过旺,导致“津”的功能过度。
“津”的功能过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过度向外开泄。“津”不是指液体,它是一个动词,是液体向外渗的功能和过程。津的功能过度是由于大肠的问题所造成的。大肠主津所生病,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大肠里的两个病,一个是便秘,另一个是拉稀。
大肠属于阳明火,火正常的话,往外津液的功能会恰到好处,所以大便是不软不硬的。如果阳明火盛、不正常,津的功能过度,大肠里的液全都津出去了,就会便秘,所以便秘一定要“治津”的功能。如果大肠火没有了,就没有力量往外津,就会拉稀。便秘和拉稀,根本原因都是“阳明燥火”和津的问题。所以,不能靠拉稀的方法治便秘。
◆糖尿病的保健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糖尿病呢?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人,又该怎么办呢?这里有几个原则:
第一,饮食要坚持少荤多素的原则。患糖尿病初期,应多以豆类食品为主。
第二,患病后,要少懒多动。多运动对人体非常重要,因为脾主运化,也就是干活的,如果你不让脾干活了,反而对它的损害更大。所以患病的初始阶段不要太在意指标,要注意锻炼,吃好睡好,病情就容易得到改善。
第三,补脾阳和肾阳。从中医理论上讲,脾的功能之一是主肌肉、主统血。因此,治糖尿病一定要补脾阳和肾阳。补脾的运化功能就是让这个“丫鬟”从新好好工作,而不是补脾阴,要特别注意区别。
第四,灸法可以治疗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可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因为灸关元穴可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大动起来;灸中脘穴可治脾胃,中脘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我曾遇见一个糖尿病病人,因为医生规定他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看着别人吃,他谗的不行。他只是个初期糖尿病患者,我就特纳闷:干吗不吃呀?于是告诉他随便吃,但一定要锻炼身体,每天晚上爬趟香山。
登过一段山后,他的指标全都正常了,但他觉得不对头,心想,如果这么简单就能治好糖尿病,那怎么都把糖尿病描绘的那么恐怖。于是他又去找气功大师给他治病。我开玩笑说,这就是中医里的“信巫不信医”。你明明都好了,按照正常的生活方式不就挺好吗?偏去折腾!
有的人特别看重各项指标,我想说的是,人不是靠指标活着,而是靠感觉活着,只要你感觉很好,你就是很好。指标是靠不住的,人老的时候,血压指标一定会升高,老盯着血压140干什么,如果你的血压到150了都没有太晕,这说明你需要这么大的压力,身体的本能在通过用加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过分地看重指标,没有多大意义。
第十五节 肝的养生保健
肝病的治病原因­ 肝病主要的治病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长期的抑郁、劳累甚至过渡透支。因为肝喜条达,主疏泄,如果长期抑郁,气机就得不到宣泄;另外,劳累会伤肝,《黄帝内经》里有“肝为罢极之本”,是说身体能量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能量过渡透支,就会导致肝病。­
第二,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酒过量。现在很多人疲于应酬,喝酒无度,无形之中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现病变,如酒精肝、肝硬化等。­
第三,长期熬夜。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应从23点左右开始睡觉,在凌晨1点到3点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刻。如果这个时辰不睡觉,就养不足肝血。­
第四,不良的饮食习惯。吃不卫生的东西或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都会影响肝的气机。­
肝的养生保健­
肝病的传变具有一定的规律,它会随着元气的逐渐虚弱而恶化。一般肝病的发展过程是先得乙肝,然后传变为肝硬化,再是肝硬化腹水,最后是肝癌。
在治疗肝病的时候,一定要先恢复脾和肾的功能。从阴阳五行来讲,水能生木,而肝为木,肾为水,肾水生肝木,肾水就相等于肝的根本。要想生肝,肾水一定要足,而肾水是否充足,跟人体脾胃的功能十分相关。脾胃功能健全了,才可以充分消化食物,获取最好的营养,才可以增加肾精,达到补肾的目的。肾水冲盈后,肝就有了根本,就会逐渐好转。
中医常说,元气是人先天带来的,元气藏于肾,多出来的元气又藏于奇经八脉,但是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也就是说,藏于奇经八脉的元气是补不了的,只有想办法补肾。
元气直接补不了,但我们可以把元气当作钱那样放进也很里,通过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少调元气,就能生出一点“利息”来,这点“利息”对人体来说就很有用了。所以要彻底地治疗肝病,一定要有很好的睡眠。
睡眠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中医认为夜晚的睡眠为阴,白天的生活为阳,可以通过睡眠(阴)来养白天生活状态(阳)。如果睡眠不好,白天的生活状态就会出问题。生活中,有的人日夜颠倒,晚上睡不着,白天犯谜湖;还有的人觉得夜深人静好工作,这都是认识上的误区。因为在人体中,肝主理智,如果夜里睡不好,人的思维能力都会下降,过渡耗散也会使得人的机体运作出现问题。
肝是无法补的,只有用破法才能对肝进行养护。破法就是破郁法,这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家庭护肝锻炼法。我教大家一个揉腹破肝郁法;
第一,先开带脉。带脉是人体经脉中唯一横向的经脉,它是约束十二经脉的,就像一个皮筋一样,它紧,十二经脉就紧;它松懈,十二经脉就无拘束和懈怠。所以,把带脉开合好对人体很关键。在揉腹前先开带脉,就是把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即可。双手摩热之后,还可捂住腰眼,因为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
第二,揉腹。揉腹破郁法的关键是先泻后补,通过揉腹达到通畅经脉的目的。揉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揉的时候,先逆时针揉,把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肚脐,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
我们应每天坚持这么揉,揉的次数可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揉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握。破郁法最重要的原则是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
由于我们不经常运动,肌肤腠理之间尤其是肚子上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条索状的或其它形状的筋结,久而久之会导致身体不适。如果在揉腹中发现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拨开,对保持人体健康有很大帮助。
第十六节 腰疼的原因与治疗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力气大,有的人力气小,我们不禁会问:“人的力气从那儿来?”归根到底是从腰来。《黄帝内经》里讲到膀胱经时曾说,“膀胱经入循膂络肾”。膂是指人的哪部分呢?是指人体腰子外面包的一层厚厚的油。
我们常用“膂力过人”来形容大力士力拔山河,这个膂力就来源于腰。古代形容大力士都说膀阔腰圆,就是说,人要有力气,肩膀一定很宽阔,肩膀宽阔肺气就特别足;腰圆指的是有膂腰的地方有两个大包,成圆形,这样的人劲儿会很大。其实,膂是锻炼出来的,人要通过锻炼生出膂,才会力大无穷。
腰痛也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病。一般来说,腰痛分为肾阳虚腰痛、肾阴虚腰痛和因膀胱经问题而引发的腰痛。
肾阳虚腰痛
导致肾阳虚腰痛的原因大多为肾水(命门火)衰造成的阳虚症或者其它几种阳虚所致。比如,用心力过渡,想事情想得太过渡,都会损害心阳;饮食过度会损害脾阳;房劳过度会伤肾阳。阳气衰微,人的腰就无法正常扭转,就会出现因肾病而致的腰痛。
肾阴虚腰痛
阴虚腰痛是因受寒而导致的腰痛,也有的是由于脾胃运化不正常,产生湿滞约束了肾的功能所致。
因膀胱经问题而引发的腰痛
膀胱经有问题,也会引起腰痛。如果腰脊跟折了似地疼,怎么基本上就是属于膀胱经的毛病,是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出现问题所造成的毛病。
如果人的膀胱经阳气很衰弱,就会导致上面引发健忘症,中间引发腰背痛,下面引发腿抽筋。
我们常看到一些老板动不动就把脚放到桌上,表面看上去很醋,其实这是病,是膀胱经气差的像,典型的阳虚。膀胱经走腿后面的正中线,阳气虚的人需要伸拉膀胱经,这样才感觉舒服,所以说,这也是一种自救的表现。
另外,现在经常有人认为腰酸背疼腿抽筋是缺钙所致,于是补充五花八门的钙,吃了也不见好转,其实这种情况不是缺钙,是膀胱经出现了问题。因为腰、背、腿都走膀胱经,腰酸背疼腿抽筋是阳虚证。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也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腰痛的医治
如果腰痛得不能俯仰,这是肝经的病。治此病可揉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侧,第一、第二趾跖骨连接的部位。每天晚上按摩太冲穴,可以有效治疗腰痛。太冲穴按上去很痛的人,一定爱生气,所以按摩太冲穴也可以解肝郁。
针对各种腰痛病,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叫“腰背委中求”。委中穴位于大腿的腘窝横纹的中点处。如果出现腰背痛,首先要从委中穴治疗,委中穴是一个正好处在膀胱经上的穴位,针刺委中穴可医治腰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经常按摩委中穴,按摩的力气要大一些,虽然会有些疼,但对身体有好处。
如果身体受寒,委中穴处有时会形成筋结,中医里有一个很好的疗法——经筋疗法,这个疗法是专门把筋结宣开,最好是用针刺的方法,要按揉的话,需要的时间会很久。筋结宣开以后人腰痛、腿疼的问题都会解决。
假如突遇风寒,着凉后感觉不舒服,猛打喷嚏,这叫“寒闭”,就是被风寒给闭住了。治这个病很简单,趴在床上,针刺委中穴,这时因剧痛而大喊,全身上下出一层细汗,感冒立刻见好,一副药都不用吃。因为针刺委中穴可以迅速驱除寒气,将病症打开,所以很有效。
人与动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同为人类的男与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意思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而男子的节律跟八有关。
女子每隔七年,生理上会发生一次很明显的改变;而男子是每隔八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所以在这些节律点上,男女都要注意养生以应对身体上所发生的变化。
第十七节 女七男八的具体表现
《黄帝内经》说女子7岁“齿更发长”,男子8岁“发长齿更”。小男孩小女孩七八岁时都会换牙,而换牙本身可以看着是肾功能的一个表现,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是由肾气所主,而头发长短是由肝气所主。
肾是主收藏的,肝是主条达的、发散的、生发的,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女子是收敛在前,生发在后;男子是生发在前,收敛在后。
由于女子收敛在前,所以女子是生殖器全都在身体里面;男子由于是先生发,所以生殖器长在外面。
女子在二七一十四岁时会“天葵至,任脉通”。任脉走人体前面的正中线,,从会阴处一直上到人中。任脉又主血,所以任脉主胞胎,它主女子生育。女子到了14岁时,由于任脉通畅、血足了,起于会阴的太冲脉主阳气,跟人的性有关,冲脉气带着任脉而行,生育它们主发育人的第二性征。比如,女子14岁就会来月经,长乳房;男子二八一十六岁时会遗精或长胡子。
有的女性会说,我不是14岁时来的月经。在古人看来,哪怕18岁来月经,她的生理年龄就相当于14岁;如果10岁来月经,这一年生理年龄也相当于14岁。
古人认为,女子一来月经就标志着成熟的开始,这时就要把头发盘上,让媒婆知道,她已经长大了,可以定亲了。但并不是说14岁就可结婚。古人的观点“女子二十而嫁,男子三十而娶”。这里面还是蕴含着女七男八的思想。
女子三七二十一岁时,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身体开始达到一个高峰状态,可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那年,肾的功能、肝的功能也达到一个极点,这时身体最健壮。所以,古人认为女子二十而嫁,在生命状态的最高峰期可以养育健壮的孩子。所以女子最好在28岁之前完成第一胎的生育。
女性到了五七三十五岁时就开始衰老。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比男人老得快,35岁时阳明脉开始衰败。阳明脉指的是胃脉,阳明脉衰也就是说胃气开始衰败了,因为阳明脉走的是脸和额头,所以,妇女到35岁左右脸上就可能出现鱼尾纹,额头出现抬头纹,脸上也显得憔悴。
女性到六七四十二岁时会出现三阳脉(阳明脉、少阳脉和太阳脉)衰之象。阳明脉走额头,少阳脉走头两边,太阳脉走后脑。三阳脉衰是指两鬚斑白,前额、后脑也出现白发,女人的脸色就不再红润了。
女性七七四十九岁时,任脉的血开始稀少,更年期到来。此时,太冲脉衰少,而太冲脉相当于阳气,“故形坏而无子”,就是形体不那么婀娜了,也不能生孩子了。
《黄帝内经》认为,男子的生命是以八为节律的。男女第一个节律点时,女子七岁,男子八岁。但到后面,男子八八六十四岁和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时就相差15岁。男子也是有更年期的,这个更年期就是八八六十四岁。
男子在二八一十六岁时,性发育开始。三八二十四岁时,筋骨会很强壮,生命高峰期是从三八二十四岁到四八三十二岁,在32岁时身体达到顶峰,此时脾肾的功能开始增强了,所以传统文化要求男子三十而娶。
男子五八四十岁时才开始有衰老之象,现实生活中,我们恰恰把这种衰老称之为成熟,六八四十八岁时才会真正地现出老相,阳气衰竭于上,面容憔悴,发鬚斑白等。
男子七八五十六岁时就会“肝气衰,筋不能动,天葵竭,精少”.肝是绕生殖器而存的一条经脉,肝气衰,就会丧失生殖能力。筋是指人体的弹性,生殖器也是有弹性的,男子56岁时就会出现阳痿。当然,并不是说今年我55岁了,明年我就完蛋了。尽管从出生时间上你已经56岁了,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生理年龄在什么时候达到56岁。
男子八八六十四岁时会“齿发去”。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功能都衰退了,开始掉牙齿和头发了。64岁以后,就看你先前是怎么养身体的,从这时开始,用的都是你之前所有的积定,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
第十八节 男女寿命的差异
西方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孩子继承的是母亲的智力,父亲的意志力。所以“优生学”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男子最好在成熟期生孩子。经过生活历练的男人意志力更坚定,而男人的成熟期在32岁到40岁之间,所以这时候娶妻生子最合适。
中医认为,人的意志力指的是人的脾和肾的功能。意是脾的神明,脾左右人是否具有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和均衡判断能力,意跟记忆力有关;志是肾的神明,指的是肾的藏精功能,就是人的定力。男子到了30岁以后定力才会很强,这是的男人不仅身体上发育成熟,而且整个精神也达到了非常成熟、稳定的状态,思维的广度、判断力、意志力都进入了成熟期。
意志力可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很多,但只有聪明气却缺乏意志力的人最终很难成功,可是很多智商很一般、意志力坚强的人最终却取得了成功。因此,古人认为男子在30岁后娶妻生子会对孩子人生发展有好处。
事实证明,男女寿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个趋势,女性的寿命在逐渐增长,而男人因生活压力、劳碌、奔波等原因,寿命在逐渐缩短。未来的社会很可能是一个老龄女性社会。
西方医学发现,人从胎儿期开始,男子的生命就相当于女子来说要脆弱。受精怀孕后胎儿的男女比例在120:100或115:100左右,就是怀孕初期男孩会相对多一些,但是最终男女生出来后的比例几乎是1:1,这是由于怀孕期男孩的流产比窣要比女孩高。从中医上来讲,男性为阳,阳主动,男孩就容易呆不住;而女子为阴,主静,所以女孩的成活概窣比男孩要高。
另一个重要的生理差别是男子没有月经。男人由于没月经,疏泄渠道就不如女人多,从性情上男人就偏粗暴一些;女子有月经,疏泄渠道比较好,所以女子性格温柔。做这也说明生理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男女性格的差异。
从中医来讲,男子耗的是精,女子耗的是血,精血是很不一样的,精比血要金贵。因此对房事而言,男子耗散的程度要比女子耗散的程度大一些,这也是男女寿限不同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男性病基本上都根源于肝,与肝有关。比如,阳痿早泄就是肝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还有一些病症比如说遗精,属于肾精亏损过大,心气浮在上面,使得肾精没有敛藏的能力,所以一下子失去制约。
在谈男性病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元气特别充足的时候,人体是尿窍容易开,精窍不容易开;而且尿窍开时,精窍一定不开。说明人的精气特别足时,就不会去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也印证了古代的“精满不思淫”的说法。
假如精窍、尿窍都开合不利,是人体元气大虚的一个像。元气一旦虚弱,尿窍更容易开,就会一天到晚总去尿尿,同时精窍也容易开。精越不满越四溢,身体就越虚,人会总想一些男欢女爱的事情,都是精不足的象。这时,人就会出现遗精、白浊这类的病。
人体是非常有趣、非常奇妙的一个组织,该开那个门,该关闭那个门,都精准清晰,绝不会开错。人总觉得大脑掌控一切,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脑并不如身体聪明。
就拿进补来说,大脑总想补这补那,可我们并没有搞清楚,当食物吃下胃后,最终去了那里补了什么,这些都不是大脑男掌控的。比如大脑会想,我现在肝不好,吃这个好东西一定要去补肝,而当肾虚的时候吃了好东西要去补肾,但身体并不会听从大脑的指挥,它一定会按照自己的生理需要去安排、去分配。这就能看出身体比大脑更聪明。
再举个例子,有人说人纵欲一次所损失的蛋白质含量就相当于一个馒头的蛋白质含量,那么,吃几个馒头就补回来了,这是一种误解。因为馒头吃进去后,最后有多少能变成你所损失的蛋白质是不可掌控的。
第十九节 常见的大小肠病
为什么看病时大夫都要问病人大小便如何?
中医面对病人的时候,很强调“临病人问便”,就是要问一下病人的大小便的情况。为什么大夫要问病人的大小便呢?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实际上大小便的问题不单纯是肠胃的问题,问“二便”是在了解肺、心、肾的功能,比如,当小便出现一些问题时,与肾气足不足、命门火衰不衰都密切相关。
现在有很多的人得大小肠病,致病的原因在肺和心,“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形成了肺寒的话,一定会导致大肠寒;“ 心与小肠相表里”,如果小肠出了问题,心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小肠吸收的所有东西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规避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长期饮用冷饮、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使用空调以及生活压抑等,这些都会引起大小肠病。
下面我介绍几种常见的大小肠病。
1、便秘
大肠病会导致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便秘。很多人受便秘困扰,这是一种临床多发病。有的人通过吃寒性的食物使自己拉稀,想以此来治疗便秘。但这绝对不是个坏方法,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应该如何注意便秘的问题呢?首先,当然是求助医生。另外,也要学会一些自我判断的方法,下面我做一些简单介绍:
(1)阳虚便秘的人神情比较冷漠,脸上看不到神采,容易疲惫,但没有腹胀的问题·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白通汤。
(2)阴虚便秘的人胸烦气躁,常吐黄痰。中医治疗这种便秘常用麻仁丸。
(3)还有一种属于阳明胃实症,这种人如果大便的问题不解决,常会出现胡说八道、口臭气粗等症状。《伤寒论》中介绍,治疗这种病可以用大小剩气汤。
当然,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论治,就是对病人都要采用望闻问切的手段进行病情辨别,辨明到底是病在太阳证、少阴证还是在厥阴证上。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这里涉及到两个“证/症”字,一个是言字旁的“证”,一个是病字旁的“症”。“症指是病象,比如说便秘一种病;但是中医里强调的是“证”,就是一定要看归属问题。只有辨对了“证”,才能下药。因此,有可能来了十个患便秘的人,开的却是十种不同的药。
2、泄泻
拉稀的问题基本上属于湿邪,就是湿气不化。为什么湿邪会化不掉呢?主要是命门火衰,就是人体内的火不足所造成的。
比如五更泻就是在早上四五点钟时狂泻,这种病容易久治不愈。介绍两种可以尝试治疗此病的方法:一是隔姜灸,把一片厚厚的姜放在肚脐上,放上艾炷点燃重熏肚脐,这种方法要长久坚持才会有效果;二是吃附子理中丸,此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3、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来说,长期饮用冷饮、饮食习惯不当、处于压抑状态以及使用空调,就有可能造成肺寒,久而久之可能形成为胃寒,一步一步往下压,就有可能形成肠寒,会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越用抗生素越糟糕。因为抗生素会改变人体的菌群,不断的菌群改变会增加治病的难度,越杀菌,越使得大肠内壁的能量减弱。所以,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属于非常让人挠头的病。这种病到最后就一个结果——肠癌。
中国人继续吃冷饮,未来得肠癌的人会越来越多。预测疾病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看现在的人都是怎么活着的,就知道未来会得什么病了。所以,我在我进行的所有演讲、讲座时都要重点提到这个问题,如果要教育一代年轻人,最先就要拒绝喝冷饮开始。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他们一个健康的未来。这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才是真正的关爱孩子。
第二十一节 几种常见的男性病
本节我们讲几种常见的男性病及日常注意事项。
(1)遗精
遗精是一种很普遍的男性病,当人的肾精亏损时,心气就会往上走,肾精得不到制约就会形成遗精。
遗精跟心肾有关。心神白天寄于心,主生发,因为白天头脑清晰想事,所以不会乱来;心肾夜间寄于肾,神明藏在肾精当中,主收敛,当收敛的功能出现问题后,就会做梦,导致遗精。
晚上何时遗精是有说到的。如果是晚上刚一睡下、午夜之前遗精的话,是收敛失常,病在于肾;如果发生在午夜之后,子时已过,开始阳时了,相当于“阴中之阳”的时候遗精,属于生发失常,病在于心。
(2)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
现在最困扰男性的病就是前列腺的问题。前列腺炎、前列腺癌都是男性病中的常见病。得前列腺的人首先要明了一件事:前列腺的功能是什么。
中医常说,血是带着精往前走的舟船。这里所说的血并不是西医中的血液的意思,中医的血具有一个动能的概念。前列腺就是带着精子往前走的舟船。
得前列腺病的人往往带着一种做君子的概念,容易处处为别人着想,俗称“受难的君子”,在过夫妻间性生活的时候,也会看妻子的脸色,惟恐对方不满足,而且还心疼自己,常会忍精不泄,误认为忍精不泄对人体有好处。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前面多次谈过,身体比大脑更聪明。当人体意识到你有了性冲动的时候,已经分泌出前列腺液了,它已经带着精冲出精道了。但是你又忍精不射,你想再让它回精道是不可能的。这时,它就会淤堵在生殖器里,久而久之就成了脓,也就是炎,加上郁闷、劳累、生气等,有可能发展成前列腺癌。
因此,要想避免这种病,首先尝试完善自己的性格,写一副“宁做快乐的小人,不做受难的君子”的对联放在心里告诫自己。
(3)阳痿与早泄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最主要的男性病就是阳痿和早泄,这种病是元气大伤所致。
如果已经阳痿早泄了,那就应该踏踏实实休息,既然老天让你歇着,就“顺应天意”。切忌有病乱投医,临床实验证明,此时越吃壮阳药阳气越不足,而且会提起抽调元气,发生暴脱或暴死。相反,如果休息得好,心情愉快,饮食有节,会逐步恢复。
对于阳痿来说,病一方面是因为肝血虚,另一方面是阳气不足,膀胱经气不足。不少医生都会让病人单纯地吃六味地黄丸,这是有问题的。单纯治阳痿,用纯阴的药不管用,一定要用阴阳相补的药,药方中一定要加上附子、肉桂这类药,才可以把阴阳调动起来。
男子的阳痿还与女子的子宫肌瘤有相关性。做丈夫的要是有阳痿早泄的毛病,妻子大多会得子宫肌瘤。因为子宫是需要激动的,女人会因为男人的性功能不好永远没有性高潮而导致子宫肌瘤。子宫主太阴,是阴性很重的地方,它必须动起来才不会生肌瘤。
一般来说,女性病主要跟任脉有关。同时,还有一条经脉左右着女性的身体,这就是带脉。带脉对女性来说十分重要,它位于平时我们系腰带的地方。我们人体真的是非常奇妙,十二经脉几乎都是竖着的,基本都是从头到脚自上往下的形状,唯独有一条横的、环绕形的就是带脉,它就像腰带一样缠绕着,那就是带脉。
带脉是约束、控制、调控经脉宽松的,它就像牛皮筋一样,对所有的经脉都有一个约束。当带脉松懈的时候,人就可能约束不住整个经脉,所以从形体上来讲,就可能会出现腹若垂嚷、大肚子这些象,这都跟带脉有关。
我们在按摩的时候,应该多按摩带脉,经常抻拉带脉对身体很有好处。
带脉和任脉是女性得病的两个根源。女人得病一般都可以从这两条经脉之间找到联系。如果女人任脉有问题的话,一般会产生子宫肌瘤、月经病等,因为任脉是主血的。如果是出现赤白带下等问题,基本上都跟带脉有关,这是带脉的约束力下降所致。
第二十二节 女性病成因与治疗
女性病大多表现在月经和乳房上,这一节,我们主要谈一下月经病。
(1)  月经病的主要表现
月经的问题逐渐变成女性病中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一般来说,月经会出现以下几类问题。
月经提前,这属于元气太虚,不能有力发挥统摄作用所导致的:月经拖后,也跟元气虚有关系,但主要问题是阳虚,不能镇纳阴气,使得阴血不能下行:经血淋漓不断,也属元气太虚而统摄失治;经血色泽发黑,属于血瘀;经少而色淡,是阳气衰所致。
(2)痛经
如果女孩子痛经痛得厉害,这一定是寒造成的。治疗这种病,或者长时间地坚持用艾条熏灼,或者吃药。但光吃乌鸡白凤丸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而且有子宫肌瘤的人,不宜吃乌鸡白凤丸,因为越吃就越养肌瘤,需要服用通经络的药,比如附子、干姜等,先慢慢固摄住阳气。如果肌瘤太大排不掉,也要等肌瘤边缘清晰以后,再做手术才好。
(3)更年期提前
现在,女性更年期提前现象很明显。有的女性甚至35岁左右就开始出现更年期症状,比如潮热汗出。这就是肾精镇摄不住阳气了,使得汗一下子全都冐了出来。导致更年期提前的原因一般跟女性的工作压力和先天的身体虚弱有关。
(4)月经量少
月经量少是因为阳气衰,营养物质变成血的能量减少了,导致经血慢慢变少。一些年纪比较大、结婚比较完的女性,月经都快没了,可是却突然想起要孩子,这很不好。因为孩子一定要靠母血来养,女人的血不足,孩子一定养不好。有些女人甚至都已经脱肛了,收摄的能量已经很差了,还想收摄一个元气十足的孩子,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5)子宫肌瘤
女性对子宫肌瘤的症状要十分注意,如果患有子宫肌瘤,人体就会产生一个重要的功能——排异反应。人体会自动认为像肌瘤、肿瘤等东西都是人体异物,就会想方设法地把它排掉,只要身体里的气血稍足,就会去攻这些异物。但久攻不下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崩漏的情况。“崩”是指出血太多,止不住;“漏”是指月经淋漓不断。也就是身体老在那里想破掉肌瘤,但又破不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虚或者月经量的逐渐减少。
如何进行生殖器的养护呢?有一个很好的锻炼方法——提肛术。
为什么提肛是很好的养护方法呢?因为肛门附近有三条经脉:督脉、任脉和冲脉。这三条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的经脉都起于会阴,它们分别主管着气、血和性。
督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气,任脉主管人的一身之血,冲脉主管人的一身之性。而气、血、性是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关键的东西,是人的根。这三条经脉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也可以说,人就活在这三条经脉和会阴上。既然这三条经脉如此重要,掌握着人的根本,所以通过提肛术,就可以达到养护生殖功能的目的。
百会穴和会阴穴是人体的一条中轴线,无论是站着、坐在还是躺在,都要保持这根中轴线的中立,倘若它偏失一方的话,就属于阴阳偏失。但是,提肛的真正位置并不是前后阴的中线,而是从前后阴的中间往上走,然后在人的体表、肚脐下三寸的地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关元穴(关元穴就是关住元气,不让元气往外泄的一个穴道);另外,旁边还有一个穴位叫气海(气海是元气的来源)。从横切面看来,关元穴在里边,气海穴在外,真正的会阴穴就是关元穴、会阴穴和人体中线交点的地方,实际上在小腹当中。
我们没事的时候要经常做提肛的动作,练武术先练站桩,其实也是在练提肛术。比如,我们开会的时候坐在那里怪闷的,就可以锻炼身体,这时要做拍心包经或十指相碰的养生术不太合适,老板会骂你做小动作,你就可以做提肛术,别人也看不出来,你还锻炼了身体。
第二十三节 肛门的常见疾病
智用关元穴
关元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穴位。我们都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最后西门庆吃了大量的壮阳药而出现暴脱症,导致全身冰凉、四肢厥逆、浑身发青,最后津液外溢而亡。如果懂中医的话,最好急救方法就是一针扎住关元穴,先把元气给关住,或者用艾草去烧灼关元穴,都是非常有效的。
传统养生大法灸法
灸法是非常重要的养生大法,就是用艾绒灸治身体的疾病。它利用了艾绒通蹿力强的特性,艾绒属热性,扎针时,在针上烧一点艾绒,它的通蹿力就能够沿着针下去。
灸法对治疗某些疾病很有效,比如隔姜灸对治疗腹泻效果就很好。如果老年人长期腹泻或者突然出现急性腹泻,就可以切一片厚厚的姜,放在肚脐上,然后把艾草或艾绒捏成小窝窝头壮,放在姜上,点着了后慢慢地熏,这就是隔姜灸。
女人痛经,月经不调,可用艾附暖宫丸治疗。此外,将点着的艾草直接烧灼熏烤下腹,疗效很好。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可用点着的艾条直接烧关元穴,子宫肌瘤就会慢慢消失(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灸法中,还有隔附子饼灸。附子是热性药,先把附子做成米饼壮,糊在肚脐周围,然后把艾草放在上面慢慢灸,对解决腹泻或中气下陷都有好处。附子饼灸法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穴位——神阙穴。为什么叫神阙穴呢?人一出生时,脐带被一剪子剪断,然后人先天的神明就缺失了,所以肚脐又叫神阙穴。我们要记住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这个穴只可以用艾草灸,禁止用针扎。
肛门,又称之为魄门。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神又为魄,所以肛门又称之为魄门。魄门在中医里的解释是五脏的使者,使者经常被派出去活动,所以“水谷不可以久藏”,糟粕不可以久藏于肛门,都要从肛门走出去。
如果人已经魂飞魄散的话,肺就没有收敛功能了,肺的力量没有了,人的魄也就泻掉了。要想魄不飞的话,可以握固,握固法就是固“魄”的,那固摄“魄”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盘腿。两条腿一盘住就如同一把锁,锁住了下焦,这样人也就定下心来了,气也就在任督小周天运行了。
痔疮
肛门最常见的病是痔疮。一句俗话,“十人九痔”,可见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病。痔疮的得病原因,可以概括为几点:
(1)痔疮和饱食有关。如果总吃撑着的话,就会得痔疮。正所谓饱食则“筋脉横解”。筋脉横解是指肝经松弛。肛门本身是束约肌,也是有弹性的。凡是有弹性的都由肝所主。肝主筋所生病,当肝出现病症后,筋就会出现问题,约束的力量就会减弱、约束不住。痔疮就是属于肝经的病。
(2)常吃膏梁厚味和喝酒造成的。肥肉类或者辛辣类的食物,容易使人火旺,人体当中燥火很旺就会往外逼,火气凝结就会形成痔疮。
脱肛
有一些人会因为压力过大或者劳累过度出现脱肛。女性只要存在着脱肛问题,就会连带着一点子宫下坠的问题。
导致脱肛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种;
一是因为下焦阳衰造成的。如果女人连子宫都收不住、下坠了,是不可能怀孕的。子宫也是有弹性的,在怀孕时它可以撑大,没怀孕的时候它很小,只有拳头大小,它出现问题往下坠的话,就是人的阳气衰弱所致,不能把它收敛住了。二是中医中所说的中气下陷,也会导致脱肛。
第二十四节 腿部的经脉循行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治疗肛门疾病的方法:
(1)灸法。用艾条熏灼小腹,灸关元穴。
(2)如果子宫已经下垂,可用古人的方法治病。一个妇女生孩子时太过用力,子宫脱落,名医朱丹溪用100克五倍子煮汤,为她洗脱垂出来的子宫(也可用来洗痔疮),因为五倍子是专主收敛的,具有酸收之性。
(3)皮工之法,即揉搓法。皮夹克之类的皮子,从动物的身上剝下来后会逐渐变硬,要想让皮恢复柔软,一定要通过人工揉搓。假如子宫脱垂了,就要揉搓它,然后把它托上去。治疗痔疮,此法同样有效。
我们很少听说动物会有痔疮,因为人的直立会造成直肠压迫,所以要想不得痔疮的话,可以做点爬行动作,虽然有点可笑,但有效。
接下来我们要讲腿部的经脉循行。
腿前面偏外侧走的是胃经,大腿的前面从正中线往外侧一点,一直走到足二趾趾尖,都是胃经所主。
胆经走腿的外侧,大腿前侧中线部分是由胆经所主,因为胆经是少阳经,所以外侧也为胆经所主,它一直由臂部通到小脚趾四趾的足窍阴穴。
另外,太阳膀胱经走腿后面的正中线;
腿的内侧由三条经脉所主,分别是;脾经、肾经和肝经,脾经一直走到大脚趾的内侧隐白穴。
懂得了腿部所循行的经脉,就可以知道腿上问题的根源在那里。
比如,上楼时小腿痛或者小腿肚子发轴,就是膀胱经气不通所造成的;如果下楼时大腿疼或出现不适感,就是胃经引发的疼痛。
另外,胃经还走膝盖附近,膝盖就是髌骨,也由胃经所主,中医所说的“漆膑肿痛”就指的是胃经的毛病。肿是由于热邪所致,不通就会让人感觉痛。髌骨软化其实是胃经、胃气不足的象,老人因为胃气衰败常有这样是病。
古代人养生先养胃气。古时女人都是盘腿坐,把腿别在后面,这样可以把下焦气赌住、锁住,使气不外泄,这就是女人的藏。古时男人的坐姿一定是“虎背熊腰”,两手撑漆,两只手心的劳宫穴护在膝盖上,这样可以固摄胃气 。
男人可以学学古人的坐法,能养护胃气,人体也会感觉非常舒服。
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腿部的保健呢?
按摩运动法
首先,应该掌握最基本的大原则:每天晚上一定要揉大腿的里侧,因为里侧为阴经,阴经主血,容易不通;还要揉血海、三阴交这些穴位,这都是不容易通畅的地方。
此外,我们每天早上起来要敲打胆经,可振奋阳气,胆经位于大腿的外侧。
再有,平时随时可以敲打大腿前侧,这样能够调胃气,中焦胃气的运化能力强起来后,对人的气血非常有好处。
日常做的运动中,只有跑步、登山和性生活才能够抻拉膀胱经,膀胱经也只有抻拉起来才会通畅,所以我们平常要经常跑步、登山和适当地过性生活。
另外,每天晚上洗脚时,水泡过脚踝很重要,如果家里条件允许,能泡到小腿处更好,再加上适度地揉搓腿部,可以把阴经、阳经全都运化起来,对人体十分有益。
盘腿法
古代的盘腿法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古人非常强调盘腿,盘腿能锁住人体内有限的精气,使精气上行供脑;如果精气“下流”,白白地泻掉了,十分可惜。打坐的双盘是有些难度的,只要能双盘住,下焦的经脉、腿部的经脉都会通畅。所有的功夫中,盘腿都是基本功。
古人非常强调坐姿,汉字“安”就是女子在房中的坐姿。古代对女子的坐姿要求非常严格,最好是盘腿坐在屋子里。如果女子坐姿不恰当,如像簸箕那样把两腿往前伸直了坐在男子看到后,就可以马上写休书,因为这被认为不懂规矩,也不会养生,将来很难生育出好儿女。
古代女子的坐姿,要么把腿盘起来,要么坐在脚后跟上。坐在脚后跟上的坐法叫“正襟危坐”,是一种很正式很庄重的坐法。
坐姿不对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比如,老跷二郎腿,就容易引发腰痛或者其它腿部疾患,因为这个坐姿不符合腿部经脉的循行。
第二十五节 脚部的养生方法
古代还有一个的治疗腿部疾病的方法——药浴法。比如,患有关节疼痛的人或有寒症的人都可以在家里配药进行药浴。
药浴的方子为: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木瓜30克、乌头30克或附子25克-30克。
需要说明的是:干姜可以把寒给散出来;一般不入药的辣椒可以用在外用药里,对人体伤害不大;木瓜不是指水果木瓜,要到药店去配,中药的木瓜是入肝经的,它对恢复人体经脉的弹性很有好处;乌头虽然有点偏毒性,但是热性的,是一味大热之药。
把药配好后煎煮45分钟,就可以用来熏洗关节了。这种药散寒力特别强,每天可以坚持做四五遍。因为此药是外用,对人体伤害很小。但有皮肤病的人最好不要用药浴法,会伤到皮肤。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脚部养生。
脚后跟疼痛、更年期足跟痛
如果脚后跟十分疼痛或更年期足跟痛,感觉好像长了骨刺一样痛,但又查不出骨刺,这种毛病主要与肾和膀胱经有关,暗示着人到更年期了,会逐渐出现精亏血少的情况,同时还意味着阳气大虚。
足大趾外翻肿胀
足大趾外翻肿胀是脾经的问题。如果脚下特别热,是肾经的问题,是阳气收摄不住,即将外散所致。足小趾热一般来讲跟膀胱经有关,治疗这种病也是要取委中穴。
脚部浮肿
如果脚部得了水肿病,属阳气无法代谢湿邪,可以将葱煮水,然后把脚泡在里面,散邪作用非常强,可治此病。
脚气与脚臭
目前困扰大家最多的脚病是脚气,年轻人往往还有脚臭。
中医认为,脚气和脚臭都是湿邪下注所致。人体的湿邪总要有一个出处,疏泄渠道就是通过脚上的井穴来散的。一般的脚气可以不治,因为这是人体的正常疏泄现象。当然,传染性真菌导致的脚气是要治疗的。
药王孙思邈曾给脚气病开过一个特别绝的方子——喝白皮粥,就是喝点带糠皮的粥。孙思邈死后好几百年,西方医学家才发现,从谷物的糠皮里能够提取出维生素B群,专治脚气。我的观点是:与其吃维生素,不如喝糠皮粥。我们吃的粮食太细了,要多吃点粗粮。
另外,年轻人脚臭也不算病,这是代谢的功能过强和身体健壮的表现。只有身体健壮的人才会脚臭,老年人一般不会有脚臭。
脚部养生:外国人天天洗澡,中国人天天洗脚。
中国人历来主张养生,我们先来看一下养生的“养”字就是一个人拿着鞭子赶着四只羊,我们要把羊养好,即不能让羊跑了,也要给它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养住。
养生之道就是要因循人的本性,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保护好脚,所以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洗脚:二是要让手动起来。人的手和脚都能动起来,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为什么中国人讲究养生要天天洗脚,而外国人讲究天天洗澡呢?
东西方人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年轻的女孩子不仅穿露脐装,还不拿“坐月子”当回事。她们认为月子没什么好坐的,不让洗澡、不让洗头、不让吹风、不让穿凉鞋,搞得浑身臭烘烘的,实在难受,还振振有词地说,西方人就不坐月子,生完孩子就吃冷饮,人家也活得好好的。这其实涉及一个人种的问题。
西方人主要的正餐是吃牛肉。按照中医的说法,“鱼生火,肉生痰”,这种饮食方式导致他们湿气很重,所以西方人身上才会有那么多毛,他们要用毛的开泄作用把身上的湿邪代谢出去,所以体味重,需要喷香水。
而中国人吃的都是纤维类食物,所以东方人皮肤很细致、很紧凑,饮食结构非常符合人体的本性,不用去除那么多湿邪,女性身上自有一股清香。
西方人通过洗澡来解决身体过度开泄的问题,而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对脚的养护,因为脚每天要走很多路,很劳累。同时,脚上循行着六根经脉,有60多个穴位,人的直立又会对脚造成很大伤害,所以要重点养生,主张天天洗脚。
医生必看的十个网站
1、丁香园    http://www.dxy.cn/cms/
专业性强的医学门户,资料多,强人多,但门槛高,新人修炼时间要求较长,主要面向中高级职称。
2、爱爱医  http://www.iiyi.com/bbs/index.php
面向初中级医务工作者,这里有很多网友共享资源,现在门槛有所提高,
3、37℃医学网  http://www.37c.com.cn/
开办较早,医学信息类网站,面向病人和医生,资源少,主要是新闻信息,科普类,名气较大
4、好医生  http://www.haoyisheng.com/
收费类医学继续教育平台,较系统,较专业
5、娲医医  http://www.25yd.com
医学视频网,免费医学视频交流共享平台,资源海量,下载速度较快,基础及临床各科目视频内容
6、卫生人才网  http://www.120job.cn
找工作一般上这站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http://www.moh.gov.cn/
这个就不用说了,管我们的家伙办的
8、医学考研网    http://www.medkaoyan.net
想考研就去看看,资源很多,不过收费的占大多数
9、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大型的文献库,写文章和毕业论文很需要,医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很多学校和医院都可以用
10、医学考试中心  http://www.nmec.org.cn
医学考试信息官方网站,比如执业医师考试之类的考试时间都以这里发布为准,但没有考试培训和资源。
针灸刺血特效术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21.螨虫特效方:刺血神阙穴周围加根治性拔罐,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