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书批于丹 一种双赢的成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1:31
“万博科”传媒集团旗下的科技文献出版社即将推出两本批判《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套书,书名分别叫《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而该书的作者有数位国学专业学者,还有两位自称是于丹的学生与“粉丝”。
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凭借在《百家讲坛》对《论语》、《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彩演讲,成为社会瞩目的文化明星。根据节目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上市后,一直占据全国各大书店图书畅销榜前列。不过无法忽视的是,在备受大众追捧的同时,于丹也受到了一些学术界人士的质疑甚至口诛笔伐。
3月2日,网上出现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发起者为中山大学研究古诗词和古文献博士徐晋如。该帖言辞激烈地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不久之后,北大清华等校十博士在网上联名抵制“学术超女”于丹,甚至要求她从《百家讲坛》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在帖子的末尾,十名博士生联名表态称“要将于丹抵制到底”。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于丹现象的网络大战狼烟四起。
其实,围绕于丹现象展开的论争,实际上是不同的文化生产场域之间的一种争夺文化资本的斗争。正如学者杨念群所说:“于丹现象是主流媒体进行甄别选择后,又迎合了大众极度需要精神慰藉的心理而诞生的现象,其实从本质上而言与解读《论语》本身是否准确的学理性讨论已经没有多少关系。” 沿着杨念群的思路,结合儒学思想史上的循环圈来看,于丹的出现似乎是一种必然,即使没有于丹,也会有王丹、刘丹出现。
因此,不论是十博士还是诸多专业学者都难以阻挡这股“于丹热”,而这些学者出来抵制于丹的原因大概也不是完全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于丹曲解《论语》”,其醉翁之意从他们相继出书可窥一二。
这些学者有了如此用心,自然要打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的旗号了,远古的孔子或庄子是没有闲功夫来理会一个小女子如何解读他的思想的,有这闲功夫的只是一群现代的闲人,不仅闲且会把握机会,既然《论语》可以成就一个于丹,谁说于丹不能成就一个或者多个“王丹”呢?
这种成全不失为一种双赢。面对这些口诛笔伐,于丹没准儿在偷着乐,正由于这些抵制、这些骂声,于丹的名声才更响,而这些讨伐者也在讨伐中获得了一些实惠。
阳光底下还有什么新鲜事?既然如此,我们不用去忧心于丹的前途,至于《论语》什么样儿?还是自己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