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丧失了宝贵的“疼痛感”(每周一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06:06
别丧失了宝贵的“疼痛感”(每周一评)
张铁《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03日   06 版)
300亩即将收获的麦田,被当地镇政府强行铲平建房,这是近日发生在江苏徐州泉西村的一幕。而就在之前不久,河南南阳也有类似场景:为召开农运会,上千亩即将成熟的小麦被推平,改种景观树。
“疼人”,泉西村的村民,用这个词形容自己的感受。然而,一些干部却丧失了这样可贵的疼痛感。实际上,遑论几百、几千亩小麦,对更多的糟践、更大的浪费,有的人也难有感觉。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投资50多亿元建新城,方圆32平方公里,街道屋舍俨然,但至今几乎无人居住;陕西凤县投资6.5亿元,搞人造星星、人造月亮,打造“月光之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传统箴言,是珍惜物的训诫,也是对物背后的人力保持尊重与敬畏的警醒。毁麦也好,空城也罢,都不仅轻亵了物,更在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中,置民众利益于不顾,丧失了对人民切肤的感觉与感情。
于人的肌体运行,疼痛是一种很重要的感觉。作为对刺激的反馈,疼痛释放强烈的信号,可以引起一系列防御性、保护性的反应。没有痛感,肌体无法及时反应,容易陷入危险。于政治生活,痛感同样重要。通过这种痛感了解民意,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找思路、想问题,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通过这种痛感体察民情,才能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维持大局稳定。
一些领导干部痛感的丧失,源于一种更强烈的“刺激”——利益的刺激。
例如河北广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了“大变样”,在没签订补偿协议、没对群众进行妥善安置的情况下,10天完成33万多平方米的拆迁任务。
小到几十亩麦田,大到1000多户群众的生活,用让群众“痛”的方式搞建设,不顾群众利益、忽视公众感受、有违地方实际,使劲折腾、大干快上,难免让人怀疑背后的政绩冲动,怀疑其最终的目的,是个人的前途与升迁,甚至是在大建设、大动静带来的广阔“灰色空间”中谋取更多私利。
痛感丧失,也来自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切断。社会是一个肌体,再健康的社会,神经末梢也难免传递出因种种不适带来的疼痛。作为协调社会肌体运作的神经元,神经通路阻塞,会让领导干部体察不到这种疼痛感。这种阻塞,或是因为没有俯下身去贴近基层和群众,不了解社会现实;或是因为只把岗位当跳板,缺少对一方水土、一方民众的感情。装上对群众呼声的“防火墙”,长出对百姓疾苦的“老茧”,过滤掉的,将是责任感和使命感。
麦田不可随意推平,对麦田、对民生的疼痛感,更不能变成钝感。“民饥我饥,民溺我溺”,保持这种痛感,对民众的疾苦时刻关情,对制度的缺失时刻警醒,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基本的施政道德和政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