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学术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29:51
哈正利
 
2009年11月20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众所周知,许多学术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与西方学术的引入有很大关系。应该说,西方学术的引入对于我国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肯定这种“引进来”的积极作用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引进以后的本土化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化问题。
之所以要强调本土化问题,是因为学术研究尤其是社会研究是基于社会生活实践的,旨在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西方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是西方国家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求政治经济变革、社会文化整合等而发展起来的,是西方社会需求的产物。这就决定了西方学术研究的概念、理论、方法等是在西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必然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当我们在引入西方学术来研究我国的问题时,由于国情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有刻舟求剑、削足适履之感,难以做到“心心相印”。要解决这个问题,本土化就无法回避。追求本土化,就是在引进和运用西方学术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与历史文化传统,认识到我国国情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应用的可能性,将西方学术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与我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等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矫正,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研究。只有经过这样的本土化,引进来的西方学术在阐释和解决我国社会各种实际问题时,才能形成经得起我国社会实践检验的理论和对策,也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学术的繁荣。否则,我们的一些学科就难以摆脱对西方学术的依附,只能为西方学术理论的应用提供个案资料。
强调本土化,不是学术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否则我们的学术研究只会越来越边缘化。本土化的另一目标指向,应当是通过立足本土的学术研究,产生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实现国际化,不断扩大我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这一方面使我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符的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学术研究应当担负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追求学术研究的国际化,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学者必须熟悉国际学术界现状,遵循相关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制度,使本土的研究融入国际学术阵营之中,惟有如此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对话,避免自说自话;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需要进行学术创新,为国际学术繁荣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英国学者王斯福在评论中国人类学时认为,中国人类学要想获得世界的认可,应该由本土的人类学从本土研究中产生出国际人类学共同使用的学术概念、理论和方法。这样的评论的确需要深思。我们的一些学术研究,尚未形成为国际学术界认同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有的甚至都还没有提出过国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学术影响力自然就无从谈起。只有当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更为长足的进步时,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获得更多话语权,提升我国学术影响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术研究的相互吸收借鉴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与此相伴随的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也将越来越凸显。我国学者应当具有这样的意识并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以不断促进我国学术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赵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