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你是胡萝卜、咖啡还是鸡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1:26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一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
“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你呢,我的朋友,你是看似强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缩了,变软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吗?你是内心原本可塑的鸡蛋吗?你先是个性情不定的人,但经过死亡、分手,离异或失业,是不是变得坚强了,变得倔强了?你的外壳看似从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坚强的性格和内心而变得严厉强硬了?或者你像是咖啡豆吗?豆子改变了给它带来痛苦的开水,并在它达到华氏212度的高温时让它散发出最佳香味。水最烫时,它的味道更好了。如果你像咖啡豆,你会在情况最糟糕时,变得有出息了,并使周围的情况改变好了。
危机始,学习始
当冬天过去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整个世界将处于新的世界格局。你的企业在整个格局中将处在哪里? 冬天是否能成为你的机会,你是咖啡豆、胡萝卜还是鸡蛋呢?
在冬天,企业除了要制定好冬天战略,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绩效外,企业还应该做什么?笔者记得《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虽然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但笔者认为,这句话应对现实的金融危机同样具有其教导意义:
第一、危机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和机会威胁;
第二、危机让我们认识世界,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纵向和横向)知道自己在所处的位置;
第三、危机让我们认识未来,知道我们未来走向哪里?该如何去?怎样去?
经验式管理在中国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有效管理、管理精神和管理文化。“知行合一”,首先是思想的认知;危机变成机会,关键在于思想的进步。温家宝在剑桥大学讲话时也强调,有效应对这场危机,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企业家不但要成为有效管理者,更应该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主流力量。因而,我们倡导2009年是金融危机年,更应该是企业家读书元年。
学习改善“心智模式”
彼得•圣吉在《五项修炼中》的第二项修炼就是“改善心智模式”。 所谓心智模式,就是在人们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根据他对环境独一无二的体验,慢慢发展出一套潜在的理解结构,有意或无意地使个体对外部世界产生出一些期望,能帮助个体更快地应对社会事件。从下面图1-1中我们就可以理解心智模式的定义及其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家在特殊的历史和市场背景下,抓住了发展机遇,形成每个企业独特的“心智模式”。这一“心智模式”决定了企业独特的管理思维,决定了企业战略发展、企业管理以及文化模式。香港著名学者郎咸平在《商界评论》2008年8期《企业家别学诸葛亮》这样写到:分析中国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喜欢做大做强,而且手法投机取巧,喜欢小概率事件。他们大多有世界500强的病态心理,做到一定阶段后就想做世界500强……。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改革开放后中国许多成长企业的独特“心智模式”。然而,“成也心智模式,败也心智模式”。很多企业家在财富急剧倍增的同时,却是道德缺失及精神的匮乏——“崇尚读书无用”,放纵欲望,丧失责任,因而才有安徽某置业公司高管私设公堂事件发生、国内富豪被羁……。 此外,日新月异的知识变化、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企业的发展自身需要以及员工知识水平提高,多数企业家自身的结识结构、思维境界已经“力不从心”,甚至无法逻辑性解读某些现象,障碍了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内部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概括总结,这一切源于“心智模式困兽”。
对于企业家和经营者而言,个人魅力形成源自经年的修炼:一定的知识结构,对所处行业的深刻理解;人格魅力所散发的清香,被员工从心尊重,成为下属仿效的榜样;系统和具有逻辑性的看法和思想,并且在某些方面具有独到的见地。这些是建立领导者权威,塑造企业领袖的基本要素。
心智模式是由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两部分构成的。读书不但丰富企业家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修身,培根说过“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汪潮涌(信中利投资公司董事长)说,企业家是这个社会的公众人物,他们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示范效应。在这个标榜财富英雄的时代,他们对书籍的热爱说明,财富英雄并不是只有物质财富。宁高宁也认为读书实际上是自己生命的延伸:“你可以去过别人的生活,你的生命会更饱满一些。” 日本资生堂创始人福原家族的福原义春,其读书范围从社会上的畅销书到原版的法国最新哲学、美学,再到美国最新思潮方面的著作等,多有涉及。 东芝全球总裁西田厚聪也是特别能读书的人。不论多晚到家,西田总裁都会埋头读上几个小时的书,而且是几本书,几个方面的书同时读。出差中国的时候,西田夫人、秘书等要为他准备一大包的书,不论去哪里,旅途成了读书的专用时间。
学习,其实是企业的战略
“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是一本国外一本畅销杂志的封面标题。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企业管理是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使企业赢利的过程。从战略的眼光来看,企业不仅要赢利,还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永续经营,必须有自身的发展战略。我们可以通过图1-2来理解心智模式、管理思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管理思维来源有三个途径:
第一、就是经验与反复试验学习;经验是思想的一个主要来源。并且在我们的心智模式中所包含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反复试验学习的产物;第二、模仿;我们很多态度信念和理解来自观察,接着再接纳别人态度和信念和理解。这除了我们实际实践中的学习,更多的来自读书。第三、创造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能为新思想或包含着新信念和理解的全新心智模式的发展提供原材料。
可以说,中国不缺乏“管理思维”中第一个来源—经验和反复试验学习,缺乏的是第二点模仿,其主要来源就是读书。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读书其实不仅是企业家个人战略,更关乎企业战略问题。
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因而不但要读书,更要读好书。中国企业奇正实业董事长雷菊芳女士,喜欢读书。其中最喜欢张维迎的《经济增长的国王》,这本书对企业家的地位、职能、素质,以及企业家产生的条件和改革创新的关系等问题说得明白;另一部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著作《利器之轮》,教你在变幻莫测的世间万象中学会“处世法门”。从这些书中,她找到创业的思路,并悟出经商的根本。亚信集团前董事长丁健最爱读的两部著作,一是英文原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是《庄子》。
战略是让企业获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因而不读书无法参与竞争。纵观今天的每一场竞争都是的新理念竞争和学习速度的竞争。资料显示,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只需要7到14岁的学习就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学习时间延伸为5到22岁;而在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取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习生存》一书中,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胡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也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的良机,并改变每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因此,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已经称为全球共识。
另外,竞争实质上是对资源的创新整合,这需要企业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眼光。比尔•盖茨在其第一本书《未来之路》中,提出观点:要想掌握商业分配的原则,只有一点:学习。而战胜竞争对手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怎样比对方学得更快更好,这个阶段是注重学习的速度,谁学习的速度快,学习适应市场,学习了解社会的需求,学习如何做这个企业,学习如何来验证产品线,学习如何来发展企业,谁就会成为赢家,而完成这一个工作,这个企业才能跳跃发展,才能健康地进入21世纪。
三年后的今天是由你今天来决定的。危机很快过去,如何将百年一遇的危机变成机会,关键在于你不懈的学习力。学习是你的战略,也是企业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