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川渝“刘备墓”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4:42
写作素材:川渝“刘备墓”之争
川渝“刘备墓”之争
据《重庆晚报》1月27日报道,重庆奉节已于前年试探挖掘刘备墓,当地人大都认为刘备葬在本地。继河南宣布发现曹操墓后,四川省彭山挑起刘备墓之争,彭山县村民们联名上书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请求对该县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期望能确认该墓为刘备墓。目前,学术界所持普遍观点是,刘备墓可能在成都,也可能在奉节,彭山的可能性则很小。
■直评    地方政府掘墓上瘾
挖坟熙熙皆为利来,掘墓攘攘皆为利往。毋庸讳言,曹魏高陵被高估的经济价值和被放大的眼球效应已经让很多地方艳羡不已,恨不能翻箱倒柜弄出个名人陵墓出来,好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古老逻辑完美收官。
古墓经济的优势是明显的:环保生态,独家专利,又能赚钱又立了牌坊,还无须招商引资。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告诫的——“(文保)工作需要大量手段,而列为保护对象的财产的所在国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等问题,则显然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之内。
如果把掘墓比作一个网游,则很多地方政府已然上了“网瘾”,打怪升级的冲动惊人,病得不轻。上下五千年,神州万千里,帝王将相,文人骚客,正史野史,志异传奇,别说挖个古墓,就是挖出侏罗纪公园、哈利路亚山、精卫填的海,也是不无可能的事情。但问题是,就算个个挖得盆满钵满,没有实体经济支撑,大家都挖坟掘墓去了,满世界的珠宝古董又能兑换什么呢?眼下,地方两会正如火如荼,这些掘墓游戏里赶进度的花活儿,都拿出来讨论晾晒了吗?
■纵论    文物不是用来挣钱的
历史文化遗存与扬弃常常受着现实社会的选择性取舍,当数千年前的曹操墓开发闹出了如此大的动静,接下来便引来一波刘备墓之争,这是很符合大众娱乐心理规律的。只是,它绝不符合学界的严谨研究精准考据精神。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多年来,刘备墓的考证为何沉寂,对历史的研究与文化的传承是停滞的吗?同时,历史文化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难道就只有拉动旅游这唯一的目的吗?
考古的物化、实利化,带来的便是科学的庸俗化、学术的娱乐化。当考古意义只剩下了现实功利目的,就如雄鹰翅膀坠上了黄金,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当文物的价值只限于旅游,而不承载文化的传承,对历史的“戏说”便会由娱乐界渗透进考古界。传统意义上的黄卷青灯枯索考据精神没有了,历史研究者本该具有的圣徒般的寻道精神沦丧了,陷入了空前的学术浮躁,历史研究成为抢夺旅游资源——“天上飞过是谁的心”咱先别管,这地下埋的,一定是刘备的遗骨,这是一定的。新闻里的一句话点了题,“来自四川彭山的新闻,刺痛了重庆奉节人。”为什么会刺痛,因为这是发财的机会啊,这才是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