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下才拿得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25:52
“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怡人不常在。”一首老歌道出了多少悲欢离合、世事沧桑。是这样的,有谁一生会一帆风顺、波澜不惊?有谁一生会要雨得雨、要风得风呢?这世界,有荣就有辱;有得就有失;有苦就有甜;有顺境就有逆境;有希望就有失望;有富贵就有贫穷;有得意就有失意……
朋友们,如何把这纷纷扰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呢?
六个字:拿得起,放得下。
西汉开国元勋淮阴侯韩信,如果当年不忍受胯下之辱,怎有机会披坚执锐,辅助刘邦定三秦,平魏、赵、齐,围歼项羽于垓下,为刘邦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韩信截然相反,西楚霸王项羽垓下战败,因无颜见江东父老,碍于面子,哀唱“虞姬虞姬奈若何”而自刎于乌江边,致使后人有诗叹曰: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人生也要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高能低,如果几句话就放不下,一件事也放不下,甚至为一个人也放不下,他(她)又能承担多少更大的责任呢?既然放不下,又如何拿得起?
古代士大夫有明训:玉可碎,不可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其实,这是一种僵化的信条。它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同时,又留下了无限的思考。难道真的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吗?难道“嗟来之食”真的不可食吗?
差矣!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何必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里我绝对不是认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妥协与变节,而是告诫人们要适应环境,立足生存,再图发展。古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当年,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时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致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至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前,毛泽东为了革命事业,放下架子,推心置腹的找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张闻天等等中央主要领导谈话,团结大多数人,支持自己的正确主张,终于在遵义会议后奠定了他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翻开新的一页,开始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毛泽东不能屈能伸,而唯我独尊,中国的历史必将要改写。
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在革命事业上更是三落三起,一次次被打倒,一次次又站起来,这才有了中国的拨乱反正,才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有了中国的繁荣富强。如果他被打倒就一蹶不振,就自暴自弃,哪能有今天的中国?哪能有春天的故事?他的韬光养晦是为了东山再起,为了厚积薄发!
唐诗人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于是作诗《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说到家,是诗人没有淡淡的释然,把仕途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目标。没有“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所以,才过着患得患失的生活,郁郁寡欢,终日与酒为伴。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真正的强者,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要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的前进目标。
林肯第一次参加州议员的竞选,无奈失败了;与人合伙经商,不料破产了;当他憧憬着步入婚姻的殿堂时,病魔却夺走了未婚妻的生命。在命运接二连三的打击面前,林肯曾经消沉过,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不屈不挠的意志战胜了悲伤,面对厄运,他永不低头;面对失败,他从不退缩。最终,他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缴械投降。因为他们把地位、尊严、金钱看得太重,世俗的追逐放不下,所以不幸福,甚至绝望而放弃生命。对于这种人,在尊重他的选择的同时,真有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既然最宝贵的生命都可以勇敢的放弃,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困难呢?一旦失去生命,注定了没有翻盘的机会,还怎么能够再“拿得起”呢?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沉浮。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
但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比如金钱,它的确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给你带来快乐,否则,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钱多少算多?赖昌星的钱数也数不过来,不也寄居他乡?比如地位,它的确也是一种好东西,门庭若市,前呼后拥,觥筹交错,歌舞升平,风光无限。做到科长奔处长,做到处长奔厅长,做到厅长奔省长、部长。官多大算大?田凤山做到全国最大的土地佬,不也锒铛入狱,在无限失落和抑郁中了此余生?
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谢;宠辱不惊,任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超然淡定的人生态度。
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失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才是务实理性的人生选择。
放得下所有的纷扰与追逐,拿得起所有的机遇和挑战,做一个潇洒的自我,过一个无悔的人生,这样,你就是个拥有幸福拥有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