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儿童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儿童节话儿童:现代社会“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上一篇:怎样让儿童更幸福、更有尊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7:51
我们的儿童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
类别:杂谈随笔 | 浏览(283) |评论(1) 2010-06-01 07:39
标签:儿童  将来

我们的儿童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社会整个儿童教育异常的思考
文/汪华斌
今天陪同一位朋友乘公交车,好不容易我们坐在了一个双人坐位。这时一位老太太领着自己十多岁的孙子上车了。看到老太太颤栗的样子,坐在外面的朋友马上站了起来要老太太坐。谁知老太太并没有自己坐下去,而是让自己的孙子坐了;自己还是颤栗的站在孙子旁边。我看这十多岁的小孙子,竟然是那么心安理得地享受般地坐着;心里顿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们这儿童将来能是关心别人的人吗。
这时我想起了我有个侄孙子,他竟然知道送礼给老师自己就能当班干部;说当了班干部就能管人,管人就有人给他送礼了。这恐怕不是小孩子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而是我们社会大人们的行为潜移默化的结果。再想到小女孩子不读书,竟然说出‘读书不如嫁个有钱的人’;这也不是女孩子自己想象的,而是我们社会到处实践的事实。在一个我们认为是全方位开放的社会,我们的孩子们竟然无所不知;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什么呢。
在我们全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中,孩子吃喝玩乐不受挫就是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孩子教育;哪怕自己再苦再累,孩子是不能吃苦的。就连坐公交车都要让孩子坐着,而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竟然愿意自己站着;而孩子竟然还是那么心安理得。在我们这个竞争不公平的社会,我们竟然处处赞美成功者;而全社会都在鄙视失败者。如我就看到某幼儿园里有个下岗人员的孙子,竟然是那么自闭;因为大家都瞧不起他家。就连幼儿园的老师也一样,对那些开车接孩子的满脸堆笑;而对下岗人员来接孩子,总是那么不屑一顾。
有次我回乡正好碰到一个农村上一年级的小侄孙子不愿意上学,我就问他不想读书想做什么;谁知他竟然说要向辉辉的爸爸当官。原来这辉辉是这小侄孙子的同班同学,而他爸爸就是我家乡的村长。虽然当初他初中都没有毕业,但因为游手好闲而被招进了乡里的当城管;由于他敢打敢拼,所以乡亲们都怕他;因而成绩突出而被提拔成村干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家一年一个新台阶;不仅新楼房是最漂亮的,而且成为了有自己小车的村长。正是因为他每次开车去接送自己的儿子上学,所以才换来全体小学生对他家羡慕不已。听我这小侄孙子讲,他们班很多同学都不想读书;因为都想走不读书要当官的路。
是啊!当我每次在公交车上见到那些专座上竟然坐的是年轻人,而老年人就站在旁边时;我就在问,这是我们文明的中国人吗;为什么不知道尊老爱幼了呢。更为重要的是,这专座上注明了是‘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你咋还能心安理得地坐着呢,而旁边就站着应该坐这座位的人。在这些年轻人中,竟然经常是我们那些在校的大学生。竟然连我们的大学生都不知道尊老爱幼,我们社会应该倒退到了什么年代。
我们社会现在很奇怪,全社会都是只要孩子读书;就连那些文盲而成功的人,竟然也是要孩子读书。结果‘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美如玉’成为了孩子们的座右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们只好自己迷恋于网络;从而网络又成为了我们孩子们聚集的地方。在网络这里,他们竟然把现实中大人们的行为全部应用上了;有的成为了大款,有的养情人和包二奶。至于过去中国人的书呆子概念,现在竟然是凤毛麟角了。这就是我们全民要求孩子读书的社会,而孩子们却在选择大人们的行为进行提前模仿。
我每次到外国朋友家里去,他们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起来为我倒茶;可我到我们中国人家里去,全部是孩子坐着不理不动。我经常听到外国朋友教育孩子,‘不要增加别人的麻烦’以及如何帮助别人的话;可我们中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你一定要超过谁’;竟然是这样的教育引导。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压制或打击别人;而外国人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团结合作,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与外国孩子的根本区别。
在我们对孩子这样自私自利的教育中,成功了的孩子就趾高气扬;而失败了的孩子就成为精神病或自杀,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这就是我在儿童节的思考。
上一篇:古代是人才装奴才,现在是奴才充人才
儿童节话儿童:现代社会“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最富生命活力的。可是每每看到被成年人“操纵”的、缺少童真的、“成人化”了的孩子,不禁质疑:这是现代社会的“好孩子”吗?
在传统观念中,“好孩子”就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稳稳当当,大人说什么听什么,大人让干什么干什么。“好孩子,听话!”“看人家孩子多听话!”成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听话”也便成了“好孩子”的标准。许多人认为孩子听大人的、学生听老师的、下级听上级的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当今,根据改革时代的要求,新一代人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我们平时强调的要有良好的品德、发达的智力、健康的心理等基本方面之外,“好孩子”的标准事实上也被赋予了时代特征:
要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人类社会总是在摈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中发展的,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在社会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好奇心、想象力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创造源泉,勇于挑战成人、挑战权威,是未来创造力的基础。
要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会合作被称为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我们的孩子会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下独立地与各种人打交道,是进入现代社会的“入场券”,是将来取得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长。人不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件“稀世珍品”,无需按照“人家的孩子”去塑造。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能造就多彩的人生,适应不同的社会需要。
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孩子们所面对的未来社会更是千变万化,有些社会现象是成年人不曾遇到的,无法给予孩子如何应对的精准提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和独立应变能力的孩子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好孩子”的认识应当改变,那些大人说一不二、唯唯诺诺、善于“照葫芦画瓢”的孩子,在过去封闭的社会也许的确是“好孩子”,他们完全可以因循长辈铺好的道路、借鉴长辈的生活经验、依照长辈的要求在社会上生存。但是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
我觉得,作为教育者,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少些成年人的自我意志,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但愿,当今的“好孩子”能成为未来我们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
(作者:关颖)
上一篇:怎样让儿童更幸福、更有尊严
给儿童最好的礼物: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许多父母在绞尽脑汁地琢磨送给孩子一件什么礼物,为的是让孩子高兴。我觉得一个重要的礼物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孩子的权利。如果在孩子的节日里,父母们认真地反省一下自己,把本应该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感受到幸福和尊严,我想孩子会发自内心地高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某些“权利之争”:成年人总是强调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而孩子总是抱怨父母对他支配太多、限制太多,他们渴望自主、自由……
一个10岁的女孩学钢琴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原因是孩子对弹琴没有兴趣,买钢琴、请老师都是妈妈一厢情愿——孩子在决定自己的事情上,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在被动的、被压抑的心理状态下,学琴成了对孩子的煎熬。
一个小学生说“我感到最痛苦的是家长不让我玩。我妈总是许愿,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可是每次我写完以后,她又总是挑出点错,结果又要做好多题。”——孩子没有玩的权利。太多的、老师和家长认为是“为了孩子好”的作业令孩子痛苦不堪。
有个妈妈带着孩子买了一件两面都能穿的夹克,一面红色,一面黄色。妈妈喜欢黄的,孩子喜欢红的。开学第一天妈妈执意让孩子黄色朝外穿,孩子却非常沮丧——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由此可见一斑。
……
在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小事上,成年人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尽管孩子们有丰厚的物质享受,有成年人的百般呵护和精心设计,但是孩子们的权利实现也被成年人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他们时常会感到不幸福、没有尊严。
当孩子出生的时候,望着这个稚嫩、可爱的小生命,望着自己的骨肉,有多少父母意识到,这个婴儿,从此就有了自己的权利?其实,早在1992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正式对中国生效了,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承担并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保障儿童基本人权的各项义务。在2006年全国人大新修订的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在今日中国,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自出生起,就享有《儿童权利公约》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具体说来有几十种。本来,这些权利是法定的,不是成年人给予的,但是儿童的许多权利在成年人有意无意之中、甚至在自以为的“善意”之中被剥夺了。
如果父母们送给孩子节日礼物,那就把本来属于儿童的权利还给他们吧——从今天开始,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让孩子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权利的主体,在宽松的环境中、在快乐的体验中生存和发展——这样,孩子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孩子才能天天高兴!
(作者:关颖)
相关链接:
儿童权利在哪里?
——一个儿童权利工作者对儿童权利的感悟
张亚丽
成人,有成人的世界,
儿童,有儿童的权利。
儿童……权利?
你是一个名词,
那么抽象、那么高深,
似乎和我们每个普通人
有着遥远的距离。
有人说,“我们要保护儿童权益!”
可你又是那么缥缈不定,
我们仿佛看不见、也摸不着你,
你到底在哪里,在哪里?
你在父母的期望里,
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在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里。
你在探索的喜悦里,
在开心的游戏里,
在平等对话的诚信中,
在同步成长的足迹里。
你在无忌的童言里,
在相互尊重的目光里,
在参与的过程中,
在老师亲切的教诲里。
你在同伴的友谊里,
在交流的真诚里,
在理解的暖流中,
在自立自强的信心里。
你在会意的微笑里,
在与成人平等的机会中,
在每个人全新的儿童观里。
你在甘甜的乳汁里,
在贴心的保护里,
在周到的服务里,
在儿童优先的政策里。
你是一声如歌的呢喃,
你是一片春草的嫩绿,
你是一双胖胖的小手,
你是一串月牙般的足迹。
你是一只雏鹰,
渴望成长,期待飞翔;
你是一叶小舟,
等待扬帆,驶向天际。
你是人类幸福大厦的基石,
你是扑向大海蔚蓝色怀抱的
第一脉小溪……
儿童权利,
你不应该仅仅是个法律名词
收藏在律师的词典里。
其实,
你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很近,
你就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里。
每天的每时每刻,
你都在提醒我们——
关于责任,
关于使命,
关于我们对未来的希冀……
(作者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项目官员,本文原载《家长》2009年第5期)
上一篇:改变儿童不良习惯关键在父母    下一篇:现代社会“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