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用药小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33:48
[2009-11-17]
药品名称
每个药品都有其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和习用名。其中通用名是全世界通用的,一个药品成分有时只对应一个通用名。商品名是同一成分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的品牌名,一个药品的活性成分可以有几个或十几个(甚至上百个)商品名。一般医生处方常用的是商品名,患者在购药或用药时不能只记商品名,一定要学会并记住通用名。
合理用药
是指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应的药物、给予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途径及适当的疗程达到治疗的目标。
适当的药物:不同的疾病需选择针对性的药品。
适当的剂量:用药中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
适当的时间:服药的间隔及餐前服用还是餐后服,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每日1次用时须根据具体病症按时用药。
每日多次用药时用药间隔应尽量在24小时内均分,并且要和你的作息时间相协调。
适当的途径:给药途径的不同则药品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可由病情及药物的性质而定。
适当的疗程:须遵医嘱按疗程用药。不要擅自延长或缩减用药时间。
治疗目标:治愈疾病、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药品的剂型
各种药品的剂型不同其用法也不一致,按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药物效果。
药物的有效期
有效期是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任何药品按规定都有其有效期,学会识别包装上注明的有效期,对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已属于劣药,不能应用过期的药物。
药物的不良反应
系指合格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在正常的的用量、用法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不期望的反应。也就是说任何药物都有两重性,既可“治病”又可“致病”,处方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合理的用药,科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储存
要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按药品说明选择最适合的储存条件,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药品用法
各种药品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剂型也不相同,因而其用法也不一样。根据病症,在合理选药的前提下用法得当,则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有时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药物按其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的常见药品包括普通口服片、肠溶片、口含片、缓释片和控释片、胶囊、丸剂、合剂和中服液等;外用药品包括滴眼剂(膏)、栓剂、乳膏剂、气雾剂、喷雾剂等。其正确的用药如下:
1.普通口服片:整个吞服,有1杯水送下,切忌干吞(可导致药效降低或食管损伤),也不要用饮料或茶水代替白开水,如需要可掰开服,难吞咽的病人也可碾碎服用。
肠溶片:服法同普通片,注意不可掰开服用。
口含片:应让药物在口腔慢慢溶化,紧急时可以嚼碎,但不要随液咽下,更不可整片吞下。
缓释片和控释片:整个吞服,用1杯水送下。注意不要掰开服用。
2.胶囊剂:分硬胶囊和软胶囊,整个吞服,用1杯水送下。注意不要打开服用。
3.气雾剂、喷雾剂、吸入剂
气雾剂:取下保护盖,将药瓶上下摇动几下,尽量吸气后将出药口对准口腔,在慢慢吸气的同时揿压气雾剂阀门,然后闭上嘴,屏住呼吸十秒钟以上。
鼻喷剂:尽量吐尽气,将药品摇动几下,对准鼻孔喷一下,随着喷要缓缓吸气。
口腔喷雾剂:打开保护盖,将药瓶上下摇动几下,按压阀门下至喷出均匀的雾,然后对准口腔揿压一下或数下,如果揿压数下每次应间隔30秒,喷药时尽量屏住呼吸。
4.乳膏剂、软膏、凝胶剂:按需要治疗的患处的大小,挤出适量药膏涂于患处,用手指轻轻涂匀。
5.栓剂
阴道栓剂:洗净手及外阴部,撕开栓剂的包装,用拇指和食指挤出一枚栓剂,平躺或采取适当体位,将栓剂尖端向内用中指将栓剂缓缓推入阴道深处,合适的深度为站立时腹部无异物感。
直肠栓剂:洗净手及肛门,撕开栓剂的包装,用拇指和食指挤出一枚栓剂,平躺或采取适当体位,将栓剂尖端向内向用中指将栓剂缓缓推入直肠深处,合适的深度为站立时直肠内无异物感,然后重新将手洗净。
为了使药物在体内能保留足够的时间,在使用栓剂前应尽量将尿(便)排除干净。
6.滴眼药剂和眼膏
眼药水:平躺或仰头,一只手撑开上下眼皮,眼睛向外看,从内眼角滴入1滴眼药水,闭上眼睛,眼珠转动1、2圈,使药物分散。为避免药液吸入体内,应压迫内眦3~5分钟。
眼药膏:平躺或仰头,一只手撑开上下眼皮,眼睛向外看,用消毒过的点眼棒蘸取适量的眼膏,涂在内眼角(也可将适量的眼膏直接挤在内眼角),闭上眼睛,眼珠转动1、2圈,使药膏分散。
使用哪些药物不可骤停?
有些药物使用后,随着病情的控制,人体对药物也产生了一定依赖性,一旦骤停,身体不能立即适应,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使用时应予以注意。常见的有:
1.降压药。当血压降至正常后如果立即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大幅度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的血压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
2.抗癫痫药。治疗癫痫只要长期坚持服药,不仅效果好,而且很安全。如果病人自认为很长时间不发病了,便突然停药,则可能会导致频繁的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3.降血糖药。如果突然中断用药,可使病人的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
4.糖皮制激素类药。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如突然停用,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现象,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死亡。
5.抗心绞痛药。使用此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如有效后立即停药,可引起更为严重的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因此,当病情已控制或基本痊愈,能否停药应由医生决定。有些药物(安定类、三环抗抑郁药)应经过逐渐减量的过程,如果病情无反复,才能最后停用。
如何选择服药的最佳时间?
临床研究证明,某些药物由于给药时间的不同,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而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或排泄等都有其昼夜节律性的改变,这与人体内存在的“生物钟”有关。下面介绍一些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
1.平喘药。哮喘多在凌晨2时发作,可在临睡前服用稍大剂量的平喘药,能预防或减轻哮喘发作。
2.降压药。因高血压的药品不同,服药时间应个体化、遵医嘱。有的需要早晨服,有的需要晚上睡前服。
3.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和阿替洛尔每日服1次和每日服3次的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4.抗组胺药。药效维持时间6~24小时不等。因此,对于特殊职业的患者(如司机、高空作业者)不宜上午给药,以免由其嗜睡的副作用而影响工作。
5.糖皮制激素。肾上腺分泌激素的高峰期在上午6~8时,晚上则为低潮。因此长期服激素的病人可在清晨1次服完全日量,比分次服不良反应要小。
服中药要忌口吗?
忌口,是指在服药期间禁止吃某些食物。自古以来中医就讲究忌口,根据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与长期的用药实践证明,服用中药时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病人服中药时有些事物应忌服。
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宜消化及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一般来说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猪肉等热性的事物;在服温中类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哮喘、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应少吃“发食”,如鸡、鸭、羊肉、猪肉、鱼、虾、蟹等;水肿病人应少食咸性食物;皮肤病及疮疖肿病人应忌食虾、鱼、羊肉等。
单味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在中医学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如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子等。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吃了禁忌的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或起相反作用。
当然,忌口不是绝对的,要根据患者病症及药物性质具体分析,酌情掌握。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若长时间“忌口”,限制过多,反而会影响人体所需营养的摄入,降低患者的抗病能力,于健康不利。
为何不宜用茶水送服药物?
要注意保证足够饮水量,注意饮食搭配,进食适量的水果和纤维素多的蔬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长期卧床病人可1日数次顺时针按摩腹部。
对有便秘者口服适量的蜂蜜水,必要时口服润肠片或用开塞露、肥皂水洗肠。3天未大便者应及时处理。
1.茶水中含有鞣酸,它可与许多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沉淀,从而影响药品疗效的发挥,受影响的药物包括各种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如硫酸亚铁、抗生素(如红霉素等)、酶制剂(如胃蛋白酶等)。
2.茶水中含有咖啡因,它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与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等)、中枢镇咳药(如可待因等)的作用相对抗,使药物疗效下降,也可使某些中枢兴奋作用的药物的兴奋作用加强,导致过度兴奋、失眠、血压升高的不良反应。
3.茶水中含茶碱,它可影响呋喃坦啶、苯妥英钠等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吡哌酸、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了这些药物的疗效。当然,茶水有淡有浓,几口淡茶水,不会构成多大的影响,我们指的是用浓茶或大量茶水服药的行为应尽量避免。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家庭合理用药
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也可产生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做到安全用药呢?
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止痛药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后一种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