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对策 大学论坛 大学论坛 追梦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8:29:24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对策
大学生的天职在于学习。但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是发生在完全真空的“象牙塔”,相反,它要受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特别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可以说,有什么样社会文化背景,大学生群体中便相应地会出现什么样的学习状态。从我国当前状况看,市场经济大潮奔涌,社会急剧转型,大学已不是远离世俗的桃花源。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太多的诱惑吸引着大学生的目光:兼职、创业、挣钱、谈恋爱……学习,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就成为一项必要的考察内容了。
1、学习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广东省高校的开放式问卷中,大学生对问卷列出的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二是求职,三是生活状态,四是政治需求,五是爱情,六是生活中被尊重的需要。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关注度最高的是学习。可见,学习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其他方面难以比拟的。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将“学习”和“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列为目前自己最关注的首要问题。尽管都是关注学习,但关注中也存在差别。首先,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强烈。这与理科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有直接关系;其次,女生比男生更加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和在校的收获。更多的女生把“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放在自己大学生涯的第一需求,以增加自身求职时的含金量;再次,学习内容倾向于实用。大学生最感兴趣、认为最有价值和学习最用心的课程主要是方法技能类课程,然后才是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性课程。对专业基础课显然不是最感兴趣,但学习仍然是最用心的。对公共政治类课程,大学生普遍存在“低头率”偏高的现象。
2、大学生的学习途径
(1)互联网塑造着新一代大学生
据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的网民已超过三千五百万,向四千万迈进。正如民谣所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广州,不知道自己钱少;不上互联网,不知道自己懂得少。大学生作为上网比例最高的群体,上网已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校园里,朋友见面不是问“你吃饭了没有”,而是改作“你上网了吗”。更有传闻:“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不可以不上。”每天在网上逛一圈成了不变的约定。高校普遍看到了互联网的重要功能,建设数字校园几乎成为所有高校的目标。每所高校都设有制作精美的校园网页,最典型的是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网页,印证了海子的一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早基本建成数字校园的清华大学,发达的网络连接了校内的2.4万台计算机,大学生网上自学、讨论和答题都非常便捷。所以,清华师生网上学术资源的利用率已与国外的一流顶尖大学不相上下。
(2)充分利用图书馆
教师队伍、试验设备和图书馆被称为高校的“三驾马车”。可见大学图书馆在高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是集中系统地学习知识的宝贵时期,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努力成为一个知识贵族。要想在本学科、本领域有所发展,必须开采图书馆这座知识财富的金矿。图书馆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课外自学和健康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经常听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感慨的话语:“大学生活离不开图书馆。”因为他充分了解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了自己要学什么以及图书馆可以提供什么。牺牲一些玩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的时间,到图书馆看一些书,做好读书笔记,日积月累,知识储备和文字表达能力会逐渐提高的。
(3)没有讲座的高校是不可思议的
讲座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人曾戏言,在大学里课可以不上,但讲座决不可以不听。学术讲座可以使大学生聆听大师级人物讲解某一方面的学术前沿问题。高校学术讲座成为大学生关注学科前沿、透视社会热点的重要窗口。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增强了高校的知识“辐射”功能。2002年,上海交大一直保持着每天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的记录,而复旦大学始终保持着平均每天两场的记录,最多的一天竟有20多场。平日里要是哪间教室被挤得里三层、外三层,那多半就是有热门讲座了。戴尔谈全球经济、何振梁述中国申奥、章培恒论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就是能直接感受专家、学者们的思想火花。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学术讲座往往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比如香港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湖南卫视与湖南大学在岳麓书院定期举办的名人讲座,都吸引了大学生的目光。
(4)不会自学的大学生不算合格的大学生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迅速,新的知识不断地产生,旧的知识不断地被替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构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努力自学,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正如《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呈送的报告中所说:“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使你避免因知识落伍而失去晋升或被淘汰的厄运,有利于新工作的变动,弥补你知识上的不足,使你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因此,学会自学,靠自学去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靠自学去获取新知识,是青年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适应社会、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5)只学习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犹如“走钢丝”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过是拥有未来人才竞争的入场券而已,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在人才招聘市场上,重点大学的文凭、计算机证书、英语六级固然都非常重要,更好的还有英文口译证书、第二专业的辅修文凭,这一块块凝聚着汗水的“敲门砖”无疑为学子们增添了不少信心。但人才不是仅包含这些内容。一名持有高级口译证书的女大学生顺利通过了英语口试,但最后却失去了总分的高分。因为在综合能力考试的考官面前,她评价口试的考官水平不过如此,“我可是标准的美式发音”,从而暴露了她的人格缺陷。因此主考官认为“一个员工若是有诚信、踏实的品质,将会发展得更稳健。”这也是接受单位对应聘者考察的重点。因此,不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不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注重锤炼自己的素质,犹如“走钢丝”,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3、大学生的学习方向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请注意,这里的“求知”并非仅指学到知识,更主要是指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做事——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以适应和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1)学会学习
大学生应把“学会学习”也就是前述“学会求知”作为成才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学会学习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善于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融汇贯通,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具备独立吸收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获取新知识能力差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有落伍的危险。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的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的80%是在工作和学习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如果不处于经常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因此,时代要求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使自己能紧跟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步伐。
(2)投身社会实践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自荐书几乎千篇一律,大多数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荣誉证书,用人单位很难据此判断应聘者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精心制作的厚达十几页甚至几十页的自荐书,招聘单位大多只是一翻而过。相对于学生的荣誉证书,他们更偏爱有实际能力的人。某信息公司前后接待了两名应聘学生,前者拿了许多荣誉证书复印件,而后者递交了十几份已被采用的广告平面设计作品,招聘人员在简单询问后很快跟后面这名同学签订了用人意向。该公司负责人说:“我觉得几件作品远比厚厚的几沓证书更能证明学生的能力。”
(3)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发挥作用,那就是读死书、死读书,这样的大学生在当今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是没有什么前途和出路的。外企招聘人员对外语的要求一向很高。由于外企有不少外国专家,如果口语不行,肯定会影响工作,可应聘学生尽管不少都有外语四、六级证书,但让他们张嘴说却很难。济南尼克焊接公司是一家外企,为招聘到优秀人才,不仅其招聘介绍全部用了英文,还专门请公司的“老外”现场招聘。此举本是希望能够使应聘双方更好地交流,同时也可现场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相比其他摊位的拥挤场面,到这个摊位应聘的学生却出奇得少,“老外”显得很是寂寞。汕大的两名女生虽然专业对口,却不敢上前,犹豫了一会还是走了。“我那点英语跟老外对话可不行,还是算了吧。”不少学生坦言,就是这个“老外”把自己吓住了,连材料也不敢递。
(4)提高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主要指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据报载,浙江某工科院校在校内推行汉语水平测试,主要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基本常识,内容比较简单,可是首次测试结果却出人意料,参加测试的700多名学生,实际通过率仅为36%。有的学生不知道《四书》是哪四本儒家典籍,有的写一份简单的请柬,在格式、用语上也出错。不难推测,严重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较差的大学生绝不在少数,许多大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如今的大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而对英语、计算机等考级非常热衷。在他们看来,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事实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因为人的能力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知识掌握程度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可能合乎逻辑地、正确地思维、推理、论证和创造;而能力又是进一步汲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就人文知识而言,它可以内化为做人处世的能力,可以积淀为内在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
(5)学会做人是一笔终身财富
学会“做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也是一种珍贵资源。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人们除了被原始的自然风光感召外,更源于一则感人的故事:某日,几位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少年为之往返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少年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少年还没有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少年把钱骗走了。夜里,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而后翻了一座山又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破啤酒瓶。他哭着拿出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不久,日本许多报刊都报道了这则诚实少年的故事。之后,到这里来的游客便越来越多……尼泊尔少年买酒的故事,既没有信誓旦旦的承诺,更没有煽情的广告来推销自己,但少年的行动胜似任何宣言,客观上成为招徕游客的“人文资源”。
1996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和翰林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研讨会。与会的不少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探讨中都表示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有人称之为“高教危机说”。那么危机来自哪里呢?危机主要来自于高等教育没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即高等教育没有教会大学生怎样做人。
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CCTV《对话》中讲的一番话发人深省:“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学习的,而一颗正直的心是不可改变的。”他曾经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在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相当出色,公司对他非常满意。但是,在谈话之余,他向公司表示,如果录取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时做的一项发明带过来。稍后,他又补充了一句:这是我在业余时间做的,公司不知道。李开复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优秀,都不能录取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原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信。如果雇佣这样一个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这里的成果变成向其他公司献媚的“贡品”呢?李开复强调,在微软的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员工的道德素质。
中国有句谚语: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没有做人的成功,就没有真正的成功。做人与做事是完美结合的。有人这样描述两者的紧密关系:“一切彻底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
著名香港实业家、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被誉为中国经济界的“常青树”。他在参加浙江大学105周年纪念活动时,谈到他的成功法则:勤俭诚信智慧=成功。曾宪梓年轻时,为了叔侄亲情,毅然放弃继承父亲在泰国留下的基业,选择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当年他仅靠六千元起家创办“金利来”。那时一条领带只有两毛钱的利润,可他就为了这点微薄的利润,每天要工作到凌晨两点。回顾这段历史,曾宪梓说:“我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勤俭诚信智慧=成功。勤,就是勤奋、勤劳;俭,就是节俭、节约;诚,就是以诚待人,这是广交朋友的秘诀;信,就是言出必行。”
无需担保,也不用抵押,签个名就可在银行贷到数千万元贷款。浙江温州“美特斯·邦威”的老板周成建手中也已经拥有曾宪梓先生那样一只“点金笔”。周成建早年在浙江青田创业期间,曾经借别人一笔钱款作为本金,然而眼看还款期限就要到来,可自己的生意却毫无起色。身边有人就劝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可他认为:“人活一世决不能言而无信,生意再艰难也要把别人的款还上。”于是咬牙忍痛将居住了多年的祖屋变卖,还清了借款。此事在商界传为美谈。前不久,他通过工商银行温州市分行签名贷款,得到了一笔数额高达2700万元的贷款。银行负责人称,这除了因为“美特斯·邦威”经营状况良好外,主要是看中了周成建的个人信用魅力。
二、“学习”——大学时代的首要任务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学会学习则是学习的根本宗旨。认识和了解学习的一般思维原理及其应用,掌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自己的学习,是大学生最为迫切的需要。
1、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的主动性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和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大学学习不能像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
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主动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知识的总量就会翻一番。大学毕业后,不会自学或没养成自学的习惯,将被时代前进的步伐远远抛下。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主动性。一般来说,大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按教育大纲规定的课堂学习活动;补充课堂学习的自学活动;独立钻研的创造性活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都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消化有用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学习的专业性
大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更细致的专业目标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将来走向社会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因而,大学学习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基本确定了。四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方向来安排的。
首先,大学新生要对自己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了解。这个评估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你目前进入的学校和专业是否是你喜欢的专业?你对这个专业是否有深入的了解?你的兴趣和能力与所学专业的要求是否匹配?你是否清楚你目前所学习的专业与未来你想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你认为什么是工作中你最看重的方面?对自我进行探索是规划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第一步。
在学校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说他们是稀里糊涂地选择了现在的专业,有的是服从分配的被动选择,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你问他们今后想朝什么方向发展,他们说“不知道”,因为上高中、考大学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时间表,人人都这样走,所以自己也一样。
实际上,进入大学学习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定向准备,与高中不同。高中教育也是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但大学的方向性更强。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现在则是该考虑的时候了。你需要问问自己:我上大学和我今后想要发展的职业有什么关系。
第二步,进入大学的新生要尽快熟悉和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包括应该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和该专业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在了解这些具体要求时,不但要了解所学专业对能力的要求,还包括对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经济上的要求,了解这个专业过去的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有些大学新生刚进校门就要求转系,这样的决定过于匆忙。这样做的学生也许认为自己对目前所学习的专业本来就没有兴趣,早就想进了大学就“跳槽”。即使是这样,也还是需要先了解清楚再做决定。有很多学生进大学之前自以为了解所要学习的专业,但其实只是望文生义。
要了解自己的专业,可以询问高年级的同学,也可以跟老师交谈。了解专业,不仅要听那些令人激动的优势方面,也要了解所学专业的劣势。看任何事情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
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对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接下去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了。目前的中国大学,已经为学生创造了越来越灵活的环境和学习空间,如何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专业中多投入力量,喜欢其他专业的学生除了“跳槽”之外,还可以选择辅修其他专业。
无论做什么选择,需要明确的一件事是,任何人所适合的职业或者专业都是一个大体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局限的点。因此,很难说,一个人只有在某一个领域才有兴趣和能力。学生还需要牢记,无论职业选择还是专业选择,都是双向的。在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就需要妥协,只是不同学生妥协的程度不同而已。一旦选择的决定做出,就要在一段时间内对所做出的决定给予承诺,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成熟的表现。了解自己,了解所学专业和未来工作的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决定,对所做决定做出承诺,是大学生在大学里应该学习的技能。
学习的广泛性
广泛性反映了大学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特点,表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也可以靠广泛的兴趣去探求课程之外的知识。上课时间之外,学生有较多时间自由支配,可以在学校为其提供的各种条件下进行广泛的学习,如学术报告、知识讲座、专题讨论、社会调查等。众多形式为大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学习知识创造了条件。2、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不断丰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如果想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同时具备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刚刚卸任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是上一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生。他虽然学的是工科专业,却具有深厚的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功底,知识结构非常合理。这对于他后来工作性质的转换非常有帮助。他在出国访问时,谈吐不凡,妙语如珠,以至于国外人士还以为他是文科出身的。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而长虹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长虹1985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是以倪润峰为首的长虹经营班子的成功,是对一次次中国社会政治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及时、准确把握的结果。倪润峰执掌长虹的十多年,是长虹快速发展和壮大的十余年:长虹品牌价值迅速攀升至261亿元,位居中国电子第一(2001年);企业净资产从1984年的0.4亿元增长到142亿元,增长350多倍;实现销售总收1135亿元,上交国家税收80多亿元。作为一个时代的高峰,倪润峰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优秀企业家的象征。分析倪润峰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对市场信息的反映敏锐,善于抢占先机。有人说他运气好,其实不尽然。倪润峰的“好运气”主要建立在他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把握机遇的能力非同凡响。1989年,倪润峰从电视新闻中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中苏两国外长在新疆会晤。深谙政治之道的倪润峰立刻想到这是中苏两国关系打破坚冰,实现正常化的信号!继而又推断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必然会推动经贸关系的发展,边境贸易会迅速升温。有了这样的判断,倪润峰立刻指示销售部门:加大长虹在东北,尤其是哈尔滨的宣传力度,多设网点,增加人员。这一招的效果立竿见影:哈尔滨的“长虹热”吸引了苏联人的注意,专门派出代表团远赴四川绵阳与长虹洽谈,意欲引进长虹的生产线……此事虽然因苏联的解体而未果,但长虹彩电却一路顺风,打进了独联体市场。倪润峰认为,学理工的人如果不懂点政治、经济和文化,那么就像人少了一条腿,成不了大气候。一个企业家,应该是经济学家、外交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社会主义企业家不是政治家,但企业家要关心政治。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你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考虑,才能取得成功。”
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通专业又知识广博的人,才是时代最需要的人才。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青年大学生要把握好机遇。必须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后盾,即便是理工科大学生,也应学习基本的人文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学习的创造性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知识经济的创新有别于工业经济的创新,即由一次性创新向连续性创新转变;由单个创新向系列创新转变;由个别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集体创新转变。
创新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科学方法。创新素质的培养一定要强调科学方法。有了科学方法,才有能力创造。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和庞涓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格。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干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鬼谷子的创新教育启发我们:既要有创新式教授,也要有创新式学习与之呼应。如果孙膑也像庞涓一样,只知道机械地吸收知识,而不能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创新,即使是把鬼谷子的全部知识学到手,也不会超过《鬼谷子》,更不会写出《孙膑兵法》这一传世之作了。
变不可能为可能,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潜质。莫扎特还是海顿的学生时,曾经和老师打过一个赌。莫扎特说,他能写一段曲子,老师准弹奏不了。世界上竟会有这种怪事?在音乐殿堂奋斗了多年早已功成名就的海顿对此岂能轻易相信。莫扎特将曲谱交给了老师。海顿来不及细看便满不在乎地坐在钢琴前弹奏起来。仅一会儿的功夫,海顿就惊呼起来:“我两只手分别弹响钢琴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的中间位置呢?”接下来海顿以他那精湛的技巧又试弹了几次,还是不成,最后无奈地说:“真是活见鬼了,看样子任何人也弹奏不了这样的曲子了。”显然,海顿这里讲的“任何人”中也包括莫扎特。只见莫扎特接过乐谱,微笑着坐在琴凳上,胸有成竹地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特别的音符时,他不慌不忙地向前弯下身子,用鼻子点弹而就。海顿禁不住对自己的高徒赞叹不已。“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这是创新学推崇的一条座右铭。
学会创新是获取成功的通行证。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素质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从近期和远期两方面论述。近期而言,具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著名的四通公司招聘员工的主要标准是有想象力、创造力、敏感性和有较强的适应性;微软公司全球技术中心的总经理唐骏也表示,潜力比专业经验和在校成绩都重要,微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潜力的人才,潜力包括聪明才智,更包括创造力和创新素质。微软公司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比如给你“3388”四个数字,看你能不能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加减乘除得出24。还有一些问题,更是“刁钻古怪”,比如会问你“上海有多少个加油站”、“上海的出租车产业占上海经济中的多少比例”。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考查你的记忆力和常识,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关键是考察你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从长期来看,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创新就很难有发展和进步,因为你不能提出新的见解,不能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所以只能在别人的指挥下工作。复旦大学前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第一位中国校长杨福家指出,中国大学生的素质国际一流,单从考试成绩上看,清华大学学生的水准的确比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的水准高。但是中国的大学生在个人创造性、知识广度等方面却从整体上输给了美国的同龄人。由于教育制度的问题,学生带着问号进学校,带着句号出学校,标准答案就一个。这实际是对学生创新思想的扼杀。小学生作文缩句训练,“百灵鸟放开嗓子在欢快地歌唱”。我们一般地缩为“百灵鸟在歌唱”。不对,主要是与标准答案不符。标准答案是“鸟在歌唱”,学生不按此答案就会被扣分;高考政治题,“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标准答案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如果答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全错。20世纪人工智能的出现,把机器变成人;现在我们的应试教育又把人变成了机器,像工厂生产线制造出来的标准件一样,一个模子。这样的知识教育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刻板,好奇心、兴趣、创造欲望就会受到压抑。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中国的教育太重视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中国的学生知识太多,活的思想太少。学了这门学科,但没有掌握这门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只能说学习了,而不能说掌握了这门学科。比如,学习数学,即便记住了许多的定理和公式,仍旧是一堆僵死的教条,但如果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绎出生动的结论,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
三、树立良好的学风
2002年,《中国青年》杂志社和中央教科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我心目中10所最好的国内大学”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评选涉及到的38个选项因素中,位列前项的分别是:校风、学风;学校声誉;图书馆条件;实验室情况;教学质量……可见,一所大学的实力并不只依靠学校的硬件设施,这所学校的校风、学风才是真正的“软黄金”。像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牌高校的学风普遍很好。自习教室里非常安静,没有聊天、说话、听音乐的现象,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轻轻翻书惟恐影响他人。为什么有些偏远的、小城市的大学考研率特别高?这与它们的良好学风密切相关。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有自己的学风,一个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学风,并且从学风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和各种人格因素。
1、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Attitude is a Little Thing Makes Big Difference.
态度是一件小事,却能导致巨大的差别。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态度明确,注意力专注,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当然,正确的学习态度又来源于大学学习自身重大意义的认识,所以,学习态度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出生在胶东半岛的李世鹏曾给很多年轻的学生留下印象。他在15岁那年进入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在美国完成了博士学业后回国,在“数据压缩”和“数据传输”领域里做出的杰出贡献,使他在全世界计算机领域里享有盛誉。别人都夸他聪明,智商高,而李世鹏自己认为,他主要靠的不是聪明,而是踏实的学习态度。“大学的课程更灵活一些,光努力还不够,还要有方法。但是不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有一个东西是共同的,那就是态度。态度可能对最后的结果发生很大影响。”学习的态度,比课本更重要,比课堂更重要,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比学校是否是重点大学更重要。在无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的情况下,大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对教育的看法,从而对学习充满旺盛的激情。
2、要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
大学生应具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压力是最好的老师。市场经济不承认特权,它信奉平等竞争;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它需要用自身的实力证明自己的身价。市场经济奉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北大原副校长、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先生说,在外国,你的知识、学历、从事的研究领域是与你的薪水待遇直接挂钩的,差距非常明显。我国的现状同样如此。
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录取人数的剧增也决定了就业形势的严峻。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如今的双项选择,自主择业,有喜也有忧。你在拥有选择自由的同时必须具有被选择的自由,是一种令人向往又使人逃避的自由。双项选择,自主择业,就像男婚女嫁,你喜欢的,人家未必中意你;人家中意你的,你又不乐意。凭自己的实力打天下,就要反映出你的真实水平。
3、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大学是集中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时期,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成为一个“知识贵族”。自觉学习是大学学习活动的核心特征。大学生的学习不单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方法不等于知识,知识可以遗忘,而方法则忘不掉。犹如一个从小会骑自行车的人,成年后若干年不骑,但一旦接触自行车,仍然马上就会骑着行走,不用重新学骑。知识的载体可以是书本、光盘、音像制品,而方法的载体只能是人本身,特别是人的头脑。知识是最低层次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授人以鱼,只能抓几条鱼而已;授人以渔,掌握了抓鱼的规律、方法可以抓到更多的鱼。在面包和猎枪之间选择——猎枪是维持生存发展的条件。
刚进大学的新生,一般都会有3到4个月的调适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完成从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到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的转换。高中只学习具体的知识,而在大学则应该学习一种思维方式。面对“爆炸式”发展的信息,我们要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大学里,学习首先要靠大学生自己支配课下时间,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整理、消化课内的知识。如果采用“课堂记笔记,课下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方法,被动依赖老师的课堂讲授,就与大学的学习生活不相适应。笔记记得再好,背得再牢,也只是老师教案的一个简易的翻版,重要的是用心查找相关的资料,补充、丰富教师的讲授内容。其次,大学生应不急不躁地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调整状态,达到平衡。客观地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一套,那就是最适合你的那一套。这套方法是在取人之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际不断探索得来的,照抄照搬是不行的。为此,大学生要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和造就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正确处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成功离不开能力,也离不开知识,两者都不能偏废。但在大学校园里,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一部分大学生认为,知识是会老化的,而能力则是永恒的。因此,学习知识是笨拙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捷径在于直接培养能力。培养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在一些大学生看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社团活动、社交活动等形式完成的。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中,热衷于社团活动的学生为数不少。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实际能力固然值得鼓励,但投入过多时间是否值得,还得认真考虑。只要想一想,一生中发展的机会很多,而集中精力、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的机会却很有限,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自明。“悠着点,要沉得住气”这句话应该送给那些有远大抱负、希望真正有所作为的大学新生。当然,在不耽误功课的前提下参与一些社团活动也未尝不可,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少大学生反映,被称为“职业活动家”的一些学生干部,不注意专业学习,将较多的精力投入社团工作,威信不高。因此,做一个称职的学生干部,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必要的,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理智分析问题的能力。离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获得这些素质是不可能的。从我们国家领导人的简历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理工科出身的大学生走上高层工作岗位的多。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在求学时培养起来的严谨态度和作风对他们的人生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想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言,学业优秀与锻炼能力一样重要。
我们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大学生都不要做学生工作,都去做书本知识的奴隶,这同样是偏颇的做法。应该摆正学业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只要处理得当,“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赵毅是曲阜师范大学98级音乐系的学生。她在校期间,身兼数职,社会工作非常多,系学生会女生部部长、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校广播站主播、曲阜师大校报记者等等,常常连轴转,忙得不亦乐乎。她的时间不如别的同学宽裕,怎么办呢?“挤。”她说,“时间就像海绵,只要挤还会有。”早上五点半起床,在舍友们香甜的睡眠中悄悄地离开宿舍,到教室去温习、复习功课。上课时,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听讲。下课后再忙广播稿、工作计划书,始终把学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她的工作赢得同学的一致好评,而学业也是出类拔萃:大二时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大三时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七个学期的总成绩始终在前十名,综合测评成绩全系第一。凭借优秀的学业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获得了何梁何利奖学金,并被山东团省委作为拔尖人才提前“挖”走。当她给师弟师妹做报告时,深有感触地说:“四年前,我们带着行李来到曲师。四年后,不可避免的我们会离开母校。而我希望我们走时与来时相比行李重了许多,重了什么?就是你的知识和能力。当你离开母校时,你所有的成绩和荣耀都将成为过去,你带走的只能是你的知识和能力。”
5、用智慧驾驭知识
以新的视角来看待知识与方法的关系,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最根本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物理的挑战》报告中指出,创新人才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讲授、课堂教育,也不能完全依靠因特网等高科技工具,因特网只能提供信息,但信息不是理解。
现在不少大学生认为进入信息时代,鼠标一点,就可以包罗万象、包治百病、包打天下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信息不是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体现智慧的是把信息和知识综合起来予以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上。数据资料不加以分析不成其为信息,信息不加以应用不成其为知识,知识不通过智慧加以运用不成其为力量。当今世界不是与社会生活无关的知识竞争,而是人的视野、能力、水平的竞争。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把人类处理知识的方式划分为三个时代:人类早期是知识启蒙的时代、工业化时期是知识应用的时代、工业化之后是智慧时代。所谓智慧时代,就是要求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去检索知识、积累知识、处理知识。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我国传统教育是以继承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知识越多越好,讲究功底扎实,长期以来成为衡量学生成绩优劣的指针。实际上知识的熟练在创新中不一定起决定作用。爱因斯坦、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是在二十多岁左右做出了划时代的科学成果。当时,他们的知识储量和他们同时代的科学前辈相比,可能要少得多。那么为什么他们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呢?主要是科学方法。最近,美国一批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超过表明:知识少而创新能力强和知识多而创新能力差都属于正常现象。美国有的现代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的相对论,就是因为爱因斯坦当时的物理学知识不是很多。当然,这绝不是说掌握的知识数量多反而阻碍了科学创新素质的培养,只是说明知识的数量不是创新的决定因素,最为关键的是掌握科学的方法,用智慧驾驭知识。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对策 大学论坛 大学论坛 追梦岁月 大学学习特点1 [雅思考试]英国认可雅思成绩的大学及分数要求[大家论坛-大家学习网论坛] 大学校园网的特点 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及其对策 天益社区 学术,思想,评论,学习,人文,演讲,大学,高考,留学,研考,休闲,公益,专栏, - 大学论坛 - 谢泳:大学老师要有个人的趣味 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超级网站 - 四六级英语(大学英语) [E学论坛] 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超级网站~ - 四六级英语(大学英语) [E学论坛] 认识大学学习特点 掌握大学学习方法1 大学教师的授课特点 我在陕西师范大学这一年 - 我爱悦读 - 好好学习 - 大学生圈 西安大学生论坛|西安大学... 全国各地大学论坛猛言猛语精选! 全国各地大学论坛猛言猛语精选 三十年代大学故事天益社区 学术,思想,评论,学习,人文,演讲,大学,高考,留学,研考,休闲,公益,专栏, - 大学论坛 - 谢泳: 三十年代大学故事 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特点及对策 天益社区 学术,思想,评论,学习,人文,演讲,大学,高考,留学,研考,休闲,公益,专栏, - 大学论坛 - 清华 VS MIT <一清华学生的自白> 首届“中国企业大学发展论坛暨首席学习官峰会”将在京举行《培训》杂志-成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过来人给大学新生的13条学习忠告 - 大闲谈 - 山哥社区 - 忻州师范学院联盟论坛 ——... 很逗的一个图片![北京语言大学论坛] 电子信息工程的大学四年之感悟 - 电子 - 考研论坛 电子信息工程的大学四年之感悟 - 电子 - 考研论坛 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交通论坛“儿童大学”活动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提高质量是大学的永恒主题 北京高校一名女研究生的困窘生活 - 大学年华 - 凤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