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信息和用户的三重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5:34
传统媒体关心的是信息,至于信息的接受者,名字叫“发行量”,没性别、没性格、没性情、没兴趣的统一的、面目模糊的读者总量。到了网络媒体这儿,比如新浪,好一点,信息被打散后重组,按频道划分,国内、国际、科技、娱乐、社会等等,并且信息和信息之间也开始产生一些粗略的关联,比如“相关新闻”,比如“新闻专题”。读者仍然是读者,只不过他们被更名为“Page View”。
搜索引擎也关心信息,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关系变得更重要,它决定了这条信息是否更容易被找到,并且被访问。至于是谁在搜索,为什么搜索,搜索引擎并不关心。张三、李四、王五全都幻化成一个通俗的“搜索量”,爱谁谁。
门户新闻和搜索引擎,其实是以不同的方式,关注信息和信息的关系。它们都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部分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Web 2.0的革命性表现在,技术的演进,让我们有机会将目光投向一个新的层面,也就是谁在创造信息,谁在接收信息,用户不再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符号。这时候就出现了另外两个关系,即信息和用户的关系,用户和用户的关系。
我在这里写blog,你访问或订阅我的blog。与门户和搜索相比,在一个blog上,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从抽象变得具体,我不是一个“Page”,你也不是一个“View”。我们的对话,不是“人机对话”。信息在作者和读者的互动中,被赋予“人性”。
而在另一些网站上,比如MySpace,人和人的关系,远比人和信息的关系更重要。不存在具有普遍价值的信息,只存在对“我”有价值的信息。不停地在朋友的主页间穿梭的用户,关心的并不是他的朋友所发布的信息的质量,而是他的朋友的活动。所以在一个无关者看来,MySpace上充满“垃圾”,垃圾页面、垃圾设计和垃圾信息。原因很简单,他和那里的用户没有关系。
由于“人”的加入,在信息和信息,信息和用户,用户和用户这三重关系之间,立刻出现了无数的机会。与过去的信息不同,互联网上的信息,以及伴随出现的用户行为、用户习惯和用户关系的相关数据,都是被存储并且可以被挖掘的。这是一座新的宝藏,但惯性思维常常让我们对脚下的宝藏视而不见,却更热衷“回归传统”。
麦田说,《中文UGC没有商业前途》,我的理解,他所说的UGC还是作为大众媒体的UGC,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媒体只有“大众”了,才有商业价值。所以,那些所谓的UGC网站,仍然乐此不疲地制造并炒作一两个热点,并期望这么一炒,就能把自己炒成大众媒体,然后就有了大众媒体的商业价值。但MySpace是大众媒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