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整合之道(一):目前的主要问题和用户需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4:27
互联网海量信息信息的整合问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个人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海量信息的整合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回想一百年前,我们的先辈在为获得几本书而苦恼,看报纸也是大城市有钱人的奢侈品。电话、电视、互联网,这些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东西,犹如科幻,在100年前只是人们脑海里面的东西。也就是在二十多年以前,在笔者所生活的乡村,看小人书需要向人去借,一本小说,在手里面翻了几十遍。还好,有机会可以偶尔去看看电影,还能听听收音机,甚至可以跑很远的距离去看别人家的黑白电视。读书,也没多少什么参考书之类的,就那些课本,翻来覆去的看看。对于信息的饥渴,会使得我们跑上过几十里路,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看看有什么好书,再算算包里的钱,小心翼翼的买上一本两本。也就是那二十多年以前,我们还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的社会之中。我们基本上不用为什么信息整合之类的事情烦恼,因为我们接触的,供我们所挑选的事情本来就很少,除非我们到图书馆之类的地方。
现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了。报刊亭那琳琅满目报刊杂志让我们看花了眼;众多的电视频道让我们感到有点无所适从;到西单图书大厦逛逛,看着那些不断推出的新书,会感慨是不是自己的知识又落伍了;在家,坐在电脑前,我们就可以看看电影,看看新闻,到BBS里面灌水……
对于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进而到社会地位。信息,这个知识的基础,其重要性我们不需多说。我们每天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电视、杂志、报纸、互联网、吃饭聊天等等,也就是各种媒体渠道(凡是那种能够给我们传递信息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媒体,以此来看,原始人用的树皮算是一个媒体,周围大妈们的小道消息也算是一个媒体),去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再进行加工、记忆、再加工,以至于传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对于很多信息,我们还是不能方便的获得,比如有的图书、有的论文等等。不过,由于信息的爆炸,我们面前呈现我们远远不能消化的信息,稍稍不注意,我们就会在这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多种信息来源,或者说是媒体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特别是对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进行整合。
二、个人对于信息的需求特点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只有搞清楚人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明白我们要技术到底干啥,技术下一步的应用方向是哪里。在信息技术上同样如此。
个人对于信息的需求,首先来说,是信息的丰富性,也就是能够获得我所想要,我所需要的信息。其次,我希望能够获得相应的信息,而不是其他无关的信息,也就是信息需要满足我的需求,而不是垃圾信息来充斥我的眼睛。再次,我希望获得的信息具有很好的深度,在特定的时候能够满足我对于某一方面信息的深层需求。最后,在时间上,我希望的是在我所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获得我所想要的信息。当然,这种及时性同时也带来无论在何地采用何种终端都能方便的获取我所想要的信息的需求。
在信息的获取方式之上,人们通常有两种不同的阅读习惯,一种是对于特定信息的寻找,比如我们用搜索去搜索关键词,比如我们在图书馆去找什么相关资料。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想要的还是找不到。即使找到了,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当然,这与个人本身的学习能力非常相关。
长期局限于某一类特定的信息,其实对于我们的智力发展是有伤害的,会局限我们的眼光,在这种时候,另一类广泛浏览的方式就特别重要了。广泛浏览也不是像原来的互联网冲浪一样,到处乱跑,更多的是我们对于某些我们感兴趣的领域的相关信息进行浏览,比如我们可能每天都上新浪上看看新闻,或者我们买份我们偏好的杂志、报纸,翻来看看。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约定,也就是因为我们自身的阅读习惯,而养成的对于新浪新闻、某份报纸、杂志后面的编辑的信息加工方式、分类方式和呈现方式的信任。这些编辑本身的偏好,甚至偏见,体现在他们加工出来的信息上,也会深刻的影响我们自身的观念和看法。由于人工加工的巨大成本和人力本身的局限性,虽然这种编辑式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已经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已经针对了某一特定的群体,但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这种信息的个性化程度有限,也就是说我们想要的可能没有,我们不想要的有时候又很多。
两种信息获取的方式,我们都需要信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当找到某一方面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往往发现我们还需要其他相关的信息,我们希望关联信息也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来。比如我今天看到某公司的新闻,觉得还不够,我还希望更为深入地了解这个公司的其他信息。这些关联的信息,如果能够在我所需要的时候,及时地呈现在我的面前,那就是太好不过的了。
在信息的获取方式上,我们还可以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信息推到我们的面前,一种是我们自己去获取信息。一种显得主动,一种显得被动。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需要去主动打听一下别人的消息,有时候又有人会主动告诉你别人的小道消息。对于两种方式,我们其实都是需要的,不过也是需要过滤的,特别是别人推给我们的信息,比如别人给我们的小道消息,我们对其准确性和可信度上要打一个折扣。
对于我们所获取的信息,我们还需要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存储,进行分类整理,再加工。与此同时,我可能还想做点贡献,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许要对某些信息进行自己的评价。有时候我们由于这种获取、存储、加工,我们还需要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相互促进。这个时候,我们有望找到共同兴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Ø        丰富性:想要的都有;
Ø        准确性:不想要的没有;
Ø        快速:在我想要的时候就有,同时包含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终端都能获得;
Ø        深度:能够满足我所想要的;
Ø        主动性:最好能够主动呈现在我的面前,而不需要我费力去寻找;
Ø        关联性:相关信息能够很好地呈现;
Ø        个性化:与用户个人的偏好与需求紧密相关,而不是泛泛而谈,吃大锅饭。个性化的较为浅层的是信息做很好的分类整理,更为高级的应用形式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相关信息的全面整合。
Ø        存储:能够很好的保存认为重要的信息,并进行良好分类整理;
Ø        交互性:贡献我的力量,展现自己,与他人一起交流观点;
Ø        社交性:在偏好和需求趋于一致的情况下,达成良好的人际交往;
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些特点归于下面四个大的阶段:
图  信息整合四阶段

_xyz